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八年级物理|下各章节重难点知识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收藏

八年级物理|下各章节重难点知识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收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八年级物理|下各章节重难点知识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收藏和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下各章节重难点知识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收藏
  •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 一、八年级物理|下各章节重难点知识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收藏

    八年级物理|下册各章节重难点知识点总结,寒假预习,总体把握,值得收藏。

    对大家来说,假期不仅是查缺补漏的好时机,也是对于下学期学习内容预习的最佳时机,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对下学期的总体内容,从章节上进行总体把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其重点和难点都有哪些?只要形成初步的认识,开学后,同学们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更高。

    今天唐老师就带领大家对八年级下册物理各章节的内容,进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对于大家预习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不需要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透彻,但是在自我预习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基础的概念以及知识点的把握可以做到50%~60%的认知,已经是非常棒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预习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点的总结,推荐采用的是知识思维导图的简单方式,不仅不会消耗大家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清楚明了地了解各个章节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于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对于后续的学习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力这一小节的学习,除了对重力的基本知识有清楚的认识以外,重力与我们生活中的质量,重量都有哪些本质的区别,这是我们需要进行区分的。很多同学在初学时都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误解,终其原因就是对重力的根本性质了解不清楚,所以在预习阶段,同学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区分,除了从概念出发,了解其本质的区别,还可以从单位、力的方向以及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进行一一区别。

    力与运动这一章节内容当中,其重点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掌握这一定律的关键还是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出发,来判定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也即此时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合力是否为零。也就能判断物体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也就能达到正确判定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般来说,世界上的物体没有不受力的情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都是考虑某一个方向上物体受力达到平衡时所处的运动状态,去判断物体是否满足牛顿第一定律。比如物体在平滑的表面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只能说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是平衡力以及在此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的理解对于解题过程当中,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判断会比较准确。

    力与运动这一章节当中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及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这两个实验前提均采用的是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的,在这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其变化的因素对于运动状态的影响都有哪些变化,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记录,才能够总结出合理的结论。

    对于摩擦力的学习,除了知道其定义外,主要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通过控制变量法,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得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时对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也是笔记噢贴近实际生活的,可以增强大家对摩擦力的深刻认识。

    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东西,只要大家细心地观察,不难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分析,掌握这部分的性质以及特点,其学习的效率更高。

    压强这一章节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考试当中其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其中涉及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运用,同学们除了掌握压强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以外,对于液体和固体压强的区分也要认真对待,不同的情况,所运用的计算公式都是有所不同的。但其中也有其特殊的情况,三种情况相比较之下,就能找到各自的用途及区别。

    浮力这一章节的内容,其难度与压强并重在某些大题当中,浮力和压强的综合题型也是考察的重点。其中难点在于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另外,物体处于液体中的沉浮条件的判断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也就抓住了浮力的核心内容,整个分析的思路以及过程都能体现出对浮力的掌握是否牢固,这一点希望同学们在预习时就要多加小心。

    做功和机械能都是大家对于能量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的初步理解,掌握起最基本的概念,结合对应的题型进行训练和理解,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难度并没有那么大。而且在历年的中考物理考察中,这部分的计算难度系数不大。

    杠杆与滑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考察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所以在进行学习和分析时,要掌握杠杆与滑轮的特点。之前唐老师的文章当中就对这两部分内容做过详细的解析,如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进行翻阅。

    这些主要的内容以及各章节的学习注意事项,对于预习阶段的方法指导和方向的把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各章节的重难点,能理解的尽量能做到自主的学习,实在困难的部分一定要做好标识,以便后续学习内容突破时能集中解决。​

    总之,八年级下册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除了对基本的知识点有所了解以外,重点的章节中压强与福利杠杆与滑轮,机械效率等相关的重难点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深度理解,有遇到难理解的部分,要做好及时的勾画,一边在课堂上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课重点和学习的效率,这样新学期的学习才能轻松应对。

    一、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1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2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 方法 、 措施 。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3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4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 潜水 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G-F拉;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5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质量;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香菇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二、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下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1

    浮力知识点 总结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 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 潜水 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2

    压强知识点总结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3

    力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4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5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经验 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 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

    三、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 潜水 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 方法 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初二物理 复习方法

    一、遵“纲”循“本”,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 教学方法 ?

    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物理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通过《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