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藤野先生主要内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和回忆性散文教学要抓文脉——我的《藤野先生》教学思路整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 回忆性散文教学要抓文脉——我的《藤野先生》教学思路整理
  • 八年级《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中学课文《藤野先生》优质教案
  • 一、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绪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对于如何教学,应该“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清晰地表达。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文体的表达形式与基本学情是研制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它们之间的内在交集往往是核心内容所在。笔者以研制《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从学情视角分析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散文名篇,且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因此目标的制定不宜过高。笔者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预期的学习成果三个核心要素出发,从起点差异入手,研制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体悟藤野先生的人物特点,感受鲁迅先生对他的景仰之情;

    2.了解文本中鲁迅先生展现人物的方法以及组织、串联素材的技巧;

    3.感受鲁迅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所研制的这些教学内容都立足于文本,更为关键的是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流程时,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巧妙而详实的预设,针对课堂灵活多变、动态性强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性的调整,达成与学生相匹配的状态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出发形成最丰硕的教学成果。

    二、从文本类别辨析

    从文本类别辨析,就是从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对文本所属的类别进行研究。把握文本所属的类别,对于科学研制教学内容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在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解读时,笔者发现鲁迅以时间为线索罗列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藤野先生作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被写入这篇散文之中。文章是从仙台求学写起,若是从知遇之恩的角度进行审视,就能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当时作为一名弱国的留学生在他乡得到老师尊重的欣慰之情,也不难感受其在日本求学期间所受的精神困扰。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决不能将《藤野先生》视为一般性的记人类散文。

    其次,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自然有着与其他一般性散文不同的特点,比如主观意识鲜明强烈、追求自我统一,其中双重表达视角是最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现在创作时的“我”,一个是过去文本中的“我”。这种双重的表达视角所衍生出来的两种叙述语调也是非常鲜明的,比如由现在创作时的“我”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一般都呈现出嘲讽与调侃的意味,而由过去文本中的“我”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则是相对冷静而严正的。

    对于这种基于文本类别研究研制出来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度地分析,这对于掌握散文创作意图,尤其是回忆性散文创作意图具有巨大的意义。

    三、从描写表达明确

    这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要想理解这篇文章,就必须要从整体上对《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有一定的了解。笔者拓展了相关资料:《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前后所写的一组回忆录,展现了其青少年时期的人与事以及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变化轨迹,旨在开掘青少年生活片段中的社会价值。若教师能从“人”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这些教学内容就会逐步浮出水面。

    第一,关注散文中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意蕴丰富的关键性词语。由于年代的不同,部分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这篇课文中陌生化词语的大体意思,也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些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比如“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其中“缺不了”的表达看似漫不经心,细细体悟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祖国,但仍对祖国存亡念念不忘的品质。这些简练的文字需要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作者的生命经历用心品读,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弦外之音。

    第二,揣摩作者勾勒人物形象的精彩文笔。鲁迅作品中的文字凝练、生动,比如他在写藤野先生时,抓住人物最典型、最具特色之处,如“黑瘦”“八字须”,从而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鲜活形象。这些源自于散文中的语言不仅是学生揣摩文本意蕴、感知人物形象的资源,更是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时可参考的范本。

    第三,关注这篇散文中独特的反语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不仅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常用反语,在散文创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反语照样也能起到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描写“清国留学生”时,鲁迅先生用“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等语言就充分地将讽刺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每个读者的灵魂都受到震撼和冲击。关注反语可让学生进一步接触鲁迅作品,感知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散文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和情感的文学体裁,在研制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决不能绕开“作者”这一核心人物。只有站立在作者的视角,学生才能更好地关注和体悟文本中的内容,从而对散文内涵形成积极的认知体验。

    四、从教学支点明确

    教学支点的选择必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尊重原文本身的意蕴,其次是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思维。结合《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具体情况,笔者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支点:

    首先,结合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心理变化轨迹,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情感。这篇课文的题目虽然是以“藤野先生”命名的,但绝不是一篇人物传记,而是承载了鲁迅早年留学生活中丰富的心路历程,这就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悟鲁迅的内在感受,尤其是他对藤野先生高贵精神的赞叹和感激。

    其次,学习这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紧扣这篇散文的创作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教学:1.明确交织在散文中两种不同的叙述性语调,感受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体悟蕴藏在散文中两个完全不同的“我”在叙述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回忆性散文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总会在不经意间输出两种情感,一种是当时经历事件的即时心态和内在感受,一种是创作时重新审视之后的全新感受,简言之就是此时的心态与彼时的心态。这两种情感之间必然是存在落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与区分。

    鉴于此,笔者将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内容厘定为:

    1.分别体悟两个不同的“我”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受;

    2.紧扣文体特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体裁特点,为自身进行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提供范例支撑。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极为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各种不同类型散文的结构,并形成整体性的散文教学价值观,然后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真正明晰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回忆性散文的相同之处和细微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后自觉地进行分类与定位,准确探寻各种不同类型散文的核心要点,这对于科学厘定教学目标、精准研制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蔡荣花(广西贵港市覃塘街道办第三初级学校)

    一、回忆性散文教学要抓文脉——我的《藤野先生》教学思路整理

    鲁迅《藤野先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的名师都呈现了精彩的教学设计。对于我个人来说,昨天是我第四次教学《藤野先生》。我自己感觉我是在教给学生回忆性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我也是第一次清晰地觉得这次教学我是在实践我最近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教学理念要“依体而教”,至少要有“单元目标”意识,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藤野先生》是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熟悉。七年级名著导读已经阅读过。虽然课文较长,但具体内容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作为一篇课文放在部编本八上第二单元,我又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第二单元的导读告诉我们“学习本单位,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时,就还需要有单元目标意识,明确本单元教学承担的任务,为后面的学写人物传记做铺垫。我是这样来进行我的常规课教学的,没有什么新意让人眼前一亮,但,学生学的很明白。

    我非常崇拜肖培东老师,感觉他会教一线的普通老师如何教家常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预习,课下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图片,文末的时间等各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认识了那位博学方正,和蔼可亲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一位老师(板书《藤野先生》)

    过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都回忆了哪些事情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

    在语文素养稍微弱一点的六班,我给文章按照回忆的事件划分好层次,再让学生概括。很快这个问题同学们顺利完成。一共回忆了大大小小十五件事情。第一件写日本清朝留学生的辫子,第二件写清朝留学生学跳舞,第三件写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感,第四件写在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五件写初见藤野先生,第六件写耳闻藤野先生逸事,第七件写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第八件写先生帮我修改解剖图,第九件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第十件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第十一件匿名信事件,第十二件幻灯片事件,第十三件与先生惜别,第十四件别后感激怀念,第十五件写丢,寻讲义,再表敬重。

    过渡:我们常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事情,就像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条线将它们串起来。那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线索一般和什么有关?——标题

    很快学生就能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进行分类——第一类(第一件事到第三件事)是与先生相识的原因,第二类(第七件事——第十二件事)是与先生交往中的一些事情,其中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又是与先生告别的原因,第三类是分别以后表达对先生的感激,怀念,敬重。理出文章的一条线索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

    (又写不完了,时间到,特殊时期,必须睡觉,明天再续写)

    二、八年级《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看似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的文章。接下来我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八年级《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2.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诵读课文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设计】

       一、聚焦“伟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书标题,强调“藤”字。)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二、品味“伟大”:

      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2.引读: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鲁迅还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齐读)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三、感受“伟大”:

      1.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屏显楷体字部分)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④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⑤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3.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四、升华“伟大”: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屏显)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三、中学课文《藤野先生》优质教案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 弃医从文 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 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 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标致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托辞 喝(hè)采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 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 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讲课是 缓慢而很有顿挫 ,衣着 模胡 ,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 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 我 的学习,认真为 我 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B、为 我 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心 我 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 我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

    (2)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 匿名信事件

    讥刺 我 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 爱国青年 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 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 伟大 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 我 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 我 。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 清国留学生 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 我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 日暮里 ,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 水户 ,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关于藤野先生主要内容的问题,通过《八年级《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中学课文《藤野先生》优质教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藤野先生主要内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