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这是张孝祥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被称赞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语

这是张孝祥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被称赞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语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观月张孝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这是张孝祥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被称赞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语和水调歌头张孝祥词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这是张孝祥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被称赞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语
  • 水调歌头张孝祥词鉴赏
  • 【念奴娇】这首诗值得让人喜欢的理由是
  • 张孝祥最著名的词十首
  • 一、这是张孝祥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被称赞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语

    陈应行曾经评价过张孝祥的词作说:“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用这话评价张孝祥的词作,确实到位。我们今天介绍的这首词《水调歌头·金山观月》,便是值得这一赞誉的词作。

    金山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但是尚在宋朝的时候,本是矗立在长江之中的,后来经过泥沙的冲合,于是慢慢与岸边相连。金山上有一所著名的古刹,是为金山寺。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著名词人张孝祥曾经行舟经过金山,于是登上金山寺,是夜,月白风清,江水平静无波,张孝祥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不禁浮起无限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张孝祥面对如画的江山、皎洁的月色、茫茫的江面,从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情景相互渗透,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浪漫、十分飘然的艺术境界,足见词人的出众才气和旷达胸襟。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小注:(1)翳[yì]凤,引申为乘凤翱翔;(2)骖[cān]鸾,指仙人以鸾鸟驾车云游。

    上片主要写词人所见之雄丽壮阔的夜景。首二句便见不凡,“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既写出了大好河山的壮丽、雄伟的气势,又将夜晚登高远眺的微冷感受写了出来。接着二句,更是新奇有趣,“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词人发挥了自己无穷的浪漫情怀,居然对着月亮发出心声,希望能够借她那明亮的玉镜来观看这壮丽的夜色。

    接着三句,是词人见到的具体景象,“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这里有词人想象的成分,亦或许词人当真从月姐处借到了明镜(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不仅能够看到一片迷蒙的水面雾色,看到满天的繁星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之上,还能够看到水下鱼龙潜跃的景象。接着仍是写景,但是却转到山景,“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此处白银阙便是指金山寺,据记载,金山寺是“黄金白银为阙”。山在江中,寺在山上,恰如水中涌起,景象可谓壮美非常。

    下片开始由所见之景象,转到词人想要抒发的情怀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开头三个三字短句,“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是词人对自己的描述,也是词人内心的抒怀,化用了三个典故,先用屈原“表独立兮山之上”之意,再用韩愈句“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最后再用《楚辞》中的“冠切云之崔嵬”。

    继而,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词人身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天地一片霜雪,整个世界仿佛都高邈悠远非常,似乎万里之外的景象也能尽收眼底。于是自然引出神话传说中的三山,“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以仙人笑邀我去遨游仙境,将感情带入到一个虚无的境界中,从而创造一种洒脱缥缈的艺术之境。末二句借由登仙之虚景来回应上片的实景,从而构成了一个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词上片写景,以实景为主,下片抒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元素,在虚实融合之中,为我们创造了一幅飘然如仙的艺术景象,读完有潇洒出红尘之感,词人的才气,令人佩服!

    一、水调歌头张孝祥词鉴赏

    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仙翁鹤驾羽节,缥缈下天端。指点虚无征路,时见双凫飞舞,挥斥隘尘寰。吹笛向何处?海上有三山。 彩衣新,鱼服丽,更朱颜。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早晚金泥封诏,归侍玉皇香案,踵武列仙班。玉骨自难老,未用九霞丹。

      这是一首介寿词,作于秋冬时节。寿星时檄,字传之,崇德人,张孝祥仲舅。因张孝祥迫于曹泳请婚压力,让早年情侣李氏以学道为名归隐浮山(属安徽桐城),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明娶仲舅之女时氏为妻。时传之曾知和州(今安徽和县),居官廉政,绍兴三十年(1160)新判汀州(今福建长汀),其时适逢生日,张孝祥遂以词为寿。该词上片就其高官远方作贺颂,下片则以还朝仙班为预祝,赏鉴入情,览揆知心,此盖为寿词之佳作。

      “云海”、“风露”二句作起,出手不凡,顿显“空阔”、“高寒”,这正是此词所要表达的一种风格及境界。飞天俯视,云海起伏,宛然舟楫随波荡,犹若鸿蒙横空溢,这是何等的空灵、阔宕。置身感受,风露侵袭,纵高处不胜寒,仍正气凛然,这又是何等的豁达、自信。后文借典铺陈,充分表达出惟有儒家的强烈忧患意识、佛家的超然顿悟境界以及道家的简要无为理念,方能如此思、如此作,又如此感人。

      “仙翁”,原本是对道官的敬称,这里指代寿星时翁。“鹤驾”,仙人的'车驾。“羽节”,羽旄装饰,多指神仙仪卫。“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该词用以“指点”,所指虽是漫远征程,即仕禄之途,更是高远天空,即清虚之境。“双凫”,原本两只水鸟,但在这里却是借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之典,用为地方官故实。“尘寰”,人世间。凡此诸句皆用道教之典,描绘出所颂情形、情景和情境:隐约可见寿星如仙翁一般,在神仙仪卫簇拥下,自高远仙境驾鹤而来。更见飘然而来者尽兴指点天地清虚之境和未来不尽之征途。仙凡有路,全凭足底一双凫,即使尘世狭隘,自己亦不过一小小地方官,也要象双凫一样翱翔天地,放纵人事。

      上片结句进一步阐明道释思想,接其交代所来之后,再交代其所去。“吹笛”,借用晋向秀《思旧赋》伤逝怀旧之典故,舒展积极浪漫之情怀。“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即方丈、蓬莱和瀛洲。“吹笛向何处,海上有三山。”作为祝寿且赠别之辞,既慷慨激昂,更洒脱超逸,见性见情。

      下片一以贯之,援引事典,期盼仲舅早日回来。开头三言三短句是说虽皓发,犹朱颜,既尽孝,亦尽忠。“彩衣”,五彩衣服,这里是指孝养父母,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彩衣娱亲”.“鱼服”,喻帝王或贵人微服。接二句进一步指出仙境千岁、蟠桃一会再好,也比不上人间从容闲舒,于家于国两全其美。“容与”,犹从容。“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且人间”之“且”,作代词,此也、这也、今也,用来轻巧灵活。“未熟”之“未”,用词更用心。“蟠桃”二句同上片“仙翁”二句一样,各版本句读有异,笔者以为当作上六下五句式才合语法,也好理解。“早晚”三句真情直书,期盼有一天再次接到皇上诏命,回到朝廷荣膺高职,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事业。这也可视为贺颂之作的预祝吉言,兴许包含着对收复失地的企盼。“金泥”,以水银和金粉为泥,作封印之用。“仙班”,天仙之行列,这时是指朝廷之班列。最后两句紧扣主题,贺以长寿,与整篇文字相融一体。“玉骨”,这里并非通常所指,而是道门一胜,指阴尽阳纯、老而不衰之身体。“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体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宋金丹大师陈翠虚)“九霞丹”,仙丹名。词人在《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也写道:“黄石公传三百字,西王母授九霞丹。”但在这里却赞颂时传之并未服用仙丹,也修炼成为长寿不老之身。

      这首词通篇满是道家仙气,又是介寿词,所以一直不为人所注意。其实,这首词舒卷自如,洒脱超逸,具有极高的艺术特点,对于张孝祥研究也有相当高的价值。

    二、【念奴娇】这首诗值得让人喜欢的理由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才华出众,又有志为了国家而建功立业,但却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壮丽的景物,追叙英雄的人物,抒发激昂的感情,这是豪放派词风的典型写法,所以本次堪称为豪放派词的典范作品。 苏轼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念奴娇·萧条庭院
      作者:李清照 原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复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与柳、秦等人笔下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这是一个多情的妻子、一个诗人、学者。开头“只写心绪落寞,近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邃”(黄了翁《蓼园词选》)。“宠柳娇花”四字,新丽奇俊,与“绿肥红瘦”同妙。词中写出女主人公以“险韵诗”、“扶头酒”排遣愁闷,却仍无济于事,她只为相思所苦的情状。下片描写环境的清冷和女主人公无所倚托的心情,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清露”二句用《世说》成语,以故为新,自然入妙。毛先舒云:“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此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词苑丛谈》引)。
      念奴娇·闹红一舸
      作者:姜夔 原文: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揭来吴兴5,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赏析:这是一首歌咏荷花的词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想象与艺术手法,它代表了作者清刚冷隽与高雅峭拔的艺术风格。下面主要讲三个特点。 姜夔一是以少总多。所谓"以少总多",就是说,这首词里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本篇以优美而精炼的笔触描绘出荷花的风神及其个性。词中所写的荷花,非仅一时一地,而是作者把所见过的最美的荷花与池塘打总儿概括到一起,融汇成这首词的主题和形象。作者在词前小序中说,有三个地方的荷花给他的印象最为美好:一是武陵,二是吴兴,三是杭州。作者写这首词的地点可能是?quot;吴兴(《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将本词附于吴兴之后),但词中所咏却非止吴兴一地。它把三个地方的荷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池塘中有小船,船行过程有鸳鸯相伴,船儿驶入人迹罕到的池塘深处,这里有美如仙女的荷花,使人神清气爽,醉意消失,在飒飒的雨声之中,播散出阵阵幽香,这幽香竟然凝结成迷人的诗句。直到日暮时分,诗人尚不忍离去,怕的是西风颇吹、红花凋谢。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把作者深情挽留……美好的大自然对诗人无限深情,诗人对大自然也深情无限。词中很难分出哪里是人、那里是花了。词中也很难分出作者所在之处到底是武陵,还是西湖、吴兴了。 二是词中有人。之所以出现上述意境,是因为词中有人在。这"人"不光指作者,而是指作者把荷花以及自然中的一切都人化一了。看:"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看:"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然而真正被人化了的却是荷花。看!这荷花打扮得多娇艳:"水佩风裳无数。"在作者感到暑热时,她为你"翠叶吹凉",甚至还可洒下一阵"菰蒲雨",(这"雨"实际是传来耳畔的荷叶相互磨擦的响声)。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她始终为你撑起一把翠绿的雨伞:"青盖亭亭。"假如你饮酒过量,微有醉意,那么她的笑脸会使你清醒?quot;玉容消酒"。不仅如此,她的微笑,她的舞姿,以及随之而散发出的清冷的幽香,霎时间便转化成诗句。词中有人,正是诗意之所在。 三是句中有味。词之感人,在于词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冷香"。"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词中极富创造性的词句,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力。按常情分析,"嫣然摇动"怎么就会有"冷香飞上诗句"了呢?然而在词人看来,这"香"与"诗"却果真具有一致性。"香"是一种客观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气味,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而诗却是诉之于视觉或听觉的。按常情,嗅觉与视觉是不会直接沟通的,因为我们不能用鼻子去欣赏诗词,分析诗词。但是,在文学创作中,特别是诗词写作中,由于感情的激烈活动,有时却可以产生五官中各种感觉器官的联想,视觉有时可以沟通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从而开辟?quot;通感"的渠道,并借以形成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欣赏音乐,可以在无形中看到画面,读诗,可以唤到某些香味,甚至以为这诗句就是由"香"组成的。。红楼梦中黛玉读《西厢记》就有"余香满口"的感受。这就是视觉与味觉的通感。同样,"冷香飞上诗句",自然可以从味觉和嗅觉转化为视觉了。从"香"转为"诗句"是作者感情态度产生联想的产物,反过来,读者也会跟着作者再回味一次这种感情联想所带来的美感享受。这种美感享受正是这?quot;味"之所在。 前面,我们谈到姜夔词喜用"冷"宇、"香"字。其实,这"冷香"二字正好代表了作者的艺术风格。表面看,作者写词,总是那么冷冷的、淡淡的,然而却自有其迷人之所在。这迷人的地方,就是词中所散发的经久不散的"冷香"。用"冷香"二字概括美夔的词风,似比"清刚冷峻与高雅峭拔"更加贴切而易懂。
      念奴娇·洞庭青草
      作者:张孝祥 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一作“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赏析: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一、二句是说,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在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辉映一片晶莹,天上人间如同共处在一个玲垅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里俱澄澈”,这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最后二句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这里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开头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岭海经年”的岭海一作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了一年。“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可以互为呼应,意思是他襟怀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因此四五句他略带几分萧瑟而不无骄傲地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他要汲取长江的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真豪情万丈!最后大概他喝够了酒,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他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作者:辛弃疾 原文: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阳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赏析: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 辛弃疾淳熙五年春,辛弃疾从江西豫章调往临安,旅行东流县,题此词于村壁之上,抒写他当时的感受。上片写重过东流时,正是“野棠花落”,清明已过的季节。岁月匆匆,旅舍孤寒,不觉想起了从前在这里的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如今时移事异,在叙述中寓有词人的无限感慨。下片写此次经过东流的所闻。勾起了旧恨新愁。“近来多少华发”,含蓄蕴藉,情韵悠长。这首词表现了辛词清新婉约的一面。 《艺蘅馆词选》梁启超语:此南渡之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客途遇艳,瞥眠惊鸿,村壁醉题,旧游回首,乃赋此闲情之曲。前四句写景轻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下阕伊人尚在,而陌头重见,托诸行人,笔致便觉虚灵。“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怜消瘦,而由对面着想,镜里花枝,相见争如不见,老去相如,羞入文君之顾盼。以幼安之健笔,此曲化为绕指柔矣。
      念奴娇·我来牛渚
      作者:吴渊 原文: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赏析: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词。作者吴渊,在南宋时曾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军政要职,就本词词意来看,他是一位抗金御侮的主战者。“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牛渚,即牛渚山,又名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岸边,历来都是渡江的军事要地。作者站在牛渚山上北眺,隔着滚滚浩淼的长江,面前呈现出广袤无垠的江淮大地,胸怀为之豁然开朗。“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在牛渚山西北的危崖上,有亭一座,名曰“燃犀亭”。这是由一段神话引起的。《晋书 温峤传》:“峤至牛渚,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火,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赤衣者。”诗人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长江天险,虎踞鲸奔,自古称为天堑。“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几十年前,曾在此击败了几十万金兵。历史是这样的: “绍兴和议”以后,宋王朝以为和平可靠了,而金完颜亮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一心想“立马吴山第一峰”。绍兴三十一年(1611)金主完颜亮发动六十万大军侵宋,兵分四路,水陆并进。南宋负责淮西统制王权,丢弃庐、和二州,金兵就直抵长江北岸。宋高宗又想浮海避敌。当时中书舍人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的身分,到前线去劳军。到采石后,见宋军士气低落,溃散无主。虞允文当即鼓动士气,重整兵力,在江边一仗大金兵。金主完颜亮在转移扬州时,为部下所杀。国家的一场危亡得救了。吴渊对此,赞叹长江的天险可恃。上片怀古作结。以“我来牛诸”开始,由今写到古。 下片则相反,“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则是由古写到今。 温峤能燃犀灭水怪,虞允文能挽危破狂虏,温、虞这都是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国家危难,方显出男儿的英雄本色。时到如今,“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岁月如流水,双鬓已白发可数。“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词人年老之日,也就是南宋王朝末日来临之时。身为国家栋梁大臣,看到烟昏大地,能不悲痛断魂吗!“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捶碎燃犀亭上的栏干,是因为酒狂,还是因为忠愤,二者是不可分的,忠愤激发出酒狂,酒狂勾引起忠愤,二者同时并发出来。以义愤填膺的气氛结束了全词。
      念奴娇·断虹霁雨
      作者:黄庭坚 原文: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赏析:此词写于作者于绍圣元年(1094)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本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念奴娇·水天空阔
      作者:文天祥 原文: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祥兴二年(1279年)过金陵时别邓剡之作。词中写出了他至死抗敌英勇不屈的浩然正气,也流露出失败后的怨愤。反映了他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天祥和邓剡金陵分手,无异于易水之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词人止不住痛惜英雄失败,深悲国家覆亡,追忆患难情谊,表明自己义不帝元,激励战友舍生取义。作者的情思如潮,鲜明的意象和恰当的典故奔来腕下。他们之间的纯洁的友谊,炽热的爱国之情,崇高的气节,也自然表现得真实感人。这是一首血泪凝成的悲壮之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 :“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王沂孙)、叔夏(张炎)、公谨(周密)诸公之上。” 刘熙载《艺概》:“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正之变也,故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念奴娇·昆仑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众都没有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当然,词不是政治学说的论文,它也不可能向我们介绍大同理想的细节,所以,通过昆仑这个意象传达的大同理想,其实还是个两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适合《礼记》那个本土的型号,也适合马克思那个舶来的型号。我们得参照作者的平生、思想,才能给这个理想贴上特别的标签——这是文艺写作天生具有含糊性、作者的限制不可能天网恢恢的一个例子,同时也是读者具有理解主动性的一个例子。

    三、张孝祥最著名的词十首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忆秦娥

    (宋)张孝祥

    天一角。南枝向我情如昨。情如昨。水寒烟淡,雾轻云薄。吹花嚼蕊愁无托。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西江月

    (宋)张孝祥

    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赋此,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世间功业谩亏成。华发萧萧满镜。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西湖西畔晚波平。袖手时来照影。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

    溪沙·洞庭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关于观月张孝祥的问题,通过《【念奴娇】这首诗值得让人喜欢的理由是》、《张孝祥最著名的词十首》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观月张孝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观月张孝祥(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