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百姓口碑是最好评委-《梁祝》主创者何占豪谈音乐教育

百姓口碑是最好评委-《梁祝》主创者何占豪谈音乐教育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二胡梁祝简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百姓口碑是最好评委-《梁祝》主创者何占豪谈音乐教育和《梁祝》的故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百姓口碑是最好评委-《梁祝》主创者何占豪谈音乐教育
  • 《梁祝》的故事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陈钢创作这部作品时,就读于哪所大学?
  • 请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谁?
  • 一、百姓口碑是最好评委-《梁祝》主创者何占豪谈音乐教育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刘丽娜)何占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创者之一。近日他接受记者采访,谈了自己对当前中国音乐教育的看法。他强调,音乐教育要重视中国自身的音乐特色,重视老百姓的口碑评价,音乐教育者要自我反思,真正培养出后辈人才。耄耋之年的何教授依然身姿硬朗,精神矍铄,只争朝夕地忘我工作,以自已的行动体现了老艺术家深深的家国情怀。以下为本次采访内容摘录。

    北京大学提供图片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记者:今年是《梁祝》创作60周年,回首这60年的创作与传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何:我创作《梁祝》时的出发点就是让更多老百姓喜欢,让老百姓能听懂。我越来越感到,中国音乐是有魅力的,我们的先辈是有创作才能的。这些美好的音乐都是老百姓创作出来的。几十年最深的体会就是,这部作品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记者:您多次强调,要创作让老百姓“听得懂”的音乐,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何:音乐本身是美,是情,是用美的音乐来抒发感情。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有特色的音乐。中国音乐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才会受人喜欢。所谓百花齐放,我们也是花,是一朵大花。《梁祝》受到世界的喜爱只是因为它有特色。

    记者:有人说,60年来,《梁祝》的影响力依然代表着中国音乐的巅峰水平?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何:60年了,《梁祝》还那么红,其实我并不开心。如果十年能出一个精品,60年可以出6个精品。为什么好的作品出不来?真正的经典老百姓才会传唱。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最好的评委是人民大众。

    我们的专家要把眼睛放下来,教育界和专家要自问,青年为何写不出中国特色的音乐来。

    一些经典曲子之所以没有《梁祝》那么流传,与缺乏宣传也有关系的。很多音乐家也有很好的作品,但因为受到的关注没有那么多,影响力就小一些。

    ——“民族乐器国际化要重科学”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致力推动民族乐器的国际化,近日“化蝶情——何占豪与《梁祝》6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关于《梁祝》,曾经有人尝试过古筝版、二胡版,但这次演出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柳琴版《梁祝》与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请问这出于什么考虑?

    何:我一直提倡音乐的外来形式要民族化,民族音乐要现代化。而民族音乐现代化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交响乐。不能不承认,交响乐的表现力更强,与它一结合,就可看出我们民族乐器的优缺点。我的一个愿望是,将来能使我们国家也有一两样乐器在全世界像小提琴、钢琴一样流行。

    毕竟像小提琴、钢琴、黑管这些现在看来的高雅乐器,当年也是民间乐器。

    记者:目前看,您觉得哪种民族乐器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乐器呢?

    何:从表现力度和音色上看,我觉得古筝很有希望,但古筝要克服自身的不足。

    一项乐器要走向世界主要需要四方面的力量:作曲家、演奏家、乐器制造家和文化企业家,这四方力量联手,就有望推动中国的民族乐器走向世界。此外,国家在民乐发展的指导和投资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使民族乐器更科学,更有表现力。

    我们要发展出自己能在世界广泛流行的乐器,需要注意三方面特点:民族的、大众的和科学的。现在我们尤其在科学方面做得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多从国外学习借鉴。

    ——“看好中国音乐未来”

    记者:目前有不少年轻的音乐人也在尝试对民族音乐进行各种现代化的尝试,例如“新民乐”,您如何看待这类探索?

    何:文艺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娱乐,另一方面是身心修养。目前国内艺术娱乐的太多,而身心修养、陶冶情操、感悟人生、鼓舞斗志的东西少。

    新民乐是另外一回事。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它把严肃音乐进行普及化,对满足大众音乐产品需求有功劳,至少很多老百姓喜欢。但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新民乐更多是娱乐性的,有其片面性,对提升人的心灵境界、身心修养的作用不大。真正的经典还在于后者。

    记者:您对青年音乐家有何建议?

    何:我建议青年们要向老师提意见,教育界要重视文化传统,为青年提供更多学习传统的机会。一个国家的音乐语言要有民族音乐的语言。老师们要想想怎样才能成批地培养出杰出的音乐艺术家。

    一、《梁祝》的故事

    关于《梁祝》的故事

      这是以“梁祝”为理由的一次聚首。以“梁祝”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诞生了45年的光景,45年中,它用柔美的旋律激荡我们内心的柔情,成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也成为我们对于爱情向往以及莫名悲伤的理由。这样一个经典,在这诸多年月中究竟有多少演绎的版本?当年的创作背后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这些年,作为倾听者,那些爱音乐的人们又各自有着怎样不同的解读?

      年幼者、年长者,初创者、演奏家等等,所有的人都带着关于这一音乐的不同的演绎方式和不同的理解来到我们的演播厅。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对于音乐的解读,还有他们与“梁祝”一样动人的爱情以及与这段音乐割裂不开的人生。在《梁祝》曲目的篇末,作者以“化蝶”来完成浪漫主义的诉求,于是,我们受此感悟,为节目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蝴蝶的传奇”。而这则传奇,我们要通过音乐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来为您娓娓讲述。

      余音绕梁——今天的《梁祝》

      20名中学生演奏的《梁祝》拉开了当晚节目的序幕,曲调悠扬,十几岁的年龄演奏出了富于青春气息的《梁祝》。学生们接触这一曲目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对于这个悠扬的曲子他们知道是爱情的故事,是音乐前辈的优秀之作,第一位演奏者是他们崇拜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至于更深入的曲目的内涵他们可能还需要在日后每一遍的拉奏中去体味揣摩。现场年龄稍长的观众已经有了对于内涵的深刻理解了,他们从年少听到年长再到年老,《梁祝》已经成为他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最企盼的理想。不仅仅如此,今天几乎所有听音乐的人都不会忘却这样一段凄美动人的音乐,那是我们自己的音乐,包含流传许久的传奇以及我们自身经历爱情的心情。

      破茧而出——《梁祝》的诞生

      究竟这样优美的音乐怎样形成?悠扬婉转的曲调背后的意境又包含着创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了透彻地解读这一音乐的创作历程和音乐内涵,我们请来了当年的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先生,请他们为我们讲述。

      《梁祝》的作曲何占豪

      何占豪——乡土情结作曲交响音乐

      何占豪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北京胡同里和蔼可亲的老大爷,丝毫没有音乐大师的高傲和严肃。对于主持人这样的第一感觉何老先生并不介意,他把这样的气质归于自己的出身,“我是乡下人”。因为是“乡下人”,所以质朴亲切,老先生有这样的'逻辑。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逻辑,其实在早年以致后来的音乐创作中,何占豪一直在身体力行,实践自己这样的思维逻辑。他把民间音乐带入高雅殿堂,用西洋乐器演奏民间音乐,《梁祝》是最为典型的代表,那是他的乡土情结凝结而成的交响音乐。那么,何先生是怎样来实践这样的乡土意识呢?

      从越剧团到音乐学院

      何占豪出生在越剧之乡浙江,从小听越剧长大,之后参加工作在浙江省越剧团,和越剧有着不解之缘,对于“梁祝”故事更是深深理解。当时,为了使小提琴更好地与越剧结合,何占豪向领导提出到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于是,他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在这里接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另一种风格的音乐。现在的丁芷诺、俞丽拿都是何占豪当年的同学。

      民族化实验小组的实践

      音乐学院主要教授的是西洋音乐,贝多芬、莫扎特等优美的音乐让何占豪感觉到了西方音乐的魅力,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们拉贝多芬、巴哈,拉小夜曲,我们问他们(老百姓)好听不好听,他们说好听。我说懂不懂?他们说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我们问你们要听什么呢?他们说我们要听沪剧、听越剧。可是沪剧、越剧我们这些同学是不会拉的,我们会拉的他们听不懂,实际上这个是矛盾起来的。”于是在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年轻的何占豪在党委书记的鼓励下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个民族化实验小组,小组成员有六七个人,何占豪和丁芷诺搞创作,俞丽拿搞演奏。每每实验出一点成果奉献给农民朋友都能够获得他们的极大欢迎,比如改编后的《二泉映月》、《四季歌》等。

      《梁祝》的诞生

      实验小组在先,《梁祝》的诞生也便顺其自然了。恰好创作期间正值国庆十年,于是小组成员在先前创作的小《梁祝》上改编,便有了现在的《梁祝》。但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实验小组争取到了作曲系陈钢的加盟,同时他们集体去丁芷诺的父亲(当时的学院副院长丁善德)的班上补习作曲。何占豪说:“我们并没有想到在将来有什么了不起的作品,我们只不过是在进行一个探索,之后获得了成功,我们是很开心的。”

      《梁祝》的首演

      1959年5月27日,何占豪、陈钢以及俞丽拿来到南京大戏院进行演出。在此之前没有人听过《梁祝》的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的心情都充满了紧张感和期待性。俞丽拿独奏并且领奏,演出在一分一秒进行,结束的尾音很轻,场下的气氛如同尾音一样没有过多的动静,突然之间观众中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好多人都激动地留下了泪水,要求重新演奏。于是,第一次公演,《梁祝》演奏了两遍,产生了轰动。所有的创作者和演奏者也都激动不已。

      何占豪的爱情

      用音乐演绎动人的爱情,那么何占豪的爱情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对此,老人说都是个人隐私的问题,没有必要向观众表述。了解陈老的人都知道他有过两次婚姻的经历。第一次因为动乱的原因妻子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婚姻以失败告结。第二次,他和一名医生结为夫妻,并且有了第二个孩子,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

      《梁祝》的作曲陈钢

      陈钢——海派文化酿就浪漫情调

      《梁祝》的成功当然还要归功于后来加盟的作曲系学生——《梁祝》的另一作曲陈钢先生。陈钢出生于浪漫都会上海,从小深受海派文化的熏陶,骨子里有一种浓烈的浪漫主义情调。他认为音乐是世界的,音乐是共通的,任何音乐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梁祝》便也是几代人深厚文化积淀的一次迸发,是自然而然的。这样一种浪漫情调与何占豪的现实主义情怀恰恰是两种不同的诉求,融合在一起得到的却是不同一般的效果,这也便是《梁祝》的魅力所在。或许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个共性,陈钢和何占豪一样,生活中都充满了坎坷和荆棘。

      黑色浪漫曲

      陈钢的初恋由于时代的原因无疾而终,在最痛苦的失恋情绪中他创作了凄美的作品《梁祝》,其中显然有他悲伤的心情。在北京北海公园陈钢和初恋女友分手,耳边响起的正是自己的那首爱情悲剧《梁祝》,这首曲子成了他初恋的预言录和墓志铭。据说在梁山伯坟上盘旋飞舞的是黑蝴蝶,陈钢形容自己的初恋就是“一对掠过夜空的黑蝴蝶,是一支黑色的浪漫曲”。

      黑色的婚姻

      初恋失败,不久之后陈钢碰到了后来的妻子,当时的京剧演员,并迅速结婚有了女儿。有人说陈钢的这次婚姻是被金钱驱动,因为前妻每月能挣200多元,而他自己只有40块钱的工资。但是,无人知晓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不幸,妻子有间歇性神经病,这让他不堪忍受。因此他有了其他的爱人,在婚姻之内爱上他人,陈钢触犯了道德戒律,他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无法再继续进行,陈钢选择了出国。重新归来,陈钢和前妻离婚,重返原来的工作。现在的他居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虽然家里布置的还算舒适,但是一个老人内心的孤独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父亲陈歌辛的浪漫史

      有人说,陈钢的浪漫情调来自于他的父亲。的确,喜爱音乐的人可能更熟悉陈钢的父亲——陈歌辛。他的作品《夜上海》、《蔷薇处处开》、《花样的年华》、《永远的微笑》、《恭喜恭喜》、《梦中人》、《玫瑰玫瑰我爱你》都为听众所熟悉和喜爱。当年他携富家小姐金姣丽冲破了世俗偏见,结为连理,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大鸣大放的年代,俩人的爱情没有因为任何外在的原因而改变,金姣丽为丈夫打抱不平,承担家庭的全部负担,父亲被迫至死,母亲几乎伤心欲绝。父亲和母亲的爱情给了陈钢关于爱情的最美好的期盼,只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浪漫已不再。

      妙手生花——《梁祝》的表现

      如今的《梁祝》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已经更广泛地深入人心,走向了世界,这之中当然少不了演奏者的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理解也赋予了《梁祝》更深厚的内涵。俞丽拿、盛中国、宋飞则代表了演奏的不同时代。《梁祝》的首次演奏者俞丽拿女士

      俞丽拿——《梁祝》第一位演奏者

      俞丽拿是《梁祝》的第一位演奏者,她也是当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成员,现场谈话间与何占豪的默契依旧能够让人感受到他们当年创作的情绪。回忆第一次演出的场面,今天的俞丽拿依旧在品味当年的那分快感:“演完之后,下面鸦雀无声,可是担心了一会儿之后竟出现了暴风雨般的掌声,那一刹那,好像一辈子没听到掌声的感觉,格外的兴奋。”当年的实验小组不仅成就了《梁祝》,还成就了俞丽拿的爱情,何占豪是红娘,俞丽拿和他上铺的小伙子成了恋人,并最终结为连理。有了如此美丽的爱情,俞丽拿的演奏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份真情,现场她为我们带来了《梁祝》“化蝶”的片段,凄美动人,一时间我们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蝴蝶双飞的情景。

      盛中国——演奏《梁祝》次数最多的人

      盛中国是目前演奏《梁祝》次数最多的演奏家,至今已经有上万场的演出。现场他为我们演奏了《梁祝》中的“爱情主题”和“惜别”的片段,娴熟的演奏技巧表达出了他对于这一传奇音乐的透彻解读。值得庆幸的是观众还可以目睹盛中国的小提琴和陈钢的钢琴的合奏片段“楼台会”,闭上眼睛,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梁祝互相倾慕又依依不舍的情景。

      宋飞——二胡演奏《梁祝》

      宋飞1998年开始用二胡演奏《梁祝》,接触《梁祝》只有六年的时间,但是六年中她已经在很多重要场合演奏了这一曲目,包括克林顿访华、春节晚会等等。宋飞认为《梁祝》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关于爱情的符号,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都浓缩在这样一个曲子中。宋飞说用二胡演奏《梁祝》不占优势,但是依旧非常方便,二胡像在说话,可以把乐曲中人物的情感表达的更加生动。其实,最初宋飞一直在拒绝演奏《梁祝》,一场越剧《梁祝》改变了她的想法,她说那天在戏院她感动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如今,把《梁祝》作为自己演奏的经典曲目,宋飞认为在人生当中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获得了很多感悟。

      获得感悟的还有很多舞台上的音乐人以及舞台下默默喜爱和倾听《梁祝》的人们,的确,音乐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了我们的情感,并且随着时间的蔓延,它的内涵还将更加丰富。

    ;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陈钢创作这部作品时,就读于哪所大学?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陈钢创作这部作品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
    1958年,何占豪和陈钢还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当时,学院提出小提琴要民族化、大众化。为此,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班的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等6人,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文化部领导和学院又指导实验小组在何占豪写的《梁祝四重奏》基础上创作一首大的协奏曲。何占豪与丁芷诺开始讨论乐曲的构思,决定集中全力写好全曲最主要的爱情主题。出生于越剧之乡绍兴、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越剧经典曲目《梁祝》、《红楼梦》的何占豪,想起了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尹桂芳(《红楼梦》中饰贾宝玉)那句往往被全场经久不息鼓掌的唱腔“啊,妹妹呀”,便把这句饱含独特艺术感染力的唱腔曲调引进了小提琴曲谱,这就是现在名闻遐迩的《梁祝》协奏曲的爱情主题旋律。同时,他想起了越剧唱腔里的“百搭”过门,在小提琴上反复试奏后,创作出了《梁祝》协奏曲里“同窗三载”的小快板主题旋律。
    1959年,学院动员作曲系学生陈钢支援实验小组,何占豪与陈钢开始合作。他们用西欧传统的奏鸣曲曲式进一步规范了原来的构思,并根据构思由何占豪写乐曲,写完用小提琴拉给陈钢听,定下来后,再由陈钢写伴奏(钢琴),然后到院长课上听取指导。何占豪至今仍对当年两人的合作记忆犹新,他说,当年他对浙江越剧团演员张茵的一句“梁哥哥来我想你”唱腔百听不厌,于是引进小提琴中,化成了“楼台会”一段。但当他把这一段拉给陈钢听时,陈钢建议他第二段写成复调,且用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塑造“梁祝”相互倾诉的形象,这就是现在闻名于世的《梁祝》协奏曲里的“楼台会”旋律。因为两人合作很愉快,从未有过争论,所以仅两个月,全曲创作就基本完成了。在学院礼堂首次试演时,何占豪小提琴独奏,陈钢钢琴伴奏,两人又合作得相当成功。1959年5月底,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正式首演,由俞丽拿倾情演奏,乐曲一出就犹如天籁之音,40余年经久不衰。

    三、请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谁?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作曲作者是何占豪、陈钢二人。

    1、何占豪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这首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2、陈钢

    陈钢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

    扩展资料

    1、陈钢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2、何占豪

    何占豪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他作曲生涯四十余年的全部作品,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外来形式民族化”为主。1959年《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后,他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大型器乐、声乐作品相继问世。在这一时期里,他的作品除了富有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关于二胡梁祝简谱的问题,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陈钢创作这部作品时,就读于哪所大学?》、《请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谁?》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二胡梁祝简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二胡梁祝简谱(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