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颍州西湖陪他安度晚年,欧阳修《采桑子》

颍州西湖陪他安度晚年,欧阳修《采桑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采桑子欧阳修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颍州西湖陪他安度晚年,欧阳修《采桑子》和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颍州西湖陪他安度晚年,欧阳修《采桑子》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
  • [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赏析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 一、颍州西湖陪他安度晚年,欧阳修《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欧阳修晚年居住在颍州,当地有一处名胜叫“西湖”。颍州西湖在宋代名气很大,吸引很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游。一方面这里风景优美,另一方面欧阳修一口气填写了十首《采桑子》,赞美颍州西湖。现在欣赏的这首《采桑子》是其中的第十首,总结前面的内容,抒发作者的感慨。

    据考证,这首《采桑子》写完一年后,欧阳修就病逝了。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历仕三朝,渴望改变北宋王朝的种种弊病。他和范仲淹积极奔走,提出改革方针,结果以失败告终。

    到了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提出实行“青苗法”,欧阳修提出反对意见。此后宋神宗对欧阳修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不久之后,欧阳修干脆辞官,回到颍州。离开了奋斗一生的官场,见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他有了创作的兴致。

    欧阳修说,我这辈子觉得颍州西湖最美 。就爱这里,爱咋咋地,言语中流露出不容置喙的口气。因为这里风景好,他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太守。辞官之后,他愿意来到这里,终老于此。荣华富贵好像浮云容易消散,只有心头的美好感觉能够永远相伴。时光飞逝,俯仰之间就过去了20年。

    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人,到了享受平静时光的年纪。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颍州西湖陪伴他走过最后的日子。他把回到颍州称为“归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祖籍江西,出生在四川绵州。他没有回到家乡,可见颍州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这里的美景可以安抚他的内心,这里的美景让他迷恋。

    《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叫丁令威的仙人,他是辽东人,在灵虚山修道。很多年以后,他变成一只仙鹤返回家乡,家乡少年却要拿弓箭射仙鹤。“辽东鹤”说的就是这个典故,表达物是人非、世事变迁。欧阳修20年没有回到颍州,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到处都是新人新貌,竟然没人记得他。

    欧阳修并不是发牢骚,他觉得这才是人生的常态。既然选择远离官场,就要开心面对平静的生活。欧阳修喜欢颍州,他的人生因颍州变得平淡。他该休息了,有颍州西湖陪伴他,他很知足。

    一、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帘栊]窗帘。栊,窗棂。

      [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去]离开,离去。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译文2】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译文3】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这首词咏赞春末夏初的西湖风光。全词既赞美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欣赏静态的闲淡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表现出词人重视人文景观的`审美意识。上阕写自然,下阕咏人事。“游人去”与“双燕归来”互为映对,极巧妙地表现出变化的布局技巧,曲折而有韵味。风格空灵、淡远。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二、[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赏析

      [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1、棹(zhào):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2、逶迤(wēi、yí):弯曲而长的样子。

      3、琉璃滑:形容流水清澈透明像玻璃一样光滑。白居易《泛太湖书事》诗:“碧琉璃水净无风。”

      4、涟漪:水波纹。左思《吴都赋》:“濯明月于涟漪。”向注:“涟漪,细波纹。”

       赏析:

      本篇是欧阳修歌咏颍州西湖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一首。关于写作这十首《采桑子》的心态和目的,作者在冠于组词之首的《西湖念语》中这样说道:“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由此可见,这些小词都是他以旷达的胸怀和潇洒的态度流连光景的即兴之作,每一首都是他对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欢然会意”时的产物。这十首词好就好在,它们虽然都是写同一个西湖,但每一篇都有各自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特色。诚如近人夏敬观所说:“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夏敬观评六一词)本篇描写西湖的恬静明丽和作者湖面泛舟的舒适之感,并通过这种描写表现作者这个“闲人”的闲雅风度。全篇向读者展示出这样的“有我之境”:在碧波长堤、水平如镜的湖面上,先是笙歌隐隐,接着桨声阵阵,惊起沙禽,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醉翁欧阳修轻舟短棹,由远而近地缓缓出现了……作者似乎只是客观地写景,而没有做什么自我描写,但主人公那一副风流自赏、自得其乐的悠闲之态,却活灵活现地凸现在画面上。由此可见作者善于通过特定境界的展现来进行自我表露的艺术功力。所以许昂霄《词综偶评》称赞本篇说:“闲雅处,自不可及。”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则点评其造境之妙道:“下阕四句,极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镜之状。‘不觉船移’四字,下语尤妙。”

    三、《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采桑子欧阳修的问题,通过《[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采桑子欧阳修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采桑子欧阳修(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