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尔基其实不叫高尔基,他曾参加过革命跟列宁还是好友

高尔基其实不叫高尔基,他曾参加过革命跟列宁还是好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尔基原名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尔基其实不叫高尔基,他曾参加过革命跟列宁还是好友和高尔基是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尔基其实不叫高尔基,他曾参加过革命跟列宁还是好友
  • 高尔基是谁
  • 高尔基的原名叫什么?
  • 列宁和高尔基是一样的吗?
  • 一、高尔基其实不叫高尔基,他曾参加过革命跟列宁还是好友

    《童年》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而他的作者高尔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巨匠,但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高尔基,高尔基其实并不叫高尔基。

    高尔基的真实名字是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个名字是他发表处女作时所使用的笔名,只不过后来随着高尔基名声大噪,人们也就渐渐习惯了高尔基这个笔名,而忽略了高尔基原本的名字。

    外国有不少作家都是童年丧父,比如高尔基比如萨特,《童年》这本著作便是依据高尔基的真实童年经历所改写。幼年丧父之后高尔基的生活十分的悲惨,他的童年十分的不美满,总是遭受着打骂,而他也在很小时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跟艰辛。16岁时高尔基来到喀山,他来到这里是想上大学的,但残酷的现实却击败了高尔基。高尔基来到喀山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去到理想中的大学,而是沦入到了社会的大学堂。他在喀山的生活也是无比悲催,他经常去码头帮人干活以此来讨得生活所需,居住的地方也是贫民区,里面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有,说不准隔壁住的就是个杀人犯或者强盗。

    但高尔基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倒下去,在此期间的高尔基依旧求贤若渴的学习着知识,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更是因为自己常年与底层劳动人民的接触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也让他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究竟有多么的罪恶黑暗。

    之后高尔基更是两次决定徒步旅游俄罗斯,在此期间他去到了俄罗斯大多数地区,深入接触了那些饱受剥削的劳动人民,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他还亲自参加了一个革命小组,可惜最后被沙皇当局发现,并且逮捕进了监狱。

    后来高尔基的生活过的更加悲惨,他常年被沙皇当局的警察监控着,就连出门买个菜也有人跟在他的后面,以防他说出一些对专制统治影响不好的话,高尔基在这些年里也曾多次入狱,入狱的理由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据说高尔基在狱中曾经被多次拷打,其真实性难以考究。)

    1905年,革命的爆发已经是指日可待,高尔基也正是在这时选择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即社会主义党派,也是苏联共产党的前身,著名的十月革命便是由这个党派领导的。)后来高尔基更是结识了列宁,二人相谈甚欢,后来更是结交为了好友,他从列宁那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思想。

    1936年时高尔基因为重病离开了人世,死时68岁。

    高尔基的童年无疑是无比悲催的,但他却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一直满怀斗志的活着,他连大学都没有读过,但他对社会的认知以及思想的进步却远远不是当时俄罗斯的大学生所能比的,他在喀山的生活真的是饥寒交迫,居住的地方比起一个卫生间也大不了太多,环境还是如此恶劣,但他依旧挺了下来,并且永远对未来抱有希望,单单这种精神就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一、高尔基是谁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早年经历
    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玛克西姆·高尔基)[2] 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
    1871年,高尔基3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879年,高尔基11岁走向“人间”独立谋生,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高尔基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
    1883年,高尔基开始过流浪生活。
    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
    1889年由于参加秘密革命组织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写作之路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作品(14张)

    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1898年,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3]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后更名《海燕》),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1年,高尔基还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出狱后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这是作者通过20年时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
    1905年,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1900—1909革命前后)的开始,在革命形势激烈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由于高尔基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
    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1906年,高尔基创作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01~1910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仇敌》《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3]

    投身革命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特写《在美国》、剧本《敌人》。《敌人》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
    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6年秋,高尔基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1908年发表作品中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07年5月,高尔基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1910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06年)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共产党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06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养病创作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
    1925年,高尔基在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3]
    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高尔基回国后,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

    晚年生活
    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25-1936年,高尔基创作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4]
    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5] ,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

    二、高尔基的原名叫什么?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三、列宁和高尔基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的。 玛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译Maksim Gorky, 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0�7мирИльи�0�7ч Ле�0�7нин),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关于高尔基原名的问题,通过《高尔基的原名叫什么?》、《列宁和高尔基是一样的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尔基原名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高尔基原名(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