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战争伊始,曹操的军队首先从江陵顺流东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初次交战,曹军失利,只好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率领的联军则驻守南岸。
这时已是寒冬,北风劲吹,曹操的部队发生了疫病,军士们原本就不善水战,生病之后更难适应江面颠簸,哀声遍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不知是自己想的,还是听取了别人的建议,下令将所有的大小舰船都连锁在一起,企图打造成一个江上航空母舰。
周瑜部将黄盖见有机可乘,便献计主张火攻。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假称向曹操投降,率领10艘舰船,趁着强劲的东南风,驶向曹营。在距离曹营不到二里的时候,黄盖等人突然将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6上的柴草点燃,冲入曹操舰阵。
一时间,曹操大营火光冲天,曹操战舰因连接在一起,来不及四散逃走,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接着,周瑜趁机引兵攻入曹营,曹军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杀死,全线崩溃。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当时势力最大的就是曹操。他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又把目zd标向南移,击败了刘表的军队,准备占据江东。
此时,江东由孙权占领,他决定联合刘备一起抗击曹操。于是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率精兵3万与刘备的2万人马一起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江北曹军对峙。
曹操虽带领几十万人马,但大部分是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水土。且船在江上颠簸,大部分人都晕船,造成战斗力下降,曹操为此非常焦急。这时,有人献计用铁链把战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船就非常平稳了,但如果对方用火攻,就很危险。曹操想此时正值隆冬,不会有东南风,所以就采用这个办法。
周瑜的部将黄盖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回用火去攻曹军。于是他和周瑜设计了苦肉计,由周瑜痛打黄盖,然后黄盖诈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投降信后,同意让黄盖来投降。
公元2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黄盖带了10艘大船,船上装满了浸上油脂的干柴,直奔曹营答。接近曹营后,将船点燃,此时正巧刮起东南风,大风将火船吹向曹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曹操的连索战船迅速燃烧起来,岸上的曹营也被引燃,曹兵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刘备乘势攻击。曹军大败,退回北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636f7079e799bee5baa6339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乘胜前进,又消灭了袁绍几个儿子的残余部队,很快统一了北方的大片国土。汉献帝封曹操为丞相,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曹操又把朝廷上的大事治理得井井有条,随后便准备向南进军,消灭其他军事力量。
当时,在南方的力量有两家最强大:一是荆州的刘表,刘表是汉朝皇帝的后代,祖孙几代管理着荆州几十个州县,兵精粮足,不可小觑;二是在江东刚刚崛起的孙权,孙权继承了他兄长孙策的事业,在江东大显身手,事业兴旺发达,将来必定是中原的一大劲敌。因此,曹操决定发兵南下,先攻下荆州,再渡江消灭孙权。
在曹操大军出发之前,荆州刺史刘表已经去世,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了父亲的刺史官位,听说曹操大军到来,他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抵抗,只能慌慌忙忙地开城投降。当时,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他在荆州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暂时居住,虽有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为大将,但兵员太少,无力与曹操对抗,只好领兵逃走。因此,曹操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便拿下了荆州,收服了荆州几万水陆兵马,直达长江北岸下寨,随后又加紧操练水军,准备向江东进攻。
曹操大军这时已号称80万,在江北扎下几十里长的营寨,他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说自己领来了80万兵马,要和孙权较量一番,如果孙权识时务的话,就早早投降。
曹操大军一到北岸,江东的人士便焦急不安起来,有的主张坚决与曹兵打一仗,靠着江东的地理优势,说不定还能胜利;有的主张投降,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江东只有不足20万可以打仗的军队,而曹操却有大兵80万,这样打起来,怎么可能胜利呢?大家争论纷纷,相持不下,连孙权也没了主意。
赤壁之战
在当时的东吴大臣中,鲁肃是坚决主张抗敌的,他对孙权说:“那些主张投降的人,都是为自己考虑的,因为他们投降以后,还照样当官,说不定官还当得大些,而你孙权如果投降了,就被别人控制了,祖上留下来的产业也就保不住了!”孙权觉得鲁肃是个忠臣,很感动,他也想抗敌,但不知怎么打才好。
鲁肃想:“诸葛亮是个很有智谋的人,如果能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再把诸葛亮请到江东来做做工作,那就可以压倒投降派了。”于是鲁肃亲自过江来见刘备,想请诸葛亮到江东去商量一下对策。诸葛亮也是主张孙权、刘备两家联合抗曹的,见鲁肃来请,马上和他一道过江,见了孙权,仔细分析抗敌的有利条件和胜利的把握,加上江东的军事统帅周瑜也赞成抗击曹操,这才最后定下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
既然决定要打,下一步就是怎么打的问题,周瑜认为,千里大江水面上,两军交战制胜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火攻。但是火攻有两个难处,第一是火种怎么送进对方船队,如果用船装载火种的话,怎样才能接近?第二是即使接近了对方的船队,能使对方的战船燃烧起来,但一只船着火,另外的船如果马上开走,就不能给对方造成损失,必须有什么办法,把对方的船固定起来,让它们着火以后还分散不开,这才能够达到目的。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周瑜使了个计策,人称“苦肉计”。他故意在商量军务时和老将黄盖发生冲突,他把黄盖一顿痛打,打得起不了床,然后让黄盖献一份投降书,说某月某日要率领船队去投降曹军,那时再在船队上装满火箭、火把、火药,等船队接近曹营时便可烧毁曹军大船。
另一个问题却因为曹操自己的考虑不周而消于无形了。原来,曹操的士兵大多数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通水性,容易晕船,于是曹操把船队用大铁环、铁链锁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马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这样就解决了北方士兵晕船、呕吐的苦恼,却也留下了隐患。
传说,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当时季节正是冬末,常刮西北风,曹军在北,吴军在南,如果火攻曹军时刮北风的话,火势反而会烧到自己身上,这个问题使周瑜急得吃下不饭、睡不着觉。
诸葛亮看透了周瑜的心思,说自己可以“借”东南风,周瑜虽不相信,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思,便按诸葛亮的要求,办好了备用物品,让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葛亮“借风”。诸葛亮果然“借”来了东南风,东南风一起,他就回到刘备的大本营中去了。这就是历史故事传说中的“诸葛借风”,实际上,诸葛亮“借”风是假的,而他精通天文地理、气象知识倒是真的,后来的传说把他进一步神化了。
黄盖的投降书尽管也受到一些人的怀疑,但却被曹操高兴地接受了,曹操认为,这正是自己大破江东的极好时机。
到黄盖假投降的日子,黄盖领着20多只战船,趁曹军不备,把火种射进曹操的水军寨中,连天的大火立即燃烧起来,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光。周瑜等人又在岸上埋伏了许多兵马,乘胜追击堵截,把曹操的几十万人马杀得溃不成军,曹操只得狼狈地逃回中原。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之后,曹操再也没向江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