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歌歌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怎样产生的?和国旗的由来?? 国徽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怎样产生的?
  • 国旗的由来?? 国徽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
  • 国歌和国旗的来历
  • 国旗 国歌 国徽的来历
  • 一、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军乐队奏响了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亲手升起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开国大典

    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你知道,她们是怎样产生的吗?

    国旗、国徽、国歌方案面向全国公开征集

    让我们把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949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南海举行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预备会议,商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单位为23个,共134人,并协商确定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人选。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23个单位组成。同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会议设立6个小组,在常委会领导下工作。

    第一小组,主要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名单及代表人数,组长李维汉,副组长章伯钧;

    第二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组长谭平山,副组长周新民;

    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副组长许德珩;

    第四小组,拟订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组长董必武,副组长黄炎培;

    第五小组,起草宣言,组长郭沫若,副组长陈绍先;

    第六小组,拟订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

    新中国的国歌、国徽、国旗、国都和纪年等方案,由新政协筹委会第六小组负责草拟。经筹委会批准,第六小组提出《关于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方案)》,面向全国人民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并聘请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

    截至8月20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国旗方案1920件,图案2992幅;国徽方案112件,图案900副;国歌方案632件,歌词、歌谱694首;意见书24封。

    投稿者有高级干部、将军、著名艺术家、学者,也有普通军人、工人、农民、学生等。投稿地区以东北、北平、上海为最多,遍及全国各个省、区,包括尚待解放的地区,还有一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来稿。

    国都

    经过充分讨论、认真评选,评选委员会在国都问题上达成一致,都建议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在纪年上,大家也多倾向于公元纪年。但在国歌、国徽、国旗上,仍存在分歧。为慎重起见,9月17日,新政协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移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领导。

    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北平中南海合影

    9月22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成立大会国歌、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任马叙伦召集55名委员集中讨论。

    国歌

    关于国歌,征稿虽多,但一时却难以选定。马叙伦、刘良模、梁思成、张奚若等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在应征来稿中,也有人提此建议。《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不仅是鼓舞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号角,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战歌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

    但有人提议,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应修改歌词。

    周恩来说:“法国用马赛曲作国歌,‘把敌人的血浇灌我们的田’是旧歌词,也没有改。我们要嘛就用旧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

    毛泽东接着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全国快解放了,但是,中国还受帝国主义包围,还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的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为好。”

    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确定了下来。

    国旗

    讨论较多的是国旗方案。在第六小组讨论的时候,就有四种主要意见:

    一、镰刀锤头交叉并加五角星,但有模仿苏联之感;

    二、麦穗齿轮并加五角星,图案复杂,不适合作国旗图案;

    三、两色或三色横条组成旗面,左上或中央置放镰刀锤头或麦穗齿轮或五角星。横条象征长江、黄河和珠江,镰刀锤头象征工农等各阶级联合,但图案也较复杂,且有美国、苏联国旗混杂之感;

    四、旗面三分之二为红色,三分之一为白、蓝、黄各色,加以红色或黄色的五角星。

    几种方案,都各有利弊,评选委员会和专家反复商议,从应征国旗稿件中选出38幅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全体代表讨论。编号从复字第一号开始编排。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一号至第三十八号图案

    全国应征稿件编号为1305的来稿,作者是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该来稿此次被编为复字第三十二号,稍作修改,去掉了原设计图案中大五星上的镰刀斧头。据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说:“经第六小组讨论删去。我还在原稿上写上了‘去镰刀斧头’五个字。图案其余部分未做修改。”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应征图案

    9月22日,马叙伦在北京饭店东餐厅主持召开第六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决议:国旗采用复字第三号或复字第四号。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三号

    9月23日上午,政协全体会议举行《关于国旗国都纪年的意见》分组讨论会,共分11个小组,应到647人,实到466人。代表们讨论非常热烈。第六小组推荐的复字第三号和复字第四号尽管赞成的人数比较多,但反对者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他们主要认为这类图案有“分裂”之感,特别是当时南方还有一部分地区没有解放,有南北分家之嫌。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四号

    鉴于反对复字第三号和复字第四号的声音颇大,简洁、大方的复字第三十二号方案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

    《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三十二号

    复字第三十二号方案中,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可是,有人认为四个阶级的提法不妥,争论较为激烈。

    开国典礼在即,但国旗、国徽、国歌等一些重大事项尚议而未决。1949年9月25日晚上,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名单均是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商定的。毛泽东还特意删去了几位中共党员的名字,而添加上几位党外和文化界人士。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出席了座谈会。

    当天晚上8点,座谈会开始。毛泽东先拿着事先准备的大幅复字第三十二号五星红旗图案,开宗明义地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特点。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哪一国也有同样之斧头镰刀。英美之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特点。因此,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赋予了这幅五星红旗图案崭新的含义,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油画《国旗的诞生》,创作于1984年,作者高国方

    陈嘉庚说:“我从东北回来就很关心国旗的问题,我完全赞同毛主席所讲的第32图案。”

    梁思成说:“我觉得第32图很好,而且与军旗也不相差很大。多星代表人民大团结,红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团结。”

    其他人也相继发言。经过讨论,大家确定以复字第三十二号五星红旗图案为国旗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纪年

    关于纪年,大多数人赞同公元纪年。

    但有人说:我们采用公元纪年,老百姓也可能同时采用其他纪年。

    毛泽东说:“老百姓要用其他纪年我们也没办法,我们不能制定法律去处罚他们。过去用中华民国,老百姓用甲子年,他们还是用了。但是,我们政府要有个决定:采用哪个年号。”

    黄炎培接着说:“有人说采用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元,是基督教国家的年号,据我们调查了解,其实许多非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也采用公元纪年,现在公元纪年已成为国际习惯通用的年号。少数国家采用本国纪元,但在行文写到本国纪年时,常常还要加注公元多少年,很麻烦。”

    毛泽东风趣地接话:“就是耶稣也不坏嘛,耶稣和今天某些国家借推行基督教进行帝国主义侵略不一样!”于是,公元纪年得以确立。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继续举行大会,会议讨论审查委员会提出的《国旗、国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表决前由沈雁冰报告第六小组研究讨论的情况,并将五星红旗展挂在主席台中间。大会逐项进行表决,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以下四个决议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年为1949年。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徽

    开国大典前,征集到的国徽图案较少,大家对当时收到的国徽图案均不满意。

    毛泽东建议:国徽是否可以慢一点决定,原小组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决定。

    国徽审查组马叙伦、陈嘉庚、庄明理等讨论国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马叙伦、沈雁冰领导原第六小组成员继续承担制定国徽的任务,还邀请了梁思成、林徽因、张仃、周令钊等专家。

    以张仃等人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方案以天安门为主体,以梁思成等人为主的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则以“璧”为主体并以绶带连接齿轮和麦穗。以上图案送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常委会讨论研究,认为“均未恰当”。

    中央美院修改后的方案(左)、清华大学修改后的方案(右)

    梁思成、张仃、周令钊等专家根据政协常委会意见,综合各设计图案的优点,采用建筑上的正立面图来表现天安门,并移动华表的位置使图面显得更开阔,更庄重;颜色基本用红、金二色,更符合我国喜庆时的传统习惯。这个方案提交国徽图案审查委员会讨论时,多数人赞成。周恩来总理总结大家意见,决定以这一图案为基础加以修改,并建议将麦稻穗设计成挺拔向上的形象。会后即由梁思成等人执笔,大家共同讨论,经过反复修改后,终于绘制出一个既有中国特征,又庄严富丽,大家都满意的国徽图案。

    1950年6月23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同意国徽审查委员会的报告,通过国徽审查委员会所拟定的国徽图案,并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核准公布。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国徽图案通过后,塑造立体模型的任务交给了清华大学教授高庄。高庄在进行艺术造型过程中,坚持了政治性、艺术性、自然性和历史性四个标准的统一,遵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国徽形象要“向上”(表现新中国蓬勃向上)和“响亮”(色调要明快)的要求,并注意以实物比较和借鉴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试做、反复修改,终于将立体模型塑造成功。

    国旗、国歌、国徽等确定的过程,充分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获得真正独立、自由、解放的不朽的历史记录。

    来源:综合人民政协网、统战新语、中国政协文史馆、光明网等

    “红果记忆”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中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号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一、国旗的由来?? 国徽的由来?? 国歌的由来??

    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及含义

    中国国旗图案的含义: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星红旗的历史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 3012 幅。后於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草案一的设计。该设计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徵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草案二是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草案三则是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由上海市民曾联松所设计,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另一方面,也隐喻以汉族为中心,其他满、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统一在中国内的含意。但由於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於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镰刀铁鎚的标志,后来毛泽东将镰刀铁鎚标志删除,因为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徵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新的中国国旗。

    中国国徽图案的含义:
    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
    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中国国徽的历史由来: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政务院邀请有关人士开会讨论国徽设计问题。按中央规定,组成国徽的素材为国旗、天安门、齿轮、谷穗与红绶带,而完美的组合则需要依靠艺术家们的政治和艺术修养。会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高庄的发言语惊四座、掷地有声:“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当时,由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等人设计的国徽平面图案,已由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中国,长期作为地域概念使用,与中原、中土同义。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17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两个王朝境内的其他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概念的含义更加丰富完整,56个民族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

    中国国歌含义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1年"9·18"事变之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必胜信心。诗人田汉在国民党狱中写成歌词后,辗转传给聂耳谱曲。此歌最初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毛主席就说过选这首做国歌的理由: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二、国歌和国旗的来历

    国旗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歌来源: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

    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扩展资料

    国歌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

    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三、国旗 国歌 国徽的来历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同时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徵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踊跃投稿,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张图案,其中还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二十三张。国旗审查小组从近三千张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三十八幅编为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
    国旗应徵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徵;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特徵,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应徵稿件中,设计构思符合三项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竖条旗左上方为镰刀、锤子、五角星或齿轮;二是镰刀锤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齿轮加五角星;四是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红色,加黄色五角星。经过反覆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毛泽东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在国歌问题上,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的通知,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词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作家和解放军战士等。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慎重研讨,认为徵集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此建议得到周恩来、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是否过时时,周恩来说:「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最后,这首在抗日战争中田汉仓促写在香烟衬纸上的歌词和聂耳呕心沥血谱的曲,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同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49年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前,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些专家就已着手进行国徽设计。
    1949年9月25日,张仃、钟灵提出5个与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
    也大约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了一个国徽图案,被要求修改并参加复选。经过清华大学教授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的协助,10月23日提出修改方案。
    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后来又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国徽图案。这个方案与上述两个方案于1950年6月10日送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讨论。政协常委会对这三个方案均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表示肯定,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马叙伦、沈雁冰在1950年6月21日写出的《国徽审查组报告》中,对6月10日的这次会议有明确记载:“计得有仿政协会徽拟制的五个图案亦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图案,另有以民族形式拟制的两个图案(林徽因、莫宗江方案--笔者注),一并送请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常委会认为均未恰当,指示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加以修正,另制图案。”
    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最后,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形。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6月15日,张仃拿出其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助理绘图)。
    6月15日晚8时国徽组召开会议,讨论清华大学新绘制的3幅图案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方案。
    这次会议决定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中的两幅进行合并:“将梁先生设计的国徽第一式与第三式合并,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内容,请梁先生再整理绘制。”
    6月16日,梁思成拿出新修订的图案,国徽审查小组再次开会,将这一方案与张仃方案进行比较。
    或言张图美丽,或言梁图完整,而觉得两图都不理想。
    由于一些评委又提出修改意见,梁思成再次组织人员修订图稿,这次的设计是以全国委员会国徽小组讨论所决定采用天安门为国徽主要内容之一,而设计的。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
    在这次会议的记录上,郑振铎、张奚若、沈雁冰认为清华大学方案“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结构完整而统一。”周恩来对清华大学方案评论道:“图下面带子联结一起,象征着工农团结。”周恩来与马叙伦提出,清华大学方案“金色和红色表现了中国特点”,中央美术学院方案“红红绿绿,虽然明朗,但不够庄严。”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国旗、国歌、国徽中选方案的褒奖问题。马叙伦认为清华大学中选方案(二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最初绘有天安门的方案(六图)改造而来的,提出褒奖时要重视这一因素:“二图与六图尽管体系性质不同,但二图的图样是由六图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初造意与描仿画下来的都不能不奖,给奖章纪念册都不成问题,奖金多少,望大家考虑。”
    清华大学营建系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中央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介的高庄在塑造模型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就上书毛泽东:“主席,你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艺术家……”。毛泽东主席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从7月初到8月中旬,高庄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塑造工作,中央同意了高庄所作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国徽终于诞生了。

    关于国歌歌谱的问题,通过《国歌和国旗的来历》、《国旗 国歌 国徽的来历》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国歌歌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国歌歌谱(5)

    相关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歌歌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 两枚与国歌有关的邮票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国歌歌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两枚与国歌有关的邮票和我有两张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应值多少钱?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