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萧规曹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萧规曹随的典故和成语萧规曹随是什么来历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萧规曹随的典故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在沛县当官,后来又一块儿跟随刘邦起天,网人关系本来不错。曹参是个将军,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可在对那称帝后他的官阶不如萧何,这使他和萧何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但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
汉惠帝即位不久,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登门探望萧何,并问他谁可继任相国,萧何推荐了曹参。
莆何一死,汉惠帝马上任命曾参为相国,曹参继任后,采取了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并无新的举措。
有些大臣见到曹参副无所事 事的样子,十分着急.想帮他策划策划。可他们一到曹参的家里,曹参只是一个劲地劝他们饮酒,并让他们莫谈国事。
汉惠帝也对曹参的作为有些不满,他以为曹参这么做是居功自傲、倚老卖老。他找来曹参的儿子曹密(ku)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老皇帝刚去世,新皇帝还那么年轻,而他作为相国,却只知道天天饮酒,不问国事,像这样能治理好天下吗?但你不要说是我让你问他的。”
曹密回家,把皇上教他说的话和曹参说了一遍。曹参大怒,把曹窑揍了一顿,说:“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天下的大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
”曹密挨了一顿揍,有苦说不出,只能向皇上诉委屈。汉惠帝听了他的话,更感到不高兴。第二天,曹参入朝,汉惠帝责怪他说:“你何必要教训你儿子呢?他说的话是我让他说的。”
曹参一听此话,连忙请罪 ,接着又说:“请问皇上,你和高祖比,谁更聪明一些?”
汉惠帝说:“我哪能和高祖相比!”
曹参说:“我和萧相国相比,谁更能T呢?”
汉惠帝迟疑了一.会儿,说:“你的才能好像比萧相国差一点。”
曹参说:“皇上说的一点也不错。 高祖和萧相国都是聪明过人的人,他们吸取了前朝兴衰的经验,为我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治国制度。我们只要遵此办理,不出差错就行了。现在天下太平不久,如果制度频繁更改,会造成人心混乱,这是治理国家的人忌讳的事。所以我宁愿让天下人认为我无能,也不愿沽名钓誉,扰乱百姓。”
汉惠帝这才明白了曹参的良苦用心。
曹参做了三年的相国,清静无为,没有给百姓增添丝毫的负担。老百姓很感激他,为他编了这样的首歌: 萧何制法,天衣无键曹参继任,守而不失。受惠于他的清静无为,百姓得到了安宁。
一、成语萧规曹随是什么来历呢?
“萧规曹随”是指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遵循第一任丞相萧何制定的各项制度治理国家的故事,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萧何是兴汉三杰之一,本是秦朝旧吏,才能出众,本来可能到秦中央政府任职,秦末天下大乱后给刘邦经营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与粮草是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大功臣,曹参则是刘邦手下战功最多的将领之一,萧何与曹参也都是汉高祖刘邦的故旧人士,夺取天下后,刘邦任命萧何为第一任丞相,实施很多措施,恢复国力与民生,对汉朝的兴旺有重大贡献!
萧何临死推荐曹参继任丞相之职,曹参任相国后,凡是萧何立下的法度规矩都没有变更,一切照萧何的办法去处理,而他自己则整日饮酒,不怎么过问政事,这引起下属的不满,纷纷来找他问个究竟,可无论谁来,曹参一律劝他们喝酒,不谈政事,汉惠帝因此令在朝中做官的曹参的儿子去问其父缘故,其子回家以劝谏的形式询问父亲,没想到被曹参暴打了一顿!
汉惠帝得知此事甚为不满,在朝堂当面谴责曹参的行为,曹参当即给皇帝谢罪后说:“请陛下考虑一下,陛下能比得上高祖英明神武吗?”汉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谁更加高明呢?”汉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如萧何!”。曹参接着说道:“陛下说的极是,高祖皇帝与萧何平天下后,定的法令已经俱全,而且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拱而治,无为而治,我们这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不改变,不就可以了吗?”汉惠帝和朝臣们听后均表示信服!
后世把这个故事称为“萧规曹随”,曹参这种做法,按照社会是发展角度看,不一定全对,但是汉初经过长时间战乱,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萧何去世时国家的经济、民生都正在恢复之中,这时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宜变化,曹参的做法是对的,事实证明曹参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经济、人文、科技总在不断变化,国家的法规政策也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来适当改革,实际上整个历史发展就是个动态的改革过程,但是在国家平稳发展时期,政策的连续性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频频的政策变化会让人民无所适从,从这点上看,曹参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明确知道汉初最需要的是恢复民生,而萧何的政策还在有效期内,又何必变化呢?所以看起来曹参没有新政,似乎没有大作为,其实能遵循有效的政策制度,放弃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更有才能的做法,有时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曹参之守旧是为国为民,因此他既有建国之战功,又有无为而治的政绩,留美名于青史!司马迁写史记,曹参的级别是《曹相国世家》,对曹参英勇善战与清静无为治国都进行了肯定与称颂!
二、萧规曹随是怎样的典故?
我们的能力不如前人的时候,不妨就按照前人的方式去做。
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
古代风景画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了。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庶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当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逸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
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啰嗦?”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到宫中向汉惠帝诉说了经过。
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三、“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
萧规曹随是萧何所颁布的法令,曹参认同萧何的法令,依然使用萧何所颁布的法令。萧何是大汉的第一功臣,他为刘邦多次谋划,在蜀地为刘邦征兵,调运粮食。萧何在后方稳定全局,使刘邦放心了许多。这才使刘邦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前线,可谓说是大汉第一功臣。曹参是刘邦身边的大将,他一度平定多次兵变,是刘邦的得力将军。曹参也是大汉的功臣。“萧规曹随”这个典故,讲述了在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萧何的职位,曹参认为萧何的法规依然适用现在的国情,于是继续使用萧何的法规,曹参的无为而治,得到后人的赞赏。
萧何和曹参都是刘邦的得力帮手,如果没有这两人,刘邦是不可能称霸天下的。曹参和萧何一文一武,堪称大汉的大臣的代表。在刘邦死后,萧何继续担任丞相,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与百姓修养,国家的生产力得到恢复。此刻的曹参到齐国担任相国,治理齐国。这二人可以说是天下的英杰,齐地在曹参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强盛。
在萧何死后,宰相之位空虚,曹参因为治理齐地有功,而应召继任萧何的职位。再次回到京都的曹参感到物是人非,他继任后,他观察国家还是需要休养生息,于是他参考萧何的法规,认为萧何的法规依然可以使用。此后曹参不管朝中事情,在家享乐。大臣们十分的不理解曹参的行为,当时曹参引来了许多的舆论。
但是国家还是依然的强盛,没有得到任何的损失。在一次议论中,曹参点破了其中的道理,朝中大臣也十分欣赏曹参的行为,一时间所有的误解都被解除。曹参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萧规曹随”这个典故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关于萧规曹随的问题,通过《萧规曹随是怎样的典故?》、《“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萧规曹随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