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杜甫的诗被称为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月夜杜甫唐和月夜 杜甫诗句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月夜杜甫唐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陷入叛军之手,杜甫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加入了流亡的难民队伍。当时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杜甫将妻儿安置在廊州羌村(今属陕西富县)之后,随即前往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解到长安。诗人失去了自由,又目睹叛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悲愤之际,写下《哀江头》《春望》等一系列诗篇。在长安期间,杜甫日夜思念着远在廊州的妻儿,《月夜》就是这种情思的写照。
诗的开头说:“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在明月高悬的夜晚,诗人在长安举头望月,想象着远在廊州的妻子应该也能看到这轮明月。南朝诗人江淹在《别赋》中说:“闺中风暖,陌上草薰。”“闺中”就是女子的闺房,这里特指夫人杨氏。诗人特意强调夫人今夜“独看”,可以想象。在以往岁月中诗人很可能常常与夫人在月圆之夜一起望月。
三、四句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很爱自己的家,在他的诗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他的妻子、儿女。杜甫的长子叫杜宗文,次子叫杜宗武。在教子诗中,他特别提到,宗文不大喜欢读书,所以他重点教导宗文怎么管家;宗武喜欢读书,所以他经常督促宗武读《文选》。(《宗武生日》)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写道:“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可见在灾荒年间,他还有一个儿子因饥饿而夭折。在《北征》中,他又写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这说明杜甫至少应该有两个女儿。《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写作时间与《月夜》大体同时,相距不远,所以这里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指的就是他膝下的这四个子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远在长安,遥想我的儿子、女儿,他们还都太小,怎么能够理解自己母亲在闺中独看月亮,心中思念长安、思会丈夫的情感呢?这是诗人想象子女们在遥远的廊州,看着他们的母亲独自望月,对着月亮陷入思念,却不能明白母亲为何这么伤心。杜甫争然把家小安顿在廊州,但只有妻子独自抚养着四个孩子,那是多么艰难多么不易。她不知道丈夫此时此刻到底是死是活,只能忍受着孤独、痛苦、贫寒,暗暗把思念藏在心里。
诗的五、六句接着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云鬟”是说子的头发像云一样浓密。月光下本无香雾,但妻子的云鬟散发出的香气在月光照耀下,好似形成了香雾一样。“香雾云鬟湿”,是指夫人站在月下独自望月,一直到夜已深,露水打湿了她的头发,也打湿了头发里散发出的香气。“清辉”指月亮的光辉,“玉臂”是形容夫人的美貌、圣洁。
月光照耀在妻子身上,夜色寒凉。这两句写得非常唯美,让我们想象到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月光下思念她的丈夫,她的云鬓高高绾起,被深夜的露水打湿,散发出阵阵的香雾;她在月下久久伫立,光洁的玉臂也渐渐生寒。
杜甫很少写他的夫人如何美丽,更多是称呼夫人“老妻”“瘦妻”。比如:“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客夜》)给老妻写去几纸书信让她知晓我难以归家的苦情吧。“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白天带着老妻去划小船,看着孩子在江水里游泳、洗澡。“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老妻安顿在邻县,一家老小难以团圆。“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北征》)瘦妻化妆过后容光焕发,小女则模仿母亲自己梳头打扮。
然而,在《月夜》中,月光下的妻子却如此美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要知道,诗人此时此刻被安史叛军关押在长安,既孤独又愤懑。而他的妻子儿女远在北方的廊州,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诗人的心情既迫切又无奈。在这样一种孤独、无奈、思念的情境中,“老妻”和“瘦妻”也变得美丽,这是杜甫对亲情,对妻子、儿女无比想念的真情流露。
诗人接着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幌”指透明的床帘床帏。什么时候我们两个人才能坐在一起,看着月光透过窗帘,照在我们的面庞上,照在脸颊的泪痕上?“双照泪痕干”与前面的“闺中只独看”是遥相呼应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一起举头望月?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和家人相隔两地,音信隔绝而无法团聚。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的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从深层次来讲,也是借一家人的分离,隐喻千万个家庭的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月夜》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亲情的力量,也展示了一代诗圣在那样一段黑暗的岁月里,以亲情为支撑,渴望平安团聚的信念。杜甫的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诗史”,就在于他不仅仅能够书写大历史,也善于书写一个家庭的“小历史”,而这样的“小历史”正是大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细节与道德力量。
一、月夜 杜甫诗句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与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三、唐 杜甫 《月夜》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关于杜甫的诗被称为的问题,通过《《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 杜甫 《月夜》》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诗被称为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