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励志文章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和樊登读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
  • 樊登读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 总想与这风华绝代的世界般配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 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 张宏杰

    听过关于曾国藩的书,对他的“结硬寨,打呆仗”印象深刻,加上《阅读的方法》上又推荐了,于是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看起来挺厚的,但内容还是很好读的,读完这本书,不得不佩服曾国藩,他的一生太励志了,是我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功劳是相当大的。曾国藩和其他人不同,他的天资十分一般,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那他是如何创造的这么多的丰功伟绩呢?靠的是自强和勤。

    在曾国藩当官的时候,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不泛滥。

    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明哲保身,不办实事,整个王朝病入膏肓。而二十多岁的曾国藩是一位愤青,怼天,怼地,怼朋友,怼大臣,怼皇帝,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皇帝,所以他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阻挠和羞辱。

    他这一生一共有五次耻辱。

    1.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

    2.“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

    3.批评皇帝与“京师权威唾骂”

    4.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

    5.曾国藩的江西之困

    尤其是第4次给他的打击最大,可正因为这次打击,让他组建了湘军,大清王朝靠着他组建的湘军打败了太平军。

    第5次打击让曾国藩发生了蜕变。

    因为江西官员的阻挠,让曾国藩受挫,导致他愤然回家,他以为皇帝会让他回去,结果没想到皇帝趁机解除他的兵权。马上就要打败太平军了,建立不世功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没了,可以想象当时他有多么的痛苦。

    可他并没有因此堕落,在极度的痛苦中,他读起了老庄著作,整个人发生改变。

    两年之后出山,从一位“愤青”变成了“老奸巨猾”。这不是说他变得和其他官员一样,他的大是大非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行为处事的方式,因为他明白了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曾国藩这几次大的成长都是挫折带给他的,因此,他多次说挫折是他长进的动力,他还鼓励他弟弟在遭遇挫折之际咬紧牙关,不屈不挠,话被动为主动,以扩展心胸,增长本领。

    还有他打仗的方式很笨,就是我前面说的“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湘军行军,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扎营之后挖沟修墙,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军队的安全。先要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谈到争取胜利。

    “打呆仗”也是挖沟,到一座城市,挖沟,把这个城围住,切断城里的粮草,等城里的军队主动出来攻击,同时也能抵挡外面援军的攻击,一举两得。

    打仗方式虽然笨,但是效果很好,他们就是靠这种方式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

    他这种打仗方式让我想到了投资,我们首要任务是先想办法保护好自己的本金,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考虑赚钱,这样才有机会赚到钱,所以定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樊登读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史学博士后张宏杰,经过严密考证,较真实的写实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听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概多多!

          曾国藩,身弱志坚、智欠恒勤,千古重臣,名垂千史!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

          他自幼体弱,32岁又患眼疾,几年之后几乎都是看不清的,模模糊糊的,但他仍然笔耕不辍,留下了的2000万字的日记、书信等著作,甚至在去世的最后一刻,都坚持看书、办公、坚持他的日课、自省……

          他的一生经历的重大改变,与他父亲去世后丁忧的两年息息相关!

          他读书儒家之作,立大志!记日课,与自己对话,思考总结,把写作、工作和修身养性相结合,不断进步,持续成长!修行修身猛火煮和慢火温,从经常与人交恶到从善如流!带兵打仗偷师攻心术,营造文化攻心、强调使命、恩威并重!笨人笨方法,持之以恒,一介文儒,最后立下了千古大业,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利国重臣,真不愧他这”国藩”之名!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展现了他凡人的庸扰和陋习,但他善读书,勤思考,重践行,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最终成就了非凡的圣人一生!

            他,更是众多的普通人的励志的广告!行动吧!

     

         

    二、总想与这风华绝代的世界般配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作者的写作对象既是一个备受后人推崇的圣人先贤,又是我们在地摊上随处可见的成功学的封面,我承认我是带着点“成功速成学”的臆想翻看的,谁不想在这个新人辈出、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谋求一点自身价值?不想为自己人生镀上功利的外?但,柴静的推荐序言让我很是吃惊,一篇《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却让我解读成这应该是一本思考者的书,就适合我这般年纪,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思考并妄图解读自己和这个周遭世界关系的年纪。

    世界这么大,我只想能够在这个风华绝代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是跟着张宏杰的文字开始看这本书的,之前看《顽疾》的时候,还一度认为这是一位擅长写专业类型的历史作者,没有想到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很会讲故事的讲历史的人。只字片语地了解过曾国藩的轶事,却无从知晓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于是,第一篇就很吸引人:曾国藩的成长史和以往的圣人先贤不一样,颠覆了从一出生就紫气东来、瑞光祥照的传统故事,从一个愤青从向成熟、稳重的人。多少带着点超现实主义的理想家气度,才会有如宽宏的视野;多少带着知行合一的理学思想,所以在克己修身上总是对自己百般苛责,日省日思日改。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低段位的小卒逆袭成为众人崇拜的精神偶像,这多少是让人羡慕的。

    应该说对这个人物本身是喜欢的,每个人企图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参考模仿的影子。我觉得写书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和读者沟通,你写的东西是别人想要的,甚至可以成为读者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支点。而作者更是把别人已经讲了无数遍的故事讲出了自己的精彩。

    从文章的行文布局上来说,有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主要讲曾国藩的成长经历,第二篇章讲的是他的财政情况,第三篇章讲他的诸如面相学等等。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第一章,我们都在爱反复揣摩,印证,试图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世界这么精彩,谁不想活出精彩?找到成功的不二法门是关键。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自我剖析说,有三大缺点:性情浮躁,坐不住;傲慢自大,修养不佳;与人交往虚伪不实,容易言不由衷。放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陋习,但是去从无认真地区考虑修正。而曾国藩却把自己从这几点开始修正的: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康熙皇帝说,学贵初有决定坚定不移,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定永固之力——这些话对曾国藩而言更是贴切。

    他用了自己的法则:其一是“有恒”。即有坚定不移的精神。其二是他的“研几”精神,就是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其三是他讲究“恕”。佛家说要有分别心,但是我却读出了曾国藩对于包容的理解。特别是回乡后的三年,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在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的时候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办事风格,对周遭的世界用宽容开放的心态,而对于自己则更多趋向于严格的状态。他也强调,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但是,只有善于恕人,才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和左宗棠的关系处理中,他以德报怨,赢得了无数名声。

    其实,归结起来,他所有的秘诀只有一个:熬不下去也要熬。但是我们却远远没有这样的功力。计划、方案往往涉及地无与伦比,但是在执行上并没有什么突破,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阻力就后退,终究,所有的计划都变成空着楼阁,变成了用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愈多,对于后面的发展更是有益。我一直观察那些处事泰然自若的人,一部分可能是出于性格,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他们的对于全局,对于事件本身的一种把握感。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预测范围内,所有他不必担忧,哪怕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都能够笃定如初。

    很多时候,我们不缺乏对外面的一种观察能力,赞美亦或者是批判,但是缺了向内的,对自我的一种内省。自我的成长的实现大多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来自于自我成长的才是最为关键的。

    对外而言,这个世界总是精彩绝伦,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总是有人能够成为英雄,成为后世瞻仰的前辈——所谓时事成就英雄,但是你也得有成为英雄的底子。不是生不逢时,是我们却缺少一种来自于内心的思考和体会,而是我们改把时间放在外在的虚伪的表面,而忽视了内心的重塑。

    如果你想在这美好的世界长袖善舞,相信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于你身后的靠山有多大,而是你的内心有多大。

    三、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一、曾国藩一生的五次耻辱

    他还在家书中教育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二、用笨人,做笨事:湘军的制胜之道

    罗泽南是一个老秀才,也是湘乡人,比曾国藩大四岁。此人是一位奇人,身世之悲苦、运数之奇,只有今天韩剧的主角可以相比。他出身极穷,“少好学,家贫,夜无灯,读书月下,倦即露宿达旦。年十九,籍课徒自给”,而且命运极惨。他成年之前,母亲与三个兄长就先后饥病而死,他十九岁就开始教书挣钱养家,刚欲尽尽孝心,竭力供他读书的祖父和嫂子也病死了。二十九岁那年,他更是遭遇了生命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那年,他又一次从县城考秀才回来,徒步赶路,半夜才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妻子的哭声。原来因为大旱无粮,他的三个儿子都饿死了。“十年之间,迭遭期功之丧十有一。至二十九岁,而长子、次子、三子连殇。”他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年过三十,才考上一个秀才,到四十岁以后,仍然是以教书为生,遇有灾年,仍然无米为炊。如果没有太平天国战争,他肯定会以一个老秀才之身老死牗下,默默无闻。

    但是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论多么穷苦,从不以个人之穷达为忧,而是专心理学,以经世致用为志,坚信自己能成大事。

    有人问他制胜之道,他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

    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抱定孔子临事不惧、好谋而成二语作主脑,其临阵则全是以静待动,谋定后发,虑胜后战。

    曾国藩在处理湘军内部关系的时候,也是两个字——“拙诚”。

    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曾国藩的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个才是他领导力的源泉。

    纵使别人都对你使心眼,你也要坚持假装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回应他,时间长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钩心斗角,两个人进入恶性循环,那事情只能会越来越坏,对谁都不好。

    平时多说些正道、实话,不怕说得多,时间长了,大家自然知道你是为大家好。直率的话也不妨多说,但是不能把恶意攻击别人当成直率,特别是不能在背后谈论别人的短处。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大效与?

    湘军最后成功,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三、“病人”曾国藩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起,曾国藩效仿倭仁等人,开始以记日课为标志,全方位“学做圣人”,试图“脱胎换骨”,“重新作人”。十二月初七日,他又在日记中给自己规定了“日课十二条”,工作量陡然增大。同时每天自起床起到睡觉止,精神一直高度紧绷,以防止自己出现什么不符合圣人规范的言行。

    曾国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强”字。

    所谓“强”,就是“以志帅气”,“勉强”自己。一个人疲惫不振,是“气”弱。因此应该以“志”也就是意志力来统帅自己,强令自己。他告诉曾国荃,人的一生不应该顺着自己的本性来,随波逐流,而应该逆着来,这样才能增长才干,成就事业。“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他说:“自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同治三年四月,曾国藩曾集古人成语作一联以自箴:“强勉行道,庄敬自强。”

    与自己战斗的方法,就是“困知勉行”。他说,“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入处”。他在劝诫浅语十六条中引用了这样三句话:《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又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曾国藩非常推崇“勤”字。他说:“勤则百弊皆除。”

    曾国藩认为,勤奋工作,不负上天赋予的这一天,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检省一日之言行,“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他说的“君子有三乐”,有一乐就是“勤劳而后憩息”。

    四、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净。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而“圣人”,或者说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则是通过刻苦努力,穿透重重欲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近乎极致。

    儒家说,一个人修炼到了圣人状态,就会“无物,无我”,“与天地相感通”。就会“光明澄澈”,“从容中道”,达到一种极为自信、极为愉快的情感状态。

    小便宜:“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他已经立定了终身之志。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儒家说改过要勇,更要速。反省到了这一点,曾国藩马上上门认错。在给弟弟的信中他说: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我诚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积久人自知之。不赞人亦不怪。苟有试而誉人,人且引以为重。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欺人自欺,灭忠信,丧廉耻,皆在于此。切戒!切戒!”

    他下定决心“日日自苦”,通过每日勤学苦思,把精力耗尽,“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艺灯燃,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以求“不至佚而生淫”。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处于昏睡或者赖床状态。有的人,一生被物欲所禁锢,如同被困在圈中的猪,终生没能清醒。有的人,意识到了醒来的必要,但终生处于一种“勤奋地懒惰着”的状态,一生想用力力不足,想振刷刷不清,在关键处突破不了。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下不了狠心,不能毅然横起,扫绝一切罗网。人从昏怠状态中挣扎出来,就如同青年人赖床一样,开头最容易反复。最好的办法不是在一边轻声催促,而是上去直接扯开被子,在他脸上泼上一盆凉水。

    朱熹对这点体会极深。他对弟子说: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在曾国藩的修身经验中,还有一条值得后人借鉴的是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归根结底,人是被决定物。所以从根本上说,外力远远大于内力。连如此信奉内心力量的曾国藩都屡屡说,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

    他说,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不愿意宽恕体谅别人:“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但是只有善于恕人,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顺遂的人际环境。所以即使不愿意,也要耐着性子强迫自己这样做。“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普通人自我完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废然放弃。过了许久,始能积起心理能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多次,进步始终不多。而曾国藩则终生坚持毫不退步。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他在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终生对“恒”最为用力。举读书一例,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这是因为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逃避痛苦、紧张,不断追求新的刺激,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如果对这种本能因势利导,则可以事倍功半。

    梁启超在盛赞曾国藩的“有恒”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五、曾国藩的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

    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始知自己本领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强,不免客气用事……

    回顾往事,细究天人,曾国藩恍然发觉,人生不过是一股水流,流到哪里,完全是由地形决定的。自己其实不过如一粒豆粒,在命运的簸箕中随机跃动。

    他早前认为,对于建功立业来说,“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也就是说,人事与天命各占百分之五十。后来又认为对于事功来说,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过百分之三十。他说:古来圣哲名儒之所以彪炳宇宙者,无非由于文学、事功。然文学则资质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事功则运气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

    六、曾国藩的笨拙与精明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六月廿九日日记说:治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这一席话道尽了曾国藩式思维的秘诀。每遇到一件事,他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关于励志文章读后感的问题,通过《总想与这风华绝代的世界般配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励志文章读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励志文章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1)和樊登读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 励志文章读后感500字左右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