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机敏过人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上当?

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机敏过人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上当?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蒋干中计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机敏过人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上当?和《三国演义》中,蒋干第一次中计后,曹操还派他去江东探听真情,为什么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机敏过人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上当?
  • 《三国演义》中,蒋干第一次中计后,曹操还派他去江东探听真情,为什么呢?
  • 《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是个很机警、很有斗争经验的人,他为什么会中
  •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之计的漏洞是什么?
  • 一、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机敏过人的曹操为什么也跟着上当?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描述了这么一段精彩情节:曹操的那位耍嘴皮子的“谋士”蒋干在赤壁大战的前夕,自告奋勇过江东去游说周瑜,结果反被自己的这位昔年同窗所套路而中了人家的反间计。

    原文如下:

    …至深夜,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蒋干如何睡得着?…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书“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操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这段文字合情合理、绘声绘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的“真实”。

    其实破绽还是有的。蒋干你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太碰巧、太顺当了吧?如此“机密”的信件竟然随意放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上,偏偏周瑜又醉得“不省人事”而“毫无知觉”,这不是明摆着成心要让你看到吗?

    蒋干之所以没有怀疑,源于这一切都是他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他该去相信谁?再则来说,一个愚蠢的人,怎会感觉自己的愚蠢?就算蒋干是个聪明人,此时他也宁愿选择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因为除了发现这个“秘密”之外,他的江东之行将一无所获。蒋干怎能甘心无功而返、空手而归?

    其实还有一个更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大战在即,周瑜怎可能与敌营过来的人独居一室,抵足而眠?作为东吴最高的军事指挥统帅,周瑜难道连最起码的敌我意识及安全保密观念都没有?居然与居心叵测者同睡一张床?万一蒋某人趁周瑜酒醉之机革下其脑袋,战争的天平又将如何倾斜?

    因为感觉《三国演义》的“戏份”太足,故特意将相关人物事件与母本《三国志》拿出来比对。

    《三国志•周瑜传》注中引用了《江表传》的相关内容:周瑜宴请蒋干之后,相送至馆舍: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让蒋干在那里呆了三天,而后带其参观军营、库房、军资器械等,用言行断绝了蒋干当说客的念头。蒋干也心知肚明,一直笑而避谈政事。返回后如实汇报于曹操。

    我觉得这个比较靠谱。周瑜这么安排接待蒋干,既兼顾了同窗之谊,又坚守了原则立场,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但罗贯中似乎觉得这很不过瘾,于是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将故事一编到底。

    蒋干“偷”到书信之后如获至宝,连夜逃回并向曹操作了报告。

    《三国演义》原文如下: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按一般的“程序”再现,主帅要杀手下,被杀之人要大声呼喊冤枉,而后两边众将出班跪下求情,一来二去,多半这人就杀不了。但曹操杀蔡、张二人,居然不等到午时三刻就分分钟搞定。到底是老曹还是编书的老罗在不接套路出牌?

    本人琢磨了半天,罗老师为什么要这么急于让蔡、张二人就地正法般立马死去而不作辩解与自救,无非就是要表明曹操只是一时糊涂而已。过了这“一时”,曹阿满便又狡诈,精明无比。清醒过来的曹操还会胡乱杀人吗?故此蔡瑁、张允只能被指定安排为“秒杀”。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这么解读:蔡瑁、张允二人原本就是无情无义、卖主求荣之辈。他们原是荆州刘表的旧属,并非曹操的核心班底,所以曹操也没把这二位当回事,随便杀掉也不觉得可惜。

    我总感觉罗贯中是成心跟蒋干过不去。好好的一个文化人,没招你惹你,凭什么把人家丑化为智商堪忧的小偷?退一万步说,就算蒋干真的干了那种事,中计的又非其一人。马超不就差一点杀掉同盟者韩遂,使其迫不得己真的投奔曹操了吗?而这一切不都是曹操设下的圈套?可人们只是一味的嘲笑蒋干,却对马超的鲁莽和失误,集体地选择性无视或遗忘,这又是何道理?莫非自古至今,臭老九就是干不过工农兵?

    一、《三国演义》中,蒋干第一次中计后,曹操还派他去江东探听真情,为什么呢?

    曹操再次派蒋干去江东探听真情,原因有四:

    一、当时身边无郭嘉这样深得曹操宠幸的谋臣,荀攸,程昱未深得曹操青睐;二、操之过急,且过分刚愎自用,导致轻敌。赤壁之战前是曹操最为膨胀的时候,在曹操看来毕生最大的愿望一统天下,如同探囊取物,举手之间,便可取于手中。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周瑜和黄盖之流演的好。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虽然生性多疑,疑心重主要是在战场上和敌方交战时,对手下还是十分信任的。

    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

    赤壁后,曹操哭奉孝,并非像史书上说的那样郭嘉是“天下奇才”、“第一谋士”,而是因为郭嘉是曹操最为信赖倚重的谋士,郭嘉的人才品性很是适合曹操的胃口罢了。哭奉孝时说的“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既有失败后郁郁寡欢,心痛奉孝的意思在里面,也有借奉孝暗讽后人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怪一众谋臣,曹操一代枭雄,杀伐果断,奸诈无比,志得意满之时,又岂能听得进别人的进言。

    当蒋干劝庞统归曹,等到战船钉锁完毕,曹操一众横槊赋诗,当谋士刘馥说曹操诗词悲凉,”曹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结果将刘馥一槊刺死。陪伴这样的君主,众谋士自当谨口慎言,免得扫了曹操一统大业的兴,即便瞧出了蒋干中计,也并不见得敢于直言。

    当然,郭嘉若没死,或许能进言一二,略影响时局,但曹操这时年过五十五岁,志得意满,已经有些骄了,大势已定,无力回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写的曹操初破荆州,“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收服了荆州,一众人马归降曹操,此时曹操志得意满,全军上下皆有一种自负的气氛。

    曹操未尝看不出周瑜的反间计,只是轻敌罢了。蒋干第一次中计,本来曹操对于归降的蔡瑁张允不太信任,得到蒋干盗的书信,一怒之下杀了二将。事后也懊悔不已,只怪自己太心急。

    第二次蒋干自荐,去周瑜营内探听虚实,曹操一世奸雄,并没有将对方放在眼里,仍然妄想以小博大,最终遗恨赤壁。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虽然曹操怀疑黄盖的诈降,无奈献降书的阚泽处乱不惊,在被曹操手下拖出斩首之际,阚泽急中生智,一番说辞打消了曹操一时的疑虑。

    再说黄盖,最早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死后,黄盖又追随孙策,孙策死之后又追随现如今的孙权。可以说,黄盖是名副其实的东吴三世元老。

    而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 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黄盖作为三世元老,的确有和周瑜叫板的实力,外人看来,这场内讧实属正常,于是这场苦肉计演的很是合情合理。

    而庞统献计,对于不了解南方气候的曹操一众,甚是以为然,若知道冬天也刮东南风,断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这和曹操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曹操很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用人论才不论德,唯才是举。

    当然曹操对内部也会有猜疑,但都是有的放矢,对于大部分手下还是很信任的。虽然在后来的中央集权的时候,曹操也整过杀过不少人,但那是后话了。

    赤壁之战时期,正是曹操事业拼搏关键时期,这时候对于手下并没有那么多猜忌,蒋干自荐,曹操欣然答应,曹操还是信任蒋干的。

    综上,曹操两次派蒋干去江东,是由于手下谋臣谏言不力,曹操自己过分轻敌,对方演技精湛,对手下过分信任这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是个很机警、很有斗争经验的人,他为什么会中

    1:那时曹操刚吞并荆州水军,水陆并进,从未如此强大,因此大意了
    2:曹操对自己人从来不疑心,所以对于蒋干的说辞,他也没去仔细分析
    3:周瑜很聪明的用了这个计,可以说悄无声息

    三、《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之计的漏洞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个情节中,周瑜使用的反间计其实几乎是没有漏洞的,但若硬要说一个漏洞的话,那就是周瑜的反间计只能针对多疑的人。若是这个计谋落到刘备身上,那么刘备大概率是不会上当的。

    当时曹操派使者去东吴送挑战信,周瑜收到信以后便直接斩杀了使者,还将挑战信撕毁了,周瑜此举就是在跟曹操叫板的意思。而后曹操又在与周瑜的第一次交战中失败了,曹操便决定要派人去说服周瑜投降,而曹操手下的蒋干便毛遂自荐了。此时的周瑜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周瑜对曹操依然充满防备,经过周瑜多番打探得知,曹操手下的将领中,蔡瑁、张允这两个人是东吴对抗曹魏的时候最难对付的人,所以周瑜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两个人。

    后来周瑜得知自己的“老同学”蒋干要来劝自己投降,所以便叫上东吴的大将们一起款待蒋干。周瑜见了蒋干以后便炫耀了自己在东吴的地位,而且还一直说东吴的君主对自己是多么地信任,还希望蒋干也能够来到东吴与自己共事。周瑜这么说就是为了让蒋干没有机会劝自己投降,而后周瑜又假装喝得烂醉,让蒋干悄悄看到了那封伪造的信,信中的大概内容便是蔡瑁、张允要投降的事情,蒋干立刻便将这个情报告诉了曹操,而曹操则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斩杀了蔡瑁、张允二人。

    其实周瑜这个反间计也就能对付曹操这种疑心深重的人,当时蔡瑁、张允在曹魏中的重要性连周瑜都知道,曹操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曹操依然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杀了蔡瑁、张允,若是刘备被周瑜这样反间的话,周瑜的计策多半是失败告终,所以说反间计唯一的漏洞就是局限性太强。

    关于蒋干中计的问题,通过《《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是个很机警、很有斗争经验的人,他为什么会中》、《《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之计的漏洞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蒋干中计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蒋干中计(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