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从此选择了创业的历程,同年8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有900万元,通过整合内8家蒙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0万元。
当蒙牛小有成就、呈现良好成长势头的时候,牛根生意识到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有可能会错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3失良机,作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决定。但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面对国内金融工具极度匮乏和严格的金融限制的环境下,蒙牛开始了曲折的融资之路。
2002年9月,蒙牛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BVI)。同日蒙牛的投资人、业务联人系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BVI)。金牛和银牛各自拥有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而毛里求斯公司是开曼群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
该笔资金经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资后改制为合资企业,而开曼群岛公司也从空壳演变为在中国大陆有实体业务的控股公司。
在企业重组后他们对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内身份直接持股变为了通过境外法人间接持股,这种安排为开曼群岛公司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辅平了道路。
获得第一轮投资后,蒙牛的业绩增长令人惊讶,2003年蒙牛净利润为2.3亿元。迅速成长中的蒙牛对资金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三家机构再次通过“可换股证券”向蒙牛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003年,蒙牛进行上市前的股权重组,蒙牛管理团队及关联人士将在上市公司合共持股54%,金牛和银牛分别设立了“牛氏信托”和“谢氏信托”。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共发售3.5亿股,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充分说明香港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大陆优秀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接纳能力。这给蒙牛的融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扩展资料
牛根生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1999年至今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根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根生万言书
牛根生的创业史2002年,当蒙牛集团第一次通过与外脑机构合作而系统整理蒙牛企业文化时,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蒙牛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五年前,这家企业虽然还远远不像今天这样被公众所广泛关注与尊重,但其黑马之势初露峥嵘,一些最敏感的人们嗅到了一些新鲜的味道。从1999年在竞争对手围追堵截、嗤之以鼻的环境中赤手空拳创业,到2002年直逼20亿元销售收入的大关,指引、支撑这家企业高速成长的动力源究竟是什么?这种动力能否在未来继续推进企业的成长发展?
带着这样的思考,正处于创业关键时期的牛根生“躲”进了301医院的病房。一来是治疗被慢性咽炎折磨已久的嗓子;二来更重要的是“偷得浮生十日闲”,在这刻意经营的清静中去思考蒙牛的核心能力问题。在他住院的十天中,小小的单人病房成为一处思想交锋的演武场,除了每天10点我作为咨询顾问准时“上班”以外,牛根生只见两种人:一类是几位蒙牛创业的高管元老;一类是通过我们约来的、被他认为“有思想”的管理专家们。大家在这斗室中一起回顾创业的历程,争辩如何表述核心能力的问题。一开始大家都记得牛根生是一位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咽炎病人,但往往事情会发展成为声浪震天,其中声音最大的正是这位病人。以致于牛根生一度成为护士们眼中最不配合、最不守纪律的“坏”病人。真到今天我都清晰的记得,有一次说到兴奋激动处时,这位万人之上的企业家一竿子窜起来,穿着病号服、光着脚站在病床上,大声地发表他的看法,一副俯视众生的感觉,而我们呢?当然只能仰视啦!最后有一天,陪护的牛夫人终于憋不住了,无可奈何地问我们:“你们到底是让老牛来治病呢,还是让他来干活啊?”对不起,牛嫂,我们每个人都由衷地希望他能更加健康,但蒙牛精神领袖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啊!
就在这自由、随意、人尽其言的氛围中,牛根生对企业文化的思考日渐酝酿成熟。就在快出院的一天,当我们又围坐在病床边时,他以非常郑重庄严的态度提出了四个字,这四个字至今仍被蒙牛人奉为领导者最最重要的能力——经营人心。总结、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道路,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创办民营企业,牛根生认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这殊途同归的四个字,经营是对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而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资源就是人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古语有之。怎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0么样赢得人心所向?怎么样激发出人性中向善、向上的动力?怎么样汇聚人心为蒙牛所用?牛根生继而高度认同了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企业使命。从此,蒙牛最具特色的活动“财散人聚”也因找到了其思想精髓而快速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最终,牛根生十天的住院治疗以一副更疲劳的嗓子和一套蒙牛核心理念的诞生而告终。
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伴随蒙牛壮大的是创始人一次次的赠出股份,直到“裸捐”;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面对非典来袭时蒙牛首先想到的是慈善捐赠,直至成为蒙牛的传统;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遭遇企业“灭顶之灾”时老牛镇定地制定出破产以后再破局的重振规划,以此稳定军心;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蒙牛组织第一次员工集体婚礼时,所有的高管每人开上自己的私家车担任司机为员工接送新娘,以致于当50辆杂色的车队绕行市区时,呼和浩特的交警们自动敬礼、指挥放行;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在股票即将兑现之前,牛根生自掏腰包20万元,请来咨询公司为蒙牛家属举办“和谐家庭特训营”,教会大家如何“当富人”,如何经营幸福家庭;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老牛自己花钱为下属们购置了第一套高级套装、四季节礼、学习材料等等等等,蒙牛许多从事幕后工作的优秀管理者都曾经从老牛手上接过买房、买车的个人“赞助”;因为要“经营人心”,所以牛根生深知一名咨询顾问不可能独自作战,因此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蒙牛所有会议和活动都向我透明的开放,以帮助我融入蒙牛、发现蒙牛、辅佐蒙牛。如果这一切只是“老牛”——牛根生一个人的战斗,还不能称之为蒙牛的核心能力,顶多算是牛根生的个人魅力。但事实上“经营人心”已经成为渗透在每一个蒙牛人血脉中的基因了。直到今天,当我,一名外部顾问,经过蒙牛的大门时,常常会遇到年轻的经警热情的问候:回来啦!就为这一句话,尽管才疏学浅,但为蒙牛,我至少竭尽全力。这就是蒙牛人的高明和精明,这就是蒙牛魅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中清静方为道,原来退步却向前。 身居低处,自然引川入海;心安高远,方能举重若轻。服务蒙牛六年,自己已成为“半个蒙牛人”,由衷地说一句:牛根生,经营人心的高手。
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牛根生的逆向思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1维的形成,首先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牛根生曾经回忆说:“我母亲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影响他终生的话都体现了与传统观念相反的一种逆向思考。后来牛根生遇到难题解不开时,总会首先想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这句话,启发他的思路向着与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他在伊利时,经常把奖金主动分给部下,显然也是受到“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影响。牛根生的逆向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性格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叛逆的特性。牛根生回忆:“我十几岁时,性格非常叛逆,也许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种”小混混“很多人围在我边上,逆向思维、离经叛道、打破规则、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等,都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成年之后,牛根生以逆向思考为显著特征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尤其是离开伊利之后,牛根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感性的冲动少了,理性的思考多了,性格逆而不叛,思维方式“离经”而不“判道”。现在的蒙牛总部办公大楼旁竖着这样一个企业文化牌:“超乎常人想象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体现了牛根生既善于打破常规,而又理性、务实的创新思维特点。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考的起点,在维度上扩展并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质,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善于“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并且运用到蒙牛的创业和经营实践之中。可以说,蒙牛取得的超常规发展其实就是牛根生创新思维的成果体现。二、牛根生创业中的逆向思维“过程颠倒”——先建市场,再建工厂按照一般创办企业的思路,首先要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才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如果按这样的思路运作,也许蒙牛今天仍然像一头牛在慢行,绝对不会跑出“火箭”的速度。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在没有一头奶牛的情况下,牛根生用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即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蒙牛”。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通过这种逆向运作,在短短的二、三个月的时间内,牛根生盘活了近8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2000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是1999年的6.7倍,销售额居全国同业排名第11位;2002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是2000年的8倍,蒙牛总资产达11亿多元,主厂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形成年产液体奶、冰淇淋各20万吨的生产能力。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姓名:牛根生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5
性别:男
生日:1954年1月25日
国籍:中国
供职机构:蒙牛集团
职务:董事长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
牛根生档案
●1958年生 内蒙古人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 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