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数学复习专题: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家长为孩子收藏

数学复习专题: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家长为孩子收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初一数学知识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数学复习专题: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家长为孩子收藏和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数学复习专题: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家长为孩子收藏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一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一、数学复习专题: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家长为孩子收藏

    觉得有用可以帮忙转发一下文章哦!

    这样老师会更有动力整理分享更多资料哦!

    文章不全,领取完全打印版流程:

    1、关注头条号(学习队长

    2、转发该文章

    3、私信发(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0 Û Û 或;

    ab<0 Û Û 或; ab=0 Û a=0或b=0; Û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觉得有用可以帮忙转发一下文章哦!

    这样老师会更有动力整理分享更多资料哦!

    文章不全,领取完全打印版流程:

    1、关注头条号(学习队长

    2、转发该文章

    3、私信发(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想要学好初一数学,知识点的整理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供参考。

    点、线、面、体知识点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角的相关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当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时,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角的表示知识点

    角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具体的有一下四种表示方法: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二、初一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 方法 ,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 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代数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数学规范):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 分数线 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七年级数学 公式大全(下学期)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初一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一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下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三、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想要学好初一下册的数学,没有学习方法很难学好,建议同学们学过数学新知识之后,对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归纳。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用不等号(“≠”、“<”、“>”)表示的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六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本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八章:

      1、认识事物的几种方法: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类比 猜想与证明 生活中的说理 数学中的说理

      2、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3、简单几何图形中的推理

      4、余角、补交、对顶角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一个公理两个定理。

      公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第九章:

      重点:因式分解的方法,

      难点:分析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

      1. 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图形习题)

      第十章:

      重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统计初步的基本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

      2.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画三种统计图.

      3.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统计相关的综合问题.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
      1.读的方法。初一同学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易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平时应做到:

      (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

      (2)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

      (3)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读书,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使得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2.听的方法。“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同学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

      (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 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

      (3) 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

      (4) 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5) 听好课后小结。

      3.思考的方法。“思”指同学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

      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于思考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学习中要做到:

      (1)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考;

      (2) 善于思考。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

      (3) 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的方法。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七年级同学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应掌握问问题的一些方法,主要有:

      (1) 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

      (2) 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

      (3) 类比提问法。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

      (4) 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此外,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记笔记的方法。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

      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

      (2) 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

      (3) 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

      (4) 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1.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整理

    2.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3.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归纳

    4. 初一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5.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6.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一数学知识点的问题,通过《初一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初一数学知识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