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

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初一数学知识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和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
  •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一、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是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最主要的还是掌握数学思想,多向成绩好的学习。我整理了初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初一年级的有所帮助。

    1.数轴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

    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初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看看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你有帮助

    4.有理数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①正数都大于0;

    ②负数都小于0;

    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3)作差比较:

    若a﹣b>0,则a>b;

    若a﹣b<0,则a

    若a﹣b=0,则a=b.

    5.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方法指引:

    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

    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 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

    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

    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

    6.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方法指引

    ①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和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

    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8.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n为次方)

    规律方法总结

    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

    初中数学三大领域

    9.代数式求值

    (1)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0.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1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方程的形式向x=a的形式转化。

    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两关:

    ①怎样变形;

    ②依据哪一条,变形时只有做到步步有据,才能保证是正确的。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15.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16.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1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18.角的概念

    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19.角平分线的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

    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

    20.度分秒的运算

    (1)度、分、秒的加减运算

    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

    (2)度、分、秒的乘除运算

    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

    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

    21.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初一学习计划

    同学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我会第一时间整理好各年级的知识点及题型发布,和在线解答各种题型。整理不易,望点赞转发评论。谢谢

    一、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 基础知识点

    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7、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2)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4)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6)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7)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总结

    篇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篇二: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篇三: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③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初一数学方法技巧

    1.请概括的说一下学习的方法

    曰:“像做其他事一样,学习数学要研究方法。我为你们推荐的方法是:超前学习,展开联想,多做总结,找出合情合理。

    2.请谈谈超前学习的好处

    曰:“首先,超前学习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学能力。经过超前学习,会发现自己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对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其次,够消除对新知识的“隐患”。超前学习能够发现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认识的不妥之处。相反地,若直接听别人说。似乎自己也能一开始就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实践证明,并非这样。

    再次,超前学习中的有些内容,当时不能透彻理解,但经过深思之后,即使搁置一边,大脑也会潜意识“加工”。当教师进度进行到这块内容时,我们做第二次理解,会深刻的多。

    最后,超前学习能提高听课质量。超前学习以后,我们发现新知识中的多数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数地方需借助于别人。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即能将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放“这少数地方”的理解上,即“好钢用在刀刃上”。事实上,一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太多。

    3.请谈谈联想与总结

    曰:联想与总结贯穿与学习过程中的始终。对每一知识的认识,必定要有认识基础。寻找认识基础的过程即是联想,而认识基础的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以前总结的越简洁、清晰、合理,越容易联想。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熔进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为以后的某次联想奠定基础。联想与总结在解题中特别有效。也许你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解题能力却很强,这说明你很聪明,你在不自觉中使用这种做法。如果你能很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你的能力会更强。

    4.那么我们怎样预习呢?

    曰:“先 说说 学习的目标:(1)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

    (2)或早或晚的知道知识的地位和作用:(3)总结出认识问题的规律(或说出认识问题使用了以前的什么规律)。

    再说具体的做法:(1)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借助具体的东西加以理解。有时借助字面的含义:有时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有时借助图形……理解概念的境界是意会。一定要在理解概念上下一番苦功夫后再做题。

    (2)对公式定理的预习,公式定理是使用最多的“规律”的总结。如: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往往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及相当有用的解题规律。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我们应当先自己推导公式或证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参考别人的做法。无论是自己完成的,还是看别人的,都要说出这样做是怎样想出来的。

    (3)对于例题及习题的处理见上面的(2)及下面的第五条。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 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知识点小归纳

    ★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的必考知识点大都在初一的课程里,所以初一的学生学好数学很重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数学代数初步知识必考知识点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初一数学有理数必考知识点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 ;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4)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必考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类为: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猜你喜欢:

    1.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整理

    2. 7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3.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复习知识点

    5.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6.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三、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把握,我整理了一些初一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数轴

    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1)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相反数

    1、基本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1)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3)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1)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2)0的相反数是0;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初一数学知识点的问题,通过《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初一数学知识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初一数学必考的21个知识点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初一数学知识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一数学必考的21个知识点和七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整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