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

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浙江龙游石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和村民为捕鱼抽干水塘,4个水泵连抽17天!竟发现世界第9大奇迹,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
  • 村民为捕鱼抽干水塘,4个水泵连抽17天!竟发现世界第9大奇迹,是什么?
  • 龙游石窟的历史介绍
  • 为什么说龙游石窟堪称“第九大奇迹”?
  • 一、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世界八大奇迹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种版本在展示厅有图片展示。它们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伊拉克,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的罗德港青铜巨人雕像,建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宙斯神像,建于公元前470年;古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00-2500年,亚历山大港灯塔,建于公元前280-240年;土耳其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建于公元前550年;摩索拉斯陵墓,建于公元前350年;以及中国秦始皇兵马佣和万里长城,建设于公元前210年左右。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北与杭州地区的建德和千岛湖交界、东与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交界、南与丽水地区遂昌县交界。以衢江为界,北边的山系属于长白山千里岗余脉,南边的山系属于福建的仙霞岭余脉,两山脉在金华、衢州地区交汇,形成“金衢盆地”,龙游处于盆地中央。

    龙游石窟景区位于龙游县城的北面,座落在衢江江畔的凤凰山上,此地名凤凰山,意思是“凤凰翱翔,如意吉祥”。古地名也叫凤凰山,明代著名文学家、词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曾在遂昌县当县令4年,多次经龙游往返,留下了很多写龙游的诗词,其中有一首《舟系凤凰山》:“系舟犹在凤凰山,千里西江此日还。今夜魂销在何处,玉岑东下一重湾。”玉岑即今之岑山,岑山往东而下,龙游县城的这个河湾,明代曾经是繁华的胭花之地,与龙游石窟所处的凤凰山隔江相望。

    进入可以看见绿色琉璃瓦的寺庙建筑,这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行宫竹林禅寺。竹林禅寺是浙西地区最古老也是香火最旺的寺院,历史非常悠久,佛源很长,与舟山的普陀山同宗同源。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日本高僧惠锷从五台山护观音佛像回国,途经南海遇台风受阻,来到普陀避难,每次准备启程都会遇上风浪而不能行,于是便把观音留在普陀供奉,民间称其为“不肯去寺院观音”,即南海观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供奉观音于紫竹林禅寺。小南海原寺建于唐贞观8年,后普陀高僧云游至此,见此地风水极好,香火旺盛,遂辟为观音菩萨道场,称为“南海观音行宫”,于是因普陀地处南海而称此地名为“小南海”,因普陀紫竹林禅寺而称此寺为“竹林禅寺”,佛源自“临济正宗”,从此观世音结下不解之缘。竹林禅寺观音菩萨香火旺盛,十分灵验。各位游客如有什么心愿,有什么困惑,等会游完全程后可以去敬香礼拜、许愿还愿。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您,让您遂心遂愿。

    龙游石窟的发现为1998年以前,龙游石窟范围居住着小南海镇石岩背村100多户村民,村民住宅的房前屋后有一个个小水塘,因水太深无法排干,村民称之为无底塘。勤劳朴实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这些小水塘作为生产生活水源,竹林禅寺的香客也把小水塘作为放生池,反而对这些谜一样的水塘见怪不怪了。有村民在这些水塘钓起了17斤重的大鲤鱼,轰动了这个安静的小山村,加上民间有流传,说这些水塘是以前的藏宝洞,村民吴阿奶、邓寿富、毛荣贵、陈龙根突发奇想,要抽干水塘,认为如不能找到宝藏,也能抓到一些大鱼。于是1992年6月四人抬来四台抽水机、日夜不歇,花了1万多元的电费、17个昼夜,终于抽干了其中的一个洞窟,就是现在的2号洞。从此一个旷世奇窟,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横空出世。四名发现者现在都已成为石窟公司的正式职工,实现了从农民向服务行业管理者转变,其中吴阿奶、毛荣贵已光荣退休,享受养老金的社会保障。

    这里的区域是龙游石窟核心保护区,表面上看,山体、水体和绿化植被与一般的丘陵山地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实际上,所踩的地下,很多都是空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群。在凤凰山0.3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勘察探明的洞窟有25个,沿衢江上下6公里范围内,石窟多达45个之多,并且这几年陆陆续续都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折扇形状的建筑下面就是一个新发现的8号洞窟。8号洞原来是一片农田,村民反映以前曾发生牛耕田陷入地下的事,我们一直怀疑是一个石窟。今年由于石窟保护工程需要,抽干了小水塘,清理淤泥后发现,确实是一个漂亮的石窟。

    从目前发现的这些洞窟看,整个地下洞窟群都以独立个体存在,左右相邻、上下相叠,但都不相通。有些洞窟互相平行,相邻的墙体只有几十厘米,墙长有20多米,有些洞窟呈洞叠洞状态,上下两层洞室的楼板层只有1—2米厚度。复杂的地下空间关系和红砂岩地质结构,为石窟保护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但同时,我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程经验,具备了朴素而又实用的科学思想。

    编号18号的龙游石窟,看上去洞口很大,一个环形有20多米长,原来这个洞窟的洞口也是非常小的,后来洞口坍塌了,就形成了现在的大洞口。残留的洞口墙壁,痕迹都保留着。洞口的中间部位有一个石墩子,石墩子的顶端有棵树,在风中摇曳。这个石墩子就是原来洞口部位的一根柱子,支撑着洞口,70年代时,由于岩层破坏,导致洞口部分的洞顶坍塌,原来的石柱没倒而是刺穿顶板裸露出来。经过几十年的风化侵蚀,成为目前这个石墩子的形状,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石柱上看到与洞窟内石壁一样的凿痕。18号洞窟是我们发现的龙游石窟群中最深最大的洞窟,面积有近3000平方米,深度也达30多米,我们相像一下,那是多么宏伟、壮观,多么不可思议。

    18号洞窟往外走,穿过的是一条狭小的通道,恰似一座石门,可以看到,小山体中间,这个石门是古人故意开凿出来的,又把山门开得很小,如果龙游石窟是采石场,古人完全可以把这个门开得更大,那样人员、材料进出,运输石头多方便呀,但显然,古人没有这么做,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石门,外面不容易发现,使里面更具隐秘性。如果这样,那么,洞窟便有了更重要的用途了。左边的石壁上有些开凿痕迹,下面开凿了一个小平台,石壁上有几个小洞眼,这是古代架草棚用的,右边石墙后面有一个小平台,石门的两边也有小洞眼,有专家分析,门壁上的小洞眼是安装木门栓用的,这个小平台是站岗的,而草棚是值班人员休息的。再环看四周,石门及周边山体围成一个大院子,后面又是巨大的洞窟,又能做得这么隐秘,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持军事说的专家猜测,洞是一个军事指挥机构所在地,外面安排警卫室,从这个山门及洞窟的地形看,这样分析是有道理的。

    6号洞窟目前非常完整,洞底面积约1000平米,洞口规则,岩层完好。大家看到洞口很小,约20平米,原来洞背上住着几户村民,村民们打井抽取的就是洞窟的水,洗衣浇园用的也是石窟内的水,这些台阶也是老百姓自己做起来的.这些水塘,表面看是不流动的,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以来,始终保持水位,保持新鲜,不生虫不发臭,难道下面有神秘的涌泉补水吗?

    5号洞保存相当完好,可以看到后面红色的水泥墙护坡,这些墙后面都是古人开挖石窟的废渣的堆积层,可见古人开挖时的洞口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些山体是挖洞堆积而成的,这就可以解释面前的这个水池了。这个水池是岩层中挖凿出来的,而非砌筑的。古人开挖地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排除积水,龙游石窟红砂岩具有透水性差的特点,地下水量比较少,地表雨水是最大的难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洞口入口处开凿了一个集水池,地表渗水和雨水流进来后,就在洞口处被储水池截流而不流入洞口内部,而且原来洞口上盖有草棚,用于遮风避雨,雨棚上的雨水直接滴在水池内。这个池子离洞口近,用人力水车排水也就比较轻松了。看到石窟很多洞口有这样的情况,这可见古人开挖地下工程的智慧了。

    洞内三根岩柱一字排列,从洞窟的几何中线将石窟分成对等的两个工作面,岩柱支撑洞顶,维护了洞窟一千多年的稳定,岩柱横截面形状非方非圆,与我们平时看到建筑柱子差距很大,呈熨斗形,从侧面看像一条鱼的尾巴,这里称之为鱼尾形岩柱。专家经过计算,同样面积的断面,古人使用鱼尾形岩柱比方形岩柱更有助于洞岩及岩柱本身的安全稳定。岩柱顶端与顶板连接部位,采取弧形过渡的斜托结构,其作用相当于古建筑的斗拱,专家计算得出的结论,这种斜托结构大大改善了柱顶的应力条件,对稳定十分有利。专家的这些计算,现代条件下都是靠计算机完成,但问题是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先人们是怎样认识到这些,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仍然十分困难的地下工程科学知识与施工经验的呢?

    4号洞窟口小洞深,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不禁要问,古人是如何采光的呢?一种说法是用火把采光,这是古人照明最重要的工具,但问题是如果洞内四周都点上火把,消耗大量的氧气,里面也会烟雾弥漫,人在里面是无法生存的,何况是强体力劳动。况且,火把会把上方的岩壁熏黑,这种碳黑是不容易消褪的,来看洞窟四周,没有任何的烟熏痕迹。显然,4号洞用火把照明的证据没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古人靠铜镜把阳光从洞口折射进来照明,古代确有这样做法的例子。我也曾在洞口用镜子做过阳光折射的实验,但发现,按照这个洞口的朝向,等到有条件把阳光照进洞内,已是下午4点左右了,离太阳下山的时间很短,想每天用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施工,而且这种阳光折射洞内有很多死角,无法完全实现照明,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显然也是不合理的,猜古人是如何采光的呢?

    这段从洞底直至洞顶的原始台阶,没有石头砌筑,阶差不等,呈波浪形,走过的1-3号洞的台阶原来也是这样,为了大家上下方便而用石块及水泥砌筑成了现在这样。只有2号洞,完全没有动它,呈最原始的状态。这个台阶有几个问题:一是这些台阶是原来开挖石窟时留下的,还是后来开开凿的?如果是开挖时留下的,台阶高低不平,阶高不一,洞口那段高差达3米多,行走尚且不方便,大量的石头怎么运出去呢?如果是石窟完成后开凿的,那为什么开凿台阶的工艺又那么差呢?按照开凿石窟所具有的工艺水平与设计能力,这些台阶完全可以做得实用又美观,但现在看,即不实用又不美观。二是这些台阶是怎样使用的?有人认为,波浪形台阶有利用石头从下往上用撬棍一步步往上撬,有人认为这些台阶是为了架设水车,将集中在洞内水池中的水往外车排。可以看着台阶上的凿痕,清晰依旧,棱角分明,完全是像没有使用过一样,为什么?也有人认为,古代使用者曾在这些波浪形台阶上搭设了木楼梯,但为什么在洞窟开发清理时,没有发现有任何木头残存?也没有发现有木梯架设加固的痕迹?这些疑问,都留给各位朋友自己去猜测。

    龙游石窟的说法很多,其中较主流一点的说法是藏兵说或军事基地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曾认为,龙游石窟是在国家权力组织下,有计划的集体劳动的成果。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杨鸿勋也认为,龙游石窟是“非王者莫属”之非常人非常行为、非常时期之非常行为的国家秘密工程。从龙游历史上说,吴越争霸“槜李”一战,吴王阖闾被越王允常率领的军队打败,阖闾 因脚指被越国灵姑浮将军砍下而病死,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军打败并占领越国,俘虏越王勾践。越王在范蠡、文种等文臣武将的协助下,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实施富国强兵计划,终将吴王夫差消灭,成就了春秋七霸。专家认为,在当时吴军的严密监视下,越国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战备,更何况要进行军事训练,物资储备,打造兵器等,而姑蔑国当时既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是越国的盟国,借助姑蔑国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是最有可能的选项。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东周列国志也有关于越国在境外打造兵器的记载。正因为有国家军事工程的机密性,所以地方志、民间口碑就没有这方面记录。石窟临江,军事交通运输方便,石窟众多,可以满足军事准备的不同需求,18号洞窟石门的隐蔽性、无头石像、军事地图等,龙游石窟军事论似乎有充分的证据。但作为人们生活训练的场所,地下石窟环境潮湿,不利于人长期生存,石窟独口上下,一旦被发现,采取火攻水淹极易全军覆没,这与军事基本常识相悖。虽然军事说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但仍显证据不足,你们怎么看呢?

    入窟尽是探秘者,出穴全变猜谜人,今天游览了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会有所感触,有所思考,答案在哪里。 从地下回到地面,从历史回到现实,穿越了谜一般的龙游石窟一千多年历史。

    关于作者

    微信 zijizailushang 微博 @旅行者的季忆

    旅游平台认证

    途牛网大玩家 途启签约旅行家 携程旅行家 同程验客签约达人 乐途作者 去哪儿网试睡员 搜狐自媒体 今日头条头条号 网易博主

    一、村民为捕鱼抽干水塘,4个水泵连抽17天!竟发现世界第9大奇迹,是什么?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凤凰山下,有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这里虽茂林修竹,一水环绕,却因地处偏僻而常年寂寂无名。1992年6月,几个质朴的村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偶然间唤醒了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奇迹——浙江龙游石窟。

    走近历史,了解石窟

    石窟,往往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它本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是雕刻美学和建筑学的完美体现。据专家和学者研究考证,我国的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达到巅峰,而那时也恰恰是印度大乘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石窟群多数围绕在黄河流域,那里曾是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中,最为闻名遐迩的有: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与众多石窟类似,龙游石窟也是自山体内凿岩而得,但它又在石窟这个群体里显得如此特别:一是它的发掘经历可谓曲折离奇,二是它的内部结构令人啧啧称奇。与佛教文化无任何显著关联的龙游石窟,其“身世”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历史“谜题”。

    抽水捕鱼人的惊人发现

    石岩背村附近水系密布,不仅被衢江环绕,而且村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深塘。1992年6月的一天,石岩背村的4名村民闲来无事,便想到塘中捕鱼捉虾,一边打发时间,一边为自家厨房添点食材。其中一名村民突然对水塘的深度产生了兴趣,便拿来自家抽水机,想通过抽干一个最小的深塘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一抽不要紧,尽管没有从深塘中捕获料想中的鱼虾,但却令一个气势雄伟、结构奇特的石窟群袒露在世人的面前。

    原来,这个深塘别看水域面积最小,其深度却令人咋舌,由于深塘与山脚相连,在抽干塘水之后,一个隐匿于深塘和山腹内的巨型洞窟就显露出来。接下来的几天里,在当地政府的助力下,周围的其他深塘也被一一抽干,更多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岩石洞窟露出真容。

    当地人心目中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获得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而随着近代考古技术条件的成熟,“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究竟应为谁所得成了人们争议不绝的话题,它的“候选者”是:中国的秦陵兵马俑、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或许从规模和名气上,龙游石窟根本无法和上述三个早已蜚声国际的历史遗迹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龙游石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进入龙游石窟景区,你会惊叹这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然分布着20多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均十分空旷,呈罕见的斜顶设计,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向下延伸,垂直高度可达30米。洞顶呈“倒斗型”,许多巨大的鱼尾状石柱与洞顶无缝相连,凡岩壁各平面相接处必呈一条直线,洞顶和石柱上遍布着清晰、均匀的凿痕,令人啧啧称奇。很显然,洞窟并非天然形成,是人工开凿的产物。

    我们很难揣测当初的建造者为什么要开凿如此巨大的石窟,如果仅仅为了使用它的空间,为何非要千辛万苦地把洞顶及各个角落都修整得那么棱角分明、整齐划一。再者,建造者又为何不畏其难,一定要在洞顶及石柱上留下清晰、规律的凿痕呢?我们不难想象,施工如此细致严谨,建造者势必狠下了一番功夫。

    无独有偶,在埃及的尼罗河畔,也赫然耸立着许多气势雄浑的角锥型建筑物---金字塔,金字塔由平均重量达2.5吨的巨石堆砌而成,其建造工艺之精密和无法想象的制作难度,与龙游石窟颇为相似。试想,但凡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体,所需要的选址、构思以及建造技术一定都是相当繁复的。千百年前,在没有大型机械和现代科技辅助的情况下,古人一定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身世成谜”的高水平地下人工建筑体

    目前,龙游石窟景区已经开发出来了7个洞窟,另外仍有10余个洞窟未被开掘。之所以认为龙游石窟与其他石窟有显著区别,是因为整个宏伟宽阔的石窟群内除了一处鱼兽浮雕图案之外再无其他可供追溯、揭秘的文物。一个个静默的石窟好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石屋,又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石斗,不给任何线索,任由世人猜测它的身世。

    尽管多年来,无数闻名而来的专家学者实地探究、遍翻古籍、多番研讨,却也只能把龙游石窟的“身世”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远。浩大恢弘的工程,规律到不可思议的凿痕,若有似无的完美内部线条,处处彰显出龙游石窟建造水平之高。

    建造者不明,建造年代不明,建造用途莫衷一是,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肯定,龙游石窟作为我国一处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体,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者们拥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以及精湛绝伦的工程技术。

    自然风化带来的“脆弱”

    学过地理、热爱旅行的朋友应该知道,岩石山体都是有自己的“寿命”的。比如台湾北海岸野柳风景区内的“皇后头像”,其实是一种蕈状岩石,作为海边著名的旅游地标,该岩石却因天然的坐落位置而常年遭受日晒、风吹和雨淋,其岩体因风化而逐年缩小。同理,龙游石窟的岩体也无可避免地因风化而被侵蚀、变脆。

    龙游石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鱼尾状石柱,这些石柱对洞窟起着至为关键的支撑作用,堪称是洞窟里的“擎天柱”。由于石窟的洞室处在地表附近,受风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石柱已经被不同程度的风化,甚至某些石柱与洞顶之间已经产生了应力裂缝。一旦裂缝横向贯通,石柱发生整体破坏,不免造成洞顶坍塌。

    不但石柱受损,而且洞窟内很多岩体开始破碎,岩块间的互相结合力变差,这将导致岩洞内立面张力较弱的地方发生剥落、掉块的现象。而且越靠近洞口,风化造成的破坏越明显。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曾因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而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敦煌石窟,同样,谁都不希望龙游石窟岩壁表面那些精美的凿痕在数十年之后消失殆尽。

    保护龙游石窟

    目前,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质专家已经对龙游石窟开展了连续三年的抢救、加固等保护工作。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受损不严重的柱体已用竹片捆绑加固,碎裂破损较为严重的柱体被植入了钢筋,还有些已经无法修复的柱体则由混凝土结构彻底替代。

    除此之外,一些针对龙游石窟的研究试验工作也在开展,政府和专家致力于对已采取的加固措施、施工工艺、修补材料进行改进,以期找到更加完善的增固保护方案。

    至今,由于某些技术原因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审慎提议,有许多龙游的水下石窟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未被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呼吁保护龙游石窟,就像我们保护敦煌壁画一样。对于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既要在保护中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因为敬畏历史才会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开发龙游石窟的旅游资源并没有错,我们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不仅看到它的商业价值,更要有效挖掘它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彻底揭开龙游石窟的未解之谜。

    二、龙游石窟的历史介绍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龙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是至今被发现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龙游石窟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国家AAAA级景区。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龙游地区的地下石窟群,自从1992年被发现以来, 经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关注。从金华市区出发,行车一个多小时大约70余公里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此地处浙江中部,属衢州境内,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这个坐北向南、背山面水的小村落,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之说。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颇有神往缥逸的感觉。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寺中香火袅袅,佛音阵阵。1992年6月9日,吴阿奶与其他三个村民动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的抽水,终于为人类展现出又一个可以与UFO相提并论的世界之迷。在吴阿奶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宏伟壮观的气势,扑朔迷离的奇迹。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半天时间的寻秘却让人终身难忘。

    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自从20年前被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后,至今仍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竖立在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游客的眼前。这就是被观者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拥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中国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其境内的钱塘江上游、衢江、灵山江交汇处 ,有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县名“龙游”。县虽小,但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叫“姑蔑”,迄今为2500余年,堪称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龙游石窟便位于该县城北3公里处的一个临江小山中,当地人称此山为“童坛山”,方圆不过数里,但山腹内竟容藏着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人工洞窟。在被发现前,它们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岩块崩塌,所以难见真容。当地政府如今已开发出其中的5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这些洞窟的形制、规模大体相当——洞厅面积小则数百平方米,大则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洞口均呈矩形;洞壁陡峭,洞顶则呈圆弧形斜伸;洞中有2至5个粗大石柱撑顶,其横截面均为熨斗状,大者需5人合抱;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从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流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

    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种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龙游石窟在了现之初曾被人认为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因而甫一发现并未造成轰动,默默无闻达长6年之久。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人们发现,在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星罗棋布,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窟。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而窟中的重重谜团,更使得观者“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

    在众多的研究者中,浙江大学的褚良才博士在10多次实在考察并搜寻各方面的史料之后,提出:龙游石窟最早开凿于西汉宣帝“边郡皆筑仓”时,其功能是储备粮食、货物及战备物资,并经历代尤其是隋朝时就叫“北常平仓”,在那时就已被列入“古迹”。褚博士还发现了 两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洞窟,一个是在童坛山上游不远处的簸箕洞(宋代有记载,称其“千古万年”),另一个是在下游不远处的石岩洞(洞口有3个,洞前有防水石堤)。但目前至少可以断定,龙游石窟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另外,它还为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凿洞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证据。

    笼罩龙游石窟的迷雾正在渐渐散去,一个具有巨大文物与考古价值的中国古代地下工作正展露在世人面前。令人欣慰的是,龙游石窟现已被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加以保护,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议事日程。毕竟,龙游石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见证。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龙游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

    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石窟规模

    有人断言:龙游石窟是我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第九大奇迹。从初步考察而言,笔者认为,较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无论是从成因还是规模、从工艺还是价值,龙游石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从已经开发的七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手。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一号窟,约300平方米、二号窟约900平方米、三号窟约1200平方米、四号窟约2000平方米、五号窟仅700平方米。五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3个,而在龙游地区2.88平方公里的地下估计有50到70个以上基本相似的石窟。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50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100万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2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雨、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况且模式统一、工艺讲究、精雕细凿,实际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人们的理论推算。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三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四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项部,多则四根,少则一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唯一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粗犷流畅,很有意境。

    工程浩大、设计精巧的龙游石窟,竣工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龙游的人文记载约始于汉代,此前无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献中,韩愈曾撰写《徐偃王庙碑》,其中有“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记载,所谓偃王及西周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年)且不谈凿石为室的“室”该有多大,又与龙游石窟有何联系尚存在许多疑问,若果真是,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昨日所为。

    三、为什么说龙游石窟堪称“第九大奇迹”?

    中国一个承载了数千年文化的伟大,自然少不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长城、故宫、秦陵兵马俑等等这些建筑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人的眼球,超强的建筑理念和雄伟的设计,它们无愧于世界奇迹建筑的称号。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项浩大的工程,它不同于之前的建筑在表面就可以看到它的雄伟,因为这个伟大的工程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


    龙游石窟,我国古代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也是古人充分利用地下究竟的聪明体现。它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石窟内集文化、技术、艺术等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古人的别具慧眼和超强的思维。也许很多人会有疑惑,如此雄伟的建筑为何在1992年才被发现?其实这完全是一个意外,据说当地的村民用四台抽水泵持续抽水,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建筑物,引来了无数考古学家和当地政府的关注,就这样龙游石窟凭空出世了。


    龙游石窟占地面积非常大,大大小小的洞窟有24个,如今当地政府已经开发出来7个窟供游客们参观。这里每个石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的每个洞口都是一样的,垂直的向下延伸,足足有30米左右,而且它的顶部设计很个性采用的是漏斗型的设计,洞内是由鱼尾型石柱与洞顶完美衔接,且模式统一、工艺讲究、精雕细凿。进入石窟内部有种宛如时光倒流古代的感觉,无论是哪个建筑都均匀的留下了古人的凿痕,令人钦佩不已。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龙游石窟是继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第九大世界奇迹,从考古学家的角度来看,龙游石窟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成因、价值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此它被当地人称作世界奇迹一点也不夸张。


    对于石窟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对它的用处更是各执一词,经过考古学家的多年考察和验证,仍没有确切的说辞来解释这一切,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个称为世界奇迹却也是千古之谜的建筑。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伟大的建筑已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毕竟它也是我国几千年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伟大见证,对此大家怎么看?

    关于浙江龙游石窟的问题,通过《龙游石窟的历史介绍》、《为什么说龙游石窟堪称“第九大奇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浙江龙游石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浙江龙游石窟(3)

    相关阅读

    • 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浙江龙游石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沉睡千年地下长城 揭秘奇迹龙游石窟和村民为捕鱼抽干水塘,4个水泵连抽17天!竟发现世界第9大奇迹,是什么?等多篇文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