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寒食节纪念谁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寒食 - 一个正在被中国人遗忘的节日和“寒食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寒食 - 一个正在被中国人遗忘的节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四,寒食节。
自两千年前起,
每年的这一天,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
家家户户皆熄火停灶,
禁烟火,吃冷食。
它曾是我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也是唯一一个,
以饮食命名的传统节日。
但在时代的演变中,
却与上巳节一起,
成为了清明节的“附属品”,
逐渐被遗忘。
它甚至都没有自己固定的日期,
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
清明节的前一二日,
便是寒食之期。
很多人认为,
寒食只是清明节的前奏,
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过寒食节?
寒食节的起源,
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
据古籍记载:
春秋时期,
晋国公重耳为躲避战乱,
流亡各国长达十九年。
在流亡途中,
大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
甚至在米尽粮绝之时,
割肉啖君,
保住了重耳的性命。
在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
介子推却与母亲归隐山林,不求名利。
重耳为求介子推出山相见,
下令放火烧山。
介子推却坚决不肯,
受火焚而死。
为感念其忠臣之志,高亮之节,
晋文公下令,
每逢介子推忌日,便禁火寒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它不仅仅是一个怀念先人的节日,
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大义凛然的气节。
是人们对于忠诚、廉洁、
政治清明的赞许。
其实,
寒食节的前身,乃是禁火节。
远古时期,
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生火技巧,
只能保存“火种”,用来生火。
但春季气候干燥,
常易引发火灾,
所以在这个季节,
古人便会举行盛大的祭祀节日,
将去年的火种全部熄灭,
即为“禁火”。
然后重新钻取新火,
作为新一年生活的起点。
寒食的另一个意义,
便是“向死而生”。
所谓万物更迭,不破不立。
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
也蕴含其中。
寒食节究竟怎么过?
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一直到汉代还被严格遵守。
直到魏武帝时期,
曹操认为吃冷食对于身体健康有害,
便下令取消这个习俗。
但唐代以后,
寒食这一习俗又被重新启用,
并且延伸出了许多其他活动。
1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
是我国古代官方认可的“吉礼”。
每到这一天,
皇家祭陵,
官府祭孔庙,祭先贤,
百姓祭奠逝去的亲人,
这一习俗与清明节相似。
一直到今天,
我国很多地区,
都会将祭祀先人的日子,
定在清明节前一天,
也就是寒食之日。
2
插柳
柳枝是寒食节的象征之物,
早在南北朝时期,
《荆楚岁时记》中便有记载:
“江淮间寒食日,
家家折柳插门。”
原本此举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但“柳枝”作为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常代表思乡怀人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人们怀念先贤,祭祀先人,
总会勾起那一缕浓浓的思乡之情。
古语有云:落叶归根。
无论走得再远,
我们的归宿,
一定是魂牵梦萦的乡土。
故而这一天,
也有很多人将它视为思归之日。
例如唐代孟云卿就曾写下: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3
踏青
寒食踏青这一习俗,
盛兴于唐宋时期。
宋朝李之彦的《东谷所见》中记载:
“拜扫了事,
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
放情游览,尽欢而归。”
扫墓之后,并不着急回家,
而是与一同扫墓的亲友至交,
游览山水湖光,
聊天谈心,兴尽而归。
对同一个逝去之人的思念,
常常将生者之间的感情拉近。
离去的人,
其实从不曾远离。
而是在天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对于他们最好的慰藉,
不是永远沉浸在悲伤之中,
而是活着的人,一定要幸福。
这便是,怀念的意义。
寒食诗词念故人
寒食之日,
前有上巳节,后有清明节。
正值春雨细细,斜风悠悠。
思人、思乡、思归,
万种思绪涌上心头。
悲苦的情绪,
是灵感最好的催生剂。
于是,
许多经典的诗词,
便诞生了。
仅仅《全唐诗》中,
关于寒食的诗词就有一百余首。
其他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在这一天,
韩翃曾写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落红无数,东风吹柳的长安城中,
弥漫着淡淡的愁思。
白居易曾写下: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寒食日去扫墓的路上,
乌鸦鹊鸟的叫声,
都显得格外凄凉。
哀痛的哭声下,
是最永恒的思念。
李清照曾写下: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
满眼春光中,
却让人感受不到暖意。
只因今日寒食,
袅袅残烟中,
却如故人归。
王安石曾写下: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身居他乡,思乡之情如同杨柳飘扬,
乱人心绪。
尤其是到了寒食这天,
那思念的眼泪如涨潮般奔涌不息。
纳兰性德曾写下:
阑风伏雨催寒食,
樱桃一夜花狼藉。
寒食之雨,猛烈绵长,
一夜之间,满地残花。
随风雨入梦的,
该是那故人的倩影。
如今的寒食节,
我们已不再吃冷食,禁烟火。
但这并不代表,
它已经消亡,应该被遗忘。
我们重视一个节日,
并不是为了去走那些形式。
而是为了一直记住,
它背后所蕴含的,
那些关于爱、关于记忆、
关于思念的意义。
是为了那些在繁忙的生活中,
无暇顾及的情感,
能够得以抒发,得以表达。
今日寒食,
不必为它大张旗鼓,
只希望你记得,
它存在的意义。
一、“寒食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什么?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附近,也就是冬至后的105天,比如2022年的寒食节就是4月4日这一天,这一天被用来祭奠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需要进行一些扫墓活动。二、寒食是什么意思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三、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由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关于寒食节纪念谁的问题,通过《寒食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寒食节》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寒食节纪念谁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