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七夕节是情人节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七夕节 ≠ 情人节和七夕节和情人节是一个节日吗 七夕节和情人节一样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七夕节 ≠ 情人节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七夕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虽然人们现在一提到七夕,就会想到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但实际上在很久很久以前,七夕节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是什么节呢?是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织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备技能之一,尚未结婚的姑娘乞求有一双巧手;已经结了婚的女子乞求得子;有孩子的妇女希望孩子聪明。总之这一天,姑娘们穿针斗巧、拜织女、吃巧果、逛街……男子顶多在旁边凑个热闹。过节什么的,不存在的。
男同胞们看了别喷我,这是事实呀!
那么说:七夕和爱情没有关系吗?还是有一点儿关系的,毕竟涉及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但这故事。从古到今,也不是啥大团圆结局……
牛郎织女始终是相爱而不能团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抛开这对苦命情侣不谈。七夕其实就是女孩子们尽情玩乐的节日。
元朝最早将七夕成为“女儿节”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会成群结队的游玩,互相比一比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手工艺品。
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丝毫不亚于春节,当时还专门设有“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传说将凤仙花汁染红的无名指和小指甲,一直保护至明春元旦……简直比男女互送礼物好玩多了。
说到底古代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所以姑娘们乞求心灵手巧,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在大部分人无需耕织。对于祈福的愿望也就没那么强烈。
七夕节从穿针开始,一路演变过来,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也增加了很多风俗和活动。在鹊桥相会的浪漫与商家推波助澜下,现在它成为一个互诉衷肠的节日,亦不足为奇。
但在大家尽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甜蜜时,也要知道,在多年以前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是: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最后,还没收礼物/送礼物的恋人们不要着急。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三上巳节。都是中国传统中真正的宜约会、宜谈情的情人节。到时候补两份也是可以的……[礼物][点亮平安灯]
分享是一种美德,你若喜欢,请伸出您的金手指[左上]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哈[比心]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我,方便你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祈祷]
一、七夕节和情人节是一个节日吗 七夕节和情人节一样吗
导读:七夕和情人节总是放在一块说,那么七夕节和情人节是一个节日吗?七夕节和情人节一样吗?情人节是一个节日,一般说的是西方情人节,而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前是专属于女子的节日,现今是情侣们甜蜜过节的日子,以下是我对七夕节和情人节的区别,一起去看看吧。
七夕节和情人节是一个节日吗
七夕节和情人节不是一个节日。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节和情人节一样吗
二者其实同为情人节,不过时间是不同的,二月十四日情人节为西方的节日,因此是按照公历时期来过的。而七夕情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按照农历来过的,为农历的七月初七。西方的情人节自然是按照西方的习俗来过的,红酒、玫瑰花、巧克力,具有西方的浪漫七夕。而中国的情人节是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过的,穿针引线、拜织女、吃巧果等。
七夕节和情人节的区别
直白和隐讳的区别
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有情人的情人节,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观中国的“七夕节”,虽然也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但很内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因而难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难以被现在动的一代所亲睐。
物质与精神的区别
“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现代,“情人”二字不仅仅是指恋人、伴侣、夫妻,内容充实而广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顺应受到传统文化压抑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
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形式上完全封闭在传统家庭的院墙里,笑,半遮面,闹,半掩嘴。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内容无非是对诗作画、赠帕送丝、望天感叹、祭拜求神等,女孩儿乞求女红巧手,感应王母娘娘给自己发配个好“牛郎”。
情物与信物的区别
“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这无疑推动了市场经济了发展,于是乎,每到“情人节”来临,铺天盖地的广告,满街飘动的打折标语,把“情人节”炒得火热,让你想不过都不行,想不送礼都不成。
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则相对暗淡的多,传统的情人也赠送礼物,但那是一种表达情意的信物,不过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其中的情意绵长而深远,且同样不乏浪漫。
二、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在中国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以及女儿节,但是对于七夕人们总是会想到鹊桥和牛郎织女,但是这会是古人的情人节吗?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1
实,早在汉代,七夕这个词就已经广泛出现在了民间,所以,七夕最少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的时候,七夕节被叫做“乞巧节”,是属于女孩子们的大型祈福节日。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会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会朝天祭拜,祈求上天赐予他们灵巧的双手。没结婚的女孩子会起球天上的仙女,赐予他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结了婚的女子会祈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有了孩子的妇女,会祈求上天,祝福孩子越来越聪慧。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祭拜魁星,因为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是魁星的生日,相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在这一天祭拜上天,祈求考运亨通、逢考必过。另外还把自己的藏书都拿出来晒一晒,可能是让老天爷看一看自己都用功读了多少的书籍吧。所以这一天又叫做“晒书节”。所以这一天说到这里,跟情人节一点边都挂不上。
唯一可能挂上边的,就可能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但是话说回来,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是很“爱情”,苦难重重啊。那么,古代有没有“情人节”这一节日的说法呢?
如果非要跟情人节挂上边的,那一定不是七夕节,而是元宵节和上巳节!
元宵节是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之一,在古代,女子要遵守三纲五常,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主,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合理合法”的除了闺房,到外面去散散心,甚至可以偷偷幽会小男朋友。
那么为什么七夕节现在变成了情人节呢,我想其中的道理可能跟双十一是一个道理吧。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2
在许多人都将七夕理解为情人节,这大概与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但实际上,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传统社会倒有一个情人节,那就是元宵节、,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还要有意避开七夕:
“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
七夕节与其叫“中国情人节”,不如叫“中国妇女节”“中国女儿节”更为贴切
节日起源
1、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时间和数字崇拜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
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
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女子七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
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
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
《周易·复卦》: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孔颖达疏:
"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
"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节日发展
汉代(长安等地、
汉代时,七夕主要活动为穿针乞巧和兰夜斗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据传,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
“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此外,还有曝经书、衣裳以及食糜等习俗。
晋代
晋代七夕主要活动有三:一是曝晒衣物;二是祭祀祈福;三是吃汤饼。
南朝(江汉等地、
此时期,七夕主要活动有,结彩楼穿针和祭祀乞巧。
如“是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唐代(长安、洛阳等地、
唐代,七夕活动主要有九项。
其一,曝晒革裘、书籍;其二,结彩楼祭祀;
其三,穿针乞巧,“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其四,喜蛛应巧,“七夕乞巧,使蛛丝结万字”;
其五,祭杼,织染署“七月七日祭杼”;
其六,斫饼;其七,造明星酒;其八,装同心鲙;
其九,化生,妇女以蜡(后来用木头、作成婴儿模样,让其浮在水中以游戏,为妇人生子向织女星神祈祥。
宋代(开封、杭州、
宋代七夕节为历代之最,活动十分丰富,白天和夜晚各有四种。
白天主要活动:
一是晒书节,三省六部都要开宴席,为晒书会;
二是乞巧市,即在京城中设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基本相当于现在的购物狂欢节;
三是执荷叶;
四是儿童穿新衣。
夜晚的活动有:
一是结彩楼,谓之“乞巧楼”;
二是祭祀乞巧,“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三是穿针乞巧和喜蛛应巧;
四是乞聪明,即小儿以笔墨纸砚供奉牵牛星,并书曰某乞聪明。
节日物产也十分丰富,如:
1、煎饼。用于供奉牵牛织女和食用;
2、摩睺罗饭。为当时开封著名饭店——张手美家卖的一种七夕节令食品,仅此一家,据说很受欢迎;
3、磨喝乐。一种当时很流行的泥娃娃,(“磨喝乐”原为梵文“摩睺罗”的讹音,被宋人借用来命名泥娃娃、,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芭比娃娃。
同芭比娃娃一样,“磨喝乐”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并且随着节日的兴盛,装饰越来越华丽,往往饰以金玉珠宝,其主要功能是给儿童玩耍,和妇女祈求生子;
4、水上浮据说是用黄蜡制成莲荷、龟、鱼、鸳鸯、凫雁等各种形态,浮于水上;
5、谷板小板上种粟,再做小茅屋、花木、田舍人家小物等小模型置于板上,谓之“谷板”;
6、种生“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渍菉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葅。”
“又以菉豆、小豆、小麦於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於街心彩幙帐设出络货卖。”
7、果食,即现在的“巧果”之类,造型精巧,花样繁多,据说当时还有重达一斤的,被做成类似于门神像的样子,谓之“果食将军”;
8、苦楝叶,做铺陈之用,祭祀牛女摆放供品前先铺苦楝叶,街市卖唱也会铺苦楝叶。
元代
这一时期,七夕活动主要有五种:
一是巧节会,不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家家户户搭棚,挂牵牛织女画像,以瓜果、蔬菜、酒肉、饼等供奉,并邀请亲眷、小姐、女流等,占卜、祈福、宴饮,次日才馈送还家,谓之女孩儿节。
二是穿针乞巧,皇宫“九引堂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采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为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三是斗巧宴,“至大中,洪妃宠于后宫,七夕诸嫔妃不得登台。台上结彩为楼,妃独与宫官数人升焉。剪彩散台下,令宫嫔拾之,以色艳淡为胜负。次日设宴大会,谓之斗巧宴。负巧者罚一席”。
四是摩诃罗,“市中小经纪者,仍以芦苇夹棚,卖摩诃罗巧神泥塑,人物大小不等,买者纷然”。
五是五生盆,“里俗以七夕前数日,种豆麦等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
明代
明代活动七夕活动较为简单,只有浮针乞巧。
“七月七日,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日下,令女自投小针泛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槌,因以卜女之巧”。
清代
清代七夕主要活动有三:一是延续明代的浮针乞巧;二是祭祀乞巧;三是恢复元代的五生盆习俗。
此外,清代还出现了读书人七夕拜魁星,以保佑自己考运亨通的习俗。
三、七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说到七夕有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一天是情人节,在生活中,很多人对这个原始的故事不太了解,只知道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遇的日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七夕是不是情人节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1
七夕,其实根本不是情人节
公元2020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唯一一天可以渡过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
传说,天下有一颗织女星,有一颗牵牛星。织女和牛郎两个人情投意合,真心相爱,奈何天规律令不允许男女私自相恋。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见两人私自幽会,便把牵牛贬下了凡间,并且让织女每日织云锦,以作惩罚,织女常常以泪洗面,她时常幻想着王母能大发慈悲,让他的牵牛回来。
牵牛被贬下凡之后,落在一个穷苦的农民人家,起名牛郎。父母去世之后,嫂嫂嫌弃牛郎,不想让他继续在家中。
于是给了牛郎一头牛和一辆破车让他自谋生路,牛郎每日都带着老牛在地中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勉强能过。
但他却不知道,这老牛原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为替牛郎和织女讲了几句话,便被一起打到了凡间。
一日,织女终于可以在其他几个仙女的陪伴下,去名为“碧 莲池”的地方游玩。老牛见状,便开口对牛郎说:“你快去碧 莲池,拿着红色衣服回来,就会娶到妻子。”
牛郎去了碧 莲池,果真遇见了很多仙子在池中沐浴。便听从老牛的话拿了那件红色的衣服,这件衣服的主人,就是织女。
织女见拿着衣服的人正是她心心念念的牵牛,便决意嫁给牛郎。两人婚后男耕女织,还生下了一对儿女,日子虽然清淡,但却幸福快乐。
王母见织女迟迟未归,知道她在凡间的事情后大怒,决定抓回织女,此时的老牛也以到了大限之日。
老牛告诉牛郎,它死后把皮拔下来,就可以披着牛皮飞起来了。
王母派天兵天将捉回织女的'那天,牛郎披上牛皮,背上两个竹篓,带着一双儿女飞上天,与织女依依不舍。
王母见状,用头上的金钗一划,天空中便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河,两人只能相望不能接近。
一时间,只听见牛郎织女一双儿女撕心裂肺的哭泣声,王母被他们忠贞的爱情打动,便同意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可以相见一次。
从此以后,牛郎和一双儿女便住在了天河边上,等待着七月初七与织女相会。
传说如果在七月七日这天,寂静的深夜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低声谜语。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但你们知道吗?七夕节,其实并不是中国的情人节。
几千年前,古人们大多数节日的定义,其实都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他们对于神秘的星宿是及其崇拜的。
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了七月初七这个节日,而这一天是给女子过的节日,也可称为女儿节。
要说七夕节最盛行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这一天,女子们的主要活动就是用五色彩线穿针。
同时对着星宿祈求,希望自己今后可以心灵手巧,不做一个粗鲁的女子,顺便给自己求得一个好姻缘,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与爱情产生关系,就要从唐代开始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让大江南北的痴男少女格外重视这一天。
七月七日夜里,女人们都会盛装打扮自己,在月下秉烛焚香,期盼遇见一生良缘,婚姻美满幸福。
而到了宋代,秦观的一首《鹊桥仙》,彻底让爱情和七夕绑在了一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也正是因为牛郎和织女一年一会的日子定在了这一天,让原本为女子的节日成为了情人节。
时至今日,很多人早已把乞巧节忘到了脑后,而是忙于过情人节。
经过几千年的变化,我国似乎将中国人传统的情人节看的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年轻人甚至热衷于过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
而西方的情人节不过就是买买买、逛逛逛、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秀恩爱等等。这些一切都建立在消费基础上,早已失去了情人节真正的意义。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情人节,现代人的过节方式,早已让这个节日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的想象力真的太弱,远不如千年之前的古人。
七夕是不是情人节2
说七夕的故事之前,先来纠正一个思维定式。七夕节,其实不是中国情人节。
汉魏之际,这个节日被正式确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务是祈愿自己心灵手巧,不要只做个粗线条的女汉子,所以叫乞巧节,也叫女儿节,最后,才顺带求个好姻缘。
当然,谁让织女和牛郎刚巧也在这天一年一会呢,所以情人节其实是喧宾夺主了。
天河浩浩荡荡,分开织女牛郎。
虽然一年一见,平时分居却想。
我劝天下情人,不要总说很忙。
抽空或者请假,经常一起逛逛。
或者直奔商店,装作花钱大方。
或者七夕夜半,散步荷塘边上。
抬头看看夜空,一弯新鲜月亮。
约会恋爱这件事,总归这么点招数,但如果回到正经事——乞巧,你一整天的安排都是扑扑满的。约会毕竟适合晚上,所以很多人说,上元节,也就是元宵,才更应该定为中国情人节。
不过,男人这天就没事了吗?牛郎是不会答应的。
七夕,女子今天可以:
就算没有排好约会档期,这天还是得好好打扮,从头开始,一直到手指头。七夕洗发,是习俗。温州散文家琦君写的《髻》,提到母亲与叔婆等女眷,都要在七夕沐发,而且洗发水很特别——槿树叶泡出的汁,绿盈盈的,有泡沫,去油腻,头发有光泽。我们身边很多公园小区都种着木槿,如今花开的正好,红色或者白色。
木槿花
洗完头,再做个指甲。那些瓶瓶罐罐先搁在一边,今天要作一点,用凤仙花汁染指甲。南宋女子的心思都花在这里了。
住在杭州的周密在《癸辛杂识》里,写了这个方法:把花用叶捣碎,加点明矾或者盐,然后敷在指甲上,包块帛过一夜。第二天你会发现,指甲上是淡淡的胭脂色,没有添加剂,也没有刺鼻的味道。
凤仙花
拾掇完自己,再装点下房间。柳宗元写过一篇《乞巧文》,其中提到“插竹垂绥,剖瓜犬牙”。桌上插几支翠竹,然后,显摆你手巧的时候到了,把瓜果切成种种形状,摆在盆里。比如西瓜,就要切成莲瓣形。
接下去有个小游戏,可能对女汉子来说更难——穿七孔针。这是一种特制长针,上面有七个小孔(也有七根针摆成队形的),用彩线来回穿,穿得快的人,就是心灵手巧的姑娘,算是乞得巧了。
关于七夕节是情人节吗的问题,通过《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七夕是不是情人节》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七夕节是情人节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