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清明节作文100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清明节偶感和怎么样能写好作文,谢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清明节偶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纷纷归乡扫墓,祭奠祖先。因此也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成长于“破四旧”特殊年代的我,清明上坟扫墓的经历并不很多。早年,祖父母的坟地在临河,距离家乡有一百多里路。一百多里,在现在看来并不算远,开车个把小时也就到了,现在居住在临河的人们包括我的亲人们也都要到百十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扫墓。但在当时来说,交通尚不发达,一百多里路已经感觉是很远了,若是步行去,一天都到不了。所以小时候主要就是跟随二哥到村西头的杨家河畔去烧几张纸钱,也去过几次早年去世的位于“河筒子”的二嫂的坟地(现在想来,所谓“河筒子”,就是黄河故道,早年的黄河主河道,就在阴山脚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河城乡规划,祖父母的坟地需要迁出(当时也没有什么“补偿”一说)。父亲和二爹在阴山前山上为祖父母选择了新的坟地,当时我也参与。坟地选在一个平坦的山坡上,时值夏季,向南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郁郁葱葱,景色秀美。这里便成为祖父母新的家。我的祖父是从山西“走西口”来到河套地区的,于是这里便成为我们家族新的祖茔。之后母亲、父亲、二爹、三爹、二妈以及三哥、二哥先后安葬在这里。
小时候过清明节的情景已多不记得,惟记得母亲在这前后要蒸一些燕子形状的面食,叫“寒燕燕”,然后插到树枝上。其中的来历讲究不得而知,估计母亲也不知道,只是一代代传承下来而已。而我们则除了觉得好玩而外,过些日子,这些“寒燕燕”便成为我们口中的美食。后来特别是2012年到山西介休绵山参观,了解了“寒食节”的来历,对这一习俗的由来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晋文公重耳落难时,没有饭吃,他曾“割股奉君”;晋文公继位后,他又隐居绵山,“不言禄”。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始终不出山,最后与母亲抱树被焚烧而死。晋文公悔恨万分,便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母亲所蒸的“寒燕燕”,或许就是为寒食节准备的食物。不知这一解读是否确切,权当一家之言吧!
由于疫情作祟,已有几年的清明节没有回去祭祖扫墓。本来打算今年要回去,而且据说乌拉特后旗阴山前坡的坟茔要被迁出,进行绿化。绿化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天山”,但愿政府与民众能就此协调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做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让逝去的亲人们有一个安稳的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传承的民族,“我从哪里来?父母所生;父母从哪里来?祖父母、外祖父母所生;祖父母、外祖父母从哪里来?……”愿我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
一、怎么样能写好作文,谢谢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导写出兴: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写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遇想。“奇”就是不寻常,即在倩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导写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生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另一层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文章所选材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
“导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导”,应着重帮助学生在“写”时排忧解难,激其兴趣。 导做促乐
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作文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但都必须是以练习作文为直接目的,而不是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或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
“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为“快乐作文”,做好准备:①采访类。或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人物通讯”或“调查报告”。②文体类。例如,召开班级晚会。再根据晚会实况,写成“消息”、“通讯”、“评论”、“赏析”、“偶感”等等。又如背诵比赛。每组推出代表互相竞争,其他人当观众助兴。在比赛中,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③实验类。与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例如,与化学课结合,写《说钠》。又如,与生物课结合,写《精蜒的构造与习性》。也可以同体育课结合,写《我是怎样投手榴弹的》。④劳动类。根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⑤旅游类。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然后写参观记(或忆),也可写成评介性文章。③漫画鉴赏。鲁迅先生说:“图画可济文字之穷。”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漫画鉴赏,有利于学生冲破写作思维的定势,发展深层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克服怕作文的现象。漫画干预生活,林林总总的漫画以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演示了无形可征的联想思维,读多了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捕捉写作素材时能突破单凭直觉感知的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获得作文的某种感悟。所读的漫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内容相近的组合,或者是内容相反之排列。读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换的过程。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无容置疑,这种“做”,应该适量,并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所以,不能忘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少吃多滋味的原则。
导改品味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也依然没有跳出这种发臼。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呢?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 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人。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辨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让学生互改是这样进行的。除了写“自由文”,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写好后我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必要时还可写一篇“作文后记”,主要是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对批改的感受。每次互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比教师单于的“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教师只抽看部分互改结果,当然节省了大量时间。这样可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及学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
必须明确,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其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修改文章作业作文训的必要环节。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确立在学习过程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了深刻体验,才能有感而发
——作文教学锦囊妙计之一
教师要善于利用现场生成的作文资源,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后,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同时,写文章需要激情,需要灵感,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习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以往我们很多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按照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奉命作文,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从哪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最终捏着鼻子乱吹一通,草草了事。这是因为学生找不到作文的源泉所致。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就是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会从生活的沃野中开掘作文的源泉。只有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文源”,才会逐渐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逐渐步入“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
发表作文——让孩子们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作文教学锦囊妙计之二
[读书笔记]:习作教学的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是高于其他作文教学策略之上的策略。
习作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是一种心声,同样能给人带来自尊。学生的作文不能只看成是一项作业,其实他也代表一种有价值有分量的思想。就如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三岁的小孩同样也在考虑着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当学生把他认为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老师的时候,如果只把它当作一种无生命的练习或作业,如此一来,作文的神圣感和幸福感也就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一点的分离,剥落。
老师要以读者的身份欣赏学生的作文,是尊重学生用笔说话的尊严。当然真正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读者,而应该有一群读者。这就关系到发表。“如果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发表欲,这对他的写作成才必将大有助益。”“这种要发表的意识,要先于写作的行为技能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大脑。”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如是说。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的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是这样说。
由此看来,作文教学的第二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发表欲。
[感悟与实践]:发表的途径有好多种:一、可以用办班级作文周刊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习作的读者意识、发表意识及体验作文带来的自信和快乐,效果甚佳。我曾经这样做过:每次作文都选出多篇佳作,让小用老师发给他们的统一规格的纸张工工整整地抄写好,然后把这些习作装订在一起,配上精心设计的主题封面,就做成一本班级作文周刊了。把它挂在班里,供同学们阅读,大家可高兴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积攒一套作文周刊呢。二、可以选择学生的佳作,向一些学生刊物投稿,这件事做起来有些繁琐,需要选择,修改,督促学生抄写或打印,替学生邮出稿件。但是当收到学生发表作文的样刊的时候,你会高兴得无以言表,你的学生也许会因此而爱上写作呢。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作文或征文比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
如何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意识,培养兴趣
(1)提高对写作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写作意识: “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常常只对能有益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因此,当学生从心里感到写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技能时,他的写作兴趣就能生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中。
首先,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上第一节写作课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和一些大学同学的求职经历,向学生展示了我大学同学的作品集,讲述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某一些职业性质,充分强调了写作能力作为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课后,很多同学在随笔中都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如竞选学校广播站记者、参与学生刊物的编辑等,有些学生利用周末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如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搞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得到了能力锻炼,同时他们认识到写作上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2)感受写作乐趣,诱发写作意识:中学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浪漫的遐想,有独立意识,对外部事物有怀疑和批判于是,他们逐步懂得“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在这种态势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放开手脚,自由写作,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是心灵的写真。
总之,使学生不仅重视写作,而且乐于写作,使他们都具有牢固的写作意识。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兴趣
要强化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1)博览群书,为写作训练创造坚实有效的基础:我们开设了“语文学习室”,每周开设100分钟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室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我们精心编辑文选《窗外》,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在读了我们精选的美文《永远的巴斯滕》(从人文角度解读足球明星巴斯滕)之后感慨万千:“我们也要当这样的新球迷!高品位的足球!”;很多学生在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个带罪功臣林则徐》等文章之后,主动到图
书馆借阅梁衡先生的作品集,并且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论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文情并茂的佳作。
(2)开设影视作品欣赏,陶冶情操,激活灵感: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借助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定期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一些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经典,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马假日》等,而且还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深刻思想价值或鲜明时代特点的影片,如《紫日》、《我的兄弟姐妹》、《芙蓉镇》等。借助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很多学生在看了影片《紫日》之后,热烈讨论,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等话题有了深刻体验,而且对民族性格、日本军国主义有了深入地了解。在看了《我的兄弟姐妹》之后,无不为那份真情怦然心动,无不为那种挚爱泪流满面,无不为那种感动心灵震颤,他们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篇章。其中崔景瑞同学的《我的母亲》在陕西师大主编的《写作导报》上发表。
(3)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氛围:我们引导学生组织了“蒲洲文学社”,创办了《蒲风》杂志,经常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沙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文学社被《美文》杂志社评为“核心文学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记叙文写作训练: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写人、写事、写景来反映生活。记叙文写作训
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⑴,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相结合进实践相结合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六个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训练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把六要素交待清楚。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中心和材料的关系,训练学生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中心,开掘主题并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材料,合理安排情节。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顺序要求,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叙事的三种方法:顺叙、倒叙、插叙。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详略要求,训练学生在写作中能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详略,分清主次。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人称知识,训练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要准确、生动、真实的要求,训练学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⑵,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相结合进行训练。结合记叙文的阅读教学,通过仿写、改写等手段,使读与写融会贯通。阅读记叙文,重在对记叙文写法的分析、阐发;学写记叙文,重在对记叙文知识运用的指导、点拨。记叙文主要有两种类型: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
怎样写人: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怎样叙事: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如事件通讯,事件特写、叙事散文,史传记载等等。叙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总体或局部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叙事记叙文虽然也离不开写人,但它写人主要是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为了刻画人物。写好叙事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要把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交待清楚,使整个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完整、清晰。⑵,注意要把记叙的顺序交待清楚,可以用空间的转移作为顺序,也可以用时间的发展作为顺序。⑶,注意要有一条贯穿情节的具体线索。线索在叙事记叙文中是多种多样的: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有以具体事物为线索,有以象征事物为线索,有以典型人物为线索,有以典型环境为线索。一般来说,叙事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也有些叙事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但主要的线索只有一条,称做主线,其余的叫次线。除了主线、次线之外,还有明线暗线的区别。⑷,注意叙事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对叙事的素材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舍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⑸,注意具体叙述和概括叙述相结合,掌握叙事节奏的强弱快慢。此外,在叙事中,恰当地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么写好初中作文啊?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导写出兴: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写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遇想。“奇”就是不寻常,即在倩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导写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生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另一层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文章所选材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 “导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导”,应着重帮助学生在“写”时排忧解难,激其兴趣。 导做促乐 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作文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但都必须是以练习作文为直接目的,而不是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或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 “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为“快乐作文”,做好准备:①采访类。或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人物通讯”或“调查报告”。②文体类。例如,召开班级晚会。再根据晚会实况,写成“消息”、“通讯”、“评论”、“赏析”、“偶感”等等。又如背诵比赛。每组推出代表互相竞争,其他人当观众助兴。在比赛中,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③实验类。与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例如,与化学课结合,写《说钠》。又如,与生物课结合,写《精蜒的构造与习性》。也可以同体育课结合,写《我是怎样投手榴弹的》。④劳动类。根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⑤旅游类。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然后写参观记(或忆),也可写成评介性文章。③漫画鉴赏。鲁迅先生说:“图画可济文字之穷。”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漫画鉴赏,有利于学生冲破写作思维的定势,发展深层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克服怕作文的现象。漫画干预生活,林林总总的漫画以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演示了无形可征的联想思维,读多了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捕捉写作素材时能突破单凭直觉感知的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获得作文的某种感悟。所读的漫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内容相近的组合,或者是内容相反之排列。读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换的过程。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三、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生活在什么时代呢?在他发现甲骨文之前有被使用了吗?
王懿荣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宣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王懿荣又以精研古币见称,与钱币名家鲍康(子年)、李佐贤(竹朋)、杨继震(幼云)、潘祖荫(伯寅)、胡义赞(石查)、吴大澄(清卿),以及稍后之刘鹗(铁云)、罗振玉(叔蕴)诸人多有过从。据罗振玉《俑庐日札》称,王氏殁后,所藏钱币为刘鹗所得。其钱币学方面著述,已刊行的仅有神州国光社版《古泉精选》一卷。
一片甲骨惊天
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坐落在东城雍和宫对面的国子监里,这所国家皇家大学已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八旗子弟们,昏昏噩噩地花天酒地,全不把学业当一回事。
1894年7月16日,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王懿荣受命来到国子监,担任这里的最高长官“祭酒”。
王懿荣祖籍山东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曾受到皇帝的嘉奖,赏戴蓝翎,加员外郎衔。王懿荣一生坎坷艰难,他的妻子为此常感到愁苦凄惨,不幸早逝。王懿荣任祭酒后,曾经写过一首诗。诗中说:
碧桃花下清明节,底事家书惯不来。昨梦乘风破浪去,满山灯火是烟台。
此诗表现了他不恋官位、热爱桑梓之情的真切。1895年初,日本攻占朝鲜之后,又出兵我国东北。后来,日军又在山东荣成登陆直逼威海卫军港的北洋海军。刚任国子监祭酒半年的王懿荣上奏皇帝,请求回山东老家操办团练。迎击日本侵略者。在山东莱阳,友人赠送给王懿荣一把当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用过的宝刀。戚继光也是山东人,他带领的“戚家军”勇猛顽强,成为明代抗倭的主力军。戚继光用过的宝刀薄如纸光如水,上面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的款识。王懿荣得了宝刀之后,曾写过一首《偶感》:
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更犹闻匣剑鸣。
他亲自到第一线调查地形,构筑堡垒,决心把日军赶到东海里。
王懿荣学识渊博,对金石、版本、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酷爱文物,为搜求散失在民间的古物几乎花尽了俸禄。有时手头紧张,他把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典卖了。他在一首自嘲诗中写到:
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病,用了许多药,就是不见轻。京城里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家人马上就去中药店取。药取回来,家人在伙房用砂锅细细地煎,王懿荣捏着药方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走着走着,他的步子停下来。原来,药方上一味中药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龙骨?怎么还有一味药叫龙骨呢?他想去看个究竟,脚刚一迈出门槛,家人端着煎好的汤药进屋里来了。王懿荣问:“药渣呢?”家人一听这莫名其妙的问话就随口答道:倒了。王懿荣认真地说:下次一定要留下!家人胡胡涂涂地答应下来。
王懿荣的病一阵好一阵坏的,过了几天,他又想起了龙骨的事,便不顾家人的劝阻,要去翻看药渣。自然,他是什么也没有见到,因为龙骨在药房里就已经捣碎了。
终于,王懿荣让家人从药店买回了没有捣碎的龙骨。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但他心上却打下了“龙骨”的深深的印象。
话分两头说。王懿荣是皇家大学国子监的祭酒,又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金石学家,加之他人品好,在京师学界颇有口碑。不少名流学士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谁得了什么宝物,都想请他给鉴定鉴定,每每会学到不少的知识。来到北京的古董商大都知道王懿荣的名气,所以,有事没事的,也来请教一二。前面提到山东潍县的范维卿,偶尔也是王家的座上客。
这天,范维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一到京城,就匆匆赶到王懿荣家。王懿荣这时候住在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院里。范维卿是王懿荣的山东同乡,一见面就又拉起了家常。问过家乡灾情,又打听了河南近况,范维卿这才掏出来自己带来的宝物。三件青铜小鼎一字排开,王懿荣一眼就辨出了真伪。范维卿不好意思地说:老爷,我可不是故意蒙你的!王懿荣微微一笑道:“你跑古董这么多年啦,也该学点鉴定方面的本领了。来,你看——”王懿荣一边指点,一边让他仔细分辨。王夫人这时走了进来,小声给王懿荣说了点什么。王懿荣面有难色:“有求夫人啦,先从你的嫁妆里给调剂点银两吧!”王懿荣把银两递给范维卿,范维卿执意不收。再三推辞,他总算收下了。
又寒暄了几句,范维卿准备告辞了。他嘴里嗫嚅着说:“王老爷,我这次还带了点东西,不知有用没有?”范维卿一边说着,一边从褡裢里掏出那些白片片。他说:“这东西让您见笑了!老百姓叫它龙骨,我,我想,龙骨,大概就是龙的骨头,既然是龙的骨头,也该是很古很古的了吧!要是没有用,您就扔了吧!”
本来王懿荣因为吃中药就对龙骨有了点印象,这下,他又收到了大大小小的一包龙骨,心里高兴极了。入夜,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版!他小心地擦去龟版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左右端详,苦思冥索,他一会儿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又伏案查阅资料。莫非,莫非这是上古之人留下来的文字?他知道,相传之中,上古之人是十分崇尚鬼神的。闭目凝思,渐渐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华夏先民祭神的场景。
荒蛮的山野,身着树皮与粗麻编成的衣服,人们一步一叩地爬上山头。他们认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跟主宰世界的神离得近一点。一个长者威严地立在那儿,他指挥手下的人在垒一个祭台。几个奴隶一般的人笨拙地从山下运来几块稍显平整的石头。三块大石头靠在一起,又把一块更大的平板似的石头“杭育杭育”地放到那三块石头之上。长者走近祭台,使劲地用手推了推,看看祭台稳不稳。长者脸上露出了微笑。众人欢呼起来。长者一挥手,欢笑声停止了。人们纷纷从怀里掏出自己带来的供品。供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条羊腿、一块鹿肉、一包秫米或是精心制作的装饰品等。这时候,一只大铜鼎抬上来了,人们纷纷伏地,虔诚地拜叩。大鼎下面,火点着了,袅袅的烟火升腾起来,甚至几十里地以外都可以看见。一群年轻的男女嗷嗷地叫了几声,围着祭台和大鼎跳起舞来。跳舞的人为了让神能知道,就把土制的颜料抹在脸上。为首的一个,还戴上了面具。舞越跳越热烈,人们的情绪达到了顶峰。长者又一挥手,戛然而止,跳舞的人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仿佛成了雕塑一般。长者示意,一位巫师走到祭台前,口中开始念念有词。上古之时,巫师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大家认为,他可以在人、甚至于国王与上天之间建起一条通道,把天神的意图传达给人们。
今天这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部落的兴旺。他们希望这里的女人生下更多的孩子,祈祷天神带来许多许多的强壮的生产好手。巫师郑重地拿起一块龟版,从大鼎下燃烧的大火中取出一小块木炭。一个小巫把木炭放到一只铜盘里,跪着送到巫师跟前。巫师用一把青铜钳子夹住红红的木炭,对准龟版之上一个小坑烫去……龟版上冒出了一丝青烟。伏地长跪的人们中,有的偷偷地抬起眼来看看,马上又低下头去。巫师把龟版送给长者观看。长者翻过龟版来,细细地琢磨龟版上裂开的纹路。这可是种族繁衍的大事啊!
长者向巫师点点头,巫师张开双臂,高叫着舞向空中。人们从地上爬起来,也欢呼起来,舞蹈更急更快了。跳着跳着,青年男女跑向山脚的桑林之中,相互追逐,相互戏谑。不一会儿,一对对男女分开了,有的跑到他们约会的老地方,有的又跑到了更远的偏僻处,也有的一去再也不回来了……桑林之间,只留下靡靡之音在空中弥漫。
外面鸡打鸣了,王懿荣才从这上古的一幕中解脱出来。他从迷茫中理出了头绪,这龟版兽骨肯定是三代遗物。他不顾连日的疲劳,拿起放大镜又一头埋进研究之中。突然,他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一点眉目:雨,这不就是“雨”字吗?多么形象的象形字啊!紧跟着,他又辨认出了“日、月、山、水”等字。天亮了,他高兴地冲出屋门,高声喊道:出来呀,大家快出来!我从骨头片子上找到字啦!他一边喊,一边顺手接过家人端过来的洗脸水,用手巾在地上大大地写下了一个他从骨头片子上读出的“雨”字,兴奋地问:你们说,这是什么字?大家正被他搞得一头雾水时,他又把脸盆里的水哗哗地朝天上撩出去……�,原来这是一个“雨”字呀!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到此时,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王懿荣认定,这一定是早在篆籀之前的上古文字。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王懿荣分辨出来哪些是龟版,哪些是牛的肩胛骨……同时,他从骨头片子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
秋高气爽的北京,王懿荣府上高朋满座。这些被王懿荣邀请上门的京师著名的学界名流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发布震惊天下的消息。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版、兽骨在他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一个声音从北京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
王懿荣纪念馆
王懿荣纪念馆位于福山区城里街中心古建筑群里,共有三进院落,55间房屋,占地799平方米。其前身为福山著名画家李程九的画室“听松斋”,是清末文人墨客集会的场所。1927年,李程九将其捐给世界红十字会作为福山分会会址。1984年,被烟台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0月中国发现甲骨文90周年之际,为纪念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王懿荣的功绩,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利用该建筑群在家乡为王懿荣先生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字正孺,又字廉生,官至国子监祭酒,清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曾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纪念馆分7个展室,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生动翔实。馆内还收藏了国家领导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学者、书画家的佳作珍品200余幅。该馆现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于清明节作文100字的问题,通过《怎么写好初中作文啊?》、《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生活在什么时代呢?在他发现甲骨文之前有被使用了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清明节作文100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