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917年8月,刘伯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改组的国民党。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刘伯承率领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的部队对袁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虽然人多,但混乱中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护国军,纷纷掉头奔逃。
逃出城外的袁军从枪声断定护国军人数不多,便伺机掉头反扑。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
后来,刘伯承被群众所救,在临江门外一所教会医院治眼伤。给刘伯承医治眼伤的医术高明的德籍医生阿大夫。
看过刘伯承的眼伤后,决定对刘伯承施行全身麻醉的手术。 刘伯承从阿大夫口中了解到,施用麻醉药,有可能对大脑神经带来不良影响,他坚决地向阿大夫提出,给他做这次手术不用麻醉。
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深深感动了阿大夫,他终于同意了刘伯承不用麻醉药物的请求。 手术开始后,阿大夫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腐肉割去,然后将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后再将断裂的血管缝好。
在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中,刘伯承始终未呻吟一声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阿大夫又给他的右眼安上了一只假眼球。
扩展资料:
刘伯承(1892-1986),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家境贫寒,自幼发愤苦读,学习成绩优异。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年冬赴苏联,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入优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1年奉命赴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作战,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1937年9月底,率部挺进山西,以太行山为依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33二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9月起,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反击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指挥上党战役,一举全歼阎锡山部十三个师。
1947年6月底,根据党中央关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与邓小平率十万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实施中央突破。
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直出浙赣线,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
1954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事副主席。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治眼的故事体现出刘伯承的什么精神?
刘伯承治眼的故事体现出刘伯承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战斗精神。
关于刘伯承右眼致残之事,有如百下记载。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讨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度中两弹,一弹从右边太阳穴射入,穿透右眼射出,后感染化脓,由德国医生威廉·阿曼沃克知医生为其清除眼眶内的腐肉,为保道护脑部,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事后德国医生问他疼得厉害否,刘伯承答道自己内在数他割了多少刀。德国医生大惊,问他自己割了多少刀,刘伯容承答“割了72刀”。德国医生称赞刘伯承是“军神”。[4]近年来也有不少人质疑不打麻药手术是否可信。
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
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不幸被敌一颗流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
后来,刘伯承被群众所救,在临江门外一所教会医院治眼伤。给刘伯承医治眼伤的医术高明的德籍医生阿大夫看过刘伯承的眼伤后,决定对刘伯承施行全身麻醉的手术。
刘伯承从阿大夫口中了解到,施用麻醉药,有可能对大脑神经带来不良影响,他坚决地向阿大夫提出,给他做这次手术不用麻醉。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深深感动了阿大夫,他终于同意了刘伯承不用麻醉药物的请求。
手术开始后,阿大夫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腐肉割去,然后将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后再将断裂的血管缝好……
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一声不喊疼,术后,沃克医生问他疼不疼时,他还说出了沃克在做手术时,一共切了72刀,因此,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沃克赞叹为“军神”。
扩展资料
“猫论”源自刘伯承
“猫论”曾和“石头论”一起,被作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的两个主要论点。
“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下简称“猫论”)作为邓小平同志的
一句名言,不仅在国内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在国外也遐迩闻名,广为流传。而邓小平“猫论”的提出却是吸收借鉴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结果。
把“猫论”用来阐释一种思想观点的,首先是刘伯承。刘伯承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条,战略战术机动灵活,以打胜仗为最终目的。因之,这位农民出身的军事家,每逢大战在即,经常脱口而出:“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以此来说明一个相互而深刻的道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由于这句话生动形象,很适合当时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
,深受一二九师和二野指战员的喜爱。
邓小平与刘伯承既是同乡,又是长期共同战斗的战友,加之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指挥打仗,还是领导建设,都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所以,对于刘伯承常说的这句家乡话,自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4十分理解,非常赞同,将其从军事领域引入整个社会领域,以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反对极“左”思潮,倡导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1962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邓小平认为: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为了形象地表达这一正确观点,邓小平引用了刘伯承说过的“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四川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反映了他对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内部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从此,“猫论”便不胫而走,很快流传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