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掌握好文言文提五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掌握好文言文提五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掌握好文言文提五分和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掌握好文言文提五分
  • 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
  •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
  •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翻译
  • 一、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掌握好文言文提五分

    今天为即将2023年高考的同学们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1—5中的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总结,掌握练习好,能给高考文言文提5分!

    必修1-必修5

    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答案: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

    必修2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答案:11.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1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1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14.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必修3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答案:1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16.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17.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18.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19.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20.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延”,请;“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必修42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3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答案:29.(赵国)想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军攻打过来。主意还没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30.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诚”,确实,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被大王欺骗;“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以为”,认为;“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出使诸侯国不被欺辱;“拜”,授予官职)3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因”,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33.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34.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固”,坚决;“孰与”,固定句式,比……怎么样)

    必修5

    4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4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4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4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45.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答案:41.(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省略主语“张衡”;“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请求辞职回乡)42.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43.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曷”,何,为什么;“委心”,随心;“胡为”,胡:什么,介词宾语前置,为什么;“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之:到,宾语前置,到哪里)44.年纪虽老,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宁”,哪里,怎么)45.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帝阍”,皇帝的宫门;“奉宣室以何年”,以:在,状语后置,在何年奉召去宣室)。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完整版电子档评论“必修文言文”领取!

    一、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 .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罗敷( )
    .谢家事夫婿,( ) .交广市鲑珍,. ( )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便利此月内,( )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字数限制,剩余的三分之二发给你,不过你先把分数给我

    二、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滕王阁序》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4年天津、全国卷Ⅳ、05年江西高考考题)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逍遥游》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陈情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臣无祖母,无至以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

    三、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翻译

    陈情表》
    一. 虚词
    1. 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 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根据我微薄的经验给你总结了几条
    1、用成长符提升将领成长,做任务有,宗族奖励也会有,到时候分给你就是了
    2、闯嘉峪关,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 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 一词多义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小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3)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 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6.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项脊轩志》
    一. 虚词
    1. 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 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 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 实词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2. 一词多义

    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不能得日(名词,阳光)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
    或凭几学书(名词,字,文字)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
    从余问古事(介词,向)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
    自语曰(代词,自己)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

    3. 词类活用
    (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
    (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
    (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7)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
    (8)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
    (9)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
    (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
    (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
    (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

    3. 变式句
    (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枝影摇动,煞是可爱.
    2.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3.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报任安书》
    一. 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 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2. 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
    古义:厚颜无耻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落入,沉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古义:言论
    今义: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3. 一词多义

    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为动用,为……而死)
    (6)韩非囚秦(动词被动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 疑问句
    (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 省略句
    (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
    (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
    (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 变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语后置)
    (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 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2.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文: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
    3.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5.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渔父》
    一. 虚词
    1.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2.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3.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4.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 重点语句翻译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逍遥游》
    一. 虚词
    1.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徵一国(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
    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3. 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问题,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翻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