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做梦当名将的词人-辛弃疾

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做梦当名将的词人-辛弃疾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辛弃疾的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做梦当名将的词人-辛弃疾和辛弃疾的悲情人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做梦当名将的词人-辛弃疾
  • 辛弃疾的悲情人生
  • 辛弃疾本是金国人,为何他却成为了一名抗金名将?
  • 如何理解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句话
  • 一、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做梦当名将的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看这个名字就感觉与众不同,是个狠人,原来辛弃疾从小跟爷爷辛赞长大,爷爷能文能武,佩服西汉名将霍去病,就给孙子取名弃疾,希望孙子能像霍去病一样成为一代名将,驱逐金兵,恢复北宋。

    辛哥也一直按照爷爷指引的方向去努力,下定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决心,准备在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战斗中成长为大宋的霍去病,时刻准备着的辛哥,习文练武,日夜不辍,也很快等来了机会,走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是还不识人心之险恶。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山东、河北一带的汉人不堪金人的压迫,民变蜂起,辛弃疾顺势带几个兄弟揭竿而起,但他的势力太小,就投奔了山东的义军大哥耿京,辛弃疾加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因为文采出众,任掌书记一职,负责起草书檄文告,掌管义军大印,弱冠之年,他就连做了两件一身是胆,流传后世,也被自己怀念一生的传奇故事。

    济南府有一支义军的首领义端和尚,与辛弃疾相识,在辛哥介绍下也归附了耿京,因义端和尚懂得兵法,因此深受重用,不料义端是个花和尚,趁辛弃疾不备,偷走了义军大印,去投奔金军。耿京得知大为恼火,要杀了辛弃疾,辛哥淡定地、冷静地说:义端是我引荐的,他盗印投敌,我必须负责,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大印追回来,如过了期限,我未能夺回大印,再受刑不迟。看在辛哥在义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哥耿京半信半疑点头答应,辛弃疾单枪匹马向金营方向狂奔,两天后的黄昏,落日余晖中义端看到了远远奔来的辛弃疾,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吓得赶紧说:我不就是偷了大印嘛,值得辛哥你如此拼命追赶?兄弟现在就把大印还给你。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接过大印,手起刀落,取了和尚的人头,怀揣大印,手拎人头连夜返回耿京大营。

    辛哥年少有谋,胸怀韬略,希望义军能归顺南宋朝廷,同官军配合作战,共图收复大业,代表义军南下与朝廷联络,此时正值宋金交战,金军进攻两淮正紧,宋高宗一改之前视义军为“盗贼”的态度,顺水推舟把义军纳入了大宋正规军体系,并对耿京和辛弃疾进行了任命。辛弃疾踌躇满志踏上重整河山的归途,耿京义军内部却发生了哗变,受金人利诱的部将张安国密谋杀害了耿京,带领部分汉奸投降了金军,其他义军群龙无首,以致溃散。辛弃疾到达海州一带时,得知了耿京被杀的消息,惊愤不已,热血上头的辛弃疾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袭金营,擒杀叛贼,辛弃疾率五十骑骤然而至,直奔中军,当时张安国正同金将饮酒庆贺,“红颊青眼、壮健如虎”,曾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辛弃疾一把将张安国手缚于马背而上,即率众从容而去,全身而退,也许是金人疏于防备,也许是金营中投降汉人太多,也许是被英雄的气势所震慑,五万金军竟阻拦追击不及。

    辛弃疾重新组织万余名溃散的义军长驱度淮,将张安国带到建康交由南宋朝廷处决。这次意气风发、机智果敢之举,在南宋朝野引起巨大震动,宋人洪迈记录说: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弱宋毕竟是弱宋,对外打仗不行,对内戒备贤臣名将上是常备不懈的,尽管辛弃疾声名显赫一时,度淮南归后,立即被剥夺了兵权,派到地方担任江阴军签判小小一职。从此,虽然辛弃疾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积极上书献策,渴望建功立业,后来也担任了南宋朝廷的封疆大吏,但在苟安的风气下,此生却再也没有站在抗金的第一线参加战斗。

    关于21岁左右的事情,常常浮现在辛弃疾的梦中,变成一首首豪放的宋词,来记述他的英勇与无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努力一生、等待一生,辛弃疾没能成为大宋的霍去病,他最终却成为了文坛的辛弃疾。 辛词,已是中国文学的顶流,他在文坛的地位有多高,就代表他对没能在抗击金兵,收复故土中建功立业有多遗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直至临死还大呼三声:杀贼!如果可以选择来生,我想他宁愿独自带领义军在北方战斗,也不愿再归顺南宋朝廷,宁愿焚烧掉诗稿,也要成为一名开疆拓土的名将!

    一、辛弃疾的悲情人生

    文能握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辛哥,南宋最硬核的古惑仔。最能打仗也是最能写的人,武不输岳飞,豪放不输苏轼,婉约不输李清照。可惜人生太悲情。

    辛哥出生在山东,那时的山东已是金人地盘。辛哥的爷爷为了生存也在金人帐中苟且偷生,辛爷爷人在曹营心在汉。从小教育辛哥为大宋之倔起而读书,为驱逐金人而习武。长大后的辛哥,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文武双全,自带猛男气质。辛爷爷还是霍去病的铁杆粉丝,希望辛哥也能成为像霍去病那样的大将之才,所以给辛哥取名弃疾。弃疾去病,对仗多工整的名字。辛哥自小也以霍去病为榜样。可惜辛哥有霍去病的梦却没霍去病的命。因为没遇到好老板。霍去病遇到汉武大帝刘彻,把匈奴人揍得满地找牙,最终成就了他封狼居胥的人生巅峰。辛哥遇到了窝囊小肚鸡肠的赵构,饮马瀚海的梦想至死未酬。

    辛哥在22岁那年一战封神,带50人独闯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毫发无损的带走了叛徒张安国,并押解回南宋。辛哥也正式回归南宋妈妈的怀抱,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辛哥满怀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的梦想,洋洋洒洒的写下了【美芹十论】【九仪】等军策。可惜鼠目寸光的赵构只想偏安一隅,岁月静好,那帮文臣也只想摸鱼躺平。文人误国,他们不光杀了岳飞,也坑了辛哥。以辛哥和岳飞的军事才能,随便一个都能把金人揍得跪地上叫爸爸。辛哥是少年英雄,我们不想让你成天嚷嚷打仗,也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嫉贤妒能,那就给你找点事干,反正千疮百孔的南宋遍地是破事。从此辛哥就成了南宋的一块砖,那里需要就往那里搬。辛哥还真是个全能型复合人才。到滁州,半年盘活了当地经济,到江西,三个月完成剿匪,到湖南,建立了威慑金人的飞虎军。辛哥从政三十余年,调任次数多达四十余次,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调任的路上。辛哥的八块腹肌已变成了回五花肉,辛哥也变成了辛大爷,他这块砖始终没有被扔出去砸一下金军。

    君王已无天下事,世间不容铁血男,壮志未酬的辛大爷早已成了那帮摸鱼躺平的文官中的眼中钉,辛大爷被贬了,心灰意冷的辛大爷取名稼轩居士,过起了田园生活。武能握剑,文能提笔,辛大爷真是被打仗耽误了的诗人。辛大爷是痴情女子眼里的温柔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辛大爷的婉约还可以和李清照打擂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然,最能代表辛大爷壮志凌云的还当属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大爷还给他的儿子取了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铁柱。很多人都不明白有才的辛大爷怎会取这样一个俗气的名字。北海有玄铁,定柱护神州,看到这个出处,你们还觉得铁柱俗气吗?

    二、辛弃疾本是金国人,为何他却成为了一名抗金名将?

    在金庸《射雕英雄传》里,黄蓉恢复女儿装扮去见郭靖后,在舟上唱了一首曲儿给他听。郭靖是北方人,向来生活在大漠深处,没有听过这首曲儿。黄蓉就告诉他:“这是辛大人所作的‘瑞鹤仙’,是形容雪后梅花的,你说做的好吗?”

    辛大人又是谁?这让郭靖更糊涂了。于是黄蓉耐心地解释:“辛大人就是辛弃疾。我爹爹说他是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北方沦陷在金人手中,岳爷爷他们都给奸臣害了,现下只有辛大人还在力图恢复失地。”


    郭靖、黄蓉

    岳飞是在1142年被害,辛弃疾病逝于1207年。这说明郭靖和黄蓉生活在1142年—1207年这段时期里。

    这里继续说辛弃疾的事情。

    辛弃疾为世人熟知,是因为他是一位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写了大量词作,保留至今的有600多首,是宋朝存词最多的词人——没有之一。辛弃疾许多词作流传很广,脍炙人口,耳熟能详。中学语文教材里,收入了多首辛弃疾的经典词作,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辛弃疾更是一位抗金名将,终其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奔波。鲜为人知的是,辛弃疾原本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金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头说起吧。


    辛弃疾

    辛弃疾的先祖叫辛维叶,在北宋初年举家迁居到济南历城,就此安居下来。在那以后,辛家不断有人在朝廷里当官,算是一个官宦世家了。辛维叶本人官至正九品的大理评事,他儿子辛师占官至正九品的儒林郎,他孙子辛寂官至从八品的滨州司理参军。

    辛寂的儿子叫辛赞,是北宋末年的一名进士,前途一片光明,只是运气不好,他正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时,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北宋灭亡了,济南历城被金国占领,这一带的北宋子民,全部变成了金国人。

    命运跟辛赞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当时,有许多北宋子民,跟着宋高宗赵构南渡,到南方去继续当南宋的子民。但是,辛赞没有这么做。他的家族人数太多了,拖家带口的很难逃跑到南方,“以族众,拙于脱身”。而且,辛赞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要留在北方保存实力,等待有一天王师北伐时,拿出武器来与金军决斗。


    宋高宗

    辛赞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金国对他进行拉拢,吸引他到朝廷做官。辛赞同意了,几经升迁竟然做到了正三品的开封知府(包拯做过的官职)。后来,他的儿子辛文郁也做到了从四品的中散大夫。

    1140年5月28日,辛文郁喜得贵子,取名为辛弃疾。

    辛弃疾父母早亡,由爷爷辛赞抚养长大。辛赞非常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孙子,经常带着他游览名山大河,开阔他的见识,向他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耳闻目睹在金国的统治下,汉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侵,准备灭亡南宋。不料,完颜亮前脚刚走,后脚就被从弟完颜雍抢走了皇位。完颜亮不甘心失败,打算在南宋身上找一点面子,不成想又在采石之战中被宋将虞允文打败。随后,金军发起兵变,将完颜亮勒死。


    完颜亮

    金国发生内乱,对于辛弃疾等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21岁的辛弃疾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揭竿而起,发起起义,并参加了耿京的队伍。

    书生打仗,往往是纸上谈兵,动不得真格。辛弃疾却的确有两把刷子。

    1162年,辛弃疾奉命到南宋去送信,与南宋朝廷进行联系。送信回来,辛弃疾发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了,义军群龙无首,已经一哄而散。辛弃疾为耿京痛哭一场后,马上带着50人去追杀张安国。那时候张安国躲在几万人的金军大营里,有恃无恐。辛弃疾带着人,趁夜杀进金军大营,一路砍过去,不仅抢回了耿京的头颅,顺带着还把张安国抓走,毫发无伤地回到健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辛弃疾一战成名,“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连宋高宗听说后都感叹不已。

    遗憾的是,辛弃疾虽然“弃暗投明”,回到了南宋的怀抱,可却遇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宋高宗一心一意想与金国议和,甚至不惜杀掉岳飞,怎么可能将北伐中原的重任交给辛弃疾呢?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因为隆兴北伐的失败,也对收复中原没有什么兴趣。于是,辛弃疾的满腔热血与《美芹十论》《九议》等都被无限期搁置下来。

    直到1207年秋天,当朝宰相韩侂胄准备发动“开禧北伐”,这才将辛弃疾纳入北伐,可这时候辛弃疾已经年近七旬,且卧病在床,连走路都成问题,怎么能外出作战呢?他不得不上奏请辞,与“开禧北伐”擦肩而过。

    同年10月3日,辛弃疾病逝。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辛弃疾在临死之前还疾呼“杀贼!杀贼!”

    三、如何理解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句话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地,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逗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地。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看逗列舰层楼地、逗投鞭飞渡地、逗剑指三秦地、逗西风塞马地,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看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看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看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逗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地。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看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人的逗飞虎军地,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逗过则成灾地,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逗掉书袋地。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看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
    你看逗艰辛地、逗酸辛地、逗悲辛地、逗辛辣地,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看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看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逗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逗长门事地,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诠释呢看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看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逗君恩重,且教种芙蓉!地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看地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头》)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逗稼轩地,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逗闲愁最苦地,逗脉脉此情谁诉地看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逗将军本色是诗人地,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逗五斗米折腰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逗大江东去地,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也只有在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看谁解相怜看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逗执手相看泪眼地、逗梧桐更兼细雨地,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逗把栏杆拍遍地。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逗沙场秋点兵地到逗天凉好个秋地;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逗稼轩地,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看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看逗一将成名万骨枯地,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看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关于辛弃疾的简介的问题,通过《辛弃疾本是金国人,为何他却成为了一名抗金名将?》、《如何理解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句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辛弃疾的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辛弃疾的简介(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