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四年级下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四年级下册数学和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四年级下册数学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一、四年级下册数学

    一、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归纳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有趣的算式

    探索与发现(-)

    (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 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总结 :文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法分配律,怎么样,大家对知识点数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了多少呢?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二、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三、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线的认识

    线的认识

    知识点:

    1、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1、 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问题,通过《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四年级下册数学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四年级下册数学和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归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