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五年级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和走进课堂——《草船借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
  • 走进课堂——《草船借箭》
  •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课文
  • 一、「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

    课文朗读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

    ☛《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

    我会写: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无私 公私分明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 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 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 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 lèi擂台

    近义词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义词

    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问题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课外拓展:

    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

    《有感》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 ,着重写了________ ,最后写了________ 。

    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A.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________

    (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

    (1)胆量很大;(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3)不拍牺牲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________ 对________ 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 的特点。

    (1)鲁肃 诸葛亮 贪酒;(2)诸葛亮 周瑜 勇敢;(3)诸葛亮 鲁肃 自信

    4.从“曹操的之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 ,曹操 ________。

    (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2)勇敢机智 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 爱惜士兵

    【答案】

    一、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二、ABC

    三、1.(1)忠厚守信。

    2. (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3.(3)诸葛亮 鲁肃 自信

    4.(1)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同步练习2

    一、下面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A.识人心 B.知天象 C.晓地利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B (5)A (6)C

    二、1.jì chéng

    2.惩罚 商议 招待 妒忌

    3.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4.(1)明知故问,意在试探

    (2)设下陷阱

    (3)周瑜阴险、虚伪,想置诸葛亮于死地。(意思对即可)

    三、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同步练习3

    图文音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走进课堂——《草船借箭》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此外,《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它们的魅力。“交流平台”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作了归纳和小结。“词句段运用”一方面让学生回忆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意思的经验,巩固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猜人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本单元的课文,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并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测大致的意思,再接着读下去。

    整体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可以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源,也可以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演课本剧,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更有趣味。还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避免拔高要求。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除了《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的以外,其他三篇均是原著节选,有些语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尽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的语句。对古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在这一阶段也不必深入解读。

    各部分教学要点: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各部分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应上好单元导读课,深入阅读导语页,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读单元所有板块的内容,使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品析重点语句就能水到渠成。

    《草船借箭》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围绕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先讲一讲这个故事。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不懂的语句的意思,大致读懂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脉络,说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对这段情节进行详细复述。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对武松的看法。最后,通过“资料袋”了解《水浒传》的大致内容及有关人物,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原著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运用”。

    《猴王出世》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猴群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主人公孙悟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先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或借助相关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大致猜出意思后就继续往下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长大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教学之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或是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片段,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认识,产生阅读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大观园内众人放风筝的热闹场景,进而交流对宝玉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链接”,让学生对放风筝这一活动有进一步的感受,体会民俗文化的传承。

    本单元口语交际以”怎么表演课本剧“为话题,针对表演形式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个小学生课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课文,包括故事本身是否适合表演,情节是否丰富、人物性格是否鲜明、是否便于改变成剧本、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包括表演的场地和人数是否充足、服装到道具是否便于准备等,通过任务驱动,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足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无论是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的设计,还是对服装、道具的准备,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需要小组成员提前排练,团结协作、默契地配合。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读后感”,意在让学生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教学之初,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针对教材中提到的三个例子,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想,再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例子,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确定习作内容后,引发学生思考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一般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相对简略?教师归纳总结时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可以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大致内容,再详细写自己读后的感想,清楚、具体地表达读后的感想是本次习作的重难点。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写读后感不是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泛泛而谈,而是要有针对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完成习作之后,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分享,师生共同评价,对习作内容进行再次修改润色。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是教授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该合理地将这些方法设计到教学中去。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积累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如”榜文”的大致意思就是贴在墙上、类似于告示一样的东西。还可以通过拆分词语、逐字理解的方法,知道“货”“郎”分别是什么。第二题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作品等,猜测词语的大概意思。第三题要猜出三句话分别描述的人物谁,并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弄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两者相互参照,结合起来理解就容易多了。如诸葛亮十分儒雅,所以用“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来描写他的外貌特征;号称“齐天大圣”的美猴王孙悟空则是威风凛凛,“身穿金甲”“头戴金冠”的人物形象。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背诵古诗《鸟鸣涧》,感受山中春夜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反衬,营造了动静相间、静而不寂的意境,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而又愉悦的心境,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开展阅读活动前,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回顾阅读方法,作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进度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完后,还应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读整本的古典名著是有难度的。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避免拔高要求,不必让学生挖掘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剖析书中的人物形象等,学生能带着兴趣读下去是关键,只要能坚持读完、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草船借箭》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内容与课文第8-9自然段相对应,意在搭建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并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

    本单元除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引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草船借箭》是一篇根据原文改写而成的现代文课文,阅读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拓展《三国演义》中另外两个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旨在通过几个故事的勾连,使学生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地认识人物、了解人物,初步懂得怎样去看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想读更多的三国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重点: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单元导读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单元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

    2.你知道中国古典名著都有哪些吗?

    3.是的,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四大名著。

    4.你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

    5.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

    6.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本课生字词。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到的?你能按顺序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吗?注意说清主要人物和事件。

    起因:周瑜很妒忌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第三天夜里,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船只开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谁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弄清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有没有同学跟老师一样产生了疑问:周瑜为什么要设计陷害诸葛亮呢?(课件出示东汉末年的历史概况、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白了“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故事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充分展示了他们两个人的个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学习。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其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诸葛亮、周瑜这两个人物。

    (二)学习人物描写部分,感受人物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想一想他的内心活动,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再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旁边。

    2.全班交流。

    3.说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了解周瑜……)

    4.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再读课文,去了解周瑜这个人物。

    5.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人物的内心活动。

    6.全班交流。

    7.你觉得周瑜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8.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曹操和鲁肃这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9.全班交流。(鲁肃:忠义守信,答应的事都能做到;曹操:小心谨慎)

    10.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鲁肃和曹操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人物

    1.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画出原文片段中不理解的语句,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加以理解,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概意思。

    2.比较原著与课文,你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3.(出示《群英会蒋干中计》《借东风》)这也是赤壁之战中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这两个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

    5.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曹军和蜀、吴可谓是用足了计谋。在这精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继续认识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

    6.请同学们关注故事中对诸葛亮、周瑜的描写,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了解人物,说说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7.现在你对周瑜这个人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8.周瑜这个人物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实在叫人又喜欢又讨厌。

    9.读了这些片段之后,你对诸葛亮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10.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的内心,进而认识人物。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顾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作业:

    1.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本文的对话形式,写一组人物对话。写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注意学习组内同学优秀的对话描写。

    2.阅读《三国演义》。

    二、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③“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五、品“诸葛亮智慧”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机动: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只要三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想:(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②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又想:( ),就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③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三、草船借箭课文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草船借箭课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课文要点

    本系列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资料整理,家长和学生可以下载打印来,用来帮助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掌握本课文。

    1、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2、人物形象: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3、解词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式决定策略。

    4、理解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关于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五年级的问题,通过《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课文》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五年级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草船借箭》读后感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五年级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草船借箭》读后感和草船借箭读后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