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本色与红色-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观后感和观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本色与红色-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观后感
许多看过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人告诉我,您应该关注一下丁柳元的表演,她是催泪剂,许多泪点都在她和主角的对手戏里,充满了人情味。我想,我不是研究表演学的,但这似乎是提出了一个配角与主题的问题,但再往深里琢磨,实际上涉及到崇高、牺牲这样的主题怎么来呈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拥有相当的数量,而对其在戏剧美学层面上的讨论还不是很多。我想借这个电影和丁柳元的表演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表演和创作中本色与红色的关系。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以焦裕禄二女儿口述的方式展开的,旁白并不多,但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就是生活和家庭的视角。这个视角让人们看到焦裕禄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观察现实、确定工作目标的,影片中的事件都是从关心百姓疾苦角度展开的,风沙、洪水、饥饿,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体现,在这样的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甚至忘我,就已经把奉献升华到了牺牲的境界。影视作品中的事件是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但人物的境界是不平凡的,是超越了世俗尺度的,因而杰出、因而为人敬仰,他的风范和精神已经进入了红色的精神谱系。
建党百年,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贯穿始终,在和平建设的年代,红色就是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牺牲精神,把这样的美学和道德概念渗透到剧情和人物身上,就是将主旋律落实到了现实题材中,红色寄予到本色中。
但该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描述了一个家庭生活中的焦裕禄,因而作为妻子徐俊雅的表演就至关重要了。一个杰出人物的妻子,是这类题材中最难处理和表现的关系。把杰出人物的妻子塑造的和杰出人物一样高大,违背现实。格格不入,有天壤之别,也不符合实际。
但这个剧较好地、真实地处理了人物关系,丁柳元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有平凡人物和家庭需求的妻子,但又是被焦裕禄影响感化和带动提升了境界的妻子。她对焦裕禄一些超凡决定和行为的不理解,是一个正常妻子的反应。而她由不理解、反对到理解、配合,正是一个由平凡到杰出境界升华的真实过程。
一个平凡女性要面对杰出人物给她带来的多重生活和精神压力,她要面对离开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洛阳,到风沙弥漫的兰考;要面对不仅无暇顾家,而且积劳成疾,身患绝症,即将离开妻子儿女的丈夫。
这个女性,由于嫁给了杰出人物,就要承担平凡家庭也难以承担的生活和命运的苦难。她表现了怨,但不恨;表现了怒,但却归于痛。因而有焦裕禄在条件简陋县委大院见到来自洛阳妻子儿女的惊喜,有因抱怨焦裕禄不肯离开兰考却和他生死相伴的妻子,在他弥留之际,哽咽着说出下辈子还愿意陪伴他的生死伴侣。
徐俊雅的愿望都是源自生活的基本期待,但却被杰出人物引导到超越世俗,去面对更高也更艰难的要求。适应这些,服从于杰出人物的生活逻辑和境界,难道不也是一种牺牲精神。观众的泪,正是对这种平凡人物身上闪现的人性光芒和牺牲精神的共鸣。
从表演的角度看,直观的感受是真实、自然,真切、感人。对丈夫的某些不理解,怨与怒都出自本性,源自生活。而由不理解到理解配合,疼与爱也同样出自真心,源于真情。
影片中的不理解和理解,是有不同表现的。起初对焦裕禄从当时大工业系统的洛阳机械厂调到条件艰苦的兰考县还满腔热情,甚至是喜悦,提出了疑问,是一个尚未深入感受艰苦生活的妻子懵懂模糊的感觉,两个人的对话和徐俊雅的台词、表情没那么沉重,这是准确的。
但为了支持丈夫,随之而来的是举家迁徙,跟随丈夫到兰考生活。而再次出现的不理解,是上级即将采取将兰考解体,让周边兄弟县各背走一块包袱措施以解决兰考的问题时。徐俊雅认为既然上级已经做出决定,也一定做了周全的考虑,也考虑了焦裕禄的病情,焦裕禄应该服从而不应该反对。但焦裕禄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且说服上级改变了主意,把兰考保留下来了,也继续让焦裕禄留在兰考工作。这在徐俊雅的猜测预料之中,事先她就担心焦裕禄会反对,但当结果真是如此时,她一时也不能接受,是因为她认为已在情理之外。
这是一个对焦裕禄去留问题反复考虑,对生活有切身体验的贤惠妻子的反应。事先不放心地叮嘱,语重心长;得知焦裕禄决定后的怨怒,甩袖离去。一正一奇,告诉人们焦裕禄面对的是这些被忽略、但却由妻子和家庭承担着的生活压力,杰出人物一样要回答生活的话题。
丁柳元准确生动地诠释和衬托出了焦裕禄的杰出,杰出人物同样要面临生活、要选择、要负责,但这些是由一个贤惠的妻子来承担的。影片中丁柳元本色的表演,准确地诠释了生活的逻辑,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情绪情感。
让一个妻子贤惠,当然需要对于焦裕禄事业和境界的理解认同,但影片中表现更为真切细腻的是自然而然的关心、体贴和爱。观众看到的是疲惫的焦裕禄回家后,迎接他的是接过公文包、挂起衣服,端来洗脚水的妻子。看到的是得知他病情时颤抖的手,弥留之际压抑的饮泣,哽咽中说出下辈子还愿意陪你时的语气。我相信,这些细节剧本中未必提示。
主创告诉我,剧组和主演反复地听取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回忆和讲述,丁柳元仔细询问徐俊雅的脾气、性格、服饰、发型和每个生活细节,并且反复体会研读有关焦裕禄的著作资料,研究如何把握这一人物,才能做到传神而不是形似。所谓“把握”,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的是体验——把自己变作角色,其实质就是理解角色的内心和精神境界。
一个演员只要真正体会到角色身上所内在存在的本色、本性和它背后所依赖的生活逻辑、真情实感和人民性,她就可以做到浑然一体地演绎角色,收放自如地取舍细节,自然流畅有分寸感地把握和表达情绪情感,于本色表演中见红色,以配角甚至群演来衬托主角,多角度地表现和诠释主题,我把它叫做“本色中见红色”。
作者丨疏野
来源 | 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 制:张晓辉 欧 灿
编 审:严 珊 邹 菲
责 编:韩 杰
一、观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观看焦裕禄电影感触良多,焦裕禄同志的形象和故事此前被多次搬上银幕或者荧屏。焦守云说:“反映父亲一生的文艺影视作品很多,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一部分。”
尤其是1990版电影《焦裕禄》深深影响了几代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影艺术的发展,2016年,我们萌生了再拍摄一部关于父亲电影的想法。经过5年的酝酿和准备,在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今天终于交出了这份作业。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新时代,我们用新的电影语言和视角,去解读一位父亲、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42年光辉的一生。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太多太多,借用我们范元导演的一句话,那就是:“想说的太多,都在电影里了”。
《我的父亲焦裕禄》影片自2020年10月15日开机以来,摄制组辗转山东淄博,河南洛阳、兰考,宁夏银川、石嘴山,内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摄,作品全面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在拍摄期间,焦守云说自己全程参与,以便随时可以给出自己的细节建议。这也是抱着对父亲形象的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表现父亲,也给后人留下一个真实的焦裕禄形象。
二、《焦裕禄》观后感850字
星期六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反映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同志光辉事迹的故事影片—《焦裕禄》。焦裕禄同志是六十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他为了改变兰考的穷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斗严寒,治盐碱,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篇章。
焦裕禄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保持和发扬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身为县委书记,仍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穿的是补丁衣,吃的是窝窝头,县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特供了一点儿大米。他也叫妻子全部送了回去。有一次,他儿子把一个窝窝头扔掉。他就给儿子讲述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并语重心长地说:“这窝头还有人吃不上呢!”看到这里,我心里非常惭愧、内疚,因为我总觉得现在生活好了,浪费一点儿也没有啥,生活中讲求吃穿,有时把大米、白面都浪费掉了。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他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道。”有一次,他同秘书冒着风沙下乡调查,被风吹下了沙堆,秘书劝他回去听听汇报就行了,可是他执意不肯,因为他知道,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实事求是解决问题。而我们有些同学学习不用功,作风徽惰,遇到问题不愿动脑子、想办法,甚至连作业都懒得做,有的同学还抄别人的作业,焦裕禄这种工作作风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焦裕禄同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一次基风骤雨中,无数亩玉米被大水淹没。为了挽回这一损失,他带领县委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洪水中抢救庄稼,他忍着病痛,以身作则,夺回了被洪水吞掉的损失。
焦裕禄同志心里时刻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他身卧病床时,还想着兰考县的风沙治理和盐碱治理问题。县里干部来医院看他,他说:“下次来给我带几根麦穗,我想看看盐碱地里结的麦穗。”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崇高的思想。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遗言中说:“我死后请把我埋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亲眼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就是焦裕禄留给三十六万兰考人民的临终嘱托。他的汗没有白流,心没有白操。三十六万兰考人民继承了他的遗志,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把沙丘变成了绿洲,把盐碱地变为良田。他的遗愿已变为现实。
焦裕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英名将永存。他不但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而且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焦裕禄观后感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2000字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亲切!看《焦裕禄》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无意于拿我的父亲与伟大的名人攀比,确实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亲。电影里面的镜头,仿佛把我带回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家在西乡县城河坎一土坯房子,房是县房管局的公房,只有一间,用木板隔了前后间,满墙糊满了旧报纸,我家和电影里面一模一样。每周末,父亲的加重自行车车铃一响,我就知道老爸回来了,因为整个左邻右舍都没有自行车。自行车是单位的,老爸那时是西乡县杨河区委书记。杨河坝区离西乡县15里,杨河坝区曾在中央内参上被毛主席批字表扬过,好像是科学养猪的事,(当时的区委书记是李善胜,为此,李书记调汉中,后在汉中地委宣传部部长退休)。父亲是接李的手,去杨河坝的。杨河坝区委的广场上扎的彩旗门,高音喇叭上不知疲倦地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老爸回家的情况和焦裕禄回家一样的,我就像电影里的那位小孩一样,我仿佛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境况。我家里,进门的土泥地上有一块大约七十公分见方的钢板,就是在这块钢板上,是母亲用毛笔沾清水教我认字,教我习字,在我上小学前,我能大段大段读墙上糊的旧报纸上的新华社消息了,那时天花板、墙上到处都是“学习”材料,知道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知道了“批林批孔”,知道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知道了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等等。我现在比一般人能写一手毛笔字,还是得益于小时候的基础,那时有大字课,要套影格写字,影格上的内容是:攻城不怕坚等。再后来就是反击右倾翻案风,被班主任抽去写大字报,再后来就是打掉了四人帮,这些都是上小学的事。1978年西乡县成立平反“冤假错案”与落实干部政策办公室,父亲调“县落实三案办公室”任副主任,主任是县委书记兼任,办公地址设在西乡察院街李家大家(汉上三杰之一,著名篆刻家李白瑜家的老宅子,县邮政局曾在此办过公,现还保留着),因此我在此大院多次写过作业。我现在能篆刻印章,也许与这个地方有渊源吧!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个生于六十年代的我,生活在不算富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过于贫穷和饥饿和没钱的日子,我们也体验过。在我的记忆中,1983年,我随父亲调动到汉中来,搬家时唯一的家具,只有一个在西乡请木匠做的实木五斗屉,几乎没有一件家用电器,直到1986年,我参加工作后,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了家里第一台电器----雪花牌落地电风扇。但今天,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关于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的问题,通过《《焦裕禄》观后感850字》、《焦裕禄观后感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2000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