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王维隐居辋川,和友人醉酒后写下一诗,意境绝佳,颈联是千古名句

王维隐居辋川,和友人醉酒后写下一诗,意境绝佳,颈联是千古名句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王维隐居辋川,和友人醉酒后写下一诗,意境绝佳,颈联是千古名句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全诗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王维隐居辋川,和友人醉酒后写下一诗,意境绝佳,颈联是千古名句
  •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全诗赏析
  • 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及赏析
  •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什么诗,是诗人王维于辋川隐居时所作。
  • 一、王维隐居辋川,和友人醉酒后写下一诗,意境绝佳,颈联是千古名句

    经过了宦海浮沉之后,王维晚年的生活,是一种半仕半隐的状态,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和惬意,着实令人羡慕。王维曾在终南山隐居过一段时间,他的好友裴迪也曾在此隐居,有段时间,两人经常在辋川附近游赏,“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既有美景又有好友,这样的生活,当真是比神仙还舒适。

    王维与裴迪往来唱和的诗作不少,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当属下面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辋川秋景图,而且全诗结构很有特点,一联、三联主要写景,苍翠的寒山、潺潺的秋水、渡口的落日、墟里的孤烟,当真是如诗如画一般,画面丰富、动静相宜,和谐幽美的氛围拉满,使人置身其中如在仙境,能忘记一切烦恼;二联、四联则加入人的因素,写诗人与裴迪隐居生活的惬意安适,倚杖柴门、临风听蝉、醉酒狂歌,其超然物外的情致、潇洒狂放的姿态,表现地栩栩如生。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美好之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首二句描写山中秋景,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美好画面,诗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随着天色渐晚,秋日的山色变得更加苍翠,带来一种略带冷色的寒意,山间的泉水叮咚作响,潺潺流过青石。这样一幅画面,不需多言,就有一种日暮的感觉,其中又以“转”、“日”两字用得好,“转”带着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山色变得越来越浓了,这和秋水的潺湲对应了起来,如一个优美的快进镜头。

    颔联二句,在秋景之中,加入了人物形象,这完全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嘛,“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从“柴门”可知诗人是隐居在乡村间的,这一意象,早已经成为了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象征,而拄着拐杖,倚靠在门口,耳边是泉水和秋蝉的声音,这种安逸的生活,当真是雅致无比,诗人所描写的听觉已经如此令人羡慕了,那诗人所看到的景象,除了苍翠的寒山,还有什么呢?

    还有一幅绝美的落日秋景人文图:“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渡头落日处,炊烟袅袅时,落日的余光映照着村里的孤烟,组成了一幅和谐柔美的图画,落日景象是自然风光,炊烟是农家在做晚饭,这两方面既突出景色的宁静淡远,又突显着人情味的和谐,可见并非诗人随笔而写,而是独具匠心的剪裁。陶渊明曾写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名句,极有韵味,现在王维同样是写村烟,却写出了另一种宁静和谐的样子,当真是各有特色。王维这两句,也因其剪裁的匠心、和谐的画面、美好的意境,成为了后世传诵的千古名句!

    前面六句,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有一种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诗句的字里行间中,也表现出了对陶渊明诗歌的致敬,而到了末尾两句,诗人干脆直接引出陶渊明,还用了春秋时“凤歌笑孔丘”的接舆来作伴,说,“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舆是楚国狂士,曾嘲笑孔子奔波于各国之间,而自己却狂歌痛饮,潇洒通透;陶渊明大家都很熟悉,曾写《五柳先生传》,是一位诗酒自娱,读书隐居的高士,自喻五柳先生。无疑此处王维是拿接舆比作朋友裴迪,自己自比五柳先生,两人饮酒赏景,不觉大醉狂歌,尽享辋川闲居之乐!实在令我等打工人羡慕不已。

    王维这首诗,写得极美,情景交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体现,诗人不仅在炼字组句上别有匠心,在结构上也与一般诗不同,一联、三联以写景为主,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二联、四联以刻画人物为主,将隐士形象突出地十分生动;景与人相映成趣,堪称物我一体、水乳交融,其风物之美、闲居之乐、友人之情,均是极真极纯,这样的闲适生活,真的是能让人心灵放松。

    现代社会节奏迅速,各行各业都无比的“卷”,弄得大家焦虑异常,身心俱疲,倘若能慢下来,寻找一点闲暇时光,读读王维的这首诗,甚至体验一下王维诗中的这种生活,那无疑可以让心灵澄澈,让人全身放松,幸福感提升不少!

    一、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全诗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王维 〔唐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尾联是说,我已经是一个从追逐名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的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的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二、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唐诗三百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原文: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

      秋天的山略显寒意但也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赏析

      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三、《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什么诗,是诗人王维于辋川隐居时所作。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鉴赏:
     这首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关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问题,通过《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及赏析》、《《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什么诗,是诗人王维于辋川隐居时所作。》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