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理论以及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理论以及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黄庭坚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理论以及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和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理论以及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
  • 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有哪些?
  • 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 一、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理论以及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

    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四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不断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5年)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与苏轼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宋代书界巨擘,《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奕自成一家”,列宋四家之二,著作有《山谷题跋》。

    黄庭坚书法早年学周越,但未脱尽俗气,经过不断学习,并受苏轼的影响,黄字的挺拔拓展的风姿,完全融会了苏轼书法精神,他求变创新,博采众长,走向独特的艺术风格。黄庭坚楷书很见造诣,初学唐代褚遂良、薛稷,后学颜鲁公,他谓之“楷法欲如快马入阵”,所以他楷书饶有生气,无丝毫板滞气,行笔穏健、雄放飘逸、结体严谨,其代表作品有《伯夷叔齐庙碑》、《头陀赞》等。

    黄庭坚行书成就相当高, 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之一。他除受苏轼影响外,师法二王和颜真卿、杨凝式。广泛吸取篆意隶法,得《瘗鹤铭》《石门铭》的真趣.晚年贬官四川,入三峡见船夫荡桨,拔棹,得以启发,有了更大的发挥,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中宫收敛,横画斜长,绝不平直,逆入藏锋,竖画曲虬不正,高低起伏极尽夸张,点画曲屈前倾,长撇长捺一波三折,如荡桨行舟,一张一弛,起笔有抖擞习气,笔势苍劲,意态纵横,中心收紧, 四面放射的结构尽显风神俊杰, 人们称为“辐射体”。宋张纲在《华阳集》里评黄庭坚行书“但见其行草变态纵不偿失横,势若飞动,而风韵尤胜,非得夫翰墨三昧”。赵希鹄《洞天清录》云:“山谷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真,草不及行。”冯班《钝吟书要》云:“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之周子六维论文网毕业论文http:///1f8700032548c8e21d3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6835285&x-signature=mJXDZDwQPl7Dwj8Ix2eQHRhtgiM%3D" img_ img_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jpeg" web_uri="1f8700032548c8e21d35">

    黄庭坚书法最突出的要算是草书了, 他的草书在宋朝是第一流的,其草书笔力遒劲婉美,线条畅达,体势纵横开阖,圆劲灵动,气韵凝练雄浑。其谓之:“草法欲左规右矩。”黄庭坚草书以真书为基础,其曰:“欲学草书, 须精真书, 当知下笔向背则识草法, 草书不难矣。”《宋史·黄庭坚传》记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坚持长期学习草书,四十七岁时,才觉得“三十年作草,今日仍似造妙入微。”黄庭坚被贬黔州、戎州时期,他的书法日趋成熟,他深得草书真谛,在《书自作草后》写道:“绍圣甲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太露芝角,若得明窗净几,笔墨调利,可做数千卷。”晁补之称黄草书“章草似晋人,颠草似唐人”。李纲在《梁溪集》里说:“山谷晚年草书之妙,追步古人张颠、怀素。”袁文称:“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便更遒丽,一代奇书也。”黄庭坚从怀素《自叙帖》真迹之中顿悟笔法,下笔飞动,草法大进,他自谓:“得草法于涪陵。”黄氏追踪怀素的草书章法,点画狼藉,大小错落,满纸云烟,却又有所突破。承沿怀素方法,几字合为一组又相对独立,并采用空间的穿插,挪移方法圆弧线短促,屈曲蛰伏。点与线,曲与直,斜与正的搭配产生了冷峭飞动的效果, 展现了线条的美质内涵,惬意畅快。宋代以后的历代学者,书论家,书家对黄庭坚的书法评价都很高。元好问说:“苏黄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宝,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解缙称:“清圆妙丽,引绳贯珠。”王澍在《虚舟题跋》里称:“山谷老人书多战掣,笔亦甚有习气,然超超元著比于东坡,则格律清挺矣,故当在东坡上。”康有为评:“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他曾说:“入则重规迭矩,出则奔轶绝尘,曲尽书法矣。”一般草书者都以“真不入草”为准则,而黄庭坚敢于一反世俗而走向成功,他主张创新,在他笔下,新的草书形式产生了。姜夔对他十分推崇,赞他“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晚年黄庭坚草书最为精纯,《李白忆旧游诗》就是晚年作品的代表作,通卷气势一泻千里,美不胜收,山谷之大草,用笔变急速为迟涩,故线条在圆融之外,更增加一分摇曳,如春风拂柳,正是山谷所谓“韵”者,此比之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九首》,或有过之。

    黄庭坚书法高超,书法理论也很精湛。他主张“入古出新”。学古而不泥古,在《题乐毅论后》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曾说“《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笔为准。”认为应该学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黄庭坚在《跋与张载煦书卷后》中说:“凡学书欲先用笔。用笔之法欲双够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独到的艺术主张反映了他的创新精神,黄庭坚认为读帖重于临帖,他非常强调“字外之功”。他曾反复申述过读书的重要性:“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 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跋周子发帖》)他认为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即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所以他便特别推重苏东坡,曾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也。”黄庭坚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美学思想, 就是主张书画文章以韵取胜的“重韵说”。他认为要韵胜,则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来充盈自己。他说:“凡书画当观韵。”黄氏参悟书法,在天地万物之间,并以禅悦涤荡心胸,以自然寄寓形骸。黄庭坚虽没有书法批评的专著,但从他的诗文, 书札与题跋及论书文章中完全烛照出他的书评理论体系。在《论书》中说:“余书姿媚而乏老气,自不足学。学者辄萎弱不能立笔,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不近也。又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 侧笔取研往往工左尚病右。正书如右军《霜寒表》,大令《乞解台职状》,张长史《郎官厅壁记》,皆不为法度病其风神。至于行书,则王氏父子随肥脊皆有佳处,不复可置议论。近世惟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甚妙于用笔,不好处亦妩媚,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遵。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及端劲似其为人。”在《书赠福州陈继月》中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只有深得古人书法精髓,达到心手相应的境界,首先其书作要力求免俗,在他的诗歌、题跋、书论中有很多关于阐发“免俗”的议论。黄庭坚对前人书法的评价中,常以“无尘埃气”“超逸绝尘”为标准,如:“余尝评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逸绝尘处。”(《跋颜鲁公东西二林题西》)“余常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书绘卷后》)“蔡明远帖,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伏膺,沈传师北面。”(《跋洪驹父诸家书》)“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褚、薛未入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跋王立之诸家书》)

    黄庭坚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增长知识,从根本上摆脱俗气,努力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从这些论说中可以领悟到黄庭坚对艺术本质理解的深厚和他的创新思想。对拘泥古法而未能真正继承古代书法的传统,缺乏创新精神的书家,表示出不满并加以批评:如《跋东坡帖后》中说:“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比来苏子瞻独近颜、杨气骨,如《牡丹贴》,甚似白家寺壁。百余年后,此论乃行尔。”别人不敢为,而黄庭坚敢于冲破藩蓠,挥写出新颖独特的面貌来,黄庭坚用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他认为这样易得力。后又主张:“高执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然后观入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我不得不被黄氏的创新所叹服。

    褚遂良的艺术创作价值

    唐代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就这种文化的总体来说,是高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涌现了一大批一流的政治家、文人、鉴赏家,他们礼貌周到,谈吐隽雅,有极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像沃尔夫林《艺术史原理》中所说的——就在于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一种时代与一个民族的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褚遂良的书法,正好也体现了这几点。也就是说,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的风气,也是他那个阶层的贵族气息的展示,同时,也可以见出他自己的那种可以称为“唯美”的审美态度。与他作为政治家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艺术家的气质。

    遗憾的是,褚遂良几乎没有关于书法方面的论著传下来,以致于我们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书学主张。但褚遂良的父亲禇亮与欧阳询、虞世南为好友,这当然会影响到褚遂良的书法风格。

    褚遂良与虞世南有过一次对话:“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这话可能一直在激励着褚遂良。

    自有书法以来,人们便对它的美做出种种的探索:在汉、魏,人们对它的“势”赞美不已;在晋、南北朝,人们对“笔意”津津乐道;在隋唐,人们开始对书法的“结构”之美而感到赏心悦目。但是,他们显然还没有触及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书法创作之中的“心”、“手”、“笔”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有,那可能是由虞世南开始。虞世南著有《笔髓论》,其中“契妙”一节说: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借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琴,纶指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这是由艺术的形态方面向艺术的根源之地进发的一种标志。因此,褚遂良同虞世南一样,更多地注意到了艺术的修养问题、艺术的创造问题。他们明显地与“尚意”书家们面对的问题相一致了,而这正是中国书法创作史上的一个进步。再引虞世南《笔髓论》中的另两节“释真”与“释行”,来揣摩褚遂良的书法创作:

    ……若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拂掠轻重,若浮云蔽于晴天;波撇勾截,如微风摇于碧海。气如奔马,亦如朵钩。变化出乎心,而妙用应乎手。然则体约八分,势同章草,而各有趣,无间巨细,皆有虚散。这是一种多么抒情、多么轻灵的风格啊!“体约八分”,不就是含有浓厚的隶书笔意么?“皆有虚散”,晚年的褚遂良,不正是就这样地由质实而走向虚散么?

    乃按锋而直引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暇,自然之理。亦如长空游丝,容曳而来往;又似虫网络壁,劲实而复虚。右军云:“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同于轮扁。”又云:“每作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由书法的意象之美,到书法的笔法之美,便铸造了褚遂良的优美的书风。

    褚遂良书艺的最为突出的特色为“空灵”。梁巘《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书法的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

    在欧书或虞书之中,我们都找不到明显的运笔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不掩饰用笔的痕迹,甚至乐于强调这种痕迹,以表现他所倾心的活泼节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韵律,异常明快。像孙过庭《书谱》中要求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在褚遂良的书法之中,体现得是最为彻底的。

    褚遂良比虞世南或欧阳询的机遇都要好。他可以在优游不迫的生活之中,纸、墨、笔都极其精良,在面对一张纸时,可以仔细地考虑每一点一画如何处理。因此,他的书法表现的是一种风度,一种最微妙、最飘忽的心情的变化。

    按照这样的意味去看褚遂良的作品时,我们便要惊讶于这些作品,没有一件不是杰作:它自成一个世界,一个整体。当褚遂良将他的书法艺术推向它的最高峰时,他便以这种种的美,建成他的书法境界:没有一点铺张,一切都是那么单纯、自然和平静,并不要求艺术有意想不到的强烈的刺激,要求用笔、风格、线条都有新奇的效果,它不过是在纸面上,以笔锋展开一种优美至极的舞蹈——它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潇洒自然,即不仓惶失措,也不锋芒毕露。它让人看了,觉得只是一种为之微笑的境界,以及一种精致的趣味。

    一、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黄庭坚的书法虽然没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造诣,但是他的书法也是自成一家,在宋代的书坛首屈一指。在众多的书体之中,黄庭坚最擅长的就是行书,尤其是他的大字行书,用笔婉转流畅,瘦硬挺拔,笔笔精妙,字字传神。

    黄庭坚并不是以书法为生,他是北宋年间的进士,以诗文闻名,书法只是他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他和苏轼齐名,都是诗词大家。但后后来他的书法名气越来越大,这让后人提起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而并不是他的诗词。

    虽然是文人书法,但是他却可以独创新意,成为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那么黄庭坚的书法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让后人对他的书法称赞不已呢?从黄庭坚的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特点,首先在用笔上,他强调意在笔先,锋在笔前,在书写的时候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以藏锋逆入为主。

    在收笔的时候,回锋果断利落,同时他还注重笔画之中的墨色变化,有的笔画上有飞白的痕迹,这样形成了浓淡对比,增添了笔画的活力。在运笔的时候,若遇到长笔画,会有粗细结合,浓淡对比,有着顿挫感,给人带来了视觉享受。虽然是有着一波三折的顿挫感,但是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

    黄庭坚书法特点还体现在结构上,有很多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注重字形的方整端庄,而黄庭坚却并不这样。他的书法结构不拘一格,形成了纵横舒展的面貌,以奇、险为主,他将横画延伸,撇捺延伸,让字形变得生动。

    这样的书写方法给每个字带来的生动活泼之气,并没有唐代书法之中的严谨之风,这是黄庭坚的一大特点。从这些单字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每一个笔画均是瘦劲爽朗,遒劲挺拔。

    黄庭坚书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如果一个人的书法只具备笔法和结构,不具备章法,那么他的书法算不上上乘书法。从一些传世书法之中,可以看出很多书法家很注重章法的布局,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无一不注重章法的布局。

    黄庭坚在章法上也有着创新,黄庭坚在整幅书法布局上,每个字的书写左右交错,如果单看哪一行字,也许会给人一种歪歪扭扭的感觉,但是把整幅书法连贯起来欣赏,又融为了一体。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在书写时候,他根据相近字的笔画走势来书写下一个字,并且调整这个字的走势,变化多端,带来了新奇的感受。

    黄庭坚通过字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合理布局,增添了书法的艺术感。这样的写法是黄庭坚独创,也为书坛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黄庭坚的书法正是因为这三个特点,才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为他的书法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黄庭坚被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不仅仅是他书法写的好,还有他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二、黄庭坚的书法成就有哪些?

    黄庭坚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其行书和草书中。就其行书和草书来看其艺术风格形成之渊源。宋代近接盛唐,书法家很难不受唐代书风影响。但宋代书法家更注重内在精神情趣的诉求,因而和案头文牍融而为一的行书手札便成为一个时代书风发展的主流形式。

    “宋四家”和其他宋代书法家的成就无不首先表现在行书上。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苏东坡,甚至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书法的。

    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是临摹唐代著名草书大家张旭、怀素、高闲3人的墨迹,最终窥得草书笔法的奥妙之处,同时他草书的最终成熟还得益于他对书法之外事物的参悟。

    黄庭坚作草书的时候,全靠心中的感悟,以意使笔。他修禅而且不喝酒,虽然不如张颠素狂在酒后书写狂草时那么狂放,但是作品之中多了几分理性,以至于他的草书同样也能够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黄庭坚用笔,与张颠素狂相比较更显从容娴雅,虽然同样纵横跌宕,同样也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等草书字帖,都是黄庭的草书书法境界的表现。也正是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我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在书法方面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的作品甚多,行楷如《寒山子庞居士诗卷》、《范滂传》、《松风阁诗》;草书有《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等,俱是传世佳作。

    《登快阁》

    三、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

    1、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

    这种“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2、欹侧变化,不受羁束:

    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

    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3、点不挑起,一代奇书:

    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范”、“滂”、“汝”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净”字,《松风阁诗》中的“涛”、“洗”、“洒”、。

    潺,、“沈”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泽”、“得”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

    4、撇改为点,蹙写上收:

    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

    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修”字和“参”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

    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展”与“蹙”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



    扩展资料: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

    关于黄庭坚简介的问题,通过《黄庭坚的书法成就有哪些?》、《黄庭坚书法特点与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黄庭坚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黄庭坚简介(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