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山寨文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山寨文化”是一场社会解构运动和高三语文练习 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山寨文化”是一场社会解构运动
时代周报:“山寨”一词是曾经流行在网络和民间的词汇之一,但对其词义的理解却众说纷纭,从最初的“山寨产品”,经语义学置换后变成“山寨文化”、“山寨精神”等,在你看来,“山寨”这个语词究竟包含了哪些含义?
朱大可:“山寨”这个词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语义:第一,指仿制和盗版的工业产品;第二,指流氓精神;第三,指在一种流氓精神影响下的文化颠覆,戏仿、反讽和解构。后两种事物之间互相关联,但却跟第一种风马牛不相及。但由于它们被胡乱混淆在一起,导致了一场普遍的阐释混乱。
时代周报:“山寨”这个词汇最初源于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山寨手机、山寨数码产品等,这些产品无疑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但却具有低价、紧跟流行趋势,更能满足中低端消费者等特点。“山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盛行说明了什么?
朱大可:发生于制造业的克隆手机和数码产品,使用了“山寨”一词,却是一种修辞学上的不当借喻,也就是不当地借用了“山寨”一词中所含的“另立山头”语义。这要么是科技界语文水准下降的征兆,要么是一种蓄意的话语阴谋。仿制工业品根本就不是“山寨”产品,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品。
“山寨”一词制造了语义学的误会,似乎这种盗版行为中含有民间、草根、侠义和反垄断的光明成分,这也是盗版产品获得社会同情的语义学根源。但它实际上跟民间、草根和侠义毫无关系。它从一开始就是赤裸裸的知识侵权行为。但在这种山寨产品盛行的背后,还潜藏着“后发国家”的历史性怨恨。有网友宣称,“帝国主义”掠夺了我们上百年,难道就不允许我们掠夺它十几年?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立场。但这种强烈的历史性怨恨不能解决中国制造业的困境,恰恰相反,只能把它推入更危险的状态。
时代周报:很多批评以快速模仿复制名牌产品为主的“山寨产品”的学者也认为这是一种“偷盗”,认为这是中国对产权和专利保护不够造成的,这会扼杀创新精神。这种担心是否多余,市场会不会对这种山寨产品的命运作出判断和选择?
朱大可:如果纵容这种盗版行为大量滋生,产权和专利无法经由自主开发获得,则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将无法建构,而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机能也将长期萎缩。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消费市场支撑着以盗版为核心的低成本工业,由此制造了廉价的贸易狂欢,但由于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它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必定会走向自我倾覆的结局。“中国制造”的悲剧,盖源于此。
时代周报:“山寨产品”存在仅具有消极作用?是中国市场体系劣质化的一个标志?
朱大可:模仿型产品作为民族工业的起步阶段,有缩减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显著功效,所以,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崛起之初,都曾走过模仿阶段,但它们随后就转向了更大规模的自主创新时期。其中日本是科技创新最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超过欧美任何一个国家。
而“中国制造”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之后,继续在低档、廉价和劣质的层级徘徊,满足于没有独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仿造,由此跌入全球经济链的最低端。我们至今还在这个炼狱里辗转挣扎。在我看来,盗版文化要对此负重要责任。
时代周报: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百家讲坛等相继风行,“山寨”真的沉淀成一种文化?或只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短暂的流行风潮?
朱大可:作为流氓文化的代名词,山寨文化是历史悠远的传统,山寨精神就是华夏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种关键的民族遗传基因,超越了朝代和时间的框架,显示出某种永恒的特点。但在不同的时代,它会更换不同的命名,犹如寨主们更换山顶上的旗幡。例如,过去我们曾经把它叫做“江湖”、“山头”、“武林”、“坊间”和“市井”等等,这些近义词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但都包含跟朝廷对位的基本语义。
时代周报:山寨精神或山寨文化扮演了对抗精英文化的角色?
朱大可:“山寨”这个词只有在文化领域使用,才能回归到其语义的本源。山寨精神所指称的,无非就是我们熟知的流氓精神。这是一种跟国家主义和朝廷空间相对的事物。当然也跟宗教精神相对。但流氓未必就是精英的敌人。只要查看《水浒》的造反者名单就不难发现,在一百零八将的“天罡星系统”和“地煞星系统”两个支系里,只有极少部分地位卑微、没有话语权的纯正草根(如李逵、孙二娘、阮家兄弟和王英、薛勇、李忠之流),而更多的是北宋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要么是地县级中层官吏(如宋江、鲁智深、武松、杨志、呼延灼、秦明、杨雄、史进等等),要么是前朝贵族(如柴进)和殷实乡绅(如卢俊义和李应),瓦岗寨的情形也是如此。就阶层出身的身份而言,中国“山寨”基本不属于“草根”阶层。在水泊梁山这座典范的山寨里,精英永远是寨民的命运掌控者。这些被逼反叛的精英分子不仅占据高位,而且在焦虑地期盼朝廷的招安,渴望来自国家权力的身份修复。这是山寨政治的核心理想,也是山寨逻辑的必然结果。把山寨变成草根的专利品,拿它跟精英对立起来,可能会产生某种不当的文化误导。
时代周报:山寨文化为什么会在中国当下发生并受到网络和民间热捧?是否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
朱大可:山寨文化是后威权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旨在颠覆文化威权的中心地位。山寨版春晚是这方面的范例。它表达了民众对央视的轻蔑和挑战,并营造着一种更为多元的文化格局。在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时代之后,这种挑战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
时代周报:若说山寨精神是一种流氓精神,那它在中国就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社会解构运动的一部分,它具有以模仿、反讽、恶搞、解构权威话语等特征,是网络时代恶搞的另一个翻版,但它是否也是文化原创的一部分?
朱大可:不妨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山寨精神就已经开始盛行,它的旗手是王朔和崔健,他们联手打造了新流氓主义的文化旗帜,由此产生出第一代山寨文化。他们因而对中国文化进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一时期的文化主体仍然是知识分子。
21世纪初盗版电影和互联网兴盛之后,各种戏仿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为信号,山寨版《西游记》,深入人心,引发“大话”狂潮,大话红楼、大话三国等各种戏仿作品层出不穷。这是第二代山寨文化的崛起,它的主体已经转变为青年普罗大众。
2006年,胡戈对电影《无极》的戏仿,打开了2.0时代的图像反讽程序,成为第三代山寨文化的重要开端。这就是当代“山寨文化”的发育简史。很显然,山寨文化决不是2008年的独特发明。它只是改头换面的流氓文化而已。不看到这点,就无法理解中国山寨文化的本质。
山寨文化当然有优劣高下之分。优秀的山寨文化借助戏仿和反讽推进了文化发展,可以被视为文化原创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大多数山寨文化产品都是网民自娱自乐的结果,它们犹如歌厅里的卡拉OK式的自助演唱,自己觉得HIGH就行了,旁观者一旦较真起来,起身痛斥它难听,污染消费环境,就会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大众的山寨文化,有其自由生长的充分理由。任何以“低俗”之名展开的围剿,都只能陷入行政过度和文化专制的误区。
时代周报:“山寨文化”体现在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也饱受争议,尤其是在网民眼中,他们认为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草根精神,平民精神。
朱大可:我要在此反复强调的是,“流氓”不是一个负面的司法与道德判断。它是一个中性语词,用以描述华夏社会中身份缺失的社群。作为流氓文化的山寨/江湖文化,包含着两种彼此对立的价值:一方面是对现有文化秩序的反叛、解构、颠覆、挑战和嘲弄,由此展示出积极的社会批判意义;另一方面,它也对社会正面价值实施颠覆。流氓文化总是在倒洗脚水的同时,把婴儿也一起倒掉。在大多数情况下,流氓文化只在单一地重复着解构的动作,它缺乏正面建构价值体系的机制。这就是流氓的哲学限度。流氓精神,跟草根和平民有某种联系,但不是同一种事物。在很多情况下,平民大众同样是流氓调戏的对象。刘邦和朱元璋一旦当上皇帝,就迅速背弃了原先的草根支持者,但这完全符合流氓的行为逻辑。
时代周报:在中国当下,这种山寨精神或文化存在有何意义?它折射了当前庙堂文化、精英文化的困境?
朱大可:山寨精神的唯一成就,就是在华夏历史上建造了无数座转瞬即逝的“山寨”。这是流氓自己的家园。但它们只是某种临时的驿站。山寨不过是朝廷的一个镜像而已,或者说,它是朝廷在江湖中的一个垂直的倒影,却拥有疑似草根的面貌。大多数山寨是由丧失身份的精英打造起来的。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互联网为草根网民制造了山寨的幻觉,误以为自己置身于独立的山寨之中,但只要探究一下中国历史和现实就会发现,没有哪座山寨不在朝廷的权力支配范围之内。在我看来,山寨精神的价值在于,它在一些局部的数字虚拟空间里,实现了民众对自由的想象,如此而已。
时代周报:中国当前的庙堂文化、精英文化有无存在问题?
朱大可:不仅有问题,而且相当严重。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精英在高压和收购下发生集体转型,从批判知识分子变成犬儒型知道分子。这是所有中国社会病变中最严重的事变。但仍然有少数知识分子坚守着独立批判的立场,却未能获得民众的必要支持。许多人无法辨认不同知识分子类型之间的显著差异,而是采用了一揽子的对立或攻击立场,从而加剧了中国文化的内在损伤。在我看来,煽动愤青围攻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一种运作得很成功的“文化阳谋”。
时代周报:“山寨文化”的最终命运如何?
朱大可:山寨/江湖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种宿命。它会像岩石一样永生,不倦地鼓舞青年亚文化群,在反叛和颠覆中寻找自己的价值目标。在旧一代“寨民”被招安之后,一定会有新一代的“寨民”加入到文化反叛的阵营中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化生态的常态。对此,我没有什么异议。
时代周报:中国的草根阶层与现代意义上的平民阶层有何区别?需要补充哪些内容才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平民文化?什么时候中国社会能够完成这种变化?
朱大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公认的现代平民阶层,一般具有下列几项基本特征:第一,它是社会的大多数(主流)而不是“一小撮”,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和家庭结构;第二,总是在自由、平等和健康理性的对话平台上表达意见,从事专业化的社会建构;第三,具备人类(普世)价值观、健康的生活趣味、注重尊严和荣誉感,善于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身的基本权利。
中国的草根阶层尚未获得这些属性。它的文化散发着浓烈的传统江湖气息,具有非理性、以暴制暴、狂欢性宣泄以及道德法律双重失序等等的特点。它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过渡形态。不错,我们已经拥有漫长的山寨/江湖历史,并且注定还要在这种气息中继续生活下去。在贫民阶层尚未脱贫、而中产阶级成长缓慢的背景下,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在什么时候终结。中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型的时间表。(原载《时代周报)
本文题图:岳敏君《2000——革命者》
本文插图:蔬菜山寨世界名画,原作者不详。
上传与管理:杰夫
朱大可守望书系,由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分为《神话》《先知》《乌托邦》《审判》和《时光》等五部,为“朱语”代表作,集三十年来汉语书写之精华,涉猎文学、美术、音乐、建筑、大众文化、古典文化和历史传奇等多个领域,以独辟蹊径的眼光、深邃透彻的见解、典雅精美的语言,而成为中国汉语界的一组重要文本。把你花在美食上的小钱,拨一部分在这些书上,你就能享用美妙的精神大餐。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搜索微信公众号iwenhuaxianfeng,或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
一、高三语文练习 山寨文化是哪门子文化
正面山寨只不过是产品的构思并不是属于山寨业者原创的,但如山寨本身没有侵犯专利或版权,便非不合法的抄袭;而且山寨的运作,因只需要利用较少的资本投入研发,是理想的创业模式。
负面
山寨极有可能侵犯创新者的版权;因投入的研发经费较少,可以较低廉的生产成本打入部分贸易市场,造成不平等的恶性竞争。
山寨精神
山寨精神,即指模仿搞怪、成本最小化等各种与社会主流相区别的现象。山寨现象是草根阶层得不到和主流精英阶层诉求、沟通的机会,而迅速在中国网络传播。“山寨”是对主流阶层的反讽解构。山寨文化
【是一种草根反主流阶层的社会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对主流权威们叫板、解构,如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明星等。
草根,指的是广大基层老百姓。(有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就是野草)。三国里刘备还当过“益州牧”呢,就是说“放牧羊群的人。把老百姓比做羊群。无论是草还是羊,总之是对老百姓的地位低下的表述。都含有蔑视之意。
二、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刘勰名人名言:
瞻望那些从前的贤人,都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有的声名昭著于南方楚地,有的文采震动了北方梁国。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
后代的作家,力求华丽的文辞,放弃实用的美德。
君子要身藏利器,等待时机来加以施展,建立一番事业,本该积蓄知识修养德行以充实内在的美,散发文采以显示外在的美,做到像楩木、楠木那样质地坚硬,像豫树、樟树那样高大的才干。
名声受到贬抑或褒扬,既然是这样;职位的通达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
将帅宰相因为他们的地位崇高,所以名声就特别显达;文人因为他们的职位卑微,所以经常遭到讥诮;这正像大江大河之所以波涛腾涌,小沟小水之所以波涛曲折一样。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学问却无边无际。
言语不能把用意完全表达出来,这也是圣人难办到的;加上自己的知识很有限,怎么能够讲出创作的标准来呢。
到了具体地品评文章作品,有的话和前人说的相同,但并不是人云亦云,实在是不能不同;有的话和从前的论述相异,并不是随便标新立异,按道理确实是不能不异。
评论一篇文章比较容易,总论历代的文章很是困难。
时间飞快地过去,人的才智不能永存,要使声名和事功可以流传下去,只有靠创作罢了。
宇宙无穷无尽,常人和贤才总是混杂不分,超出一般的只靠才智罢了。
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万古以来的声名得到它的宣扬,千里外的呼应能得到它的推动。
言语既然能显示个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国珍贵的宝玉,文坛中的人应该想到记录事实。
才华出众的第一流的大手笔,却多数疏于书信,好比相马能手九方堙能识别千里马而忽略了马的毛色和雌雄这类小事一样。
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至于尊贵地位的差别与顺序,就要用礼节来表示敬肃。
写作书信时应当条达舒畅来显示气势,无拘束地说出自己的情怀,书信往来写得文辞明显、从容自然,也是心声的交流啊!
语言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书写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文字;声音文字表现出来,君子和小人就看出来。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
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纳领,驱万途于同归,负百虑于一致。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
文以行立,行以文传。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一想到登山,作家的感情就倾注到高山之中;一想到观海,作家的情意就洋溢于大海之间。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为情而造文。
华美的词藻过于繁多而真情实感很少的作品,让人品味起来必然生厌。
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
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
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
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王符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
王符名人名言:
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虽有玉璞,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
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养寿之士,先病服药。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
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
君之所以上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套于效验。
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养稊稗者仿禾稼,惠奸宠宄者贼良民。
人不可以不矣就师。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与狐议裘,无时焉可。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
贵富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文学名人名言
文学名人名言
1、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2、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3、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4、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5、一首伟大的诗篇像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与欢愉的水花。雪莱
6、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7、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8、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9、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10、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
11、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12、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13、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
1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朱熹
15、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唐杜荀鹤
16、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福楼拜
17、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宋苏轼
18、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9、文章均得江山肋。宋王十朋
20、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
21、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
22、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23、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24、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高尔基
25、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泰勒
26、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27、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英]拉尔夫
28、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29、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31、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32、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33、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3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5、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唐白居易
36、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叶圣陶
37、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肖伯纳
38、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
39、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
40、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
41、语言赋予人类是为了表达思想。
42、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43、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44、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45、对文学工作的渴望基本上是个人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愿望,他想用文字来表现和描绘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无穷尽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借此达到与人民群众的结合。高尔基
46、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流出。宋张戒
47、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48、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49、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
50、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51、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52、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53、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于事实真相。
54、志者诗之本也。宋朱熹
55、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56、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57、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
58、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5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南北朝刘勰
60、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61、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62、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63、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近代许乃钊
64、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高尔基
6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66、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67、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
68、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英
69、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马克思
70、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71、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72、只要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73、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7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75、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76、事物的美存在于细心观察它的人们的头脑中。
77、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JohoRukjh
78、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南北朝刘勰
79、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80、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81、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
文学名言幸福名言警句学习名言名句文化批评家朱大可经典语录摘抄
朱大可,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获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新世纪》周刊、财新网专栏作家。
朱大可经典语录:
在零度原创和普遍抄袭的年代,指望把中国制造置换为中国创造,纯属痴人说梦。
重塑中国文化精神,必须厘清中国文化起源,而文化起源的追溯,则必须从上古神话开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民族愤青,他们总是会产生虚妄的强大感,却又随时可能泡沫般幻灭。
一大堆泡沫都浮在水面上,而有价值的,沉重的东西,它就沉在河底,你看不见它,甚至被淤泥所埋没,只有岁月让河槽干涸了,考古学家把他们发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命运。
复古就是对现实的不满,任何的对于过去的回忆都是出于对当下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正确的知识和观点,从来就不是学习、争论和自行分析的结果,而是至上而下强行灌输的产物。这种思想专制传统,令中国人习惯于统一的思想和声音,无法接纳多元化的意见格局,也从未学会容忍不同观点,更不懂得如何展开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理性争论。
政府不可能被民众骂倒,但它却会被自己的丑行所拌倒。不要埋怨公知和百姓,也不要争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是要学会自我反省和检讨,并不断矫治正在腐化的官僚政治。没有公正的行政体系和正义的文官风格,就不会有良善守法的民众。如果弄不清这个因果逻辑,就不会有清廉的政治文明,也不会有中国梦的兑现时刻。
若公众批评不能推进工作的改进,便只能令管理者的诚信/公共形象危机更加深重,这才是真正危险的负能量,它正在成为中国改革的最大障碍。
民众不是傻瓜,他们只能被暂时愚弄,却不能被永久蒙蔽。所谓断开网线才能改变命运的说法,只能暴露出对网络民智的恐惧和敌意。
在互联网和民粹主义的时代,公知的地位受损是合乎逻辑的。其原因是:第一,公知和伪公知彼此混杂,令人雌雄难辨;第二,即便是真公知,也很容易在利益诱惑下蜕变,丧失独立立场,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第三,在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思潮中,公知的群体往往会成为被批评和鄙夷的对象;第四,公知是寻常人,而并非圣贤,公知也会犯错,有时甚至犯低级错误,这种错误在互联网上被放大之后,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在一切都在变坏的时代,面对生存环境的总体性危机,公知和民众都失去了耐心,为存在的焦虑所困,但它不应当成为一种文化常态。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民族愤青,他们总是会产生虚妄的强大感,却又随时可能泡沫般幻灭。民族愤青是最缺乏文化安全感的群体。
在当下的文化阐释风潮里,易中天似乎更注重说书的独特性,而于丹则更注重上镜的表演性。为了赢得普遍的掌声,于丹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诗歌也许会消亡,但是诗意却将在人间长存。
文学正在像蛇一样蜕变,它失去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甚至短信的方式重生。
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在21世纪走向衰败。这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后果。
中国文学从这个文学到那个文学,又是伤痕、又是知青、又是先锋派、又是新写实,看上去很热闹,却没有完成作家的主体性人格的建构。作家不是成为政治工具,就是沦为商业门下的走狗。这种两极摇摆的现象,我称之为跷跷板效应。什么时候能走下跷跷板,成为真正独立的作家,中国文学就有重生的希望。
文学是一种孤独的事业,写作过程应该是相对封闭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跳出这种限定性。假如你每天写一大段搁网上,然后有许多人跟帖对此说长论短,逼迫你根据众人的指点再做调整,以适应他们的口味。这种双向写作的结果,只能是作家丧失主体性,而沦为媚众的写作机器。
不存在所谓先锋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伟大的先锋,却没有永恒的先锋。对于个人,只要曾经先锋过,这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先锋是一种伟大的品质,但没有人能永远(毕生)占有这个头衔。
自由是我们的基本权利,这个权利如果不被捍卫的话,任何文化先锋都是无法存在。
在年轻时代,我曾经是激进的先锋,这很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身的激进和前冲的色彩正在变淡,这也非常自然。如果一个人到了八十岁还很狂热,这是很可笑的。我也不能老是扛着前冲的旗帜,走到人生的末路,那样会累死的。
在先锋被市场和秩序收购的同时,先锋就退化成了一种姿态。这种姿态本身是无害的,所以能够成为资产阶级客厅里的消费品。
当下的中国文学,已经丧失了先锋性生成的基本生态,甚至连现实批判和底层关注的立场,也只有北村和阎连柯等少数几个作家在孤立地坚守。这是文学乃至整个汉语体系发生大衰退的时代。我们不幸生长在这个时代,并且注定要为它的衰败守灵。
言情类小说原先还崇尚张爱玲式的小资笔法,现在全变成了大白话,跟《故事会》差不多,离文学越来越远。把这样的东西称之为文学,是对文学的不恭。
山寨文化是后威权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旨在颠覆文化威权的中心地位。山寨版春晚是这方面的范例。它表达了民众对央视的轻蔑和挑战,并营造着一种更为多元的文化格局。在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时代之后,这种挑战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
中国制造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之后,继续在低档、廉价和劣质的层级徘徊,满足于没有独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仿造,由此跌入全球经济链的最低端。我们至今还在这个炼狱里辗转挣扎。
山寨产品盛行的背后,潜藏着后发国家的历史性怨恨。
文学没有英雄,但却有自己的好汉。
中国社会的文化病态,它利用市场和广告曲诱导读者,去阅读那些没有营养甚至有毒的精神读物,而不是训练他们学习古典文本,并克服阅读障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令世人与传统日益疏远,而沦为商业浅阅读的囚徒。
互联网只是发布平台,而不是写作圣地。
长篇小说的互联网写作(写一段发布一段)方式,只能令写作被读者的意志所支配,而令作者丧失主体性。而没有主体性的文学,只能加速自身衰败的进程。
我常犯错误,知道自己的罩门所在,而且30至40岁之后,便在经历一个缓慢的衰退和下降过程。
中国特色的微博,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容器,它既是批评时弊和推动进步的公共对话平台,也是公共厕所和心理治疗室,所以,大量出现脑残言论是正常的。
中国教育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弄错了教育目标:它要培养的究竟是顺从的小乖,还是独立、完整、健康的人格?其次是弄错了培养手段:它要用应试教育来培养听命于标准答案的傻瓜,还是要通过质疑、挑战和批判性思维来塑造创造性人才?
大多数日常消费品仍处于低级模仿阶段,文化消费品更是如此,我们至今还滞留在向世界推销孔子的原始阶段。
文化批评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它需要专业技术和技巧。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批评家就是文化行业的鉴定师,其工作范围是对各种文化事件和产品做出准确的研判。
我内心有一个乌托邦梦想,即人类是一体化的,它拥有一个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世宗教,有一个共同的最高神,同时也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又各自拥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语言、风俗和艺术。正是这种乌托邦想象在推动我的写作。
面对腐败和不公正的现状,仇恨是可以理解的。仇恨为社会批判提供了强大能量。但仅有仇恨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精神健康的社会,应当是鲁迅先生和冰心女士的组合体。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向鲁迅学习批判精神,也要向冰心学习博爱,而在终极的意义上,爱才是支撑社会生长的伟大支柱。
中国作为点头文化的策源地,保留了跟点头语符对应的各种文化属性:奴性、附庸性、继承性、保守性、拒绝性等等,并由此构成晚期民族性格中的阴影。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远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三、山寨文化
下面的这些资料帮助你认识它广袤的原因和真实面目。绝不是废话!请参考:
还有下面:
对于主流文化的影响 关于"山寨文化"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 2008-12-08
题目数量: 4
人气指数: 824
作 者: ip7wikj 布衣 会员
问卷描述: 一、 来源、定义、本质 从开始有“山寨文化”这个提法我就开始注意它。2008年被誉为“山寨年”,可见其重要性。其实山寨文化的出现是有一定渊源和征兆的。比如说盗版由来已久,还有恶搞和搞笑盛行。但恶搞不都是山寨文化。有一些恶搞属于山寨文化,比如说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往往拿名人说事调侃,在模仿的同时有搞笑在里面,这就有恶搞,恶搞方面,新的动向和特点是普遍增加了功利考虑,比如山寨广告,把商品广告和活动广告同恶搞结合起来、混为一谈,也就是说要赢利了,要做广告了,要增加点击率了等等。但不能说恶搞便都是山寨文化,它们目前有交叉关系。 从山寨文化的语源上来看,山寨一词其实是来源于广东话,但是其流行是从广东某些地方和地方企业开始的,特别是东莞和深圳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一些电子类、加工类小型企业,其中很多属于技术作坊类。在广东话里山寨是山村营寨的意思,是指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寨子。它有一定的自卫性和地下性,处于和外界联系的边缘位置、边缘状态。山寨文化活跃区域,往往是民间集资和乡镇企业的生存能力都比较强而管理又相对松懈的地方。产品输送终端也是值得注意的,那里消费水平往往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制管理难以严格地区。从现象上看,它从广东到全国,现在是遍地开花,特别是网络上。说明山寨文化的广泛性,它已经和大众化、传媒化的娱乐和消费紧密联系。 山寨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一是产业层面,包括IT、服装等。最早是在广东的边缘地带,比如说深圳的郊区,或者东莞等一些小的城镇,一些小的公司、工厂做一些成本小的、见效快的、回报多的电子产品,人们叫山寨机,比如手机、数码相机、游戏机、电动玩具、MP3等。所有的电子产品、服装和奢侈品等,只要是有品牌的,它都能复制,它自己却没有正规品牌。企业一部分是合法注册的,一部分是不注册的。现在这个行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其二,它也是文化现象,因为这里面有思潮、有理念,特别是后现代文化思潮,包括属于作为山寨行为的搞笑恶搞都是文化现象。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趋势是它也许会文化产业化。它完全可能把盗版产业同后现代文化结合为一体,并且实现依然是边缘状态的、文化产业类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创意化的生存发展。第三,它又有经济层面。它关乎社会生产、消费、市场、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制法规等方面。 山寨文化的本质是什麽呢?我的定义是:它是依靠仿制、戏仿、恶搞以及盗版等有争议手段活跃起来的、以游击文化和游民文化本性实现短期生存的、在低端消费、边缘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环境下生成生长起来的、反社会文化主流的大众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另类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文化思潮,它的主体是特定大众成员,特别是社会底层低端消费的大众,其核心或骨干是社会小资本势力和文化传媒策划活跃分子,但是它的受众接受面却没有边界,所以它是大众文化中极有争议性的、充满狂欢乐趣和低俗趣味而又有消极影响力的特定的一部分,它和现代产业的低端部分和地方大众媒体紧密联系,互为表里,互为动力,相辅相成。它方兴未艾,有可能在当前愈演愈烈。 二、 兴盛的原因 山寨之所以由仿制经济现象变成流行文化现象,首先,是因为现代商品的生产、消费和市场本身,是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比如营销方法就是文化,还可以借助文化和品牌实现营销;还有文化市场,商业也和文化关联,比如商业策略、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产品,实现消费。其次,山寨文化的兴起是因为低端消费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合力发作。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基本范畴就是反中心、边缘化、多中心、消解化、解构化,这也是后现代文化的核心理念。它是和山寨文化有一定关联的。山寨文化刚好符合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不过它增加了寄生性、投机性、自发性、自立性、流动性和地方化。 同时,山寨文化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和产业现象,首先,它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不平衡性,包括城乡、内地沿海、都市和中小城市以及区域之间。高端和低端都有大量的消费人群,中间隔阂和界限也多。对于这些巨大反差,低端民众是会有反应的。山寨分子可以生产山寨产品,有一些是合法的,有一些是违法的,有一些是处在法律的边缘状态的。山寨文化使商品消费由高端迅速地向低端流通,越过了官方管理机构、规模企业和商业经济巨头,减少成本环节和流通环节,使普通民众得以直接享受到高端的成果和“现代生活”,这正是山寨现象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根源。 其次,这其实也说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有问题的。一个正版的微软window软件要1700元,它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了,最近降到900多,据说现在要降到300多。一根法国Dupon腰带,在北京有一家商场我看到价格是16800元。品牌不就是一个符号嘛,它当然值钱,但是一定值那么多钱吗?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心理会不平衡。你可以贴一个标签,我不行吗?不行,那么我贴你的好了。这也是一个因素。 第三,暴露了我们高端产业和精英阶层缺乏创新力的问题,这包括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都缺乏动力和机制。在山寨分子看来,你不过就是模仿,你仿外国品牌,我也仿;我既仿他也仿你,你行我怎么就不行?我比你更行。你花冤枉钱仿,我呢不花钱仿。区别只不过你是合法仿,我是不合法仿。最后,网络、手机、报刊甚至地方电台电视台等传媒也起了极大的作用。其时一个网站就变成了一个山寨,独立王国,网络世界出现了无数山寨。似乎任由恶搞、复制、引用。 最后,社会由于追求低成本高回报的市场经济逼迫和各个行业的空子很多,充满了机会主义的投机行为,长期不能根治盗版和侵权问题,以及客观存在的一些官员腐败、某些人的为富不仁、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的社会现实,也让山寨分子理直气壮,肆无忌惮。所以,山寨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某种民意的扭曲的、变形的体现,因此它得到无数平民的欢呼和接受,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三、 主流文化态度以及山寨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影响 个别的主流媒体曾经刊载高调文章,对山寨文化持一种高度赞赏态度,认为这是“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体现,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并且有“价格优势”云云,欢呼一个“创新时代”的到来。虽然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山寨文化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它确实是有“草根创新”、“群众智慧”在其中,有“创新精神”在其中,但描述说“创新时代”到来了,这未免太夸张了。对山寨文化,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厢情愿,不能理想化。这种说法以及山寨文化自恃合理性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一部分主流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缺少创新。它是对这种文化秩序、文化威权、技术垄断、品牌垄断、产业控制和市场控制的反拨。虽然这里面有创新和合理的成分,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合理性成分,就说这是一个“创新时代”的到来。 山寨文化是应该受到限制的。从根本上,它是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颠覆,破坏了经济秩序和文化生态。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是盗版充斥,并且无法无天,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将一直处在巨大的混乱之中而不可收拾。同时,山寨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盗版?违法?取缔?至少不是全部,所以不能妄下论断。 至于对待山寨文化现象的态度,应该是限制它,经济上打击,文化上限制。文化产业上要严格限制市场准入,法制上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制定防止侵犯肖像权、人格权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条例。要严厉打击盗版,追究侵权责任。对其态度上不能够有保留和纵容山寨习性、山寨行为。在做法上似可视情给予收编、改造或取缔。如果稍稍放松,势必每座城市都会惊现“山寨一条街”。 从文化上讲,当然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别。多元化并不是给予一切文化以同等地位,任何社会也做不到。我们不能一厢情愿。主流文化不可能同要颠覆解构消解自己的文化平起平坐,事实上每一种文化都在宣扬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并且千方百计实现扩大发展。但是多元的元,意味着文化板块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具有某种根本性或本质性。主流文化不可能与其他文化讲对等同等,当然我也不相信宽容山寨文化是政府的文化主张。 山寨文化的存在有它的某种合理性。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特定群体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内的民间大众文化,应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过去的社会发展没有给底层民众以经济上、文化上的满足。从山寨文化,我们看出满足他们需求的必要性。山寨文化,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极大的不平衡,社会阶层的极大的不和谐,以及社会消费方式的极大的不合理性,还有文化发展缺少低端关怀的方式,后现代思潮的巨大消解力,高端技术创新的巨大软肋,社会发展积累的红利向社会低端注入的必要性,在农村大规模地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这些都是必须要引起足够注意的并需要加以改变的。 但它更多的是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它在主观上并不是要对主流文化做一个提醒。它的本意是盈利,是反拨;它的本性是极限生存、是边缘战术,是擦边球、钻空子。山寨文化是一种要经济赢利、要颠覆文化的文化。它并不是善意的提醒,但并不是所有的山寨文化都是违法的,也并非所有的山寨产品都是不合格的,有一部分是技术质量达标的,它有一定的存在的合理性。除此而外,这合理性是什麽呢?它表达了社会大众尤其是底层大众的生存的愿望、生存的要求和他们的生存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有争议的,是不容积极评价的。 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客观上给主流文化一个提醒,一个启示甚至一个警醒,使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使大家更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并且皆大欢喜,实现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比如改变以往的死板面孔和简单方式,尊重受众个人的娱乐权利和自我价值,以及文化娱乐中的自我做主、自我表现、平等表现、尽情表现的愿望和方式,吸收一些大众文化中的方法和创意。这固然是山寨文化的客观作用,但它的本意和本性却是要远离甚至颠覆主流文化,破坏市场秩序和规范,虽然有时候是无意识地。 四、 山寨文化的发展演变 山寨文化可以看作是经济现象,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现象,或是产业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演变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有它的合理性,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它是不大可能彻底打掉的,这一点不可低估;但想要让它来取代主流文化和高端产业的创新能力,也是不可能的。它本身就是靠复制和盗版而产生、而发展的,它一直在阻碍创新,而且它有多大的经济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来引领主流?来创造一个“创新时代”?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破坏市场经济的经济来振兴国民经济吗?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仿制成熟技术的技术来提高技术吗?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颠覆主流文化的文化来繁荣文化吗?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不能引用毛泽东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理论。依靠山寨文化来振兴主流文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会使经济、文化、社会产生极大的损害,其后果将是不可挽回的。也不存在一种现成的轨道能使它健康发展。它只能使少数人得益获利,而一些品牌企业则面临倒闭,大量职工面临下岗威胁,创新能力受到遏制,知识产权保护形同虚设,这显然不是社会正义的表现。一个到处充斥着盗版的国家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它的经济和技术不可能强大,在国际上也不可能有良好形象和正常的积极的文化和贸易交往。 所以,虽然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应从整体上去看。整体观或全面观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山寨文化的产生是自私的,赢利的,自我宣传炒作的,我认为不存在一种良性的轨道使山寨文化发展下去。山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让一些民众受益了,这或许和地方政府管理机构的作用不力有关,但就因为这个,你就要去颠覆整个的社会秩序、文化格局、产业经济和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吗?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和损失,少数人的受益造成了多数人的巨大的损失,它更多地解决了小作坊的问题,但破坏了整个经济文化生态。这种破坏力万不可推动。民众受益的正道,应该是依赖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合理合法的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国企的发展是必需的,国民经济支柱不能削弱受损,正道之外的歪道不可行。当然,大型国企等大公司应该从山寨行为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智慧,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比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减少成本,提高技术和质量竞争力,创新企业文化和塑造品牌,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等。山寨文化是否会长期存在,还有待国家的有效政策引导和治理。这是可以用时间衡量的。目前地方政府似乎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能根治和遏制山寨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地方保护,隐蔽生产,小作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搞游击战等,但如果不加管制,它会愈演愈烈,造成极大损失、后患无穷,甚至对全球化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形象产生消极影响。而一些非赢利性的、充满解构性和颠覆性的山寨文化,则是对主流文化的叛逆和颠覆,对于普遍价值的怀疑和解构,相信它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和遏制。至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另类翻版文化,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没有公害,似乎没有理由不可以存在下去,但主流文化至少不会提倡和鼓励。 最后,盗版现象在国外也并不少见,但都受到立法打击。美国每年都公布一大批的所谓盗版严重的国家,对这种做法,各国不见得完全认同,经常排在前面的有十几个。但像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经济规模的国家中,出现山寨文化而且又受到普遍欢迎,这样的国家恐怕还没有。这与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治历史传统的影响、板块构造的文化、经济和文化的规模宏大,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山寨文化对中国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包括影响外企和外贸,并且势必影响国际交往中的经济利益。但山寨文化不会大规模地传往国际,这也是肯定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中国,国情无法克隆。
报告类型: 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分析报告
报告时间: 2009-01-01 04:50:34
1
知道什么是山寨文化吗?(单选)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图例
不知道 150 18 %
知道 475 58 %
听说过 276 33 %
答卷总数量: 824
2
山寨文化是不是影响了知识产权?(单选)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图例
是 409 50 %
不是 236 29 %
不知道 253 31 %
答卷总数量: 824
3
你使用过山寨版的物品吗?(单选)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图例
使用过 419 51 %
没有 471 57 %
答卷总数量: 824
4
你购买山寨版物品的原因是什么?(复选)
题目选项 答卷数量 答卷比例 图例
价格低廉 565 69 %
购买方便 333 40 %
市场上太多 234 28 %
其它 139 17 %
关于山寨文化的问题,通过《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山寨文化》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山寨文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