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天气诗词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和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天气诗词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分刚过,暑气渐退,昼热夜冷,此时最容易有露水。
秋天的傍晚,那些结在草丛上、树枝上的露珠,映射着霞光,好像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就连枯萎了的枝叶,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晶莹剔透的露珠,像是给万物披上了一件水灵灵的盛装,也在这盛世里,平添了几分秋色。只可惜,待风吹过,它便轻轻滚落,落入泥土之中,再也找寻不到了。在它敲击地面的那一瞬间,美好亦支离破碎。
因此,你可否愿意同小月一起,到诗词中去寻找这一抹美好的秋色?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红色的,而山麓倒映下的绿波,又在红色的江面上滚动着。
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在诗人笔下显得多么地可爱: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在这里,诗人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通过对“月”和“露”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给人以朦胧夜色之美。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诗人在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诗人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这就意味着诗人是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之情。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
四季轮回,转眼间已是白露时节。
在这白露时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此时诗人正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冰冷的露珠让人感到分外清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明明是普天之下是同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而诗人偏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光明!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白露已到,即将转入寒冬。可是这战火,终究是温暖不了世人的心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此时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间浮想联翩:在天上的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那棵桂花树。
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在探寻桂花树的时候,奇怪于冰凉的露水为什么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有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如此,诗中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一、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
这句诗的诗意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暮江吟》,全诗原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话文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渐沉江中,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扩展资料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通过描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和新月初升的夜景,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的大自然美景的喜爱、热爱之情,也从侧面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
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写“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次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描景小诗。公元821年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到曲江边游玩。面对这美丽的江边景色,诗人惊叹不已,十分喜爱,就写了这首《暮江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落日的余晖清洒柔和地照在江面上, 呈现出一半碧绿一半殷红。 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之夜啊, 露水像珍珠一样月亮像弯弓一样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暮江吟》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可怜:可爱
2、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3、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的问题,通过《“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哪首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