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魏国灭亡的三个步骤:高平陵之变是第一步,灭蜀之战是第三步

魏国灭亡的三个步骤:高平陵之变是第一步,灭蜀之战是第三步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国怎么灭亡的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国灭亡的三个步骤:高平陵之变是第一步,灭蜀之战是第三步和曹魏灭亡三部曲:高平陵之变为开始,灭蜀之战为终章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魏国灭亡的三个步骤:高平陵之变是第一步,灭蜀之战是第三步
  • 曹魏灭亡三部曲:高平陵之变为开始,灭蜀之战为终章吗?
  • 魏蜀吴灭亡的顺序是?
  •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 一、魏国灭亡的三个步骤:高平陵之变是第一步,灭蜀之战是第三步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由此,在三国之中,虽然曹魏是最强大的一方,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曹魏灭亡的结局。对于曹魏的灭亡,自然是拜司马懿家族所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司马懿家族来说,之所以能取代曹氏,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努力,这才达成了建立西晋的目标。在笔者看来,曹魏的灭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或者称之为三部曲。其中,高平陵之变为开始,灭蜀之战为终章。

    第一步:高平陵之变

    在高平陵之变前,没人可以看出司马懿会篡夺大权。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取代曹氏的倾向,则是越来越明显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面对司马懿的突然发难,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从其计。结果,在司马懿的承诺下,曹爽放弃了抵抗,也即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此背景下,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元年(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在高平陵之变后,伴随着曹爽势力的清除,司马懿得以执掌曹魏大权。当然,这距离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显然还有比较遥远的距离。况且,司马懿当时已经70多岁了。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不仅没有像曹操一样称王,甚至连丞相一职都不愿意接受。在司马懿看来,取代曹魏的过程,自然需要司马师等人来完成了。

    第二步:平定淮南三叛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主要是掌握曹魏朝廷的大权,以及基本上控制了曹魏西线的兵权。这是因为司马懿长期镇守雍凉地区,抵抗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不过,对于曹魏东线的将士,却不是司马懿的心腹。因此,对于淮南三叛的发起者,主要是曹魏东线的将领。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篡夺大权,使得掌握曹魏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对于淮南三叛来说,第一次叛乱,也即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是司马懿亲自平定的。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平定王凌之叛的司马懿病重。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正元二年(255)魏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寿春(今安徽寿县),矫称受太后诏书讨司马师,率军渡淮,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司马师率军10万征讨,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入孙吴。对于淮南三叛中的第二次叛乱,是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定的。至于第三次叛乱,则是司马昭率军平定的。甘露二年(257)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反于寿春,向孙吴称臣,攻掠淮河南北郡县。司马昭督军26万征讨。甘露三年(258)正月,诸葛诞兵败被杀。

    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势力,尤其是掌握兵权的势力基本被消灭殆尽。因此,在笔者看来,平定淮南三叛,对于司马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司马氏不仅执掌了曹魏朝廷,更全面控制了曹魏各地的武将,从而避免司马炎篡位时,再发生兵变起义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在平定淮南三叛后,司马昭已经具备篡位自立的条件了。不过,司马昭还是担心人心不服,想要像曹操一样建功立业,以此打消质疑的声音。

    第三步:魏灭蜀之战

    最后,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发动魏灭蜀之战前,司马昭弑杀了曹髦这位皇帝。虽然司马昭弑君后,没有将领起兵反对司马昭。不过,司马昭还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所以,发动魏灭蜀之战,也是因为司马昭想要缓解天下仁人志士的指责。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

    在此背景下,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成功消灭了蜀汉,司马昭无疑有了取代曹魏的底气。不过,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因为在公元265年就去世了,司马昭没能完成建立西晋王朝的目标。在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正式消灭魏国,建立了西晋王朝。综上,曹魏灭亡三部曲中,高平陵之变为开始,平定淮南三叛为关键,而魏灭蜀之战则是终章。三部曲之后,名存实亡的曹魏,只是在等待一个句号了。

    一、曹魏灭亡三部曲:高平陵之变为开始,灭蜀之战为终章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由此,在三国之中,虽然曹魏是最强大的一方,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曹魏灭亡的结局。对于曹魏的灭亡,自然是拜司马懿家族所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司马懿家族来说,之所以能取代曹氏,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努力,这才达成了建立西晋的目标。在笔者看来,曹魏的灭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或者称之为三部曲。其中,高平陵之变为开始,灭蜀之战为终章。

    在高平陵之变前,没人可以看出司马懿会篡夺大权。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取代曹氏的倾向,则是越来越明显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面对司马懿的突然发难,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从其计。结果,在司马懿的承诺下,曹爽放弃了抵抗,也即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此背景下,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元年(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在高平陵之变后,伴随着曹爽势力的清除,司马懿得以执掌曹魏大权。当然,这距离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显然还有比较遥远的距离。况且,司马懿当时已经70多岁了。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不仅没有像曹操一样称王,甚至连丞相一职都不愿意接受。在司马懿看来,取代曹魏的过程,自然需要司马师等人来完成了。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主要是掌握曹魏朝廷的大权,以及基本上控制了曹魏西线的兵权。这是因为司马懿长期镇守雍凉地区,抵抗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

    不过,对于曹魏东线的将士,却不是司马懿的心腹。因此,对于淮南三叛的发起者,主要是曹魏东线的将领。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篡夺大权,使得掌握曹魏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二、魏蜀吴灭亡的顺序是?

    1、顺序是:蜀国、魏国、吴国。

    2、司马昭灭蜀国,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称帝,然后出兵灭了吴国。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

    扩展资料

    1、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2、主要战役

    黄巾起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易京之战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第二年发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北方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乱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潼关之战 扫荡马超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汉中之战 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之地,使刘军达到空前的强大,刘备也进位称汉中王.

    夷陵之战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北伐 蜀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魏司马懿掌握兵权

    姜维北伐 蜀国国力被大量消耗

    魏灭蜀之战 。 蜀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

    三、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顺序:魏 、蜀 、吴 。

    1、蜀灭亡时间:263年,魏南下,蜀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2、魏灭亡时间: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魏国灭亡;

    3、吴灭亡时间:280年,晋南下,吴亡。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扩展资料: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

    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

    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关于魏国怎么灭亡的的问题,通过《魏蜀吴灭亡的顺序是?》、《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魏国怎么灭亡的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读史记:魏国兴亡发展史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魏国怎么灭亡的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读史记:魏国兴亡发展史和三国魏国发展史50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