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残缺的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民间故事:残缺的爱和中国民间奇异故事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民间故事:残缺的爱
故事1:半幅对联
生龙活虎的阿选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烧击溃的。
医院走廊里,诊断结果出来后,主治医生将阿月拉到一个角落,低声道:“你们把病人送回家吧,他想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他想穿什么就给他买什么。”
阿月浑身哆嗦,问:“医生,他还有多久时间?”
“三个月。”医生耸耸肩说,“我们尽力了,可惜发现太晚了。”
阿月接过丈夫阿选的身体透视图,发现他的身体里有很多个斑点。尽管她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但肯定不是好东西。
三个月的生命期限,比意想中来得还要快。
阿选听着妻子的安排,从广东回到家,感到一天比一天疲乏。他无可奈何地躺在床上,隐隐约约听见了死神的敲门声。
尽管阿月什么都没说,但他从她的表情里读懂了一切。他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彼此早就心有灵犀。
阿选知道,传说中的黑白无常就守在大门外,只要阎罗王大笔一挥,他们随时冲进屋子抓人。
阿选两眼直盯着新居的水泥天花板,似乎在寻找什么,房间还泛着水泥钢筋的味道。
这栋两层半的新楼落成不过半年,前后花去30万元,几乎是阿选和阿月夫妇俩去广东打工20年的全部积蓄。
门开了,阿月走了进来。她强忍泪水,紧握丈夫的手,欲言又止。
“早知如此,我就不建这栋新房了,把那30万元留给你们母子俩多好啊,可谁知道呢。”阿选长舒一口气,压着声音说。
阿月安慰说:“建房是好事呢,我们一家再也不愁被风吹雨淋。”
阿月把儿子阿地叫进卧室,让他看看父亲。
26岁的阿地放下手中的活,跑进房间。
“爸,你想吃什么?”阿地说。
阿选摇摇头,说:“什么都不想吃,就这样看着你们。”
从广东回来后,阿月和阿地仍不甘心,他们又带着阿选到本地的医院治疗。医生看了看阿选的身体透视图,拒绝收治。
“你们还是把他带回家吧,自己调理或许会有奇迹出现。”医生说。
2个多月来,阿地和母亲隐瞒父亲的病情,每天强颜欢笑,鼓励父亲服中药调养,祈祷奇迹降临。
阿选从没追问自己的病情,但他知道自己病得不清,因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亲友不论远近亲疏都来探望他了。
在农村,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但阿选从不生气,他天生就是好脾气。他跟每个前来探望的亲友开心地说笑,好像酒桌上久别重逢。
亲友们都表达同样的意思:“阿选,你该吃吃,该喝喝,没什么大不了的。”
阿选咧嘴一笑:“对,我该吃吃,该喝喝。不然又能怎么办?”
阿选望着阿地,叮嘱他要好好听妈妈的话,赶紧找个女朋友成家。“现在你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了。”接着叫阿地到卧室外面去,说有些话要单独跟阿月讲。
阿地听话地走了出去,他现在要赶去找村医,尽管现在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
“你后悔嫁给我吗?”阿选问阿月,“你很快就要自己扛一个家啦。”
阿月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哗”地滑落。她捂住嘴巴道:“我很后悔,只怪当年太傻,应该争分夺秒跟你厮守,哪怕多一个白天,多一个夜晚……”
1980年代末,阿选和阿月通过媒人牵线走到一起。
两人在认识彼此前,都没处过对象。阿月就是一个单纯、善良的村姑,甚至有点傻。
两人处对象时,阿月和阿选从来没牵过手,没拥过抱,没亲过吻,更别提什么未婚同居了。他们谈了两年多的恋爱,每年见面就是在农历七月鬼节和春节两三天。
由于见面时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两人经常面红耳赤,既没机会说情话,也没机会做亲昵举动。
说来可笑,直到结婚后,阿月起初还不敢跟阿选同房,她觉得那是人生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时,作为新嫁娘的阿月一回婆家,白天去丈夫家干活,夜晚就躲进媒婆家,打死也不愿跟丈夫过夜。
于是,左邻右舍经常看见一个有趣的情景:要么是晚饭后阿选的母亲去媒婆家叫阿月,要么是夜晚阿选亲自提着灯笼去媒婆家叫阿月,可那对母子每次都一个人去一个人回。
整整有一年时间,阿月就像一个耍赖的孩子,任凭阿选母子俩好说歹说,软磨硬泡,就是不为所动。有的同伴甚至开玩笑说阿选不行,所以对老婆没有吸引力。
此时此刻,阿月想起这些荒唐旧事,痴痴地笑个不停。
“阿月,你在想什么?”阿选看见妻子傻笑,问道。
“没什么,瞎想呗。”阿月回答,腮边掠过两片久违的绯红。
阿选这才省悟过来,因为他们曾经在后来的无数个夜晚追忆旧事,彼此心照不宣,然后嘿嘿傻笑。
过去20年里,阿选和阿月每年过完春节都南下广东打工。他们忠厚老实,勤劳能干,每在一个地方都埋头苦干七八年,深得老板欢心。
当年一同去广东打工的人已经换了七八个地方,惟独阿选和阿月依然在最初的地方坚守。
除非忍无可忍,否则他们绝不轻易换工作。
“我们没多少文化,身上缺技术,只能死心塌地干好一件事!”别人问起缘由,他们异口同声回答。
过去20年里,他们呆过养猪场,进过苗圃场,住过陶瓷厂。他们不讲究吃穿,很少买新衣服,很少大吃大喝,从不去旅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除了日常的柴米油盐开支,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存进银行。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那个独生子阿地。
在他们看来,只要儿子还没成家,做父母的就有责任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比如楼房,比如汽车,比如给儿子娶一个好的媳妇。这是作为一个农民的本分。
阿选和阿月在广东打工20年,没逛过一次广州,没玩过一次深圳,他们呆在城中村或城郊挥洒血汗和岁月。
阿选说:“我有点后悔,从来没带你去过一趟大都市,我们注定生是村里人,死是村里鬼。”
阿月听了丈夫的话,鼻子一酸,泪水涟漪。在她看来,村里没什么不好的,早知丈夫会患肺癌,他们宁愿这辈子都不出远门打工,每天就守着一亩三分地,平平安安度一生。
阿月直到现在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不吸烟的丈夫会患肺癌,唯一能说服她的理由是“老天无眼,想要谁死谁就得死。”
“一生存多少钱,住什么样的房屋,这些都没那么重要。今生我们共度20多年,值了。”阿月笑着安慰阿选,“如果真有下辈子,我们还是一对。”
阿选听了,眼角渗出两滴清澈的泪水。
阿月还想安慰阿选什么,突然,她看见阿选的眼神在闪闪发光,然后渐渐地暗淡下去。他盯着天花板,只是目光开始涣散。
阿月似乎听到心里有一件重物坠落。她没有叫阿地进屋,她想珍惜跟丈夫厮守的最后时光。这是他们这辈子最后的相处时光,她不想被任何人打扰,包括儿子。
在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后,阿选的双手无力地摊在床上,随后闭上了眼睛。
几分钟后,阿月亮嗓道:“阿地,你爸走了,给他放几个引路的炮仗吧!”
“砰、砰、砰”,三声炮仗的巨响划破了乡村的宁静,接着传来阿月撕心裂肺的哀嚎。
阿选走后,阿月说她不想再锁着门下广东打工。理由是:万一阿选回来看见家里没人,肯定会难过。她还说鬼跟人一样,也害怕寂寞。
起初,阿月闲着没事,经常盯着宗堂上阿选的遗像发呆。渐渐的,她感到浑身不自在,除了种点稻谷,喂养几只鸡,她每天没事可干。
半年时间过去了,阿月几乎没挣到一分钱。不是她懒,而是家里真的没有赚钱的门道,迎来送往的事情却花了不少积蓄。
“这样下去会坐吃山空的,我的儿子阿地还没成家呢。”睡不着的夜里,阿月忧心忡忡。
好不容易捱过了新年,阿月决定继续南下广东打工。临走前,他给香炉上三炷香,喃喃道:“阿选啊阿选,我不能在家陪你了,你若能腾云驾雾,就去看我们娘俩吧。”
大年初七刚过,阿月关好了门窗,锁好了房门,搭儿子阿地的汽车到广东打工去了。
在阿月母子的身后,家门口的那副对联还在。那是阿选在乔迁新居时写的,因风吹雨打,原本鲜红的纸和黑亮的墨已经变淡变浅。
一夜暴雨后,上联被风雨刮走,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故事2:死前赠言
那天晚上,39岁的阿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吃过晚饭,他躺在沙发上,9岁大儿子在做作业,6岁小儿子在看动画片,老婆阿莲忙前忙后干家务。
“家务快做完了吗?我有话跟你说。”阿拴喋喋不休,阿莲迟迟不理会,他发火了,“砰砰砰”的拍打着沙发的手扶。
“来了,来了!”阿莲放下手里待冲洗的衣服,走出卫生间。尽管他们在县城买了房,从乡下住进县城,但她还保持一个农村女子的朴素和勤俭,虽然有洗衣机,但仍坚持用手洗。
阿莲坐到丈夫的腿边,随手拍了两拍:“这么心急火燎,说吧。”
阿拴郑重地看了看她,问:跟了我十几年,后悔吗?
阿莲:叫我过来就问这个事?能不能正经点?
阿拴:我感觉自己不会熬过这个六月。
阿莲:瞎说!你敢走?两个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
阿拴:你还年轻,再找个人吧。找农村的,找年纪比你大的,愿意跟你养孩子的。
阿莲打断丈夫:别跟我扯这些!
三个月前,阿拴在装修房子时,突然感到浑身疼痛,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六个月前,阿拴和阿莲都还在广东打工,他在模具厂打磨钢铁制品,她在铝合金厂挑拣“金属垃圾”。
时间再往前追溯。他们俩初中一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用旁人的话说“阿拴只会挣钱,不抽烟,不喝酒”,阿莲则“省吃俭用,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十几年来,他们积少成多,成为村里第一对靠工钱在县城买房的夫妇,羡煞乡邻。
住院不到10天,阿拴就放弃了。他乐呵呵地安慰阿莲“大不了一死,没什么的,谁都有这一天。”但明显看出来绝症对他的打击,整个人又黑又瘦。
刚开始几天,阿莲整天以泪洗脸,只要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什么,就做什么。
一个星期后,阿拴说别败家了,还是留点钱给你们吧,家中礼尚往来要花钱,孩子读书也要用钱。
阿拴冷静下来,阿莲也冷静下来,日子不温不火,就像他们在广东工厂打拼的岁月。
他们当然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但那又能怎么样?
阿拴: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吗?因为车间气温高,打模具时我从来不带口罩,铁屑每天灌进我的鼻孔和喉咙,所以我的肺烂成了一张网……
阿莲:早知道这样,我们别去打工了,夫妻俩种那一亩三分地,穷是穷点,但能白头偕老。
阿拴:这话不全对,父母养老需要钱,孩子读书需要钱,生活需要钱,不打工我们只能吃饱肚子,今天能吃饱肚子还远远不够。
阿莲不说话,阿拴也不说话,两个孩子依然各干各的事。空气中多了一份沉闷和凝重。
还是阿拴先释然,他的表情恢复平静,看了看阿莲,又问:说实话,你后悔跟我吗?
阿莲站起来,眼圈泛红,边走向卫生间边甩话:后悔死了,后悔死了,冲洗衣服去了……
夫妻同床共枕10多年,几乎没有脸红脖子粗的时候。阿拴当然知道阿莲话里的意义,他嘴唇微张,没再继续追问,只是静静地躺着。
半个小时后,10点钟已过,阿莲冲洗完了衣服,拖干净了地板。
阿莲叫丈夫起身洗澡,准备睡觉。
阿拴没吱声,阿莲过去拽他的手,凉凉的,才知道他不会再回答。
一、中国民间奇异故事有哪些?
中国民 间奇异故事 自己看看有哪些!二、少数民族民间小故事
1、壮族民间故事:颠公的故事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给。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
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
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2、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
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3、和尚升天故事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除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安无事。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
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好个热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
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
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三、关于残缺的美的例子
残缺与美的关联使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断臂维纳斯。尽管维纳斯是残缺的,断了一只手臂,仍凝聚了人体形象美的魅力,"人体由于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①它即表现出了对健康、匀称、和谐充满活力的形象美的向往和歌颂,又表现出对人的生命,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热爱。残缺的维纳斯毕竟是令人遗憾的,艺术家们试图让其完美无缺,续接的手臂或举或抬,或屈或展,或空或实,诸多方案均不理想,最终放异至善至美的举动,保留了维纳斯的残缺----人们发现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断臂维纳斯所表现的是一种美的残缺,是对有着无穷魅力遗憾之余的感叹。而二胡曲《二泉映月》所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种由残缺创造出来的震撼之美,是在残缺的逆境中走出辉煌。如果说前者是残缺的形象美,而后者则是残缺的内在美,前者是美的残缺,后者是残缺的美。
《二泉映月》原非此名,乡亲们称之为"依心曲"作者阿炳自称"自来腔",在酒肆茶楼挂牌卖唱时也曾称之为"惠山二泉"。《二泉映月》是一九五0年,扬荫浏、曹安和在无锡为阿炳录音时,阿炳参照《听松》(阿炳的另一首二胡曲)在现场起的名。贺绿汀曾言:"《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它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是描写《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②贺绿汀所言是正确的,结合阿炳的身世,联想《二泉映月》曾有的三个名字,"依心曲"、"自来腔"、"惠山二泉》,不难看出:乡亲们称之为"依心曲"认为是阿炳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曲子,阿炳自称"自来腔"是自本就要说出的心中的苦衷,"惠山二泉"恰恰是表述了阿炳对光明的渴望。谁能还给阿炳一双明亮的眼晴,唯有惠山二泉在阿炳心中成为无边的遐想。惠山二泉本是"天下第二泉",而在阿炳心中它变成了两个泉,两个映着月光的清彻明亮的眼晴。
阿炳在无锡雷尊殿长大,他的实名叫华彦钧,其文为道观中民乐高手,尤其琵琶最精。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音乐、竹笛、二胡、三弦、琵琶,打击乐器无所不精,技艺在青年时代就已成熟。后来家庭败落,加之身体多病,被赶出道观,不久眼疾无治,双眼失明,走上街头卖艺。对一个盲人, 人们更多的是同情,是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感慨,阿炳卖艺的形象丝毫引不起人们美的感受,但阿炳的琴声却唤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的震撼。这种美的震撼产生于残缺的形象外表,创造了残缺的艺术行为。这种创造出来的残缺美与形象的丑是那么的不和谐,是那么远,却又那么近,美的琴声发自内心,流于心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自然人,阿炳是残缺者,他双目失明,清瘦病态的脸庞上永远挂着一付墨镜,破旧的长衫相依着心爱的二胡、琵琶,一年四季,无论是万木复苏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无论是秋高气爽的秋月,还是寒风凛咧地冬日。一根探路的竹杆没有变化的敲打着无锡街巷的石板路,告诉人们一位盲人走过来了,他永远呆在这黑暗的世界里。
作为一个社会人,阿炳是心灵至美者。"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③阿炳眼瞎心明,身残而心灵至美,是真君子。古罗马哲学家普洛丁指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在美后面的我们把它叫做自然的善,美是摆在善前面的。美是理式所在的地方,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④阿炳的美蕴藏在他的琴声里,他卖艺不行乞,受赠不言谢,饿死不媚俗,他的琴声从不为利益所动,他的琴声是正义之声,是真、善、美之声。
作为一个音乐,他给人们留下了巨作----《二泉映月》。阿炳自幼在道观中长大,道家朴素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阿炳的世界观,天人合一。对立平衡的观念也无不进入阿炳的艺术创作。在阿炳的心中,世上万物有圆有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分为二,变幻无穷。阿炳因残缺而弥补,因弥补而得全,在《二泉映月》中,他弥补的天衣无缝,创作出天人合一的竟境。人们只看到飞针走线,却理不出一丝一缕的痕迹,人们只听到剪走刀飞,却寻不到一边一角的残缺,所有的只是变化中和谐的旋律,空旷的天籁之音。
上天似乎是不公的,从小在道观中长大的阿炳从小就失去母爱,世俗的偏见使他亲生只能当做养子认,道观的恶习逼他远离道场,几乎所有年轻人的不幸都集中压在了他的身上。苦难远不止这些,生活的窘迫又夺取了极具音乐天赋青年的双眼,从此在黑暗的世界又丧失了最后一点光明的希望。世道的不公让阿炳的行动更加的不自由,行走中乐器失去了支撑,从此二胡上多了根绳子,它将二胡与阿炳连在了一起,多了根绳子的二胡和阿炳,使行走中飘出的琴声多了股被束缚的压抑。
上天终究是公正的,"天不绝人心绝人"。昔日活泼好动的阿炳从演艺的喧闹中跌入黑暗的寂静世界,使阿炳受尽了生活的磨难和心灵的洗礼,现实世界的光明与黑暗一起融入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世界,失明的双眼化为惠山二泉,他用心中的双眼,冷观时世艰辛,笑览世态炎凉,将生活的全部感受都注入琴声,他用顽强的生命力和倔强的抗争力支撑起二胡的身姿,奏出貌似残缺却洋溢着美伦美幻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的残缺美,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演奏手法和独特的韵味。阿炳在双目失明之后,走路须人引领,边走边位。即使在茶楼酒肆也往往是站立演奏,无奈的演奏姿势,使得阿炳不得不采用适合站立演奏的技法,从而形成不同于正常人的演出手法。阿炳大多是将二胡挂在身上,演奏时换把不方便,他常常是一整段音乐在同一把位演奏,一个手指可以将几个音奏出,换把时略有停顿。这即是直立演奏的特点,也是音乐风格的特点所在。《二泉映月》定把滑指,空弦音运用的很多,独特的演奏手法,鬼斧神工地增添了乐曲的空旷感和滑指的独特韵味。人们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不舒服,反而觉得是难以替代的绝妙,是难以想象的神来之笔。
残缺不是美。残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产生的不幸,是败笔之作,是粗心大意的破坏。诚想有谁会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故意造成残缺。比如:将一件书法作品染上污迹,将一件绘画作品撕去半幅,将一件工艺品打去一角,或者将断臂维纳斯再载去一只手臂,如果有那一定是心理变态,是对美的仇恨和嫉妒。《二泉映月》也如此,没有人对阿炳的失明感到美,也不会对阿炳行走艰难的边走边位的形态叫好。所有的是对盲人的同情和演奏艰辛的感叹,残缺是阿炳的不幸,街头卖艺是他的谋生手段,边走边拉造就了独特的演奏手法,创作出"二泉映月"是阿炳音乐天赋和强烈谋生欲望所致,缺一不可,恰到好处。
残缺不是美,残缺是完美的对应物。残缺所带给作品的并不是优美的展示,只是残缺与美的强烈对比才产生美。书法中的"布白",篆刻中的"残边",都是典型的残缺"造境"。清人王国维在谈及竟境时指出:"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的两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⑤篆刻中古印的残印边缘的破损所表现出来的古拙美,已为人们所推崇,即使是新治印,也有击边的程序。书法中的"计白当黑"就是把空白作为一种表现因素,虚实,黑白的处理是作品意境的结构,使作品产生一种空灵,含蓄的魅力。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击边""布白"的残缺,而是整齐化一,天地比齐的布局,又何来生动的感受,残缺更鲜明地表明了主题。《二泉映月》优美、和谐的乐声,从一个双目失明,手法怪异的艺人手中奏出,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绝妙的挑战。阿炳所创造的竟境绝非造境,也不是一时的乘兴而"作",而是心灵深处情绪宣泄的"写境"之作。
残缺不是美,但残缺可以带来美。断臂维纳斯是世人公认的残缺美,但美的不是残缺,而是对残缺无可奈何的叹息----假如不残缺会更美。维纳斯带给人们的是遐想美,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人们多次进行这种举动,为维纳斯接了多个断臂,结果均不理想,只好保持现状,并不是讲残缺了好,而是人们心中有无数个完美的维纳斯,对那只断臂有更高的要求,断臂带给人们无尽的美的遐想。同样阿炳的残缺表现在《二泉映月》中时,我们明显的感到不正常,独特的指法,异常的把位,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音色,这音乐是新奇的,在常音中从未出现过,但你对此又丝毫改变不得。一旦改变了这貌似残缺的技法,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韵味,"有我之境"则"无我自境",残缺改为完整则面目全非。
残缺不是美,但残缺可以得到美。月亮的残缺表现出一种过程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银钩倒挂的弯月,到玉盘高悬的圆月,月亮经历了由残缺到圆满的过程,人们得到一种追求圆满的享受。借助于月亮的圆缺,将这一自然现象演绎为社会现象。更多的借物拟人,寄托人们的情感。阿炳《二泉映月》的泉中月,陈振铎《弓桥泛月》的桥边月,古人《汉宫秋月》的宫中怨月,天华先生《月夜》下的无奈之俗月,的民间俗月,一轮皓月当空,诉不尽的深情,讲不尽的话语,"今月曾经照古人",月的残缺丝毫没有减少人们对它的情感信任,而是将此做为事物发展的必然,是过程中的正常展示。
残缺不是美。但残缺可以创造美。《二泉映月》所表现出来的美就是因残缺而创造出来的美。聋哑人演出的《千手观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但它所带给人们的是残疾人所表现出来的超常的表现力和幕后的艰辛,更多地是人们对演员的惊叹和演技的赞许。《二泉映月》则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盲人创作的作品,世上盲人何止千万,盲艺人也不乏技艺精者,但只有阿炳创作出了《二泉映月》这样感撼世界的乐坛佳作。它不同于维纳斯的"残缺遐想美",也不是书法,篆刻作品中的"残缺对比美",更不是月亮的"残缺过程美",《二泉映月》是由残缺而创作的"残缺创作美",改变了残缺的不足,化短为长,如同一块玉料,大小、轻重、凸凹、色别等终有差异,"观玉十年,动工一时",《二泉映月》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是由残缺的无奈而升华为美妙的残缺美。
残缺不是美。阿炳残缺的不仅是失明,而是家庭的肢离破碎,故土的伦陷屈辱,道观的抛异世人的鄙视,这些都构成阿炳后半生的悲剧色彩。沉重深厚的悲剧意识压在充满多愁善感的阿炳身上。中国历来有东西南北诸调都来源于同一个悲剧故事之说"凄凉的东音,怀乡的西音,思亲的南音,离别的北音。"⑥东西南北都是悲音,除了标明悲剧是个永恒的主题外,也为阿炳的残缺,为《二泉映月》的残缺美做了很好地解析:即有遭抛弃的恨,又有离别的苦,即有怀乡的情,又有怨世的愤,都是围绕着人的失和落为内涵,表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复杂和关系的错综,与其说《二泉映月》风景如画,不如说是阿炳心中悲怨蕴织。
残缺不是美,残缺出于无奈。断臂维纳斯终究还是不断臂的好,阿炳的失明也毕竟是人间悲剧,《二泉映月》流淌出来的苦水仍是不如惠山二泉照的月光美。《二泉映月》说到底是无奈之作,是阿炳的求生之举,这反映了阿炳自强自立的人生观,更多地展示了阿炳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音乐创作天赋。阿炳的时代,二胡的内弦一般用二弦,外弦用子弦,而阿炳却多用老弦,用阿炳自己的话讲:"可以用的久一些。"阿炳用起来,演奏内弦高把位时竟毫无噪音,这是常人所不能的,显示了阿炳极高的功力。阿炳行走,站立演奏多有不便,在演奏中多以短弓见长,缩短行弓距离,保持了运弓的力度,演奏风格细腻深刻,纯朴苍劲。由于是直立演奏,琴筒无支撑,给换把定位造成困难,阿炳采用常滑指与一指伸展滑音,给音色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老弦,短弓见长,定把滑指,正是这些正常人所不为的残缺之举,为我们演绎出了《二泉映月》。残缺的无奈是有限的,而创造的有为是无限的,阿炳带给人们的正是他自残缺中创造出来的震撼人们心灵的美,残缺的悲情美。
残缺不是美,阿炳是不幸的,阿炳在黑暗中远离了我们。残缺创造了美,我们是幸运的,阿炳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月光。阿炳用残缺创造了美,使我们丝毫感觉不到《二泉映月》的残缺。《二泉映月》是完美的,它甚至没有给后人留下一丝改动的空间----因为它是由残缺创造出来的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天上如此,地上如此,《二泉映月》亦如此。
关于残缺的爱的问题,通过《少数民族民间小故事》、《关于残缺的美的例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残缺的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