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建筑行业内卷这么严重,工程人何去何从,现在入行还有什么机遇

建筑行业内卷这么严重,工程人何去何从,现在入行还有什么机遇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建筑行业内卷这么严重,工程人何去何从,现在入行还有什么机遇和建筑工程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建筑行业内卷这么严重,工程人何去何从,现在入行还有什么机遇
  • 建筑工程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 新一代年轻包工头的出路在哪里?
  • 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一、建筑行业内卷这么严重,工程人何去何从,现在入行还有什么机遇

    工程行业这么卷 ,土木工程的毕业生还有前途吗?已经入坑的你们还好吗?读大学土木工程还能不能选?毕业生该何去何从?你考虑转行了吗?

    有读者私信队长,说建筑毕业六年了,一直没从事专业内工作,现在仍然想进入这一行,而如今的工作经验和工程又毫不相关,进入现场之后应该从哪着手,考取建造师后对职业有什么帮助。

    这阵子一直想找个时间写一写关于专业和土木工程的文章,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更多的是在劝退工程人,实在是大环境太不友好。于是我给他回复:“我不反对,但不支持”!

    虽然本人不看好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看他似乎有些诧异,我给出了我具体的理由和想法。

    我读大学的时候,是学生干部,跟老师走的比较近,正好近期和学校老师做了课题申报专利,接触的多了一些,也不断的有师弟、师妹向我请教,从事这个行业近十个年头了,跟好多老师的联系都没有断,今天借着这个平台,结合我和我的朋友、同学的现状,客观的分析一下工程行业,以期让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我的奋斗史

    我清晰的记得那年我的高考成绩是546分,相比于现在,你们可能觉得分数不低,其实我那年的二本线就531,我的成绩很差劲,但通宵在网吧的我还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气。到了选专业的时候,也没有亲戚朋友的知道,只考虑毕业后能挣钱就好,于是选了当年的热门专业土木工程,没能够留在省会城市,在省内的一个普通二本院校如愿入了土木的坑。

    班里有六个女生,相比于其他班级,我们班的女生最多,男生却有四十多个。我竞选了班长,有了很多接触老师的机会。大学四年,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其实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内容也的确挺累人的。三大力学就够呛,我还选修了流体力学,毕业论文导师选的教我土力学的老师,至今我还经常请教恩师很多专业问题。

    如果人生有那么几个转折点,大二那年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转折点,因为它决定了我至今的命运,直到现在这一刻。当时本地的龙头建企,到学校招聘,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他们决定从大二开始定向培养,期间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还有额外的经济补偿,很多人都报名了,我也是其中一员。

    经过层层筛选,我很荣幸地通过了考核。从此,我们的导师对我更是青眼有加,很多地方给了我倾斜,他在那家单位挂职高层领导。毕业后,我进入了那家单位,其实就是我现在的单位,一直到现在当上了项目经理。再介绍一下现在的单位吧,当时的龙头是真的挺牛的,现在只是外界的尊称,实际他只是曾经的老国企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过的并不怎么样。

    我先是到了总部的管理部门,干了几年,主要职责就是编制方案、工程报优、工程管理、安全检查,一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随着部门领导到现场检查工作,开单子,检查公司标准化落实情况,工作轻松愉悦,但总觉得空虚,不太充实,况且收入也不太高,于是想申请到一线工作,挑战自我,挥洒汗水,不负青春。

    2017年5月1日,我如愿到了施工现场,因为在科室工作,论资排辈实在太离谱了,我离开也有这部分原因,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直接上中层的几率挺小的,我没混出什么名堂,于是到了工地,什么都得从零开始。到了工地我跟着施工员李工手下的小王测量,其实就是拿尺干、扶棱镜、拉尺子、洒线的小学徒,属于是年龄比较大的初学者。

    还记得初见小王,感觉他黝黑的皮肤下边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尽管我也就大他三岁,但我真的觉得他黑的发亮,比我还要大。见面没聊几句,他说了一句令我难以忘怀的话:“哥,我以前跟你一样白,用不了多久,咱俩就差不多颜色了”。那时我竟无言以对,不敢想象我的未来,尽管真的没过多久,我就成了他描述的样子。

    工地生涯总是那么忙碌而又充实,007还要熬夜搞通宵,甚至连轴转。有阵子我真的很痛恨命运的不公,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在校测量仪器玩的还行,工作中多多少少也看看图纸,入手快。出了±0我就被分配到楼上跟着施工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质量员,开始了“封疆大吏”一般的生活。

    施工员刘哥很好,我俩臭味相投,跟着他学会了如何检查实体质量,如何快速放线,如何验筋、验模,如何把控质量,如何接触工人和包工头。就这么干了几个月,楼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熟练,坐在楼上呢角落里聊天喷空也成了我们的日常课程,刘哥技术不错,协调能力也强,所以我们分管的那栋楼质量相比于其他的楼要好一些,如果就这么顺利的做到封顶,我进步也就没那么快。

    刘哥家里出了事,他几乎一整月没能来工地,作为他的徒弟,我体会到了独立的难处,也体会到了施工员的不易。本以为施工员只要负责好施工的技术管理就可以,无非是测量放线熟练而已,谁成想协调工作占了一大半,完成节点计划需要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各专业进场时间,完成时间,商混站协调,浇筑的协调,安全管理,一时间有点招架不住。

    好在刘哥虽然家里很忙,一直在接我的电话,最多时候,我一天打了十几个电话,等到刘哥一个月回来之后,我测量放线已经不用图纸了,各专业班组也混的比较熟悉,工作起来也很顺畅,虽然实体质量什么仍然需要刘哥的帮忙,但刘哥回来后感叹,着实轻松了不少。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探讨疑难问题,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吹牛打屁。

    随着时间的流逝,主体工程越来越高,工作的强度也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直到十九层,项目部才决定安装施工电梯,可想而知,无论是干什么都要爬楼到二十层,每天都要事先安排好、拿好东西上楼,没什么事就不轻易地下楼。第二,八九月份的天气,算是秋老虎,实在太热,头天连夜浇筑的混凝土,第二天下午拆模放线,爬架用的网片防护,密不透风,混泥土染发的热,天气的热,鞋底都透了热。

    天气也是说凉就凉,装上电梯之后不久,原先因为手续问题停工的一栋楼复工了,在刘哥的推荐下,我去当了施工员,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涯。本以为几个月的时间,刘哥教的应该很多了,独立负责应该问题不大,带着些许的期待和不舍去了。现实永远比想象还要残酷,好像没有刘哥在,班组似乎没有那么的听话,抛却技术问题,协调管理难度上升了不少。抱着亲力亲为的态度,熬到了封顶,进入了二次结构,我迎来了工地生涯的转折点。

    生产经理高升了,去公司述职,临走前一阵子推荐了我,也慢慢的接触了他的工作。我在楼上干施工的时候,觉得领导挺轻松的,很好干,但我疑惑的是,领导都在忙什么,整天不应该在项目上喝茶聊天吗?为什么办公室里总是没有人,当我坐进了他的办公室,我才发现,原来他不在办公室是因为事太多了,根本没时间休息,我也经常没有时间坐办公室。

    生产经理这个角色基本上就跟技术告别了,内心多少有点不舍,但想想职务的提升,还是释然了。在这个岗位上,直接接触的是各个分包商、包工头,对接的工程部经理和总监,外边还要对接环保、安全、质监、交通、卫生、人社各个部门,开始的那阵子,真是走路吃饭都在想工地,再加上我的升迁速度实在有些快,内部管理难度也很大。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仅挺了过来,做的还不错,尽管现在想想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太理想。比如,索赔文件处理的不太完美,过程签证做的不够及时,文件整理方面做的不够严谨,初期管理急于求成,对待管理人员过于苛刻等等因素,这个不完美的半截项目班子履历也给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尽管他不那么完美。

    生产经理得工作就这么紧张忙碌又充满刺激的进行着,到了项目的后期,各方面也算是顺利,项目也顺利迎来了交工。到了新项目的我直接被任命执行经理,属于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开始了我的腾飞和没落。其实新项目初期并没有我,一方面老项目没有竣工验收,另一方面投标的时候已经定过管理团队。

    可能是那边负责人性格在交际方面有缺陷,我又兼任了那边的负责人,其实就是我现在的项目。在这儿,内部具体的事我可以不参与了,主要做的统筹和外协,各方面关系的维持。由于是重点项目,人员配备比较完善,巧合的是,这个项目甲方和主管部门都有师兄在,所以我轻松了很多,并且做的还算挺好。

    去年的时候,公司又承接了一个项目,就是最先爆出问题的那个头部房企,有意思的是,开始也没有任命我过去,项目经理对接了一段时间,上级领导又任命我过去。其实我不想过去,我在这做的好好的,我也了解过那边的情况,很不乐观,我表明了态度且服从了命令,如今那个项目已经黄了,我还在如今的项目,当着副经理。

    以上就是我的职业经历,大多数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仁也都是这样,比较快的六七年、慢点的十年得上总工或者项目经理,同时得持有一建证,过了三十五岁机会就很少了,看起来简单,却又充满着艰辛和挑战,这就是工地人。

    就业出身论

    提到就业就必须得提到起点,队长的学业的起点在普通本科,入职的起点在一般的地方企业。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企业的招聘,在朋友圈里可以清晰的看见,本科和专科是有区别的,普通本科和211本科有差距,211本科和985有差距,985和名校有差距,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校的那一刻,基本上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因为在比较正规的单位招聘表格上都清晰的有一栏叫做第一学历。

    这就类似于传统的门当户对,就施工单位而言,他们的招聘目标比较固定,每个省也就是哪几所头部高校,其他院校的也有机会,但很少,除非有个人社会关系,否则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如果是公开招聘,校招不会在普通高校设点,到了大型招聘会,如果第一学历不符合要求,即便收了简历,也是出于礼貌而已。

    在学校的时候,这点看的不够清楚,院系里有个同学考研第一名,进了名校读硕士,后来聊过,说虽然成绩很好,但在学校过的并不好,导师更青睐的是本校上去的学生,尽管成绩和他差别挺大的,这就是出身决定命运。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中字头企业的管理人员,虽然也是搬砖,但和小企业绝对不同,他们的各种制度非常完善,而他们的毕业院校,绝大多数不是普普通的的本科,专科更是寥寥无几。

    非要说具体的区别,小企业也不乏福利待遇不错的单位,但毕竟是少数,如果有一个统计,所有的一般高校和所有的头部名校毕业生去向,那么结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一般学校只能去一般企业。说了这么多,好像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案例,高中同学读的是211学校,毕业后直接去了中字头,压力的确大,但成长也很快,加上他又去了援建项目,三年上了项目总工,薪水也上的很快。

    此外,一般学校的毕业生选择施工的更多一些,而好一点的学校更多的是选择开发企业、设计单位、读研、考公,我有个同学现在已经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了,留在了高校,当年讨论就业问题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工作什么的先不考虑,先把博士读完再说”。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有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在此没有贬低谁的意思,在一般的高校,风和日丽的春天,校园的躺椅上更多的是卿卿我我和你侬我侬,反观名校,厚重的气氛,带着一卷书香气息,各个角落里,都散发着求知的欲望,图书馆里、自习室里,人满为患,好像他们总有学不完的东西。队长当年成绩中上等,可是我知道我的成绩其实就是考前那几天突击而来的,好的高校我没有了解过,应该不是这样的吧。

    写到这突然有种难逃宿命的黯然神伤,似乎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有些负面。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就像大学同学,一般学校毕业的他也进了中字头系统,并且现在过的很不错。开始他先去了地市的偏远项目,练级三年,后来到了大区总部,本身高情商,肯吃苦,用了两年就上了中层,中间时运不济,他的上司除了问题,被撸了,感觉这样下去没啥机会,但平时得努力为他的人缘、人脉奠定了基础。

    得领导抬爱,他去了另外一个大区,并且又升了一格,前面联系,正在和总经理助理吃饭,看起来生活一片光明。在学校的时候,我俩关系十分的铁,我很钦佩他,人一旦智商、情商都高,而且又努力,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他就属于这类人,因此也并非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就一定没有前途,只要努力,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起点要低一些。

    而一般学校的毕业生做点什么呢,说实话,选择范围很窄,我无意抨击谁,只是像我们学校,当初校园招聘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名企,更过分的是什么酒店管理、家政公司、物业公司、广告公司一大堆,专场招聘的企业也是不入流的企业,同理,其他的一般高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队长初步估算,我们那一届的毕业生,截止目前为止仍然从事专业工作的时候应该不足20%。

    但这批没有从事专业工作的同学去了哪里呢,考研的是一部分,自主创业的是一部分,创业比较成功的至今我还没有听说,更多的其实做了销售,反而前几年做了销售的同学盆满钵满,另外一小部分考了公务员,稳定而令人羡慕。相比我们还在搬砖的同学,似乎脱离行业之后他们过的不比我们更差,起码看起来没我们这么辛苦和颠簸。

    我写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想表达的是,建筑行业真的挺卷的,特别是我们这一批没有赶上好时候的土木人。可能其他行业也卷,现在这个社会一夜暴富的可能性绝不会出现在施工领域,因此无论学什么,提高自己的出身,尽管寒门再难出贵子,那么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读一个不错的大学,去好点的单位其实很不错。

    在这个领域呆了这么些年,去开会也结识了很多其他单位的项目经理,社会上同学、朋友也有在中字头单位工作的,说实话他们的福利待遇真的可以让我自惭形秽,很多人说,再怎么差也是项目经理,不还有其他收入吗,我坦白的承认,是有的,但绝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所以,即将入行的兄弟们,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找个起点高的单位。

    社招和校招

    前面的内容其实一直在泼冷水,这个行业出身论那么严重,入错行就万劫不复了吗?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绝对,大家错过的往往是校招,具体就是签订三方协议提取你档案的那次招聘,前面既然说了,校园招聘人家都不给机会,怎么办呢?我学长毕业后进了省某建,其实是民营企业,做了两年的项目管理,发现不理想,及时止损,有了工作经验去了中某局。

    一开始进去是劳务派遣,不给正式offer的,但除了公积金没有,其他的待遇差别不算大,这个学长算是师兄吧,在校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实在是技术宅,干了几年,证件也齐了,工作勤勤恳恳,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原先在我们省,上了项目领导班子,算是技术主任角色。后来跟随领导开疆拓土到了省外项目,直接上了总工,有分红,其实过的也不错。

    单位的同事,原先在总工办,做了一段时间,发展理想与现实多少有那么点差距,尽管当时我们单位的门槛挺高的,但他比较果断,毅然决然的辞职。先是去了省某建做了三年的现场,效果很不错,各方面思路比较成熟,被挖掘到了省内头部开发企业,现在做的也挺好的,去年见了一次,似乎要提主管的样子,后来因为业界接连爆出问题,听说也未能遂愿。

    在我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个朋友,小李,跟我差不多的是,都是普通的大学,但他的学校比我的要更好一些,毕业他进了某市建,其实他的单位很年轻,特别有活力,中间我们的课题参与全省的竞赛,我见过他,他们单位每年的成绩都挺好的,一样的是,逃避不了民营企业的现状,待遇很一般。

    他也不知不觉的换了单位,我跟他有同样想法的时候,我升了生产经理,定格在了如今的单位,他没有,直接去了某大,去年出问题的时候,他仍然很果断,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开发企业,不得不承认他是睿智的,因为后来网上就有很多单位明文不招聘某大的员工,简单的聊过,除了职位仍然不高,其实待遇还是蛮不错的。

    社招相比于校招差别很大,但如果没有机会校招一个好单位,工作后一定要把握机会,社招进入一个不错的单位,在职场中,记住一句话:“背靠大树好乘凉”。虽然普通高校的路要曲折一些,但是并非没有路,因此,努力一些,多做一些,或许仍有机会。

    如果校招没有把握好机会,又不想把自己的职场之路走得那么坎坷,也可以直接提升自己,再给自己一个校招的机会。还是我师兄,我实习的时候跟的他,那时候他已经在工地一年多了,聪敏睿智,但他似乎不太习惯工地的生活,我那时候只是新鲜感。他给我的印象是,刻苦、刻苦、刻苦!

    每每我们中午吃完饭,他就坐下来,心无旁鹭的研究高数,有时候晚上喝点酒,我们回宿舍,他还是去办公室,默默的翻开高数,功夫不负有心人,暑假生活结束后,我回到学校,他坚守在工地,第二年听说他去了南方读研了。去年我们还在联系,毕业后有很多单位要他,他这几年也在辗转的考试,现在稳定在了南方的一个城市,安心的上着朝九晚五的班。

    另外一个学长是偶然认识的,他说和我是校友,我说同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去了央企头部开发企业当区域总,有的只能停留在一般企业当个项目的副职,经过细聊才得知,他后来读的硕士是某省的名校,毕业后先是去现场,后来一路飞升,四年多上项目总,第七年上了区域总。

    倒排人生计划就是找到好单位,找到好单位的前提条件是进好的学校,进不了好的学校大概率进不了好单位,想要进去好单位只有社招,社招又要提高标准,降低条件,行业这么卷,不卷起来就换个赛道,方法都在这了,同仁们,怎么走,自己决定吧。

    现状和未来

    如果前面的的内容没有对大家造成强烈的打击,接下来内容的分析将会让大家更加焦虑,因为我接下来要说的是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专门的分析,在此我再简单的赘述一下,如有兴趣,大家也可翻看往期文章和问答。今天这篇文章也是写主要写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队长之前写过开发商、总承包、分包、劳务、包工头和农民工,今天这么一写,整个内容就完善了!

    去年以前,在金三银四的季节里,跳槽或许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队长后知后觉,去年后半年有了换个单位的想法,直到如今我还在老单位撞钟,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找到理想单位,随着去年九月份某大的暴雷,似乎整个行业都是一片哀嚎,见面总是一片叹息。

    而过了年之后的现在,对象所在的这个三四线小城市复工率实在堪忧,而企业也纷纷效仿“停工留职”,甚至更强有力的手段对自己的员工开刀。开发企业就不说了,招数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到最后根本就不装了,把裁员美化成“优化”也是没谁了,施工企业要好一些,多了点人情味,但是之前承诺的一切,什么企业文化,都是舍车保帅。

    各单位纷纷挥舞着大棒,像原来勤勤恳恳效忠自己的员工下手,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同学、朋友惨遭屠戮,在企业的眼里,只有利益,有限责任公司即便是破产清算,老板和高管的个人资产也不受影响。而讨薪潮的来临,也在一次次戳痛这每个单位的敏感神经,眼下就要收麦子,这一波讨薪潮就要到来。

    说了这么多,结合前面的几段内容,我主要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正在进行末位淘汰,上面对这个支柱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低,甚至默认了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最终形成的格局是,民营企业慢慢没落,可能慢慢也没有那么慢,留下来的是个别做的比较良性的企业和国企、央企。

    此时再回头看我上面的分析,就可以连贯起来,如果没有好学校,就没有好单位,没有好单位有可能被淘汰,行业这么卷,一建证、一造证已经不是关键之所在,但没有这个基础性的东西,被淘汰的概率将会更大。

    此外,到了工地你会发现,艰苦和体力的挑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精神的煎熬。进入工地,肉眼可见的是“脏乱差”,映入眼帘的是漫天黄土飞扬,机械轰鸣震耳。尽管有雾炮机、喷淋,尽管有围蔽,作为年轻人,第一次来到工地,心理难免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说一千道一万,工地的特殊环境,注定了他的脏乱差,成本又关乎效益,无论哪个工地,标准化做的再好,也无非是“展示区、样板区、办公区”做的有模有样,再优秀的工地,也不敢在观摩会上说工地上的每个角落随意看。乱就存在隐患,常规的钉子扎脚、碰头、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烫伤……,不胜枚举,意识差的,威胁性更大。隐患从来和风险并存,风险又和利益共存。

    有个老乡,五十出头,曾说过,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去过二十多个。其实我知道,工程人所到之处代表着“先头部队”和“开荒”,房建项目还好一些,如果是市政、公路、铁路,那面对的将是荒无人烟。

    如果,解决了个人问题,小有所依、老有所养,家庭无忧,生活充满了希望,身体耐受,出去和三五老哥一起,边聊边工作,挣钱解闷,未为不可。如果是年轻人,居无定所的生活,漂泊无依的工作,个人问题谈何解决?相亲的时候问起来做什么的,在工地上当搬砖打灰吗?

    综上所述:尽管队长出身低微,此刻却有“虚负凌云万丈才,半生襟抱未曾开”之感。行业已经不再是热门行业,但好的单位值得追随,虽然很辛苦,但收入还是蛮高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希望我的文章能敲响警钟。

    我一直秉承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问题,我是队长,一个在建筑职场中摸爬滚打近十年的项目经理,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带来正能量。欢迎大家品评!

    一、建筑工程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几个趋势吧:

    一、施工总承包基本上转化为EPC或DB模式。

    二、监理基本上转行为全过程咨询单位。

    三、建筑工地逐步由现浇形式变为装配式建筑。室内装修也将越来越多的采取装配式建筑,如装配式卫生间、装配式厨房等。

    四、农民工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工程施工将由机器人及大型机械设备代替,只有一少部分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五、取消预售制度及公摊制度。实行现房现卖。

    六、挂靠模式基本上被杜绝,全国工程人员联网注册,非人证合一的现象将。

    七、工人将享受社保,工资由专用账户直接汇入,基本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八、建筑将更加的绿色、节能、环保。

    九、室内家居将实现万物互联,更加的智能机人性化。

    十、高收入人群将向郊区位置转移,郊区将出现大量的小别墅。市中心为商业办公及部分中高层建筑,主要居住中低层人群。

    我来回答,实话实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还是很遥远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但是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还是可以预见的,不确定性也有,但是比较小,预测的结果正确的概率比较大。中国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应该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描述:重点说国内方面,国内传统建筑行业已经在祖国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基建狂魔的不断发挥下,进入相对瓶颈期,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内未来建筑行业可分为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和其他四个方面,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为主题,个人认为,未来国内建筑行业的重点发力点应该在大交通体系(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生态治理、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也成为新型城镇化)六个方面持续发展,同时新技术应用也会逐渐普及。国外方面则以一带一路为代表,劳务、技术输出为重点,但是国际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在,就不再详述。按照国家既定战略,肯定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不受制于人,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另,本人目前十分看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中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市场蛋糕巨大,大家都是新手、起步高度一致,未来机遇较大,大家都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建筑这个行业这两年正处在一个“被迫改革”这么一个阶段,建筑行业已经不像前些年房地产疯狂的时候那样暴利了。行业的变化以及人们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淘汰了一些管理不良、经营不善、资金薄弱的一些建筑企业,还在市场中活跃的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资金不断的投入使得建筑行业向发展像多元化发展,前些年住宅类地产火的一踏糊涂以至于众多开发商一起发力普通住宅项目,近些年来住宅累地产趋于刚性需求饱和的趋势,致使行业出现了房地产要崩溃的“狼来了”的语论。所以目前很多开发商也逐渐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再加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行业发展发展方向。

    建筑业在今后几年会向装配式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优势明显,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实践验证过的建筑方式,现阶段政府部门也是在鼓励和引导装配式建筑的房展,而且在我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信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方式。

    建筑业会向生态节能环保型的建筑逐步发展。近些年人民对环境和 健康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环保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建筑设计中会向环保节能型的建筑发展,例如近几年内出现的被动房形式就是建筑设计在这个方面的一个尝试。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方式自然会逐渐淘汰,对于不重视环保的施工企业也会加大惩处力度,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施工单位也在努力的进行改型。

    建筑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倾斜。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就要求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要逐步适应技术的变更。我国目前的第一线生产者仍以农民工为主,技工或高级技工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上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再加之年轻农工思想越来越解放,建筑业的基层民工会出现越来越缺的情况,这些也就决定了通过新技术代替劳动力的趋势。

    ……

    广义的的建筑工程未来趋势,央企一统天下,项目越来越大,有资质的中小建筑民企允许直接央企总包手上分包,各级之间越来越公开透明,居间人越来越少,劳务工人互联网平台共享,社保由平台承担,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专业工人级别使用者评分,对企业资质和业绩的审查逐渐转移到对管理团队个人资质和业绩上,工程款付款越来越前置,工程三角债逐渐没有,财力弱的市县逐渐减少项目上马数量,国际援建工程大量输出,部分施工企业转向城市运营和项目运营,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上一代包工头逐渐消失。

    建筑业将一直存在,纵观中国 历史 ,鲁班为鼻祖。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将也将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只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某园搞的机器人抹灰,个人认为这个不太靠谱,还是在工序上延续原来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将人力改为机器,但质量怎样,不知道。现在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从技术上可行,将部分工序整合后工厂化,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所以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性将越来越先进(补充说明一下,如BIM技术)。

    当然,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至少管理上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模糊,个人认为很多现在学校中开设的相关专业将有部分可能合并兼容,复合型更突出!

    材料方面,近十几年来,新材料不断涌现并运用在实际工程上,今后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新,运用在建筑工程将会越来越多,要求的掌握的新工艺也越来越多。

    因为建筑工程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人士,我觉得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经济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环保化、标准通用。

    我从自身公司的产品说起。我所在的公司是中铝南铝(福建)铝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新产品的企业。 “安全、经济、文明、适用” 是公司的宗旨,主打产品有铝爬架、铝模板等。

    1.结构公司研发的爬架产品核心受力构件仍为钢结构,非受力构件及围护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替代,一方面 减轻爬架自重,减少材料和设备用量,提升速度更快。

    2.相比传统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安全网搭设,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产生损耗、损坏、丢失现象严重的情况,铝结构架体所有配件都在加工厂加工而成,到施工现场只需拼装, 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成本得到更为合理与有效控制。

    3.脚手架外侧采用钢板防护网, 不易损坏,能更好地防止物料穿透。

    4.架体所有构配件均属于金属结构,与传统脚手架采用安全网、木质脚手板、竹编相比 能更好地防止火灾发生。

    一带一路,出国是趋势。

    建筑行业现在已越来越规范,一直在被迫改革,谁叫它在十几前是公认的暴利行业,这下好了吧,什么样的改革都吸引了过来!

    现在的项目是不少但利润稀薄、垫资巨大、材料乱涨、人工费像刺猬、压价严重、审计就像摘菜叶一样、建设单位压款严重等问题,造成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以至于目前建筑市场大吃小、生存空间狭小!

    未来的建筑业应该是大公司越大,各个领域精细化,不会像现在到处是建筑公司,开始细分这个建筑市场,要想赚高额利润很难,因为这个行业始终是代加工行业!

    建筑工程行业未来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标准化、艺术性。

    我是一名七零后,结合我的经历及对建筑业的感知,从建筑行业的行业企业性质和技术发展两方面谈下建筑业未来趋势。

    一、建筑行业组织的企业性质: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建筑以国营企业为主,基本属于计划派活模式,连工人也属于国家开支,技术工人更是按水平、资格分多个等级。2、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后,改革潮流滚滚向前,大量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筑行业也从深圳向全国辐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政策、PPP项目等一直热到现在。但在2013年政府限制兴建楼堂馆所后,尤其近几年政府对3p项目也开始谨慎起来,对行业打击很大。3、近几年一再有人呼吁招投标要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这样建筑趋势是优胜劣汰,好多小的建筑企业(尤其私企)很难生存。国家会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大有收归国有的趋势。本来工程项目变少,竞争激烈残酷,但前几日我看资料光中国建筑的第三工程局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属于三级公司)2020年产值1000亿以上。企业性质的各种优势凸显。

    二、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建筑技术的基础阶段。全国需要大量的建筑公司、建筑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工人。大部分都是基础设施、普通住宅,结构形式以砖混楼、框架楼为主,多为多层。连住宅的楼板设计大都是空心预制板,偶有现浇砼的,也只有80mm~100mm的厚度。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建筑技术蓬勃发展,高层、超高层、大模板大体积砼、框剪、剪力墙、彩钢房、钢结构房、装配整体式建筑等名词过几年就新出一个。尤其建筑速度快得无法想象,雷神山、火神山、石家庄防疫建设令世界震惊。第三阶段,建筑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将来必定要求越来越完美,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艺术性。毋庸置疑,人们理想中的样子很快就会到来。就像人们的生活水平从饥饿 温饱 富裕 小康 发达的 社会 进步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代人住上智能化、带旋转、带空中花园的房子也许会成为现实。但我说的是在咱中国,中国的建筑处在世界的前沿没一点问题,我到过沙特、迪拜、阿曼等国家搞过援建,虽然技术在世界上是共用和相通的,但这些国家建筑技术比中国落后至少10~20年。

    建筑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学习各个分项工程技术的了,所以将来现场施工的工人越来越少,只会继续提高工人工资,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机械化水平。

    二、新一代年轻包工头的出路在哪里?

    1.包工头古往今来第一位是关系!资质只是附属必需品,可以借可以办,总之比较好解决!

    2.难变的包工头队伍!一些队伍人员充足、资金雄厚、自带技术。利润远超总包方,生存艰难的施工企业,看着包工队的利润眼冒精光!

    3.趋势要求施工企业做出改革!一些施工企业开始摸索改革,自建队伍、合作劳务队开始出现。

    4.设立民工工资专户,实名制管理!每月工人工资直接委托银行由专户支付至工人银行卡,这给包工头带来极大的压力,说白了包工头每月也只能领到个人工资,包工头手上少了现金流。

    5.民工倒逼包工头!由于网络全国通行,民工工资水平逐渐全国统一标准,每年农忙时节、年休假后就是工人涨工资的理由,民工开始选择包工头,行业已出现僧少粥多的局面。

    6.包工头招工难将是建筑业的癌症!民工队伍老龄化越发严重,大江南北已经出现越来越招不到民工的尴尬局面,苦闷的是终有一天,你有活却没人干。

    7.民工工资涨价是包工头面临的定时炸弹!由于建筑工程的时间长期性,一项工程从接手后到完工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班组不同工期不同),但这半年里不确定性因素实在太多,其中民工工资涨价是无法绕开的定时炸弹。

    8.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时,包工头就成了火中板栗!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是常有的个体行为,一旦发生而且是经常性发生后,包工头就成了民工围剿对象,不管包工头有没有拿到钱,工人工资不得不付,稍有差错,便是劳动局、派出所轮番上阵,让包工头无所遁形。

    9.包工头已承担不了更多枷锁!以前每年平稳度过,对于包工头来说也是旱涝保收,现在风云变化莫测,行业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对于个体的包工头来说已无法承担更多。

    总结信号

    改革!
    包工头何去何从

    大的改革必有试点,先分析当下弊病,领会改革方向,向着改革的方向除去弊病。国家改革从没停歇,从没有一种模式能百年不动。或许企业掌门人想我在位三年五年不变革没事,但改革洪流岂是个人能挡?企业会记录每一年的变革,国家会看到你的消极和努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施工企业站了一个“流”字,谁能10年不变?改革来了,即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可以原谅一次私企原罪,现在真正走上了繁荣富强,在强调依法治国!还会原谅你第二次吗?抓住机遇,乘势而为!

    对大包工头借势,真诚合作共同参与、资金领路资源供需!对小包工头顺势,积极主动整合发展、加减乘除做大做强!对小带班儿造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专业精通人格带路!
    包工头发展方向

    1、被施工企业收编:由于市场规模的缩小,管理难度加大,税务风险急剧增加,建筑企业已经开始收紧挂靠,建筑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管理成了市场发展的大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包工头”被建筑企业收编,成为了建筑企业的一个项目部;

    2、成了自己 的建筑公司:对于一部分包工头而言,已经完成的资金的原始积累,规模甚至可以与一般的企业抗衡。他们通过自己成立公司、收购或参股其他建筑公司,使自己完全成为正规军;

    3、彻底转行:离开建筑行业成为很多包工头们的无奈选择,认识好几个朋友,都转行干了餐饮,他们都笑说:餐饮业虽然也很苦,但没有欠薪之痛;

    4、期待国家政策转变:由于包工头没有一个合法身份,不受法律保护,更多的只能依靠行业自律,克扣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时有发生,包工头却无可奈何。好消息是:有关部门已经停止新劳务企业资质申办,将彻底放开建筑劳务市场,降低办理公司门槛。

    给包工头们一个合法身份,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避开那些潜规则,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许是包工头们最后的希望!

    三、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信用管理:建筑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与全新驱动-工保网



    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要素,“信用”在改变市场交易方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塑造市场秩序规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健康、成熟的经济市场必然有着较为健全的信用管理机制,既为市场经济运行管理形成有效的内在约束,也健全补充着市场资源配置手段促进市场竞争,形成强大的市场经济发展驱动力。



    1、信用管理,建筑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


    市场经济运行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风险”与“机会主义心理”两大缺陷问题,影响着市场交易行为的公平性与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性。我国建筑市场经济运行管理,受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长期缺乏“信用管理”机制约束,市场存在严重的信用意识缺乏与失信行为严重问题。


    信用缺失与失信行为主要表现

    业主拖欠工程款、明示或暗示承包商垫资带资、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承包商围标串标、资质挂靠、业绩作假、违法分包转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粗制滥造、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履行质量保修责任;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违规经营,索取贿赂,出具虚假报告,暗箱操作……


    从这里来看,“信用”问题几乎存在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农民工等各个建设活动主体,风险更是直接传导于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合法权益。因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建设,通过多样化的信用管理机制与多环节领域的应用实践,探索发挥“信用管理”在建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约束作用。


    随着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不断推进,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包括信用信息管理、信用风险评估、失信行为惩戒等。


    信用信息管理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信用信息的管理范畴为“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和企业的身份、地址、交通、通信、债务、财产、支付、消费、生产经营、履行法定义务等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形成的分析、评价类信息。”


    通过对上述信用信息进行有效采集、整理、储存、共享、披露、使用等信用信息管理,一方面能够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商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减少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发生,对失信行为主体形成强大的市场诚信约束。


    信用风险评级


    基于建筑市场信用风险的复杂多变以及对各方活动主体合法权益的严重威胁,除了基础的信用信息管理,专业的信用风险评级也是防范与应对各类信用风险威胁的有效手段。


    信用风险评级包括政府部门监管评级与经由国家允许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市场评级。其主要运行原理为,信用评级机构依据信用主体的金融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商业信用信息,以“诚信”“合规”、“践约”为核心评估指标,通过专业的标准、方法和模型进行信用分析评级。权威的信用评级结果与信用评级服务,能够帮助市场交易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有效规避各类信用风险,为项目招投标管理、企业投资、账款追收等活动提供支持。


    失信行为惩戒


    失信行为惩戒是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对打击失信行为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能够快速解决信用管理制度措施执行困难的问题。其机制原理包括失信行为认定、失信名单认定与失信联合惩戒。


    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包括优良行为信息和失信行为信息两类。目前国家和地方住建部门已明确包括业主、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建筑市场活动主体作出失信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当相关建设活动主体经认定存在特定严重的失信行为,将被纳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接受包括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的行政限制和市场限制。



    2、信用管理,建筑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驱动


    “信用管理”的制度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建立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约束,重点表现在规则、标准与约束(如上);其二则是发挥“信用”要素在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重塑建筑市场竞争机制,重点表现在引导、规范与塑造。


    “信用”本身即是一种市场交易方式,并且在交易行为不断扩大中产生“价值”。如某一建筑企业拥有较好的综合企业实力并在过往的市场交易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口碑,那么该企业将在同类企业市场竞争中更好的获取发包方信任,拥有更多业务承揽机会。同样,即便在银行资金借贷、融通活动中,信用良好的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资金借贷机会,拥有更高的银行授信额度。由此可见,“信用”要素在市场交易与金融活动中已形成真正的价值,能够为企业建立更好的发展优势,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传统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只有拥有厂房、机械、设备、资金等物质竞争要素才具备参与市场资源配置的资格,通过价格、业绩、资质实力等比拼实现企业存续与发展。但在缺乏有效信用管理机制的建筑市场环境下,恶意低价中标(价格)、资质挂靠(实力)、业绩作假(业绩)、偷工减料(质量)、以次充好(质量)、粗制滥造(质量)等不规范行为现象极易出现,将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反观成熟的信用管理市场环境下,“信用”不仅成为可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与金融借贷活动的重要因素,还因“价格”、“业绩”、“企业资质实力”这些竞争要素本身即存在“信用”属性,“信用”要素将对传统竞争要素产生规范与净化作用。避免如“低价中标”、“业绩作假”、“资质挂靠”、“偷工减料”等现象发生,引导、规范与重塑市场竞争,给予建筑市场经济发展全新的驱动力量。

    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的问题,通过《新一代年轻包工头的出路在哪里?》、《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