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故事分享 >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李四光
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搞地质研究常常要餐风饮露,条件十分艰苦。况且刚刚成立的研究所经费少,设备缺,甚至没有固定的所址。八年抗战期间,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受尽奔波辗转之苦。那时,他抽的是用草纸做的烟,穿的是土布衣服,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他和同事们始终没有放弃地质研究。由于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劳累,他患了心绞痛和肺结核。
1948年2月初,李四光从上海启程赴伦敦,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他的夫人许淑彬也一同前往。会后,他们在英伦三岛上又住了一年,一面养病,一面观察国内外时局的发展。李四光虽远在欧洲讲学考察,但仍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李四光
1949年初,他数次给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许杰(地质学家、解放后曾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写信,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广州,为新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保留了一支队伍及设备。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看了这封由郭沫若领头签名的信,李四光非常激动。新中国就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己的本领可以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了。他积极奔走起来,准备尽快返国。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提前一年预订,归期只得拖延。他一面调养身体,一面把科研方面遗留的事情办完。
李四光焦急地等待着起程的日期。一天,伦敦的一个朋友给李四光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接到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一个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接受人民政协给他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就有被扣留的危险。
事情紧急,李四光当机立断。他拿起一只小皮包,迅速前往普利茅斯港,准备从那里渡过英伦海峡,先到法国去。普利茅斯港海面宽阔且多风浪,是偏僻的货运航道,一般人通常都不会从这里渡海,因而能避开
国民党特工人员的追踪。临行前,他提笔给驻英大使写了一封信,让许淑彬两天后寄出。第二天,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果然派人来找李四光,许淑彬机警地对来人说,李四光外出考察去了。
两天以后,许淑彬寄出了李四光留下的信,信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想的理想国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是我竭诚拥护的政府。我能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是莫大的光荣。我已经起程返国就职。他还规劝这位大使脱离祸国殃民的国民党政府,早日回到光明祖国的怀抱……
两星期后,许淑彬收到李四光的来信,得知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便立即前去会合。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这一年他60岁,但是他觉得,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钱学森
1949年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9]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9]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10]
艰难归国
50年代初期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9]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9]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9]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12]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让步,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2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14]

华罗庚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2]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9]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7]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10]
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1]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2]9月加入民盟。[13]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14]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5]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6],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5]

1、贱难移赤子恋——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2、威武不屈壮士心——钱三强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李四光
1948年,李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5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字若思,元代邢州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我国宋元时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生活在我国的宋元时代,这个时代我国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火药、罗盘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善于汲取前辈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勇于实践和创新,在科学上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不仅精通天文历法,还擅长水利工程,而且在数学、地理和机械工程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郭守敬主要科学成就在天文历法和水利工程这两方面,其中天文历法的成就尤为突出。他是以优秀天文学家的名字列入世界古代著名科学家之林的。

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并入主中原后,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运用“汉法”。他吸取历代统治经验,改变蒙古旧制,采用宋、金以来封建政治经济制度,他不仅重用蒙古族人才,而且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才也加以使用,授以官职,使其为朝廷出力。这样不久推动了蒙古的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全国的安定和发展。他还提倡兴修水利,重视农桑,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使南北水路畅通。还实行屯田,兴建水利工程,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元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262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了郭守敬听取他对水利的建议,郭守敬提出对北方水利资源及华北水利灌溉问题的具体意见。

公元1276—1280年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七年),郭守敬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主管历法方面的官员,主持历法的修订工作。元初,由于旧历法年久失修,旧有的天文仪器已经陈旧不堪,无法准确观测天象,发生了节气差错、日月食不准等各种弊病。公元1276年忽必烈下令修订历法,由许衡、张文谦、王恂和郭守敬等主持,但实际负责的却是郭守敬。他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于是就把研制天文仪器作为主要问题来进行。在修历过程中,郭守敬一共创制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等十三件精巧的天文仪器,这些仪器主要用于观测天体、日月、星辰和日食等。《元史》称他研制的这些天文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未及者。”这些仪器具有精致、灵巧、简便、准确的特点,不仅元代以前我国历史上没有,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1279年天文仪器制成后,郭守敬在大都(今北京)城东设计、修建了一座观测天象的司天台—灵台。灵台里陈设有各种有关天文学的图书和仪器,是当时世界上设备最完善的天文台。以后明、清两代的观象台,就是在灵台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郭守敬通过观测工作,对于“黄赤大距”(黄指太阳,赤指赤道,大距是指赤道平面和太阳平面形成的交角,是天文学上最基本的数据之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3一)和二十八宿距度(即赤经差)的测定有了重要发现,这也是他在天文学上的两项重要成就,对于改进历法具有重大意义。他于1280年春编写了一部新的历法—《授时历》,第二年颁行全国实行。《授时历》确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数仅差26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却比它早三百年发现。它是我国古代最优良的一部历法,体现了郭守敬在科学上的创新精神。

除天文学外,郭守敬还在水利工程方面有不少成就和贡献。由于他擅长地理,精通数学,在二十岁时就对邢州城外的古老石桥进行过疏通和重修,解决了当地交通和农业灌溉方面的需要。后在元政府的支持下,在经过对各地地形、河川进行勘测的基础上,制定出在华北地区整治河道、兴修农田水利和发展航运的规划。如,在元上都设计、兴修了铁幡竿渠;修复、扩建了西北河套平原的灌溉渠道;开辟了大都水源与凿通通惠运河等。

元上都城建成后,由于城内和城周围河流、湖泊较多,山洪下来,危及城池。1293年因下大雨,洪水冲坏上都城池,皇帝发派三万虎贲(侍卫)军来修复。为解决上都城的防洪和排泻洪问题,大德二年(1298年)郭守敬经实地勘测,设计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铁幡竿渠”。在上都城西北的铁幡竿山(铁幡竿高数十丈,以此镇海)上修渠,将铁幡竿山上的洪水引向滦河。铁幡竿渠东岸仅距上都城西城墙一公里,水利工程遗址至今尚存。这是我国北方草原唯一保存下来的水利工程。

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郭守敬随同西夏中兴等路行省(今宁夏、甘肃、青海一带)长官张文谦前往西北地区,负责修复河套平原的水利。河套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为西北地区盛产五谷的米粮川。这里的人民开凿渠道,利用黄河之水灌溉农田。其中有两条水渠最长,一条唐来渠,长四百里;另一条叫汉延渠,长二百五十里(都在今宁夏境内)。此外,还有数十条干渠和支渠。元初,由于战争等原因,使这些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农业生产。由于郭守敬精心设计,他带领当地人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修复了旧有的水渠,还兴建了不少新的渠道,并在各渠道的入口处修建了用以调节水量的水坝和水闸。这些坝闸设计合理,坚固结实,直到明代中叶还继续使用。

元朝建首都于大都后,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解决大都的物资供应,把粮食等物品从南方调运来京,急需开凿一条沟通大都与通州之间的运河,以便与杭州至通州的大运河连接。1292—1293年郭守敬授命开辟新水源和开凿新运河的任务。这项工程比较艰巨,辽金以来几番动工都未成功。郭守敬经过对大都周围地形、水文勘测、调查之后,终于找到了水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他在大都西北修建了一条长达三十公里的白浮堰,把昌平以南神山附近的白浮泉水引进大都城,然后利用旧有运粮道顺流东下,把通州和大运河连接起来。为了解决河床倾斜坡度问题,郭守敬还设计了设置二十座水闸、斗门来调节水位和控制流量,以保证船只顺利通行。这条运河全长一百六十余里,由两万多名工匠、兵士和水手化了一年多时间修成。通惠河的修成不仅解决了大都的漕运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元朝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他还在测量华北地形时“又尝以海面教京师至汴梁(今开封)地形高下之差”,是我国地理学上首次用“海拔”测量地形。

齐·斯秦巴托 本文参考《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蒙古族简史》等书

提到诺贝尔这个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诺贝尔是瑞典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雷管并经营、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成为富豪。诺贝尔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决定在他死后把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为“对人类幸福最具贡献者”的奖金,即: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经常独自玩耍。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可能就是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父亲到码头上迎接他们。诺贝尔坐在马车上左顾右盼,望着高耸的寺塔及洋葱头状的屋顶,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到达新居安顿下来后,父亲对三个孩子说;“今后你们弟兄三个要彼此勉励,努力学习,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父亲问老大罗伯特:“你将来长大打算做什么?”罗伯特说:“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父亲又问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说:“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诺贝尔不等父亲问他,就抢着说:“爸,我将来要当发明家!”母亲严肃地说:“好啦好啦,将来想做什么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读书。”

诺贝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读书很用功,很快学会了俄语,接着又学会了英语、德语。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阅读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更喜欢文学,偶尔还作诗自我欣赏呢。

有时候,诺贝尔和哥哥们到父亲的工厂去,他总是被那些转动中的机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却又发现了更有趣更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装入水雷的火药。当时的火药,无论是用于枪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诺贝尔会偷偷地带点火药回家,为了避免让爸爸发现而挨骂,他经常把火药粉放入纸袋中悄悄带走。

诺贝尔用带回家的火药做烟火,他把火药放在纸筒里,然后竖立在草地上,点着火后,火药会“咻——”的一声,在黑暗的夜晚中喷出美丽的火花。他又模仿父亲的发明,尝试做地雷来玩。他先用纸把火药粉包成圆团,再用较韧不易破的纸搓成长条,作导火线。他觉得这还不好玩,又把火药装入小空罐中,封紧盖子,再点燃导火线。“砰!”炸裂的罐子发出了巨响,盖子飞了起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诺贝尔的调皮很快被父亲知道,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再玩火药。

工厂的员工们听说此事,不再让诺贝尔接近火药。诺贝尔心想:“哼,不给?我就自己制造火药。”他翻阅化学课本,原来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难怪火药都是黑乎乎的呢。诺贝尔的试验成功了,因此他又开始玩烟火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最后难免被父亲发觉而遭到禁止。但诺贝尔从玩耍中,发现了火药包扎的松紧与爆炸强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转眼间诺贝尔长到17岁了。这时他的两个哥哥已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父亲跟母亲商量,想让诺贝尔也到工厂上班,专门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了让他先打好坚实的基础,父亲先派他去美国,跟那个发明螺旋桨式汽船的瑞典人学习一段时间。

于是诺贝尔第一次离开父母亲,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国大发明家艾利克逊门下。艾利克逊对他深表欢迎。

诺贝尔跟艾利克逊学习了许多有关各种机械的技术,并帮助艾利克逊从事热空气引擎的研究工作。热空气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轮机,在当时还没有普遍使用。诺贝尔从这项研究中,得知物体燃烧发热使气体膨胀产生力量的原理,并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可是单独来到遥远的国度的诺贝尔,心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使他对文学的兴趣胜过对机械的研究。每当他想家感到孤寂时,大诗人雪莱的诗便成了他的寄托,写诗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辞别艾利克逊,离开美国踏上归途。当他路过巴黎时,他想在此学习化学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赏巴黎美丽的风景以培养他作诗的灵感。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时已有一定的法语基础,为了使自己的法语更流利,他进了一家法语会话补习班。在补习班里,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海誓山盟私订了终身,但遗憾的是,他所深爱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这个打击,使诺贝尔无心留恋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礼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心碎而难忘的地方,专心致力于将来的理想与事业,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圣彼得堡。

刚满19岁的诺贝尔回到了阔别两年的亲人身旁。父母的身体都很硬朗,公司业务也相当景气。他的大哥担任了公司经理;二哥担任工厂厂长,都成了优秀的技师,且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父亲决定把诺贝尔安插在指导发明的单位工作。

诺贝尔第二天就到工厂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当繁重,终于积劳成疾,病倒了。家里人想让他去南方温暖的乡下静养,可诺贝尔却想去德国。他希望能趁这个机会学习德语。尤其他认为德国有最好的化学技术,因此他就来到靠近阿尔卑斯山的温泉地养病。等身体康复后,他就立刻启程回到了圣彼得堡。

这时候,俄国和英法联军发生了战争。诺贝尔家的工厂大量生产水雷,供不应求。水雷的威力被证实后,有两位化学专家来到工厂访问,他们就是在俄国学术界留下许多功绩的希宁和特拉浦博士。

父亲把诺贝尔介绍给两位专家。希宁说:“为了使俄国获胜而早日结束战争,我们想制造威力强大的炸弹,能不能和你们工厂共同研究?”诺贝尔说:“当然可以,不过,这大突然,一点头绪也没有呀。”特拉浦博士说:“这点你不用急,我这里有强烈的液体爆炸物,但它的威力无法确定,有没有实用价值,还没有把握。”他说着拿出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瓶子来。

诺贝尔一见便说:“啊,销化甘油!”他从书本上得知,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沙布利诺发明的,今天他是头一次看见。沙布利诺因试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伤,从此便停止了试验。
两位专家把瓶子留了下来,让诺贝尔做试验用。诺贝尔此时再也不会想到,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带给他辉煌无比的人生。

诺贝尔和父亲开始细心研究硝化甘油。由于它呈液化状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却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医疗用品,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俄国最终战败了。诺贝尔家的军事工厂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亲带着诺贝尔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诺贝尔和两个哥哥仍留在圣彼得堡。工厂换了新老板。诺贝尔由于改良了晴雨表、水计量表并取得了专利,受到老板器重。这时候,父亲来信说他已开始对硝化甘油做研究,并问诺贝尔的进展如何?诺贝尔决心继续研究,不输给爸爸。

经过许多次试验,诺贝尔发明了将硝化甘油装入小玻璃管中再放进一个铁罐里,四周塞满黑色火药,再用导火线点火。“轰!”一声巨响,试验成功了!这种能使火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诺贝尔的发明物“雷管”。

由于诺贝尔发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于矿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兴兴地把这项发明带到了父亲身旁。而他父亲在这方面却毫无进展。

诺贝尔和父亲打算成立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为了筹措资金,诺贝尔前往法国,四处拜访巴黎银行,向他们说明他从事的是一种具有伟大远景的事业。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后来,幸运之神终于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用途。诺贝尔因此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

1、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回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3、地质大师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4、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e68a84e799bee5baa6333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物理学家周培源

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

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相关阅读

  •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李四光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搞地质研究常常要餐风饮露,条件十分艰苦。况且刚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求爱情故事 脚本 求一个短小的故事脚本 100个小清新短篇爱情故事 介绍一些短篇超感人的爱情故事...... 作文毕业班生活的酸甜苦辣300字 作文《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咸》300字左右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作文不少于300字 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作文200字数 80字作文小片段(50篇) 作文精彩片段摘抄20~30个字 求作文精彩片段 好作文片段 谁知道这首歌高潮歌词:我已经习惯在凌晨三点掉进思念你的深渊... 我已经习惯在凌晨3点这个是那个歌的歌词啊. 凌晨三点的好听的歌曲,歌词中有句,我已经习惯在凌晨三点掉进思...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我已经习惯在凌晨3点,掉进思念你的... 关于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哪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爱国的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以某一件事物回忆往事作文400字 《美丽的往事》作文400字 写一篇作文〈400字左右) 自拟题目 请以往事为题 回忆往事作文 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时事评论写法的差别在哪 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就事论事吗?例如这篇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时评文有什么区别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时评类作文有什么区别 考研时英语作文刚好背到 范文就直接写上去,看完后细想,会因... 考研英语作文最后背个模版行不行? 考研英语背诵作文范文是否有效 能得高分吗 考研英语作文背10篇范文可以吗 写作文谁给个以克服困难为题的材料材料要求新颖 好写 新颖的作文题目 ,关于苦难成功 求几篇(越多越好)关于我战胜了困难的作文,内容是关于解决题目... 关于克服困难的话题作文,要有题目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以《遇见》为题的800字作文 个人鉴定怎么写?急! 怎么写个人鉴定 员工个人鉴定应该怎么写 个人鉴定怎么写 妹妹背着洋娃娃背后的真实故事 谁知道《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故事背景? 《妹妹背着洋娃娃》恐怖歌曲的幕后故事? 妹妹背着洋娃娃诡异版的幕后故事 高中必备64古文都可用于那些题材的作文 求一些高中作文中可以引用的古文古诗古词 越多越好,付上适用... 求各种高中作文好题目要有深意的带点文言文诗文最好,别太肤浅,...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