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和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比较阅读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比较阅读
  • 《桃花源记》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桃花源记贞观政要比较阅读答案快点~~~
  • 一、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①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②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③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④。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⑤,酿村酒而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辞、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⑥,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节选自《小窗幽记》,有删改)

    【注释】①鸟径:鸟走的山道,形容十分狭窄的小道。②数四:指为数不多。③艺:种植。④余思:余兴。 ⑤薪水:打柴、汲水。⑥杖藜蹑屐:拄着拐杖,穿着木屐。

    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坐 茂 树 探 幽 壑 升 高 峰 不 亦 乐 乎

    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每断对1处得1分)

    2.甲文第1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沿途景色,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为桃花源的出现______________(写作手法)。乙文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静谧绝美的村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4分)

    渔人的行踪 做铺垫 作者的行踪 舒适、快乐(每空1分,意思接近即可)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乐”。(4分)

    甲文:田园之乐:土地平坦肥沃,屋舍整齐,池沼、桑树、竹林美丽葱荣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生活之乐:远离苛政,安详快乐。

    乙文:田园之乐:高松怪石,环境优美,人家稀少,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竹篱笆,茅草屋,燕子居住其中,种植兰花秋菊,寒冷的季节刮起暖风;生活之乐:人们自给自足,几案上摆放经书可以阅读,身处雅境,自得其乐。(每处要点意思接近得1分)

    【参考译文】

    【乙】高大的松树和形状奇异的石头,距离村落不少于一二十里。十分狭窄的小道沿着山崖,(我)涉过溪水在荒草丛中间前行。(小径左右)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户人家遥遥相望,(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竹篱笆,茅草屋,燕子居住在这中间,兰花秋菊种植其中,下霜的月份里刮起暖风,每天都有余兴。在靠近水的地方种上桃树、梅树,孩子和男女仆人都穿着布衣、短衫,以便打柴、汲水,自己酿酒来喝。几案上摆着诗书,有《庄子》《太玄》《楚辞》《黄庭经》《阴符经》《楞严经》《圆觉经》等几十卷。拄着拐杖,穿着木屐,往来于极深的山和大川之中,倾听流水声,观览湍急的水流,在澄澈的清潭前照镜子,从危桥上走过,坐在繁茂的树下,探访幽静的山谷,攀登高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中考##中考语文#

    一、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比较阅读

    目录

      译文和点评
      重点句子
      扩展
      文言常识/课后练习
      注音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总体概括
      展开
      思想感情作者资料
      作者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更加突出本文主旨。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
      本文作者在文中多处言“不”证实表明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和安贫乐道的境界,以及对自己人格的坚持。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2)不详(3)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7)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8)知其如此,或(9)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zhé)尽(11),期在必醉(12)。既醉而退,曾(zēng
      )不吝(lìn)情去留(13)。环堵萧然(14),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5),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6),晏(yàn)如(17)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8)示己志。忘怀得失(19),以此自终(20)。
      赞(21)曰:黔娄(22)(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3)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25),以乐(26)其志(27)。无怀氏(28).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亦】也。
      3.【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因此。以,把,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7.【嗜】喜好。
      8.【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9.【或】有时。
      10.【造】往,到。
      11.【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12.【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3.【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4.【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5.【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6.【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7.【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8.【颇】"稍微"。 
      19.【忘怀】忘记。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2.【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3.【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4.【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5.【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含着。
      26.【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7.【志】:心志。
      2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编辑本段
      译文和点评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喝酒。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去喝酒,他总是一醉方休,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有意留下。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赞赏他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的人吧?他也许是葛天氏时期的人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编辑本段
      重点句子

      1.表明隐者心境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精神愉悦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3.率真放达的句子:性嗜酒、期在必醉
      4.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6.表明志趣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
      编辑本段
      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本文已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互动的21课拓展阅读中。
      编辑本段
      文言常识/课后练习

      1.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很
      今:略微
      2.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3.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4.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6.中考练习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2)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3)期在必醉(期望)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1)清楚 (2)体会、领会(3)期望(4)辈、同类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编辑本段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觞 shāng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汲 jí
      颇 pō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 五柳先生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道,“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以他众多诗作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 。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编辑本段
      主要内容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二、《桃花源记》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桃花源记贞观政要比较阅读答案快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8-11题。(共13分)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来源:Zxxk.Com]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10.【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1.【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3分)
    (二)(共13分)
      8.(4分)①"要"同"邀",邀请②妻子儿女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④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
      9.(4分)①(2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②(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10.(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
      11(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1分)。(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
      附:《贞观政要》(节选)的参考译文:

    关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的问题,通过《《桃花源记》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桃花源记贞观政要比较阅读答案快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