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播音员的要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智艺考资讯|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及发展途径和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智艺考资讯|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及发展途径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向都有了较大的变革,为了促进播音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业水平,进一步推动播音主持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播音主持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语境)明确行业特征,并结合行业需求不断探索和开拓自身发展新途径。本文基于新媒体语境视角,对播音主持所具备的特征及其发展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身份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1、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
播音主持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形成,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播音主持在多年的岗位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完整规范的行业操作流程。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播音主持行业格局。因此,播音主持需要明确自身行业特征,并结合新媒体语境特点,以适应时代发展。
1.1播音主持的身份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位,其工作仅局限于播音和主持两个方面。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的传播者、发布者、交流者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选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新媒体语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信息的发布、传递、分享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实现,任何一个网站或者社交软件都能快速且便捷地实现信息传递交流。因此,传统的观众在新媒体语境下不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观众在信息接受中的地位转变直接影响播音主持的特征变化,其显著特征之一则是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身份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中,播音主持往往都是经过系统培训、锻炼然后上岗。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可以邀请许多“嘉宾主持”参与播音主持行业,这些特邀的“主持人”原本的身份可能是专家、教授、学者、影星、歌星等。同样,在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中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其工作职位也往往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原有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也可以参加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各种主持身份的交错变换是新媒体语境赋予播音员主持人的新时代特征。
1.2播音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语境给予了播音主持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不仅限于传统的节目衔接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极大地加强。除了衔接节目之外,播音主持甚至自身也可以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节目,实现主持者和观众的双重身份转变。总的来说,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持形式,其工作形式得到进一步丰富。
1.3播音主持工作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是新媒体语境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建立起的各类社交平台,为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原有的在电视台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尝试在各类广播频道中进行播音主持,也可以选择在一些网站上进行播音主持。工作平台多元化是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一个鲜明特征。
2、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途径
2.1加强自身专业水平
新媒体语境促进了播音主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结合自身岗位特征,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例如,从事新闻类工作的播音主持需要具备现场解说能力,在进行实况直播时,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为观众还原最真实的新闻现场。这对长期居于室内进行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来说,是需要不断尝试、锻炼才能做好的工作。
2.2大胆尝试,积累主持经验
上文已经提到,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拥有许多选择,其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培养和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因此,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新途径之一则是大胆尝试跨界主持,以不断丰富自身的主持经历,努力将自身培养成为适应各类主持工作的“全能播音主持”。例如,进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向相关部门申请在网站中开辟一个版块,进行网络播音主持。此外,播音主持工作者还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利用手机的各类社交软件进行播音主持,以锻炼、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
2.3播音主持者在自身业务能力上创新发展
播音主持行业是一个对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在主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对播音主持提供了业务上的高要求,如何高效、迅速地完成主持任务,是每个主持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突发状况中创造性地化解危机,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就拿黄渤来说,在一次颁奖典礼上,由于时间控制不当,剩余了较多时间,在一旁的女主持人不知所措,可黄渤却发挥自身优势,作为一名喜剧人,发挥幽默本色,积极与台下演员互动,不仅增加节目的互动性、趣味性,也成功地化解了尴尬,使节目获得好评,他也凭借此举受到赞赏。
2.4播音主持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创新发展
在播音主持的平台多样化中,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播音支持行业的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融入到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态势下发展起来的广大平台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创新的眼光,主动融入进去,在主持节目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例如,加强节目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做到多位一体,通过微博评论转发、网络同步直播、手机参与互动活动等各大形式创新发展,增强互动性、趣味性,相信会有成效的。再如许多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的发展下都新增加了手机扫码、摇一摇等形式的创新发展。
3、结束语
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语境赋予自身的巨大优势,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开拓、创新更多的发展途径,促进播音主持行业在新媒体语境下进一步发展。
☻
本文内容来源:速读·下旬,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一、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1
播音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是节目的主干线。主持人作为播音媒介是最生动、最活跃的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传播过程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充分表现了大众传播人格化、人际化的特点,发挥了传播的重要性。主持人的主持特点和风格不仅反映了传播和节目的特点和风格,也展现了主持人的个人风格,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力量,公众能感受到的语言特点的风格播音节目主持是一种传播艺术,播音节目中非常有传播效果的途径是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主持人根据个人风格能够和播音节目的风格结合起来,这是衡量节目好坏的标准。
一、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
1、科学化、规范。播音主持的语言要达到规范的普通话标准,普通话是以北京的语音为标准,北方话是最基本的方言。播音主持人在说话的过程中需要神采飞扬,表达的内容需要让人有深刻的记忆。在表达的时候需要色彩纷呈。播音主持人在表达过程中需要沉稳、刚毅,掷地有声,不能油腔滑调。具有性情的韵律感,微言大义,对人待物要热情,说话不能死板,需要在创作过程中要言而有信,言之有物,能灵活运用语言,能爱憎分明,落落大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不断弘扬我国语言文字审美理念。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化,符合普通化的语言标准。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口语化,通过有声的信息为广大听众提供有价值、更全面的信息。播音主持和节目主持不同,它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信息,听众看不到主持人的肢体语言。在播音主持的节目中要跌宕起伏,轻松愉悦,不仅能让听众知晓所要表达的信息,还能够让听众心情愉悦,这样的节目才能让大家喜欢。
2、具有文化内涵。播音主持是语言的传播者,主持人在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文化的内涵,能让听众感受到格调较高的文化气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委婉的词语来陈述事实或者表达感情,这样不仅让听众感受到主持人的机智,也能让听众从听到的事情中有所启发。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声的表达方式,另一种是无声的表达方式。每个播音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表达时有其独特的语言、语气。节奏、音色,有时候造成的词语、修辞和词汇都有独特之处。主持人主持风格有多种形式,不仅包括主持人对现有主持方法的熟练应用,还有不断创造新的主持方法。有的主持人采用自嘲的方式来增加幽默诙谐的色彩,有的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突出其语言特点。主持人虽然有很多独特的主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播音主持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但是一个主持人能被大家所认可,一定在主持过程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听众产生认同感。
二、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
1、柔和朴实型。播音主持人在和听众交流过程中,要热情,通过亲切的话语和温暖的笑容,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传播社会中的正能量。这些播音主持人的情感一般会很细腻。通过语言表达,展现各自的语言魅力。这类主持人能的语言能够贴近大众,在亲切的过程中又有活力,在恬静过程中带有热情,在温馨过程中带着深厚的诚意。这类主持人会让观众以为是对自己说的话,表现出“一对一”的说话方式,主持人根据听众的理解,真诚的向听众表达情感,因此,这类主持风格,能够让人感受到真实、真诚,也能让听众在自由和和平的环境中感受到平等说话的快乐。主持人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将口语和书面语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将语言内涵和形式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在使用口语表达时,能够表达清楚,但有不失优雅,不仅能够煽情,还能够调动听众的积极性。
2、儒雅沉稳型。白岩松是一位犀利的语言中带有睿智的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内涵,能引起人们深思,领悟和理解其中的道理。这类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语言不会繁琐,它具有很强的高度概括性,态度谦虚、诚恳,工作时非常自信,让人能够感受到主持人的智慧和思辩。儒雅沉稳的主持人一般分为两类知识传播型和说理型主持人。说理型主持人语言经常出现在新闻、时事、评论等,这类节目的主持人语言逻辑较强,在主持过程中不能过多的掺杂个人情感,但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犀利性,而这种主持风格能被听众接受和认可。
3、清纯活泼型。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清纯活泼之外,轻松搞笑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也需要这个特点。以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小鹿姐姐为例,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顾名思义就是和孩子沟通交流,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亲切柔和,还要活泼、热情。能和孩子们良好的沟通,被孩子所喜欢,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也能通过看节目开朗起来。
4、幽默诙谐型。很多主持人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主持著称,这种语言风格在主持中时常有智慧的火花相撞,让主持现场轻松活泼、欢声笑语不断。这种风格的主持人也相当受欢迎,他们通过诙谐幽默的拉家常式的主持方式开场,构成了其特有的极具亲和力、号召力与幽默风趣的气质,很容易就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最为知名的如山东卫视齐鲁台《拉呱》百姓家事栏目的小么哥,由于《拉呱》的制作宗旨就是要有亲和力,要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因此主持人也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济南当地小伙子,一腔地道的济南口音,往屏幕前一站,道一句“现在开始拉呱”,观众便一下就觉得亲切。这档节目的内容都是生活琐碎之事,节目因此而备受关注。小么哥则以其真情的流露、缜密的思维于谈笑间轻松传播,让语言成为一种戏剧性效果的魅力呈现。这类主持人通常读书杂家,天文地理无所不能,在娓娓地道白中不时道出一段惹人发笑、让人深省的语句,在轻松愉悦中感觉人生的况味。
三、结语
播音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职业特点,这是传播媒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是听众对主持人的要求,他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分类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电视媒介快速大战,各种新媒体的形成对电视节目形成提出了挑战,也对播音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深入研究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2
一、播音语言特点
1)教学目的:认识广播电视传播中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和亲切感及其关系,既保持全国通用语言的生命活力,又避免日常交际语言的随意和芜杂。
2)教学要求:明确有声语言在“规范空间”中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规格,并力求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反复体会和教师指导,提高有声语言表达的质量。
3)教学重点:以“庄重性”和“分寸感”为主线,强调六个特点的内在联系,构成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形态。
4)教学难点:学生受流行观点的影响,容易片面、机械地理解本课内容。要特别注意庄重和亲切、鼓动和分寸的内涵及其关系。
5)学时分配:大课周2节。
6)教学内容:
二、就业领域
广播电视播音(包括体育现场解说与评论,包括节目主持),是通过电子传播媒介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从有声语言这一角度考察,它区别于生活语言、戏剧语言、曲艺语言……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播音主持在大家心中最初美好的向往是一支话筒,一个舞台,谈吐幽默的站在聚光灯的焦点。其是在我身边有许多播音主持的工作有:
配音,有新闻配音、火车配音影视配音等专业配音人才需求量增加,声音如同色彩一样绚丽多变,效果也是精彩绝伦。
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将发生的事件传递给大家.教师是将播音主持的技巧知识教授给更多的学生,近几年播音主持的前景非常好,老师的需求量多。
;二、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
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一环,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的高低。在新时期多维传播语境下,传统的播音主持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其在功能上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并且要注重功能的拓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播音主持活动遭遇多维传播语境
播音主持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鲜明的语体,从早期的报道文字、评论文体到如今的传播信息的播报类语体、提供意见建议的评论类文体等等,这些语体在表达上虽然不同,但是却给予了播音主持鲜明的风格。这些语体贴合节目的内容,使得节目的表现更加的全面。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使得播音主持形式发生了改变,其开始以个体的形式出现,或者是隐藏在幕后,以隐形的个体形式出现,还有的会以群体主持的方式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这些方式的出现使得播音主持有了更加宽广的事业,播音主持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在表达上也更加犀利,而且更加的富有智慧。但是这种多元形式的发展也使得播音主持在想法上有了更多方位的选择,如果选择的不当,会使得原本威严而又正面的报道或者是评论染上娱乐的色彩,使得某些报道成为了负面报道,从而会使的`报道的质量大打折扣。这种介于表扬与贬损之间的播音主持发展形势,其程度的深浅可以先搁置不议,但是其发展的趋势却是相当明了。在多维传播语境的新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也值得深思。播音主持的好坏一开始由受众来进行评判,只有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播音主持。从目前大众的品味来看,受众对于现今多维传播语境的环境非常适应,其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开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传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吸取众人的智慧,使得报道的信息更具权威性和贴近群众的生活。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播音主持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得到受众的支持和肯定。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播音主持要注意结合节目的内容和实质,使得主持风格能够突出节目的特色,这是播音主持的主要职责。
2、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在巩固中发展
多维传播语境的出现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造成了冲击,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语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巩固中得到了发展。
2.1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得以巩固播音主持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也是播音主持的核心工作内容。无论是广播节目还是电视节目都需要声音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因此,声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声音发展更加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播音主持具备的第二项基本功能就是驾驭节目的能力。播音主持是整个节目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风格能够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主持人身上所具有的鲜明个性特征会使得节目更加的出彩。播音主持具有的第三项基本功能就是提供意见,这也是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目前还存在的最主要理由。具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意识以及观念的责任,这也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功能受到了限制,而多维传播语境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引导更加的立体化多样化,主流文化和分支文化的划分更加清晰。
2.2播音主持的功能的新拓展总的来说,当前播音主持在多维传播语境下进行的新拓展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播音主持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第二则是公众分享功能将逐渐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具体如下所示。首先,在多维传播语境下,能够对播音主持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价值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其价值增大,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并在此发展过程中获得新的功能。一般来讲,广播电视是在深加工后才展示在受众的,并且同时会对新闻事件进行一定的深度解析,使自己的观点被受众接受和认可,这是电视节目的基本目的,也是其最终的价值体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明确播音主持的主题,全面收集新闻素材,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编辑,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传播给受众,使新闻所具备的价值观被受众认可,这样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另外,多维传播语境的形成有助于公众更平等的接收各种信息和观点。高科技的发展为播音主持公众分享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条件。例如人们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以观看各种视频,而不是只有通过电视才能看到,这就体现了播音主持的公众性,其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3、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理念与路径
就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注意事项而言,播音主持的功能拓展一般应注意两点内容,第一是巩固原有的以传播为核心特点的引导功能,这是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第二是发展以互动为重要特点的分享功能,这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出的主动应对。在当前的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方式主要以发现、阐释、印证为主。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发现各种规律,遵守传媒的生存法则,尊重传播的特点,同时更要取长补短,同时也要汲取民间智慧并且集成群众声音主动进行分享,发挥他们的集纳和提升之力,当舍则舍,当斥则斥,用专业的眼光和操守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这是网络媒体短时间内无法自清的 领域。
;三、中国播音主持的关键发展时期有哪些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本文将中国播音学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萌芽期(1923-1961),草创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发展期:(1995-现在)。本文认为,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语言传播发声学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文章还列举了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
关键词:中国播音学;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内容
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本历程
谈到播音学发展,我们不妨以已故播音艺术家、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长夏青先生在为张颂撰《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所作评述中的一段文字来开始,夏青说:“播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实践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性再强,也需要理论的概括和理论的正确指导。由于一开始认识播音,只限于工作性质,尚缺少学科性质的认识条件,于是就产生某种偏颇,即‘播音重要,但无独立理论’。从苏联播音经验中,又认识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处,以表演理论解决播音实践问题就行了。因此,长期以来,播音队伍中形成播音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意识相当淡漠。”而“直到播音和教学两方面实践都提出了研究理论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起步,脱离经验总结阶段,向建立体系阶段进展”。1夏青的话简单而准确的概括了播音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萌芽期(1923-1961)
萌芽期还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与建国后。
1.建国前
建国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为国统区与解放区两个部分。
国统区关于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献较少,多散存于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
叶圣陶于1932年12月2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当时广播的传播状况,提出应正确利用现代广播“团结大众”、“传授知识”、“报告消息”,以发展其正面价值,认为“一切所谓‘文明利器’,其价值都不存在于本身,而存在于对于社会的影响。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它被操持在谁的手里;二,它被怎样的利用着”,这些看法讲的是媒体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谈及播音,却对播音的性质和任务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鲁迅曾于1934年发表了多篇杂文,如《偶感》、《知了世界》、《儒术》和《奇怪》等,评述了当年上海民营广播电台的节目,这些评论揭示了旧中国广播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本质,批判了广播迎合低级趣味的现状,播音应也在其中。
茅盾在1937年8月28日的《救亡日报》上发表《对于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一文,对当时的时事播音进行了评述,曾经建议,时事播音不必都只是死板地讲读报纸,应该“变换作风”,并以自己将报纸报道转换成说书的方式为例,提出了抗战文艺深入民间和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问题,已经涉及到播音再创作和播报样态的问题。2
在解放区,广播是有力的宣传武器,播音也被作为重要的一环,受到较多的重视,因此,有一些专门论述,所存文献也相对较多。
陕北新华广播时期,1948年5月至9月, 当时负责新华社语言广播工作的梅益、徐迈进、温济泽,尤其是温济泽,经常写信给播音组,提示宣传要点,指出播音时的注意事项、对播音工作进行鼓励或批评,这些指导或建议,对于形成播音传统极为重要(如语言规范、播读正确、立场鲜明),个别方面发展成了播音理论的重要命题(如工作性质、编播兼顾、工作态度等),但大多数还只是在纠正错讹、安排工作的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观照的层面,尤其是还没有更多地注意到播音的独立价值。
1948年下半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制定了《播音手续》、《编播发稿工作细则》、《口播清样送审办法》等,其中,《播音手续》规定了陕北台播音员每天工作的程序,要求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如发现错播,应立即重播”,“若系重大错误,应请示编辑部负责人,正式发表更正”,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陕北台和其他解放区广播电台的编播工作更加具体化、责任化、规范化,培养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训练有素、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一丝不苟的广播工作者。3
播音员的个人工作总结。孟启予1948年9月的一份《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其中详细地记录了播错、播漏的每个字,断得不得当的字句,以及播得好的稿件和改进的办法思路等。齐越在他的《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中,总结了播音的缺点和错误,分析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办法。涉及字音错误、语句错漏、语气把握等方面,认识到了责任承担、认真备稿、心态调控的重要性。这些个人总结是最早涉及播音本体的研究,虽然以个人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但鉴于其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以传授的方式对年轻播音员所产生的普遍影响,仍然具有理论研究的意涵。4
2.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和促进广播更大范围、更加规范的形势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了业务交流,促进了播音研究的发展。
1949年3月,陕北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电台制定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详细指出了选择播音员的标准,以及播音应注意的事项,如怎样准备稿件,如何掌握抑、扬、顿、挫、快、慢、轻、重,如何表达语气情感,规定了播音手续,播音员应遵守的制度等。5较早也较系统地勾画出了播音所应注意的诸多方面。
1952年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召开了播音工作座谈会,讨论了播音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重要性,以及对播音员的要求和应学习的内容。指出播音工作常常影响工作的全部效果,提出“播音员不是传声筒”,是“有丰富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应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魄,他要使自己广播第一言一句都深深打动人心”。在学习内容方面,业务部分包括了练声。6
1954年7月,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台传达了苏联播音工作经验,并翻译了苏联播音员撰写的一些文章。当时,中央台播音组在学习借鉴苏联播音经验的同时,开始总结自己的播音经验,经过全体播音员讨论,共写出五篇文章:《播音员和播音工作》,徐恒执笔;《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夏青执笔;《播社论的体会》,李兵执笔;《把现实中的情景鲜明地再现在听众面前》,张洛执笔;《播音员和实况广播》,齐越执笔。这五篇文章是总结我国播音工作经验的最早的文章,总结了几种主要新闻体裁的播音以及播音工作管理和培训播音员的办法。
195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是全国解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播音会,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副局长温济泽、地播处处长左荧到会讲话,齐越介绍了苏联播音经验,被邀请的一些专家、学者、著名演员作了专题报告。
其中,梅益的讲话涉及播音创作的方向、播音工作的态度,以及创作手段、情感、技巧和修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左荧也作了重要发言,我们将在后面对他的讲话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专题报告内容丰富,包括台词、朗诵、语音学知识、发声机理与方法、嗓音锻炼与保护、戏剧表演体系及演员修养等。
这次大会,明确了对播音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博采众长,对苏联播音经验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了学习、讨论,丰富了播音表达方法,促进了各地播音组和播音员总结经验,这些讲话、讲座的内容及形成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了播音创作的基本架构,为构筑中国播音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左荧在1951年3月1日编印的《广播通报》第2卷第1期上,发表了《从“编播合一”谈到播音应该专业化》一文,对当时试行“编播合一”的背景、目的、得失进行了阐述,认为“作为培养播音员的办法提出来的‘编播合一’,显然不但没有提高播音水平,相反倒降低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否定了播音工作独立发展的前途”,指出“播音工作应该专业化”,并对播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说“好的播音应是亲切而有诱惑力的。使人们一打开机子就不能不听我们的播音,听就不能不听完,听完则久久不能忘怀。”7
1955年3月左荧在“业务学习会”上作了发言,并以《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活动》为题发表于《广播业务》试刊号二。文章首先论述了播音在广播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播音是广播工作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播音员是语言广播的集中体现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应成为党的出色的宣传员,走在全国语言规范化的前列。并对轻视播音工作和片面强调播音工作重要性的两种错误认识进行了辨析。文章指出,播音工作是一种语言表现艺术,分析了播音艺术的特点。文章还认为,“播音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必须研究“播给谁听——播音的对象”、“播些什么——广播内容”、“为什么播讲——播音的最高目的性”、“怎样播讲——播音技术”的问题。其中,“播音技术”其实就是播音的“艺术”,这一看法的提出正是他重视播音专业化和艺术性的体现,对于播音此后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论述“怎样播讲”问题时,左荧还明确提出,“播音是一种艺术创作。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单纯自我表现,一种是机械模仿”,这些论述,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振聋发聩的力量。8
张颂认为,“这篇文献是左荧同志对播音理论的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对于播音的第四个要素的阐释,凸显了他的真知灼见,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成为中国播音学进入草创时期的前奏,为《中国播音学》专著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9。
1956年,齐越和崔玉陵节译了苏联功勋演员符·阿克肖诺夫所撰的《朗诵艺术》10,连载于《广播爱好者》,包括呼吸方式、发声吐字、重音停顿、语调、节奏、手势和创作想象、内心视像、内在语以及创作交流等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其语言表达艺术的理论框架比较全面,为播音基础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播音经验,研究“大文章”的播法,播音理论初见端倪。理论成果以《苏联播音经验汇编》《全国播音经验汇辑》《播音业务》等论文集为标志。
这一时期,理论成果以黄皮书《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播音业务》、蓝皮书《全国播音经验汇辑》为代表,这三本书分别总结了国外(苏联)、中央台和地方台(主要是省台)的播音经验,是对当时播音经验的一次总结和推广,也为播音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是,“虽然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明显地带有零散的经验色彩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印记”。11
(二)草创期(1962-1981)
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成为播音理论的奠基之作。以此为标志,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
196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招收中文播音专业。教学需要进行教材建设,在借鉴姊妹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发声教学”、“基本表达”(时称“语言逻辑”)等课程,印发了有关教材和资料。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播音理论的主体已经比较明确了,一些基础理论如播音的性质和任务、播音创作的目的、用气发声以及感情、停顿、重音、节奏等内外部技巧等都得到了阐述,播音理论体系开始建立一定的格局和基本观点间架,播音研究由此开始走向体系化。12
十年动乱期间,播音理论和业务建设遭到破坏,建国以后建立起来的播音理论和积累起来的播音经验,统统被诬蔑为“修正主义黑货”,由政治代替一切,所有播音理论学习、播音业务培训、播音基本语言训练都被迫停止,优良传统被抛弃,播音风格遭扭曲,“高、平、空”的大喊大叫充斥广播。
1979年召开了全国的播音基础教材研讨会,由张颂编写的《播音创作基础》(尚未正式出版)得到了大会的认可。书中已经出现了“正确的创作道路”、“新中国播音风格”、“播音表达规律”等内容。
1981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着重讨论了新闻播音特点和当时新闻播音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议提出了播音工作必须根据改革需要,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播音方法。大会提出“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会后,全国各地播音员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在播音业务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话筒前的工作》一书,
(三)形成期(1982-1994)
1982年1月,张颂发表了《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并由此拉开了播音学研究全面发展的序幕。夏青对此文的评价是“……研究理论却显得无足轻重,鲜有问津者。本文在这方面,提出了体系的构想,呼吁同行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向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久便得到了认同。现在(所评述书籍出版时间为1990年—作者注)播音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层次,研究者的队伍正不断扩大。”13
1983年,张颂出版了专著《朗读学》,主要内容包括朗读规律、具体感受、态度情感、目的对象、朗读状态以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这些内容涉及有声语言再创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流程、基本规律,虽然是针对朗读进行的,却也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尤其是,此书立足于朗读的独特性所进行的建立学科体系的理论努力,实际上成为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
“中国播音学丛书”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前期准备,其中主要有:张颂著《播音基础》 (1985年。后改为《播音创作基础》)、徐恒著《播音发声学》(1985年)、吴郁主编《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年)、毕征主编《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年)、张颂等著《论播音艺术》(1990年)、姚喜双著《播音风格探》(1992年)等。
1986年在银川召开了全国播音学术研讨会,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后改为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学会的成立对于播音理论研究全面、深入地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4年2月,张颂出版《播音语言通论》,对播音学科的地位与作用、播音语言的性质与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证。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无视语言规范、轻蔑语言功力的观点和理论,着重从语言文化的视角,以播音主持艺术为重点,论述了播音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确立了“语言是精妙的”中心论点,阐述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继承传统、当下状况、未来走向。同时,将播音创作主体置于中外语言传播的广泛观照之中,并从受众、队伍、竞争、前景等宏观层面进行了论证。书中驳斥了有导向性错误的诸种偏颇见解,并针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存在的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本书是继《中国播音学》之后,在语言传播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力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1994年10月,《中国播音学》出版,它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
《中国播音学》由张颂主编,汇集了我国播音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规模宏大,包括“导论”、“发音”、“创作”、“表达”、“业务”四编共四十章66万字,不仅明确了本身的学科定位,而且在理论、方法、指导思想和实践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起点,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播音学理论的严整体系。
(四)发展期:从1995至现在
这一时期,播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了研究的领域。
对节目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是这一时期人们关注较多的方面。一些研究者对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的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研究中的语言表达艺术,开始进行梳理和总结,初步形成了理论的框架。1999年,吴郁出版《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书中对节目主持人的语境、语用规则、语言功力、语言风格和主持人节目的语体特征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不同类型主持人节目的语言表达艺术也进行了分类研究。
1998年,姚喜双出版《播音学概论》,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地阐述,并对播音学科给予了美学理想的观照,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体现了学科的前沿性。
李晓华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1999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进行了拓展性、深入性研究,一方面对播音发声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阐释,一方面结合一线实践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和病例诊断。
祁芃的《播音主持心理学》(1999年)、陈京生的《电视播音与主持》(2000年)、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等著作,都在不同角度对播音学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从1999年开始,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播音主持艺术》,每年一部,截至2006年已出版7辑,文集的内容包括历年的获奖论文,涉及基础理论研究、教学研讨、人物访谈、一线实践等诸多内容。文集的出版,丰富和推动了中国播音学研究。
2003年,修订后的《中国播音学》再版,将业务部分分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
2003年,张颂出版《朗读美学》,把对有声语言表达的要求提高到了审美的高度。
从1997年开始,张颂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些论文被收入《语言传播文论》(1999年)、《语言传播文论》(续集)(2002年)、《语言传播文论》(第3集)(2006年)。在这些论文中,张颂对中国播音学进行了深入和拓展,使得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以播音为核心,涉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美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涵盖了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系统、播音主持理论系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关系系统。
二、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
(一)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
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着重研究从稿件(或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传播主体的业务序列等。
播音主持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需要把稿件(或话题内容)变为有目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作品,及于受众之耳,入于受众之心。该方向把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其表达特点和规律,主要解决创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体感受稿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诸问题。其基点在于正确处理“稿件(或话题内容)—传播主体—受众”这三者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作出回答。
该方向在有稿播音(朗读学为主)、无稿播音(口语表达为主)的范围内,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我国人民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几经曲折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气派。该方向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发展史研究,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重点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比较研究等。
上述研究的成果对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传播主体加深语言造诣,强化语言功力,完善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感应系统,构建语言美感、语言鉴赏、创作风格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语言传播发声学
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中国播音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它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发音和用声为主要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从物理(声学)、生理(器官、机理)和心理(感受、感情)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阐释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声音弹性的规律与个体训练难点和方法的一门科学。这个研究方向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话筒前应用和日常训练体系,主要解决处理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因情用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目的;另一个是对语言传播主体的声音运用进行科学的主客观评价的体系,特别是解决“口耳之学”长期以来只有主观评价而缺乏客观评价的问题,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语言传播主体给以静态恒量和动态变量的监测,以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形成客观标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给语言传播发声研究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该方向将通过深入探讨对之做出新的理论概括。
该方向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帮助专业人员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防治嗓音疾病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人机对话”中语音识别与合成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播音学、社会心理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它的任务是,系统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方法;分析不同言语形式与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创作心态差异和肌体反应差异对言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系统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该方向将立足于总结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丰富实践经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理论体系。
广播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它与声画结合的电视传播方式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从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特征、功能、内容、结构、形式、创作心理、受众心理、语言表达特点、语体美学特征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同时,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不同体裁(包括文字稿和腹稿)、不同节目类型(如新闻评论类、知识服务类、教育欣赏类、综艺娱乐类等)、不同言语模式(如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朗诵式、文艺晚会主持、现场报道等),分别探究其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业务技能和表达规律。
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愈益鲜明,样态也渐趋丰富。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探讨与电视播音与主持相关的各种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电视节目语境对播音与主持语体的基本要求;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探求提高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视新闻口播与配音、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各类电视节目主持的特点、各种不同的电视播音主持风格、电视播音主持的形象造型及体态语的运用等。
关于播音员的要求的问题,通过《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中国播音主持的关键发展时期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播音员的要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