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事业改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湖南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亮点回眸和明年事业单位大改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湖南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亮点回眸
潮涌三湘帆正劲 硕果盈枝满目春
——湖南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亮点回眸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为薇 张云荻 通讯员 邹刚毅 吴江
(原载12月15日《湖南日报》1版转4版)
“改革后,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50%,大家干劲更足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责无旁贷,改革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长江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我听说鹤城区将绝大多数收回的编制都核定给了学校,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放心了不少”……
2020年3月,湖南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改革试点),将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管局、岳阳市及华容县、怀化市及鹤城区纳入改革试点范围。今年10月,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近日,记者深入试点单位和市县(区)采访改革成效,涉改人员、干部群众口中的试点单位不仅“瘦”了,而且“强”了、“活”了,为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也更贴心了。
主动作为 高位推动将“瘦身”进行到底
“湖南不在全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份之列,但湖南打了一场主动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刘越高用“敢为人先”概括湖南此轮改革试点的决策。
2020年3月,根据中央改革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要求,湖南省委编委会议作出省级试点部署,省委编办认真履行牵头推进责任,第一时间着手试点工作。
这个时间,几乎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自治区列为全域试点省份的时间同步。
刘越高介绍,从2020年3月中旬开始,省委编办在中央编办指导下起草试点实施意见,5月完成初稿,后经数轮调研、测算、征求涉改单位意见,10月最终定稿。今年1月,试点实施意见经省委深改委会议、省委编委会议审议后印发。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管局和岳阳市、怀化市本级及华容县、鹤城区本级主要领导挂帅主抓,组建专班,挂图作战。今年10月,试点工作任务稳妥有序完成。
推动事业单位“瘦身”,是此轮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按照省委明确的机构编制精简任务,试点单位和市县(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从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精简比例来看,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管局分别精简40%、45.2%,56.5%、16.6%;岳阳、怀化市直分别精简49.5%、37.9%,48.3%、25.5%;华容县、鹤城区分别精简50.8%、14.8%,49.7%、21.8%。
“实施意见要求试点省直单位精简机构40%,精简事业编制15%,要求试点市县(区)精简机构30%,精简事业编制10%,这些单位和市县(区)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很多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刘越高说。
撤并整合 功能再造编制资源挖潜助“健身”
“以前是逼着研究人员报项目,现在大家都争着报项目。今年前三季度,我院一共实施了26个科研课题。”怀化市农科院院长张智忠说,此轮改革,不仅仅是由“所”到“院”,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名分变化,更是通过不断压缩综合部门、根据怀化特色产业配套设置研究所、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等方式,让80%的人员回归科研主业的自我革新。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是一减(简)了之,而应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在动态平衡中不断优化结构布局。这一理念已在试点单位和市县(区)形成共识。
此轮改革试点,除了压缩总量,试点单位和市县(区)首先要解决的是“小、散、弱”事业单位职能重叠、职责“打架”、虚空运行、定位不清的问题。
以省直两家试点单位为例。省林业局对12家规模过小、功能萎缩的事业单位,通过撤并整合,实现系统重塑;省市场监管局撤并了26家“小、散、弱”事业单位,调整分流转隶干部194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怀化市农科院一样,不少单位通过将机构整合同功能再造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事业单位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省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四级调研员张长虹介绍,改革前,同属于自然公园的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职能职责分散在省林业局多个处室或单位,不利于统一管理。省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组建后,各类自然公园事务性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组建以来,中心推动6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申报,其中3个已获得省政府批复,而去年仅有2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
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中,涉改单位还把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首要位置。省市场监管局根据事业单位调整情况,同步调整党组织设置,及时报经省直工委批准设立事业单位党委7个、党总支6个,规范了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形式、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以及党建、纪检等职能设置,保证党的领导制度安排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实际效果到位。
实事求是 问题导向努力提升改革质效
在此轮改革试点过程中,为了破解政事不分、权责不明这一难点问题,岳阳市大力推动事权属地管理改革。
按照市本级主要负责定政策、做规划、抓协调、强督查、严考评、管全市的原则,把城管、住建、交通、教育、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资源规划等7大领域有关事权下放至县市区。与此同时,市级共向县市区下放事业单位56个,事业编制1492名,进一步理顺了市县两级间体制机制问题。
12月8日上午10:04,岳阳楼区城管督查考评中心督查员胡皓宇发现一辆小车违规占用盲道,情况反映到美丽楼区“随手拍”工作群仅几分钟,辖区城管队员便将车辆劝离。
岳阳楼区城管督查考评中心主任胡欣说,这事放到改革前,各部门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先扯皮推诿。“改革前,市城管部门管城区的主干道,区城管部门管理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那些边界地带就成了没人管的‘真空地带’。城管事权、执法权下放后,岳阳楼区设立城管督查考评中心,创建‘美丽楼区’随手拍工作群,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在此轮改革试点过程中,各试点单位和市县(区)在完成试点任务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锐意创新。
岳阳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加强长江、洞庭湖、铁山水库水资源保护利用,整合5家单位成立了岳阳市长江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
结合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怀化市整合林业所属事业单位,在全省率先设置“林长制”相关机构——怀化市林长制事务中心。这一中心承担怀化市林长制工作委员会的日常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健全完善了守护好绿水青山的体制机制。
面对“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职能”的明确规定,各试点单位和市县(区)通过确权、放权等手段,厘清“政事不分”的权责边界问题。
省林业局所属15个事业单位、省市场监管局所属20个事业单位的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经省委编办备案,已全部以部门党组文件形式印发,为事业单位精准履职奠定了坚实基础。
倾听民意 服务为民让事业单位健步迈向公益性
一项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人民的支持、群众的参与。改革试点中涉及人的问题尤为复杂,涉改人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关键。
“同意画钩,反对打叉,今天咱们召开这个职工大会,就是把事业单位改革的事议一议。”省林科院党委书记李昌珠忘不了组织214名职工就单位改革问题进行投票的场景,“仅2名职工弃权,其余全部同意,这完全是一次倾听民意的改革。”
李昌珠还清楚地记得,为了更科学更合理地确定机构、编制和职能,让人有事做、事有人做,单位改革“三定”方案修改了45次。
此轮改革试点过程中,为了向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公益服务,华容县紧扣民生领域,及时调整机构设置,重新组建了县就业服务中心、县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县民政事务中心等与民生服务息息相关的机构。该县还盘活用好编制资源,将精简收回的333名编制重点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民生领域倾斜,结余编制放入“人才周转编制池”,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
市民诉求平均响应时间由2天缩短为2个小时,平均处理时间由5天缩短为2天左右,办结率100%。这组数据来自此轮改革试点中新组建的岳阳市人民政府12345热线服务中心。该中心主任陆建新介绍,中心由12345热线办公室升级而来,从正科级到副处级的提升过程中,全市政府部门分散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得到整合,职能事权下沉至乡镇街道,“一网统管”成为现实。
怀化市农科院副院长杨卫明坦言,以前科研人员“想当然”,拿着所谓的研究成果到基层推广给企业和大户,成果转化效率低下。“这轮改革,我院增设了科研管理和技术推广部,科研人员每个月到基层推广的次数较以前提升了40%,更可贵的是,大家都不再盲目搞科研,而是根据企业和大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制化研究。”
“从临聘到在编,身份明确了”“教学质量有保障了”“再也不用担心老师换来换去了”……如今,穿行在怀化市鹤城区各个初中和小学校园,教师、家长、学生的叫好声此起彼伏。该区教育局副局长黄远科介绍,区级收回的313名事业编制核定给了32所初中学校和小学,教师、家长、学生都从中受益。
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与民生紧密相连。此轮改革试点过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声音久久回响在三湘大地。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12月15日01版)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一、明年事业单位大改革
明年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1.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唯一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的省份,就是辽宁省,2018年7月底已经基本改革结束。在事业改革中受影响最大的有三类人群:参公事业人员、承担生产经营类职能的事业人员(自收自支、自定、自筹),以及各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2.事业单位改革对于在职人员也有一些福利,事业单位改革有一条关于鼓励事业单位员工创新创业,留职不停薪。 这大大的提升了在职人员的收入,也让技术在社会更加拥有流动性。
3.事业单位的分类基本完成,总的来讲分为三类:一是行政职能类;二是公益服务类;三是公益服务生产经营类。从2010年开始事业单位就开始进行分类改革,从试点到全面试行,已经过去过去多年了。按照国家要求的方案,将于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目前,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企陆续完成,包括接待中心、公证律师等,行政类、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也将在近期公布实施,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改革的重点,就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了。
4.在变革上人们的压力也随之来临。一个县原有200个事业单位,600个管理岗位,现在只有60个管理岗位,原来的600个管理人员,要去竞争60个管理岗位,可见压力之大。管理人员只能暂时保留已经取得的管理级别的待遇,等待空缺岗位出现。
5.在工资上也有相对的变化,而这影响较大的就是教师群体。中央出台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工资将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并且工资待遇往基层教师倾斜,争取越基层待遇越好,对于教师来讲绝对的好消息。此外也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对于教师评职称也有了相对的调整,师德成为评职称的一大重点。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是国家领导并且发工资的一个服务组织,由于政策多变加上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会时常迎来新的变化,事业单位有望明年迎来大改革。
二、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8日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我国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央企,治理拖欠,还将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共三大内容:
1、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尹蔚民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四大重点分别为:
一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加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等单项配套规定。
二要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探索完善聘后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聘用合同规定。
三要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管理岗位职员制试点。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实施方案,做好首批实施准备工作。
四要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分业分类实施,提高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规范化水平。
2、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
“2012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有序进行,23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尹蔚民说,“2008年以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12.6%。”
对于2013年的工作,尹蔚民提出,一要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发布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积极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尹蔚民说,“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试调查。
三要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
3、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
尹蔚民当日介绍,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设岗,实行公开奏,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社保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届时,全国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在编人员将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养老金将面临保值增值难题。与各省市养老金结余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样面临着贬值风险与支出压力,因此加快全社会养老金委托投资模式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此将与机关体系松绑,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3100万人或涨薪。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有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规定引发了“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在即”的热论。然而,人社部旋即出面澄清,“《条例》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
《条例》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超过3100万人,他们的命运将受到什么影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此次改革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三、事业单位以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方向:1、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一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加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等单项配套规定。
二要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探索完善聘后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聘用合同规定。
三要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管理岗位职员制试点。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实施方案,做好首批实施准备工作。
四要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分业分类实施,提高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规范化水平。
2、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
一要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发布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积极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二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试调查。
三要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
3、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
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设岗,实行公开奏,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4.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社保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届时,全国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在编人员将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养老金将面临保值增值难题。与各省市养老金结余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样面临着贬值风险与支出压力,因此加快全社会养老金委托投资模式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此将与机关体系松绑,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3100万人或涨薪。
关于事业改革的问题,通过《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以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事业改革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