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二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笔记,预习专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二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笔记,预习专用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盼课堂笔记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二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笔记,预习专用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全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二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笔记,预习专用
  •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全文
  •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批注?
  • 四年级22课小练笔150字怎么写?
  • 一、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二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笔记,预习专用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预备怎么回答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目的,咱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不例外。周总理在跟大家一般大的时候,也曾响亮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让我们齐读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伟人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主旨归纳

    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到洋人的欺凌却无处说理,领悟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耳闻“中华不振”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目睹“中华不振”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

    结构梳理

    课文笔记

    词语解释

    ①【修身课】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上的课。

    ②【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③【崛起】兴起。

    ④【抱负】远大的志向。

    ⑤【胸怀】胸襟。文中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⑥【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

    ⑦【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有疑问,无法解答。

    ⑧【沉郁】低沉郁闷。

    ⑨【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⑩【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

    11【撑腰】比喻给予有力地支持。本文指女人指望巡警主持公道.

    12【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13【训斥】训诫和斥责。

    一、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概括全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背景: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扩展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也是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

    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批注?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爱读书的人一但读上就让人欲罢不能,无法放弃读书,想让人读到天涯海角。有人说:“人生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生,慢慢品味出它的和谐与美。”

    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扩展资料: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四年级22课小练笔150字怎么写?

    四年级上册第22课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文讲了一堂课上,老师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让同学们各自回答。大家各抒己见,一个同学的回答特别响亮,他在小小年纪就有了忧国忧民思想,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他用一生去践行这个誓言,成为深受中国人爱戴的一代伟人。

    当我同样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不由地陷入深深的沉思。我觉得要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必须明白读书可以得到什么?

    首先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到知识。从刚上一年级时,两眼一摸黑,识不了几个字,到现在四年级,可以进行自我阅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认识了字,就掌握了读书的工具,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我学习,比如我爱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一边为小说的精彩故事所吸引,一边又收获了许多动物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一个理由吧,读书让我可以获取知识和快乐。

    关于盼课堂笔记的问题,通过《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批注?》、《四年级22课小练笔150字怎么写?》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盼课堂笔记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盼课堂笔记(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