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袁克文《满庭芳·柳》赏析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袁克文《满庭芳·柳》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袁克文《满庭芳·柳》赏析
满庭芳·柳
怨锁纤眉,愁萦倦眼,十载憔悴东风。梦迟云阻,莫谩与寻踪。闻道隋堤旧路,曾当时、吹絮濛濛。凭阑处,斜阳密霭,都在断肠中。
楼空凝望久,飘残树色,疏到帘栊。黯芳陌空牵,别恨重重。便乞流莺唤住,声未歇、春去匆匆。还惆怅,尘回月上,依恋与人同。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词。“满庭芳”是词牌。“柳”是这首词的标题,即这首词所咏之“物”。这首词中,词人借对柳至暮春枝叶残的咏叹,抒发了词人对情人玉容渐消,风韵不再的感伤和惋惜之情。
词的上阕写惜春。词人看到暮春败柳,睹物思人,肝肠寸断。
“怨锁纤眉,愁萦倦眼,十载憔悴东风。”这句用拟人化手法描写柳在暮春时节的姿态。为什么说是暮春呢?因为这里有“十载憔悴东风”句。在古诗词里,暮春的东风能够吹落柳叶,使柳枝失去了初春时的柔美、嫩绿和神韵。由此可见,“怨锁纤眉,愁萦倦眼”所描写的正是暮春败柳的姿态,词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说暮春时节,柳因为枝败叶凋,怨恨凝聚在纤细的眉头,忧愁萦绕着疲倦的眼睛。在暮春的风的吹拂下,叶儿纷纷飘落,枝条儿也变得僵硬,失去了初春时的精气神,没精打采的。于是,词人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己心爱的情人,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情人也一如这暮春的柳,凋零,衰败,看不见当年的风韵和神采。词人怎不感到悲伤呢?
“梦迟云阻,莫谩与寻踪。”词人做梦都在思念着情人,可是,天总不遂人愿,总有像云一样的重重阻隔,把词人和情人分开,天各一方,心中的美梦姗姗来迟。岁月消磨了情人的初春,别提再去寻觅初春的踪迹了。词人怎不深感遗憾呢?莫谩:“莫”与“谩”都是否定副词,“莫谩”,即不用的意思。
“闻道隋堤旧路,曾当时、吹絮濛濛。”“隋堤”:古堤名,本意是隋朝大运河河堤。故址位于今商丘至永城之间的汴河故道,经夏邑西连汴道,东接太丘。因筑于隋代,故名之曰“隋堤”。隋堤有个典故:隋炀帝开凿成大运河之后,乘坐大号龙舟南巡,身后是五百条二号龙舟,上万条龙船,浩浩荡荡,进发江都。恰时逢初夏,天气新热,隋堤上赶羊拉纤的千名殿脚女,不一会儿就气喘嘘嘘,香汗淋淋。怜香惜玉的炀帝于是下旨在隋堤岸边栽柳,短短几天隋堤两岸便栽满了柳树。“隋堤旧路”指的就是隋炀帝乘舟南巡时所经过的那段路。“闻道隋堤旧路,曾当时、吹絮濛濛”意思是,听说,隋炀帝乘舟南巡时所经过的那段路上,当年曾经绿柳成荫,暮春三月,东风吹来,柳絮翻飞,濛濛一片,如烟如雾。词人由眼前残柳联想起当年隋堤柳,有怀古伤今的意思。
“凭阑处,斜阳密霭,都在断肠中。”词人身倚栏杆,凝望夕阳暮霭,想象着当年隋堤上柳絮如烟如雾的情景,痛苦悲伤之情涌上心头。这里,词人抒发的是惜春之情。
词的下阕写留春。词人欲把春留住,春却一去不回头。
“楼空凝望久,飘残树色,疏到帘栊。”年年柳吐绿,岁岁人不同。柳还是那片柳柳,楼还是那座楼,但词人眼前的人,已经没了当年风韵,所以词人久久地注视着那座楼,总感到那楼里住着的人儿,已不是自己心中那个情人,所以词人说那楼是空的。再加上,夕阳西下,柳叶儿飘零,柳枝儿凋敝,稀稀疏疏的树影映在窗帘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没落的情景啊!词人心中怎不涌起一阵落寞之感?
“黯芳陌空牵,别恨重重。”黯:昏黑之意。芳陌:散发着芳香的道路。词人一直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回想着当年和情人在绿柳之下,走过去留下一路芳香;而如今,暮色苍茫,走在昏暗的道路上,突然牵着残败的柳枝,又要和情人分别,心中像打翻了一个五味瓶。词人心中怎不充满无限的失落感?
“便乞流莺唤住,声未歇、春去匆匆。”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唐朝武元衡《春兴》曰:“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所以词人这时突然产生一种想法:大喊一声,让莺儿停止鸣叫,以此把春留住。然而,词人的喊声还没落,春已经匆匆溜掉,给词人留下无尽的遗憾。此情此景,词人怎能不深感无奈?
“还惆怅,尘回月上,依恋与人同。”词人从梦幻中回到现实,暮色满眼,悲伤和失意之感油然而生,举目四望,白日里路上飞扬的尘土已经落下,一轮明月,悄悄升上天空。心想:暮色下的败柳对春的依恋,不是与人完全相同吗?
这首词借柳叹春,咏柳怀人,通过对柳随着春去而风情渐逝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对情人玉容渐消的感伤和惋惜之情,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整首词风格低沉,凄婉,感染力强,催人泪下。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赏析(简短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问题,通过《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赏析(简短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