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围魏救赵是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636f70797a686964616f363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简介
1、田忌
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
2、孙膑
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3、赵成侯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魏救赵
孙膑
战国复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制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百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度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知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道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周显王十六年,即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八万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1由大梁出发,北上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无力打破魏军的围攻,便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军车之中筹谋策划,率兵八万救赵。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的建议,把主力集结在预设阵地桂陵,即今河南长垣西北,准备歼敌。
大约在农历十一月间,庞涓回兵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败回大梁。围魏救赵的成功经验从此被中国历代兵家所借鉴,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桂陵战后的十三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于是,齐国在韩魏两军久战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直取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的消息后,立即撤去围韩之军回到大梁。魏国国君魏惠王决心集中主力迎击齐军,以报桂陵之战失败之仇,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十万军队主动迎击齐军,寻求决战。
孙膑向田忌建议:利用三晋士兵向来彪悍骁勇,轻视齐国,认为齐军胆小怯懦的心理,示之以弱,诱敌追击,然后乘隙予以致命打击。
孙膑还具体提出了诱敌的方法:就是在与魏军接触后就假装败退,退却中第一天挖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减少为三万个,让魏军误认为齐军每天有大量士兵逃亡,战斗力迅速减弱,以诱使魏军追赶。
果然,庞涓见齐军炉灶天天减少,得意忘形地说:“我原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逃走过半了!”于是丢下步军,只率一部分轻装精锐部队,兼程追赶。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速度,天黑当可赶到马陵,即今汉南范县西南。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埋伏兵马。他命令削去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白木头上写上:“庞涓死在此树之下。”然后命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说:“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夜晚来到大树下,见白色木头上写了字,钻火照看,还没来得及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无法相顾。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已经智穷兵败。齐军乘胜攻击,全歼十万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凯旋而归。孙膑也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