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1-3知识点归纳
  • 高二历史必修三前两个单元总结
  • 一、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纸:(1)纸的发明与创新①目前发现最早的纸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②东汉蔡伦改造了纸,成本降低,便于推广

    (2)纸的外传:阿拉伯(8C)——欧洲

    2.指南针:

    (1)使用: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记录,称作司南②东汉论衡明企鹅介绍③北宋:《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梦溪笔谈》(沈括)也记载了指南针技术;《萍州可谈》记述了指南针用于航海。④南宋:《梦梁录》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阿拉伯(12C末13C初)——欧洲

    (3)世界影响①为地理大发现创造了条件②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的产生发展

    3.火药:

    (1)发明①商周时期:广泛使用木炭②春秋战国:硫磺和硝石知识③汉代《神农本草经》加强了对炭、硫磺和硝石的认识④东晋《抱朴子·仙药》(葛洪)提到了火药

    (2)应用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及火炮②宋代:唐福制造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石普制造火药、火箭;《武经总要》介绍了火药武器及配方③明代: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阿拉伯(12、13世纪)——欧洲

    (4)影响:①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②消灭了欧洲的骑士阶层③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印刷术:

    (1)发明与发展:①唐代:雕版印刷:敦煌发明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及轮转牌子版④明代:铜活字⑤清代:用铜活字印刷了《古今图书集成》

    (2)外传:波斯——欧洲

    (3)影响①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②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③为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④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注重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2)比较注重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书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商朝: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

    (2)秦代:官方是小篆,民间是隶书,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3)汉魏:隶书成熟,汉末出现楷书

    (4)晋:出现行书,东晋的王羲之被称作书圣。

    (5)唐代:

    ①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欧体、颜体、柳体

    ②草书大家:怀素、张旭

    (6)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元代:赵孟頫(创赵体)

    (7)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2.绘画:

    (1)发展历程:①原始绘画:陶画、岩画、和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②先秦两汉的发展:帛画、壁画、漆画、画像石、画像砖

    ③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成熟

    (2)分类①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②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③身份:民间画、宫廷画、文人画

    3.音乐: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

    (1)是中国最古老的的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精粹、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生活、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

    《伐檀》、《硕鼠》、《关雎》

    ②《雅》:A.周王朝王城所在地诗歌B.分《大雅》和《小雅》C.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D.也表现出对于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E.代表作《生民》、《公刘》、《大明》

    ③《颂》:A.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B.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3)影响:A.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B.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C.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1)产生:前4C产生于楚国

    (2)特点:①浪漫主义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②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③句式较灵活,在节奏一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3)代表:屈原《离骚》《九歌》《天问》

    (4)影响:称作骚,与诗经并称风骚

    3.汉赋(1)来源: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问题

    (2)西汉:篇幅较长、气势恢宏、辞藻华美

    代表人物:贾谊:《吊屈原赋》、《鵩(fú)鸟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3)东汉:短篇小赋为主,意境清新活泼

    代表人物:班固、张衡

    4.唐诗

    (1)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六朝时民族融合③中外交流频繁④唐政府开明的文化政策⑤科举制的兴起

    (2)代表人物:①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②杜甫:诗圣(苦难诗人)A.经历了唐帝国由盛转衰B.诗作风格:凝重、沉郁C.三吏三别系列: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D.律诗:《秋兴八首》《登高》(七律)、《春望》《月夜》(五律)E.杜诗被称作“诗史”

    (3)评价: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唐)②李杜诗篇万口传——赵翼(清)

    5.宋词:

    (1)词的形成:唐代已经出现,比如唐代白居易、晚唐五代时期“花间派”此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

    (2)曲调名称:词调或词牌

    《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

    (3)柳永:婉约派词人“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4)苏轼:豪放派词人A.风格特点:打破诗词界限B.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C.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D.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5)李清照:前期婉约派,后期豪放派,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重感慨

    (6)其他豪放派: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豪放派集大成者)

    6.元曲

    (1)分类:元曲分为元代杂剧(剧曲)与元代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2)散曲特点: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被称作北曲或者北杂剧

    (4)表演场所:瓦肆、勾栏

    (5)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

    一、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思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 文化 人文主义的本质。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但丁、薄伽丘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A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伏尔泰: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们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 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 倡导“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C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A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D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A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B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D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E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2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B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升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顺利升空,翟志刚完成了出舱行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锇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①文学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②艺术作品:1959年被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优秀电影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3、“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 ”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①人民教育的建立: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 经验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三个面向”:1983年,在视察北京景山中学时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法》:1986年,制定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科教兴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方法 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 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 文章 ,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汉赋: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的文体——赋。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B盛唐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南宋)等。

    元曲:到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以《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鄂)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汉字与中国书画

    了解汉字的演变

    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 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3、中国的戏剧艺术

    了解京剧的产生

    A形成:清朝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B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C传播:民国以来,京剧又逐渐走向世界。

    高一必修三历史知识总结5

    中国 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

    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③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高中历史必修1-3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浸与民族危机
    二 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三 罗马人的法律
    学习与探究之二 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三 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三 “蒸汽”的力量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二 罗斯福新政
    三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欧洲的联合
    二 发展的亚太
    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学习与探究
    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
    为哥伦布领航

    必修三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1、百家争鸣
    • 2、儒学的兴起
    • 3、宋明理学
    •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
    •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
    • 2、中国的古代艺术
    •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
    •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1、“顺乎世界之潮流”
    • 2、新文化运动
    •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
    •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1、“人是万物的尺度”
    • 2、人性的复苏
    • 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 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
    • 2、追寻生命的起源
    • 3、人类文明的引擎
    • 4、向“距离”挑战
    •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
    • 2、碰撞与冲突
    • 3、打破隔离的坚冰
    •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学习与探究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
    学习与探究之三:艺术中的历史

    三、高二历史必修三前两个单元总结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 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 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李贽主张: 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主张: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专制。
    (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冲击君主专制

    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技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C、13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   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记载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被誉为“中西近代
    科学先驱”。
    医学: 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 书法 历程:(1)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绘画: A历程:汉代以前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吴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
    山水画的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从略):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
    为风、雅、颂)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出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问题,通过《高中历史必修1-3知识点归纳》、《高二历史必修三前两个单元总结》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