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柔肠一寸愁千缕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千古第一才女“不可复得”的一首《点绛唇》,被誉为:情词并胜和《点绛唇·闺思》的原文及其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千古第一才女“不可复得”的一首《点绛唇》,被誉为:情词并胜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才情,是后世公认的。李清照最为我们熟悉的成就,是她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分界线,可以鲜明地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作品,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类的游赏之作,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表现少女情韵的传神之作,当然还有“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情之作,而闺情作品,在其前期作品中,不在少数,佳作也多,比如下面这首极其简短的《点绛唇·闺思》。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是青州,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调出外任,只有李清照自己一人独居青州,其孤寂伤感之情,无疑是浓厚的,她把这种感情,写在了一首首的词作中。这首《点绛唇·闺思》虽然篇幅极短,但是情韵却浓,被后人誉为是“易安作矣,不可复得”(明代茅暎语)、“情词并胜、神韵悠然”(明代陈廷焯语)的佳作。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词人开篇便点明主题,“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将“一寸”与“千缕”列在一起,具有鲜明的对照感。词人一个人独居在深院闺房中,心中仿佛积聚了千万种愁绪,由此足见,词人的寂寞和愁苦,其绵长的深情实在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
接着词人笔锋一转,不再言愁,转而写春景:“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这种微妙的感情活动,也只有女子才能如此细腻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滴落在花瓣上,仿佛在催促春天快点归去。这虽然是环境描写,其实也烘托了主人公愁闷的心境,词人“惜”的是春天,更是自己的青春,在惜春惜花中,表现了词人对青春年华的怜惜之情。
下片又转而抒情,表现了词人对爱人的强烈思念和期盼归来之情,“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古典诗词中,“倚阑”常常表现人物内心的离情别绪、百无聊赖,词人不仅独倚栏杆,而且“无情绪”,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这正是她心情惆怅所致,虽然只有两句,却鲜活地刻画出一位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孤寂之情。词人极目远眺之下,只落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无奈,这种感情,当真是销魂之极。
末句“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词人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巧妙地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结尾:人在何处?只有那望不尽的萋萋芳草,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这首小词,从伤春、伤别中,为我们刻画了词人肝肠寸断的浓愁,一个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深闺思妇形象,在这简短的几句词中,十分形象地刻画了出来,从愁肠寸断写起,到望断归来路结束,感情层层积聚,到末尾达到了最高峰,读罢有无穷的余味。
一、《点绛唇·闺思》的原文及其赏析
导语: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原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草 一作:芳)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一:
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赏析二: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二、查一首李清照的词,里面有这样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的名字是《点绛唇》,作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生动、传神的表达了作者深闺愁浓,哀叹春光归去,盼望心上人归来的委婉心境。全文如下:《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
望断归来路。
词中大意: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三、《点绛唇》的汉语拼音··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cùbàqiūqiān,qǐláiyōngzhěngxiānxiānshǒu。lùnónghuāshòu,báohànqīngyītòu。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jiànkèrùlái,wàchǎnjīnchāiliū。héxiūzǒu,yǐménhuíshǒu,quèbǎqīngméixiù。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扩展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这首诗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也是她作品中少有的轻松明快之作。当时她只有17岁,正是少女情窦初开的妙龄。这一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李清照正在自家院子里荡秋千,忽见她未来的公公带着夫人和儿子赵明诚登门拜访。说是拜访,其实是给儿子提亲来了。
因为之前,李清照与赵明诚曾在相国寺中一见钟情,互生爱意。加之二人皆生于官宦之家,也算门当户对,双方家长便成全了这对有情人。
此刻见心上人上门来,喜不自胜的李清照慌乱中跑掉了鞋子,滑落了头上的金钗。她才不管狼不狼狈,难掩心中的喜悦。害羞地走开,倚着门回头把来人瞧了个仔细,又怕被发现,假装是在嗅青梅的样子。
当晚,她回味着白天的情景,久久不能入眠。然后落笔成花,写下了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
关于柔肠一寸愁千缕的问题,通过《查一首李清照的词,里面有这样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的汉语拼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柔肠一寸愁千缕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