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564年,在英格兰的一个叫巴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石墨。由于石墨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痕迹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因此,人们称石墨为“黑铅”。那时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索性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为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利品。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4用石墨条写它既会弄脏手,又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水冲洗石墨,使石墨变成石墨粉,然后同硫磺、锑、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这就是最早的铅笔。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铅笔。因此,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因此,拿破仑·波拿巴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然后造出铅笔。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且储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芯。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铅笔上标有的H(硬性铅笔)、B(软性铅笔)、HB(软硬适中的铅笔)的由来。给铅笔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美国的工匠门罗来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种能切出木条的机械,然后在木条上刻上细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将两条木条对好、粘合,笔芯被紧紧地嵌在中间,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铅笔。以石墨或加颜料的粘土做成的笔芯为书写介质,用于学习、办公、工程制图、美术、绘画、各种标记等的书写或绘画工具。古代希腊、罗马曾有用铅金属制成类似铅笔的铅棒。这种笔多制成锥形,利用铅与其他物体摩擦而留下铅的痕迹,用以划线做标记。14世纪时,欧洲出现类似现代的铅笔,荷兰画家曾用以在纸上绘画。意大利人曾使用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铅棒,用于绘画和书写。1565年在德国人C.格斯纳的藏书上有用铅笔绘制的图解,并记载有“为了制图和笔记,人们用铅及其他混合物制成笔芯,然后附上木制的把柄,进行划线……”的文字。同年英国开始以石墨为笔芯手工制出最原始的木杆铅笔。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使铅笔制造技术前
汉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公元前百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的。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度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内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容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太多了。仅以我国举例:历史上就有道、儒、墨、法、阴阳、纵横等诸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政治观点各有不同。
三湾夜读
“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 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境内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那天深夜,毛泽东来到借住的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他将床铺搭在简陋 的柜台上,正准备躺下睡觉时,顺着微弱的灯光,偶然瞥见货架柜顶上放着一摞 落满灰尘的书。爱看书的嗜好,使他将之取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套线装本的《三 国演义》。顿时,毛泽东眼睛一亮,睡意全无。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文化落后 的山村,当时能看到这样一部名著是多么不容易。他如获至宝,忘记了一天行军 的疲劳,当晚便在昏暗的光线下读了起来。第二天一早便向店主借阅。
毛泽东白天要找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谈心,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工农革命军 的改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他仍然抓紧睡觉之前的空余时间来读书。就这样, 这套《三国演义》伴随着他度过了在三湾的4个昼夜。
会师轶事
“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在朱毛会师的大量历史资料里,我 们发现一位曾经参加过会师的红军老战士写的这样一段回忆。
1928年5月4日,已披上春日盛装的井冈山,阳光明媚,翠绿的山林碧青如洗 。就在这天,井冈山砻市镇(原宁冈县城)旁边的一块空旷地上,即红四军教导 队操场,官兵们聚集在这里,欢歌笑语,热闹非凡。上午九时许,“井冈山会师 ”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大会由陈毅主持,朱德、毛泽东、王尔琢及党政军 各界代表都分别讲了话。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会上宣布部队进行改编,成立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但 大会还有一条没有宣布的消息,那就是毛泽东兼任第11师师长,朱德兼任第10师 师长。这时,毛泽东显得非常高兴,挎上了匣子枪,诙谐地说道:“挎上驳壳枪 ,师长见军长”,引发出一片欢笑声。随后毛泽东就把驳壳枪交给了警卫员。这 是他平生少有的身背武器的历史记载。
亲改课本
1928年5月的一天,天刚亮,从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机关就走出两个人来。矮 个子叫赵锦元,是县团委负责人;高个子叫丁钰,是红四军派来协助地方工作的 干部。现在,他们完成了毛委员交给的任务,带着昨夜才编好的小学识字课本, 急匆匆直奔茅坪,向毛委员汇报。
“毛委员,识字课本的初稿编出来了,请你审阅一下。”老赵从怀中掏出初 稿,双手交给了毛委员。
毛泽东微笑着接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忽然,他的眼光停在一段文字上, 久久没有移动。
老赵以为毛委员看不清,便站起来看着稿子念道:“土地分到家,有穿又有 吃,穷人喜洋洋,工农坐天下。”
毛泽东说:“土地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血汗一寸一寸开垦出来的,而劳苦大众 却手无寸土。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土豪劣绅,却食禄万斛、拥有大量良田 。如今,我们把土地夺回来,分归贫苦农民,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工农得天 下,必须打倒土豪劣绅!所以,这四句,我建议是不是改成:
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豪绅要打倒,工农坐天下。”
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体育锻炼的情形时说: “寒假里,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 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喊,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 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我们露天睡觉,甚至于到11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 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质也许很 有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往返行军,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路上,特 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正是通过这些吃苦的“体育项目”的千锤百炼,毛泽东为 在以后的战争环境中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为一生从事艰苦繁重的革命工作,打下 了坚实的体魄基础。
回答者: zhangjianl171 | 二级 | 2008-12-11 13:37 | 检举
开始背书。毛宇居首先喊道:"毛泽东:背书!"
石三伢子知道老师会来这一手,早有准备,站起来,挺起胸膛,滔滔不绝地一会把书背了下来。屋子里静悄悄,毛宇居也出乎意料,听得出了神。心想:到底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将来要成大器。
毛泽东虽不爱读经书,却对老师毛宇居非常敬重。全国解放后,他还与毛宇居多有来往。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用自己的稿费置办了七桌酒席宴请家乡父老,毛宇居也在被请之列。毛泽东亲自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慌忙站起,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爽朗一笑,大声说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后来从毛宇居那里回到了家,父亲毛顺生就让他在家里作田。毛顺生非常能干,已有22亩田,还兼作生意,人手不够,毛泽东回来不正好吗?
毛泽东从小没少干农活,可是,总忘不了读书。一天劳动下来,本已很累,但每天晚上,毛泽东总是点上桐油灯看起了小说。一本《西游记》一打开,总放不下,满脑子里都是一群猴子跳来跳去。
毛顺生发现毛泽东的屋里半夜还有灯光,就“早点睡吧!一盏桐油要好几铜板呢!”毛泽东舍不得放下小说,就用被单把窗户档上,不让灯光漏出去。
毛泽东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半耕半读,两年中读了十几本小说。他自己没钱买书,就跟亲戚朋友借着看。他非常喜欢那些爱国的有本事的人物,像李逵、鲁智深、武松、岳飞,诸葛亮、孙悟空……,特别痛恨那些奸臣,像秦桧,蔡京、高俅等人。他还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小说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贵族、官吏、公子哥,为什么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农夫工匠呢?他希望,有一天农夫工匠成为小说里的主人公,把农夫工臣们写成英雄豪杰。
自学在定王台图书馆
毛泽东在十岁之前,曾先后在几个私塾,还有湘乡私小学和长沙第一高级中学读书。但他觉得虽然学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的眼界,但是,不论私塾也好,学校也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他。
1912年7月,毛泽东下决心退学自修。他每天都到长沙定王台湖南图书馆去借书自学。从他的住地湘乡会馆到定王台有三华里路。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毛泽东步行去定王台,早出晚归,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中午出来买两块米糕充饥,坚持不断。当时,有一个管理员对毛泽东的刻苦自学非常敬佩,后来在毛泽东的影响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回忆这段情况时说,那时候,我们图书馆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欢迎”毛泽东,因为他每天必到,也来得最早,而且在外面等候多时了,每天下午关门,要"欢送"毛泽东,因为他走得最晚,不撵他,他还不走。毛泽东在后来回忆这一段生活时也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象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
回答者: 大时代暑 | 八级 | 2008-12-11 13:59 | 检举
1932年10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打击,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仅任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前往长汀养病。当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住了三四个月之久,这是毛泽东7次到长汀中停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61留最久的一次,并在长汀留下许多故事,也和一口“老古井”结下了情缘。
老古井就在长汀卧龙山山脚,清澈见底的水井,旁边就是福音医院休养所。“知道吗,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正在挑水的老人告诉我们,在疗养期间,毛泽东每天早上都和周围群众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脸、洗衣服。当他发现老古井因长年没有清洗,水有些脏时,他亲自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干净了,来打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和群众聊天,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一个多月的社会调查,毛泽东发现汀州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而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等问题,他不顾身体有病,在福音医院休养所的卧室里,秉灯夜烛起草了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向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询问了长汀县政府后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欣慰地笑了。
长征途中主席让士兵骑他的马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映林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兰映林回忆说,尽管长征时他只有十六七岁,尽管万里征途困难重重,但因为一直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时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这也许正好应了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