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来22日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自
袁隆平50多年知来勇于创新,杂交水稻的重大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道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隆平,1930年生人,今年刚好89岁。
米寿之年,本该安度晚年,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但他偏偏不喜欢舒服。
他说:如果不从事水稻研究,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1、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636f7079e79fa5e98193361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2、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扩展资料: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生人,今年89岁了。 本该安度晚年, 但他偏偏不喜欢享乐。 他说:如果不从事水稻研究,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