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分数与除法(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分数与除法(1)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除法的初步认识ppt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分数与除法(1)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示意图。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分数与除法(1)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示意图。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几年级的课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
  •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分数与除法(1)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示意图。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例1(单位“1”是一个物体)

    例2(单位“1”是多个物体)

    真分数与假分数
    例1(真分数)

    例2(假分数)

    例3(带分数)

    例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原理)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约分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约分
    例3(最简分数)

    例4(约分)

    通分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分
    例3(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4(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例2(分数化小数)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几年级的课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内容。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是分数的分母.

    三、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

      (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把6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2、把3颗★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单的3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抛砖引玉,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块月饼的也就是块月饼。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巧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5名、6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追问:如果平均分给7名、8名、9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是b名同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数是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1÷几的商。初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1: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块;再用同样的办法平均分另外2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3个块,就是块。

      预案2: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块饼的。1份有3个块,拼起来就是1块饼的,即块。

      归纳类比,发现规律

      1、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7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x块月饼,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7÷8=9÷13=9÷8=11÷10=

      2.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2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提问,“()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

      3.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4÷7=1÷2=5÷3=45÷5=

      9÷3=4÷5=2÷3=1÷6=

      4.解决问题

      (1)一位火炬手跑1千米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1÷15=(千米)

      (2)如果要重新铺设一块15平方米的主席台,需要41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15÷41=(平方米)

      5.思考提高题:0.7÷2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ppt的问题,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几年级的课》、《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ppt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