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家的方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炊烟升起的地方,那是家的方向和农村,炊烟袅袅的地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炊烟升起的地方,那是家的方向
小时候,天刚亮,母亲就会系上围裙点燃起灶火,瞬间我家烟囱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灶坑前,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炉膛,将锅里的水烧沸。不一会,我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然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后来,我去市里读高中。有时几个礼拜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辣椒的飘香和着诱人的饭香。
早晨,当一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在故乡的上空打着旋,转着圈,像恋家的游子一样,舍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走,它们亲密地拥抱着、追逐着、嬉戏着,你扯它的衣服、它拉你的手,一起向高处、向远处,越走越淡,散也散在一起。
村里老人说过“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记住了老人的话,看着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城市里,奔波于生活,浪迹在异乡,艰难地在城市里穿行着。
每一次离家前,母亲一大清早就会在厨房里给我煮鸡蛋、做面条,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故乡风味。我也会守在母亲的身边,帮她老人家打理着灶火,炊烟飘满了整个厨房,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炊烟呛出来的,还是用炊烟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故乡还是漂泊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一、农村,炊烟袅袅的地方
炊烟,提起它我就会莫名的激动,满脸都洋溢着幸福和沉醉。记忆的村庄,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在乡村,炊烟比任何一件事物都显得特别,但它又不是乡村最醒目的事物,炊烟有时候不太让人关注,它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音地出现。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我喜欢看乡村的炊烟,尤其是在秋冬时节,当所有事物萧条之后,透过庄稼成熟收割了的田垄,那些零零落落的果园,弯弯曲曲的田埂,矮矮的草房,还有房顶上飘动的如丝炊烟,都显露无遗地呈现出来,这时候炊烟总能成为乡村的标志。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我在炊烟里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穿着破旧的蓝衣服,脸庞上满是污泥,却笑的肆意张扬,周围的小伙伴们追追赶赶,汗水染湿了衣衫。我听到了孩子们父母的呼唤,一声声传遍整个村庄。如今,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记忆里的村庄,炊烟总是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清晨的故乡是寂静而忙碌的,伴随着寥寥炊烟的升起,街边的杨树被一丝丝一缕缕的炊烟缠绕,炊烟们妖娆地在树叶间隙里飘舞升腾,贪婪地呼吸着从老屋里飘出的农村新米特有的清香。早上的炊烟跟黄昏时迥然不同,让人猛然想起“大漠孤烟直”这样的句子。乡村上空也辨不清到底是炊烟还是薄雾,升腾在空中缭绕,偶尔看到起得早的影影绰绰的人影。远处的山坡渐渐被一层薄雾笼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不时传来一两声公鸡的打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炊烟,那一缕冉冉升起、静静飘散的炊烟,让世界开始安静下来。我们几个小孩一起站在山梁上,吹着晚风,看向山脚一家挨着一家的窑洞,屋顶冒着炊烟,安心地笑着闹着,然后背着书包蹦跳着往自己家中赶,会幸福地想着,母亲这时候也已经在家中准备晚饭了。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小时候,我们从山间田地间穿梭也不怕迷路,似乎只要能看到炊烟就会安心。炊烟袅袅,无言的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乐哀愁,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因为它是人间的未来和希望,是人们对幸福生活记忆和向往,更是乡村一道优美而靓丽的风景。
北风吹起,夕阳从山的那头落下去,故乡的炊烟升起来了,一缕缕的被秋风打散。这是故乡的炊烟,我在风里感受着故乡的味道。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父亲曾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这句话像一缕空气弥散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是一盏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守着它的是母亲的爱,盼着它的是远方儿女的情。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是一座七彩的桥,桥的这头是远在他乡奋斗的儿女的不息的梦幻,桥的那端是白发亲娘的无尽牵挂!炊烟袅袅,是诗人们永远抒发不尽的情怀。我不知道千古名篇“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是不是诗人是因为看到了炊烟才有感而发。但每当听到有人唱起“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这首歌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温柔,总是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炊烟,那是自己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是我久远的梦。唯一遗憾的是小时候没有邓丽君,也没有《又见炊烟》,也许那时邓丽君在海峡对岸正欣赏着她家乡的炊烟吧!夕阳西下,一群归鸟闪动着翅膀,朝着远方飞去。故乡的炊烟,就在此刻点燃在了我心上,那些零散地分布在小山村脚下老房子上,飘动起了缕缕炊烟。那轻轻摇动的青烟是山村的消息树。田间地角劳作的儿女,看到这飘飘袅袅的青烟,心中突然都有了一种归属感。因为他们知道,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亲人的等待。
二、精美散文——炊烟,乡村的坐标
原标题:炊烟,乡村的坐标峪铭
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就拿炊烟说吧,自人类用火始,就伴随着乡村走过几千年吧,不知从什么时候飘着飘着,就与乡村走散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灰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这不得不说乡村的锅灶来。江南的锅灶不像江北缸灶那么简易,它必须用土砖垒出很大一个灶面,人口多的家庭一般是双锅灶,两口锅,两个灶口。搭锅灶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做的事,一般情况下,乡村主妇在河边洗衣,东家长,西家短的,扯到某某搭的锅台好烧又不耗柴,那么这个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想想也没有什么玄乎的地方,无非是考虑好锅与灶底的空间,又要考虑锅与烟囱口的距离。若搞不好,难以生火,整个灶间就被炊烟弥漫。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全由灶台引发的。若遇到天气寒冷,气压低,或者是柴火不干,生火确实不易,你不得不用吹火筒,闭着熏出泪的眼,鼓起腮帮子,尽力对着灶窿深处吹起来。吹着吹着,说不定引火毛柴“膨”的一声着了,火燎焦了你的额发,烟也顺着烟囱溜到屋外,成了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
我之所以说炊烟是坐标,是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
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而且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是在割稻或耕田,当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会继续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
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三、王忠民的《祖国炊烟》阅读答案是什么?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关于家的方向的问题,通过《精美散文——炊烟,乡村的坐标》、《王忠民的《祖国炊烟》阅读答案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家的方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