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飞向蓝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和恐龙,也许并未灭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 恐龙,也许并未灭绝
  • 《点亮》读后感
  • 有关写艾青的诗和人生简介
  • 一、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一、恐龙,也许并未灭绝

    假如把地球46亿年的 历史 浓缩成24小时,那么零时,地球形成;4时出现单细胞生物;20时30分,出现微生物,接着陆生动物出现; 22时48分左右,恐龙来了,23时40分左右消失;临近午夜,人类出现,迄今有记录的整个人类 历史 ,只有短短的几秒……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的恐龙,一直吸引着徐星。这位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数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中国学者,20余年一直在努力揭开一个谜——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飞向蓝天的恐龙》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就是徐星,这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试图告诉孩子们一个大胆的猜想:恐龙,也许没有灭亡,鸟类,就是它们的后裔。

    重读写于10余年前的文章,上月刚刚获得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的徐星笑得很开心,在他心中,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与他获得的各种荣誉同样重要,正是这篇小文,唤起了许多孩子对恐龙的兴趣,寻找“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同伴越来越多……

    徐星觉得,自己就快要接触到真相了。

    “先结婚,后恋爱”

    徐星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恐龙”——茶几上摆着化石,书柜中摆着恐龙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墙上贴满各种恐龙的图像……

    这位已51岁的“恐龙迷”,小时候并不迷恐龙,甚至还曾认为研究恐龙,前途渺茫。

    “我和恐龙,其实是‘先结婚,后恋爱。’”徐星说完,哈哈大笑。

    徐星出生在新疆新源县,信息闭塞的童年,读书,是他最喜欢的事。上小学时,徐星从书中知道了陈景润,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他梦想成为数学家;上中学的时候,他又迷上了物理,立志要当个物理学家,而且,一定要去北京大学读书。

    偏偏高考那年,北大物理系在新疆没有招生名额,有招生名额的都是冷门专业,其中有“地质学”。当年填报的专业,徐星已经记不清了,“但肯定不是地质学!”徐星说,为了保险,他还是勾选了“服从分配”。

    如愿以偿,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徐星兴高采烈地打开,看到录取专业时,他愣了—— “古生物专业”,“这是什么专业?”直到入学,徐星才知道,录取自己的专业是地质学的一个学科方向。

    徐星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他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大学期间,很多时间都花在“啃”马克思、萨缪尔森等人的著作上,他甚至还到中国人民大学旁听过一段时间经济学课程,盘算着通过考研,读一个国际金融之类的专业。

    缘分,有时候说不清楚,你越不想干什么,反而越逃不脱。

    23岁,徐星大学毕业,他没能去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而是被免试推荐到中科院古脊椎所,跟随古生物专家赵喜进专门研究恐龙。

    刚开始,徐星还是“不务正业”,他迷上了计算机。直到研究生阶段的第三年,迫于毕业论文的压力,他才开始看化石、看标本、写论文……渐渐发现恐龙的世界如此有趣。第一次亲手触摸恐龙化石的时候,徐星仿佛感觉到了亿万年前的生命,寻找化石中的秘密,就像是福尔摩斯探案……就是这短短的一年,他爱上了恐龙,而且热恋至今……

    “在‘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原本的人生轨道上来。”回忆往事,徐星很是感慨。

    一块不完整的恐龙化石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徐星每天都早早来到古脊椎所。不务正业时研究的电脑,现在有了用武之地。他借助电脑分析数据,协助老师和前辈研究……所里的老师们都喜欢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办公室里的化石,随他研究。

    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化石,都是导师赵喜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采集来的,一块不完整的恐龙化石,吸引了徐星的注意——仅十几厘米长的化石,呈现出一段不完整的下颌骨及牙齿,徐星仔细观察后判断,这是一块镰刀龙类的化石标本。

    标签上写着,化石发现于云南峨山的下禄丰组,年代属于侏罗纪早期。徐星有些迷糊,“当时学界一般认为镰刀龙类生活在白垩纪。如果这块化石真的属于镰刀龙类,那就相当于把此类化石的纪录从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提前到近2亿年前的侏罗纪初期。”

    徐星觉得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重大发现,他兴奋极了,废寝忘食地翻阅资料,反复比对,他越来越肯定,这块不完整的化石,就是镰刀龙类化石。

    当时,研究镰刀龙类的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教授詹姆斯·克拉克正在古脊椎所交流访问,在看了化石和徐星的论文之后,克拉克肯定了徐星的判断,建议他讨论讨论“这块化石的发现对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一语惊醒梦中人。徐星发现了新天地。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提出鸟类可能演化自恐龙的假说,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假说已经成为主流,但依然存在不少疑问。

    比如始祖鸟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而当时发现的似鸟恐龙化石却都出现在白垩纪。祖先生活的时期怎么可能比后裔还晚?

    徐星的发现,可以解决这一困惑。他发现的镰刀龙类化石,将这类鸟类祖先类群的化石纪录提前至侏罗纪时期, “从时间的演化序列来看,‘恐龙变成鸟’这件事也更好解释了。”徐星遵循这一思路,与导师合作了一篇论文,发表在1998年的《自然》杂志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假说的“时间难题”。

    这是徐星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是他 探索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起点。

    四个翅膀的小盗龙

    1996年,一枚发现于中国辽西的化石颠覆了恐龙固有的形象。

    一圈纤维状的印记,从头至尾,将一米左右的完整化石骨骼紧密包围。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

    这块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它的发现为研究鸟类如何演化出羽毛打开了一扇窗。”徐星说。从那时起,徐星也开始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寻找带羽毛恐龙的化石。

    1999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介绍一块来自中国的神奇化石——一种具有鸟类身体和恐龙尾巴的动物,研究人员称之为“古盗鸟”,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直接证据。

    但很快,徐星发现,“古盗鸟”其实并不存在。

    当时,徐星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一块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化石标本,他们观察到,这块化石的尾部与“古盗鸟”标本的尾部一模一样。原来,“古盗鸟”化石标本是由不同动物的骨骼化石拼凑起来的一种人为的“物种”。

    徐星给《国家地理》杂志去信,提出质疑,“科学研究必须忠诚本真,我有义务指出这个事。”徐星说。2000年初,《国家地理》杂志召开发布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将徐星的来信发表在2000年第4期《国家地理》杂志上。

    “古盗鸟”虽然不存在,但不代表“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破灭。

    就是这块揭穿“古盗鸟”的辽西化石,使徐星发现了另一种身披羽毛的恐龙。徐星和同事一起将这一生活在约1.2亿年前的恐龙命名为“赵氏小盗龙”,以致敬自己的老师赵喜进。

    2002年初,徐星带领课题组开始对一批新采集的小盗龙化石进行研究。“当时,有另外两个课题组也在进行小盗龙的研究。”徐星说,其中一组的主要研究者是他的一位好友,徐星特意给好友发了邮件,承诺不会抢在好友之前发表研究成果。

    好友回信说:“自己的研究论文即将发表。”徐星既为朋友高兴,又有点儿忐忑,“我们都在研究同样的内容,如果另外两个研究小组把我们想说的话、我们发现的研究点都说了,那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就大打折扣了。”徐星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

    2002年夏天和秋天,另外两个研究小组的文章相继发表,很幸运,都没有涉及徐星他们的研究重点。

    “我们从化石上发现,小盗龙有着非常长的片状羽毛,而且羽轴两侧的羽片宽窄不同,是不对称的,这恰好符合会飞鸟类的飞羽特点;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羽毛不仅分布在前肢和尾巴上,还分布在后肢上,即小盗龙长了四个翅膀。”徐星兴奋地说,这种羽毛分布形式表明,这类小型的驰龙类在当时可能已具备了一定的飞行能力,它们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

    2003年初,《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发表了徐星等人发现的四翼恐龙,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长了四个翅膀的恐龙,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有力证据——从兽脚类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渡之中,可能经过了一个四翼阶段。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树栖起源滑翔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徐星和同事将这种长着四个翅膀的小盗龙命名为“顾氏小盗龙”,以纪念为热河生物群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

    小盗龙,就此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徐星也就此写出了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收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

    “恐龙三明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徐星几乎每年都和团队去野外考察,足迹跨越了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云南和湖南等地。

    野外考察,苦不堪言。戈壁沙漠,有时营地距离水源地几百公里,为了节约用水,徐星和同事甚至常常不洗脸,“袜子硬得都能立起来。”

    头顶烈日,毒虫叮咬,甚至还要面临翻车、方向盘被颠断的情况……但再恶劣的环境,也比不上“一无所获”的沮丧。

    不过徐星好像好运伴身,常常有重要发现。其实,这“好运”正是坚持野外考察、不畏艰辛的“回报”。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徐星和同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质现象:在地层当中,保留着不少凹陷,凹陷之中,以两三平方米为一个区域,保存着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化石,“每隔二三十厘米岩石,就是一层化石,就像‘恐龙三明治’。”徐星说。

    层层叠叠的化石,讲述着亿万年前的故事——

    1.6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新疆五彩湾,生机勃勃。

    雨季的一天,持续的雨水让本已湿滑的地面泥泞不堪,几只大型的蜥脚类恐龙途经此处,有着庞大身形和体重的它们沿途踩下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深坑,但很快深坑又被泥水灌满。

    刚刚放晴,几只体长1米多的小型原始角鼻龙类恐龙打闹至此,黄昏余晖下,它们完全没有注意到脚下的危险,一不留神陷入泥潭,这一陷就是亿万年……

    2009年,徐星他们发现了这种小型恐龙,并给它们起了一个有些“悲壮”的名字——“难逃泥潭龙”。在“难逃泥潭龙”身上,徐星和同事们解开了两个有关鸟类起源的秘密。

    “它提供了关于鸟类手部的三个手指是怎样从恐龙手部演化而来的重要证据。”徐星说,从早期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证据来看,当兽脚类恐龙一步步向鸟类演化的时候,最开始退化的是最外侧的两个手指,即相当于人类的小拇指和无名指;而现代鸟类胚胎发育学研究认为,鸟的手指是退化掉最内侧的“大拇指”和最外侧的“小拇指”剩下的。“‘难逃泥潭龙’的第五指已经消失,但另一个退化的手指不是第四指,而是第一指,而且退化非常严重——这就说明,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中,退化的的确是第一指和第五指。”由此,徐星和同事提出了外侧和两侧退化模式相结合的新假说,古生物学的化石证据和鸟类发育学的资料之间的矛盾有望化解。

    徐星和同事们还找到了代表不同年龄段的近20个化石标本,通过对比,他们惊喜地发现:幼年时期,“难逃泥潭龙”的嘴里是长着牙齿的,食性属于杂食性;成年后,它的牙齿会全部脱落,嘴变成像鸟类一样的喙,食性也转变为植食性,“从‘龙齿’到鸟类‘角质喙’的变化过程一览无余,这能帮助我们理解现代鸟类的喙是如何演化形成的。”徐星说。

    同年,徐星和同事们又在辽宁约1.6亿年前沉积的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了“赫氏近鸟龙”,这种恐龙已长有羽毛,比“始祖鸟”的时代还要早1000多万年。这一发现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曾经过“四翼阶段”的假说,并提出了兽脚类恐龙分异的时间框架新假说。这是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徐星和同事们的发现还有很多——

    在内蒙古二连浩特,他们发现了生活在7000万年至8000万年前的巨盗龙,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但它许多特征更像鸟类,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7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 发现之一;

    2012年,他们命名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华丽羽王龙,这种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2018年,他们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它与“赫氏近鸟龙”同属近鸟龙类,其尾羽羽轴两侧的不对称羽片,表明其当时已具有辅助飞行特征,使其成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具有不对称飞羽的动物;

    ……

    为了这些化石,徐星付出了很多,常年的野外考察,他的膝盖和肠胃都落下了毛病。但他乐此不疲,依然执著寻找着“恐龙进化”的答案——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徐星觉得,真相越来越近了——

    “恐龙,并没有完全灭亡!”

    来源 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 王梦莹

    二、《点亮》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点亮》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点亮》读后感1

    读一本好书,像一杯春日里的香茗,让人唇齿留香;像一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又像寒冬中的一盆炭火,给予人们温暖的力量。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点亮》的书,使我心境豁然开朗,得到了净化!

    这本书是由十三个著名作家联合编写而成,每一篇都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教我们学会了去爱,去坚强,去感恩,去珍惜,去成功。在这么多篇精彩的美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心的下面,脚的上面》这篇。

    它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根雕情有独钟,可惜怀才不遇,家里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贫困,但他仍然坚持着,没有放弃。多年后他终于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根雕家。当记者问起他,当经历那么多的困难时,他是如何坚持下去的?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自己的脚,说:“很简单,所有的困难我都放在心的下面,脚的上面。现场的观众无一不被这句话感动。

    是啊,面对任何的挫折、困难、打击、失败将他们放在心的下面,脚的上面是何等的睿智的心态!将那些负荷放在心的下面,是为了不让心灵承受那无谓的负荷,而将他们放在脚的上面,是不忘记那些痛苦的时光,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如果没有将困难、挫折放在心的下面,脚的上面。根本就谈不上成功,唯有直面困难,把挫折当做人生向前进的号角,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上,有许多有伟大理想却一事无成的人,因为他们只是空有一身抱负,却不付出实际努力去争取,而是怨天怨地,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种心态就是远离成功的致命弱点。我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已经六十几岁的老奶奶来到一个招聘会上,一个人填写了六十几份各类求职应聘表,许多人都以为是她自己要找工作,一打听才知道,她是为他26岁的儿子来应聘的。他的儿子整天闲在家里,一天到晚打牌、聊天。这个例子不就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了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为了目标而前进,才能有所作为,将那经历的一切将他们放在心的下面,脚的上面。

    《点亮》读后感2

    前几天,闲来无事的时候便看了一本金波爷爷著的《点亮上橘灯》。

    这本书里面有二十几个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苹果小人儿》这一篇。说的是一个叫玎玎的小孩画了一个苹果小人儿之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文里写了尖尖嘴、绒绒狗、蛙鸟和小苹果人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写的,一天,小苹果人在睡觉醒了即发现尖尖嘴在床上,并且看到尖尖嘴在闻她还差点咬到她,吓得苹果人哭了起来。这时绒绒狗起床了,看到尖尖嘴差点咬到小苹果人时就去了小苹果人的床上,这时小苹果人哭得很利害,尖尖嘴还在说小苹果人是个小胳膊,细腿的苹果人,便阻止了他,告诉了苹果人你看看尖尖嘴他才是个小胳膊细腿的小老鼠呢!小苹果人这回不太哭了,尖尖嘴不高兴了,后来绒绒狗告诉小苹果人一开始,我也是会被人家嘲笑的小狗,时间长了大家便忘了嘲笑我,因为我很善良。现在伙伴们打心眼里喜欢我,于是小苹果人就问打心眼是什么意思,这时尖尖嘴就说了个笑话,打心眼就是心里长了一只眼睛。绒绒狗又说,不知道就别讲,打心眼哪是心里长了一只眼睛。那尖尖嘴又说,那你知道打心眼是什么意思吗?绒绒狗想了好久都没答上来。你还嘲笑我呢,你自己都不知道,小苹果人于是就去问了玎玎,玎玎告诉她打心眼就是不一般,小苹果人知道了就去告诉了绒绒狗。小苹果人说我问尖尖嘴吧,绒绒狗阻止了她,说尖尖嘴嘲笑你,你就别告诉他吧。她说不行,这样他不知道我就不能不告诉他,因为我知道了。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不可以嘲笑别人,这样别人就不会嘲笑我们了。这本书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你们对这本书有兴趣的话就去看一看吧。

    《点亮》读后感3

    上周四,去参加社区活动,由于天气下雨,社区阿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理想点亮人生》,让我们回家认真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回到家我急不可待的读完了它。

    《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即:“人生目标前进动力";“心系人民振兴中华”;“志向远大勇攀高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书中有很多励志小故事,其中,里面“童第周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勤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他根本上起学,他看着背着书包的同学充满了羡慕,他在羡慕中渐渐长大,他的哥哥认为不能耽误了弟弟的前程,就把他送到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哥哥希望他努力学习,帮自己养家糊口,但是,童第周心里已有另一个目标了,那就是考进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哥哥为弟弟这样高远的志向感到高兴,又同时为他担心,因为没有接受教育的童第周与其他同学相比,基础太差了,望着哥哥那犹疑的眼神,他说道:“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从这以后,童第周认真地进行备考,刻苦学习,经常学习到深夜。

    凭着这种勤奋的精神,童第周终于考上了效实中学,只不过是倒数第一,他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经过努力也能做到,我决不当最后一个。抱定信念的童第周,学习起来很吃力,日常的学习时间不够,他就与路灯相伴,天刚蒙蒙亮,他就在路灯下读外语,夜晚寝室灯关了,他就在路灯下面复习,一年后,童第周变成了正数第一,几何考试拿了100分。并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攀登生物学高峰的人生理想……

    书中人物的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让我感到衷心的佩服,是勤奋学习,不怕困难使他迈向了成功!每当我看到别人拿着一张张奖状,大家都在夸奖他时,我很希望那个人是我,我很想尝尝成功的滋味。但成功不是不劳而获,它是属于每一个勤奋的人。我是个爱弹琴的女孩。记得去年去参加古筝大赛,参赛的曲子是《战台风》,里面有有一段“扫摇”的指法,很不好练,在练琴时,我总想把这一段隔过去,但是一想到如果练不好,就不能参加比赛,更别说拿奖了,想到这里,只好勤奋的练起来,一天、二天、弹得手臂都疼了,我真的很想放弃,但好像看到了成功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向我招手,努力、再努力,终于我听到一支悦耳的乐曲在屋里回荡着,最终顺利的参加了比赛,还得了奖。我高兴地欢呼着……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成功者,又有谁不是通过努力,克服一个个困难而取得成功的呢?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他光寻找灯丝,就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试验了数千次,最终取得成功。“镭之母”居里夫人为了科学实验,三年之内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没有走过一次亲戚,把经历全部投入在科学事业上。还有,祖冲之、张衡、爱因斯坦、霍金……古今中外,又有哪个科学家不具备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的呢?

    成功来自于勤奋,智慧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勤奋的结果。只有把握住勤奋的钥匙,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那就让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用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巅峰,用知识这金钥匙去打开成功的大门吧!

    《点亮》读后感4

    一个周末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偶尔听到20xx中国好书的评选,其中一个名字特别熟悉,就是金波爷爷他的一本《点亮小橘灯》入选啦,我们经过一番搜索,终于买到了这本梦想中的好书,当收到它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温暖的橘色封面,隐约透出金波爷爷的身影,感觉十分亲切。

    这本书是金波爷爷80岁时写给小读者的,打开书,一张精美的书签便映入眼帘:"为你点亮小橘灯,一起走在路上。你走向矫健,我回归童年"。一本厚厚的书竟然装载了好多好多的童话故事,金波爷爷说这些童话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因为有趣,便引起了他无限的遐想,写成了这些童话,它们都是爷爷从生活中获得的种子,在童心的培育下,开放出童话的花朵。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筝鸟"这篇,它讲述了一只挂在墙上无人问津的风筝,在一个春天里,在一只燕子的鼓励下,挣脱绳索,飞向蓝天,它竟然带领着许许多多的风筝一起挣脱了拴着它们的线,在燕子、雄鹰间自由飞翔!最后它变成了一只风筝鸟,清晨放飞,天黑之前就飞回家,真是太神奇了!我特别羡慕这只风筝鸟,羡慕它能长出自己的翅膀在蓝天自由飞翔,心里更是佩服金波爷爷的想象力,书中那么多奇妙的童话故事竟然都是出自他的想象,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那只风筝鸟,挣脱束缚,让想象力插上大大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每个小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让我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它不仅仅点亮了小橘灯,也照亮了我们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

    《点亮》读后感5

    没想到,家乡隔壁有位这么出名的教育红人,“教育领域的一匹黑马”,仅这称号就足以说明黄林波老师的份量。本书由140多个简短精悍的故事组成,寓教于事例,读来轻松有趣,轻松之余,却在不经意间引起读者的思考。

    著名旅美学者薛涌先生说的好:“凡是那些能不停反省自己问题的人,总会比较成功;而那些放下自己的问题不管、总是靠放大镜看别人问题而获得自信的人,则最终会成为失败者。”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与追问,才能渐渐走向完美;教育者也当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树人于百年。因此,《好教育点亮人生》更多地侧重于对我国教育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反思。中国的`教育,是个极大的话题,我没有能力去思考整个国家沉重的问题,但是我能思考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且我应当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的根源,深刻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此回报《好教育点亮人生》给我的启示。

    每细读一个教育故事,都会不由自主把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作对比,一次又一次的自问:“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你象书中的人物这么做了吗?”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省中,我的教育观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悟。

    反思我的教育理念。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有学生》让我陷入沉思。总认为自己还是挺关爱学生的,面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坦荡的说,我的心里真有学生。可是这个故事却让我发现,原来眼里有学生不仅仅指的是那份爱,还要有更多: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状态,关注孩子的一切,要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以前,只是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可当我女儿坐进我的教室后,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女儿对我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人生成功了是百分之百,失败了,也是百分之百。我们做老师的,真的不能忽略了任何一个孩子,对老师而言,他也许只是我们的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可是,对他们自己而言,对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而言,那就是全部,就是百分之百啊!也许每一天,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心里有没有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百分之百?教师其实是一种责任。美国古诺特博士说过,“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这句话发人深省,它也将成为审视我教育行为的一面镜子。

    反思我的教学行为。

    《出了问题少责怪别人多检讨自己》,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原则,多反思自己的人,才能更快成功。在教学上,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反思在现实生活中的含义十分丰富,尤其对教师而言,它对我们教学智慧的提升和让实践形成良性循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想想自己也说得上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重复性”的教学工作,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时太忙、太累、太乏味,但时常又满足于现状。虽说学校现在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反思,但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只是在工作之余简单、随机的想一下,而且有时是模糊的、片段的,内容单调,没有系统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是高素质的、还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地成长呢?美国心理学家波斯那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至关重要,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教师反思的对象。

    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矫正错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学会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吧,在学问进修上,在工作效能上,在道德品格上,始终不懈的,专心一意地坚持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必能推陈出新,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点亮》读后感6

    前不久,我利用闲暇时间读完《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一个人拥有理想才可能登上人生的高峰;理想能使我们射放出迷人的光彩;理想可使我们尝到成功地喜悦。

    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伟人为目标而奋斗,为理想而追求的感人的故事。也许最后完成梦想就这么简单,但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谁又能不断磨炼自己、挑战自己呢?是像张海迪一样为“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多做些事情。既然我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目标而奋斗。”;是像邓亚萍为“玩命训练,为国争光。”;是像吴大观“航空救国”的梦想而追求?还是像年仅12岁的何宇轩一样为“长大当一名优秀的钢琴家”的理想而努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预示着祖国的希望,而未来就把握在我们的手上。是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正处在人生的金色时光,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我又一次被“钢琴小王子” 何宇轩震撼了,和我同一般的年龄,虽然他失去了光明,整天与黑暗作伴,但他却用他的琴声博得了世界的喝彩,可以说,一位盲人,练琴所花时间要比正常人多几倍,所花的精力比正常人也消耗的更多。同样的年龄,我为何不能像他一样向理想一步步迈进呢?何况我身体健全,我在心中也定下了决心。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理想似一盏明灯,点亮我们人生的道路;理想似一艘航船,载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理想似一枝神奇的笔,等待我们普写一篇篇锦秀文章!

    《点亮》读后感7

    小鸟的理想在天空自由飞翔,鱼儿的理想是在手中自由自在的游泳,那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在《理想点亮人生》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张海迪大姐姐的故事最让我感动。张海迪5岁时患上了脊髓病,从此,下半身没有了知觉,但张海迪没有对自己放弃,反倒比常人更加努力。她从小喜欢读书,他爸爸妈妈也绞尽脑汁的在想办法,他发奋的学习,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还学会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读了多种名著。在张海迪15岁时,发现村里小学没有音乐老师,她便去那里教孩子唱歌,给孩子理发,补衣服;张海迪见村民没有药,一个个在痛苦中煎熬,在疾病中死亡,便把零用钱花在购买医学用品上,她找来各种小动物的尸体观察,学会了针灸,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刻苦钻研,经过重重困难,她终于掌握了医学,针灸出名了,找她看病的人有一万多,但长时间的看病,脊椎甚至弯成“S”型。张海迪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呢?是理想,是理想让张海迪发奋学习,是理想让张海迪没有对自己放弃,是理想让张海迪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张海迪用理想点亮了自己的人生,自古以来,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是在理想的召唤下点亮自己的人生的,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呢?如果没有了理想,就像前进缺乏了动力、失去了目标。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也应该用理想点亮我们的人生,指引我们前进。同学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吧!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奋力拼搏,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点亮》读后感8

    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我对书中提到的“要理想,不要空想”这个观点深有感触。理想是一种对未来和美好前景的向往与憧憬,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但是,理想不是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空想。

    理想,是一种有计划性行动的一种思想观念。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缺乏客观依据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有的人小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但他们仅仅把这些想法放在心里,存在头脑中,却不去努力实现这种“抱负”,那么,原初的理想就会变成空想。半途而废的人,即使有理想,但理想不固定,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不只是想想,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的人突发奇想地产生了一个美妙的想法,却能不断地为之努力,甚至永不放弃,那么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最需要理想的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感到幸福,在非洲,还有多少难民忍受着饥饿,在中东,还有多少人在饱受战火的煎熬。

    努力吧,我的伙伴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吧!

    《点亮》读后感9

    一个周末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偶尔听到20xx中国好书的评选,其中一个名字特别熟悉,就是金波爷爷他的一本《点亮小橘灯》入选啦,我们经过一番搜索,终于买到了这本梦想中的好书,当收到它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温暖的橘色封面,隐约透出金波爷爷的身影,感觉十分亲切。

    这本书是金波爷爷80岁时写给小读者的,打开书,一张精美的书签便映入眼帘:"为你点亮小橘灯,一起走在路上。你走向矫健,我回归童年".一本厚厚的书竟然装载了好多好多的童话故事,金波爷爷说这些童话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因为有趣,便引起了他无限的遐想,写成了这些童话,它们都是爷爷从生活中获得的种子,在童心的培育下,开放出童话的花朵。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风筝鸟"这篇,它讲述了一只挂在墙上无人问津的风筝,在一个春天里,在一只燕子的鼓励下,挣脱绳索,飞向蓝天,它竟然带领着许许多多的风筝一起挣脱了拴着它们的线,在燕子、雄鹰间自由飞翔!最后它变成了一只风筝鸟,清晨放飞,天黑之前就飞回家,真是太神奇了!我特别羡慕这只风筝鸟,羡慕它能长出自己的翅膀在蓝天自由飞翔,心里更是佩服金波爷爷的想象力,书中那么多奇妙的童话故事竟然都是出自他的想象,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那只风筝鸟,挣脱束缚,让想象力插上大大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每个小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让我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它不仅仅点亮了小橘灯,也照亮了我们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

    《点亮》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后,受益匪浅。我不仅知道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大人物,而且还知道了大人物背后的小故事,小故事支撑起了他们的光环,而日后的荣誉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故事才获取的。

    理想是一艘船,它承载着我们的憧憬与梦想,驶向幸福的彼岸;理想是一盏灯,是一盏明灯,永远在我们心中点燃,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不做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大文豪鲁迅的话让我感悟到要理想,不要空想。

    张海迪真让我敬佩,看到村民有病,她居然为了村民的健康而学习了针灸,学就学吧,她居然拿自己来做实验,她在自己身上不知扎了多少针,慢慢才摸索出针灸的奥秘。她还积极解剖小动物,努力学习,不久后,她自己就会看一些普通的风湿感冒了,不仅如此,她还坐着轮椅登门送药、问候、诊断。她成了一个伟大的榜样。这一切,就是她小小的理想。

    理想是一个种子,只要我们向着它生长的方向不断努力,小种子也会变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理想的力量,谁能低估呢?我希望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三、有关写艾青的诗和人生简介

    艾青
    【艾青】

    [简明介绍]

    (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详细介绍]

    艾青,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艾青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 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 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 堰 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着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 《诗论》、《艾青谈诗》等。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t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O,四川人民

    《艾育叙事诗选》198O,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O,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关于飞向蓝天的问题,通过《《点亮》读后感》、《有关写艾青的诗和人生简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飞向蓝天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飞向蓝天(3)

    相关阅读

    • 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飞向蓝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飞向蓝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和恐龙,也许并未灭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 飞向蓝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上」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飞向蓝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飞向蓝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上」和上完飞向蓝天的恐龙推荐看什么课外书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
    • 原创寓言故事:飞向天空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飞向蓝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原创寓言故事:飞向天空和寓言故事作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