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典故篇
01 孟母三来迁
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发愤
16 梁灏夺魁
17 李泌赋棋自
18 文姬辨琴
19 韦贤教子
20 道韫柳絮
21 刘宴正字
人物篇
22 尧的故事
23 舜的传说
24 大禹治水
25 千古一帝
26 刘邦反秦
27 唐太宗·李渊
28 宋太祖·赵匡胤zhidao
29 元太祖·成吉思汗
30 明太祖·朱元璋
31 清太祖·努尔哈赤 相对应的故事只要在百度上就能搜到。
三字经全文译文:
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大家性情都近于善,只是由于后来所受社会的习染不同才有了千差万别。
如果从小不进行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导孩子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一次,儿子逃学回来,孟母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窦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名扬四海。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做老师的失职。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少年时不努力读书学习,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若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为人子弟,在年轻的时候,应当多多亲近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孝乃百善之首。“孝”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东汉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应该做的事。
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谦恭礼让的优良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样也会获得别人友善的回报。
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第一是让他们知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传统美德。其次才是要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为孝悌打好基础,有坚实的品德做后盾,然后学知识,长进才华。并要懂得计算数目,认识文字,学习文理。“知某数”,讲的是中国的 数字,中国的计数方式采用十进制,一到十看来简单,但却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数字从一开始,一到十就是基本数字,十个十就是一百,十个一百就是一千,十个一 千就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儿童时期,要从知数、识文开始,知数简单,识文就比较复杂了。
文字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文字、文学、历史等,是难以穷其究竟的。 对于儿童要从他们可以接受的东西入手。某数是较简单的,所以教育孩子先从识数开始。即使今天的教育,孩子在入学的时候,都是从阿拉伯数字开始的。为父母的 要先教他“知数”,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数学教师。
宇宙有三才,就是天、地、人。天上有三光,就是日、月、星。天地人包含一切,囊括宇宙万物、芸芸众生。
天、地、人之所以为三才,因为:天,指 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浩渺苍穹,运转不息,四季交替,风霜雨雪应时而生;地,是万物借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人类的一切物质供给都取于“大地”。大地用它的胸 怀和滋养孕育着人类和其它生灵;人,有浩大的能力,是万物之灵。
人凭借卓越的创造力,把大地耕耘得繁荣兴盛。三光的日、月、星,是人类最初的光明来源,是 宇宙大自然中三个伟大的力量。三者光辉灿烂,给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送来光明与温暖,促使万物生息循环,永驻生机。
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义,父子之间要慈孝相亲,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古代封建社会有“三纲五常”的社会原则,其“三纲”要求臣服从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子服从父,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妻服从夫,丈夫对妻子拥有支配权。但是,今天的社会,再也不是封建专制社会了,三纲自然就不复存在了。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叫春、夏、秋、冬,这是四时(季)。四时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永无尽头。
南、北、西、东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对应存在,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立的。水火木金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即人们常说的五行。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代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仁爱、公正、礼貌、明智、守信,叫做五常。是做人的准则。这五条准则要努力去实行,不容许出现紊乱。稻子、谷子、豆类、麦子、黄米、高粱叫做六谷。这六种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
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叫六畜,是人类所饲养的用来吃肉和供使用的禽兽。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憎恶、嗜好,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七种感情。用匏瓜、陶土、皮革、木材、玉石、金属、丝弦、竹管等八种材料制成的八种乐器,称为八音。
九族指的是同一宗族的人,依照辈分排列的长幼顺序。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再由自己到儿子,儿子到孙子,再到曾孙、玄孙。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中庸》这本书的作者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曾子。《大学》主要讲述从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再读熟四书,才可以读像六经这样比较深奥的书。《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号称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其余的都保存至今。
《连山》、《归臧》和《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三易,是一部用“卦”的形式、以阴阳概念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它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后人广为研究,影响深远。
《尚书》上所记载的,都是虞、夏、商、周四代的政论。一篇名为典,是帝王立国的原则。一篇名为谟,是大臣治国的策略。一篇名为训,是大臣对君 主的训诲,如伊训。一篇名为诰,是国君的通告。一篇名为誓,是出兵的文告。一篇名为命,是国君的命令。
《诗经》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个部分,合称为四诗。(诗经中的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切)是我们应当诵读吟咏的。
《周礼》中记载着当时六官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仪礼》中礼仪大纲分为八种,共十七篇。戴德和戴圣都曾汇编《礼记》并作注释,记述了圣人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了上古的礼乐制度。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跟着被冷落。孔子作了《春秋》, 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善恶行为的认识辨别。
公羊高著的《公羊传》,左丘明著的《左传》和毂梁赤著的《毂梁传》,合称为三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书全部读熟了,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子书种类篇幅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重要的部分来读,记住其中每件事的前因后果。
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杨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通晓经书和子书后,再读各种史书。从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统,了解历史兴衰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在读史中吸取教训。
从伏羲、神农,到轩辕,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他们是远古时代的名君。(另一种传说:轩辕、颛顼[音“专须”、帝喾[音“酷”、尧、舜为五帝时代,他们在公元前26—前22世纪。)
唐尧、虞舜二帝先后兴起,尧把帝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在两位君主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的开国君主是禹,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约公元前1046—前256年)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有德有才的君主被后世称为“三王”。
从夏禹王开始,将君位传给儿子,从此天下被一家统治。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后被汤灭亡。汤王讨伐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经历了600多年,到商纣王就灭亡了。
周武王起兵公元前1046年灭掉商朝,诛杀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从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建都镐京(今西安),史称西周。从公元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今洛阳西),到公元前被秦所灭,史称东周。周朝前后延续约800年,统治最长久。
西周晚期公元前841年,都城的人起义,周厉王逃出,即由共伯和执掌王事,达14年,历史上号称共和,将这一年称共和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纪 年也就从这一年开始。
但是,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 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中国的历史的纪年即从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西周共和以后,经历了厉王、宣王两代国王后, 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向东迁都到洛阳,历史进入东周。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后,东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各个诸侯国之间时常相互攻伐,政客们也纷纷向掌权者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霸逞强。
战国时代则有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雄。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秦朝传到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的时候,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
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基业。汉朝的皇位传延了两百多年,到了汉平帝时,皇位被王莽篡夺,西汉结束。王莽篡位后,天下又随之大乱。
汉光武帝消灭王莽,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汉朝历经400余年,到汉献帝时灭亡。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这个时代称为三国时代。司马炎灭三国而建晋朝。
晋朝分为西晋(公元265—317年)和东晋(公元317—420年)两个时期。晋朝迁往南方不久衰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国都定在金陵。
与南朝同时并存的统治北方的王朝称北朝。自北魏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西魏为北周宇文泰所代,东魏被北齐高洋所代。
隋文帝杨坚再次统一天下,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但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隋朝只传了一代,至公元618年便很快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发起“仁义”之师,清除了各路的反隋大军,消除了隋末的动乱,开创唐王朝的基业。唐王朝共传了二十代,历时近三百年,后被梁所灭,才又改换了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及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历史上称为五代。这五个朝代的兴衰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然而,五代都是短命王朝,因都是军阀建立,以武力建国,成的快,败的也迅,得之容易,失之也易。
宋太祖赵匡胤兴起,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而建立宋朝。宋朝传了十八代,是北宋、南宋合在一起算的。宋朝时期,虽然在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努力下,消除了两百多年的封建割据,但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兴起,南北混战,中国依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度。
北方的少数民族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亡了金朝和宋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朝,建立了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元朝统一了中原,并且兼并了边疆的少数民族。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王朝。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太祖,年号洪武,定都南京。明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明朝共经历了十七个皇帝,到崇祯皇帝为止时明朝灭亡。
宦官肆意专权,为所欲为,农民反抗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各地。义军首领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太祖努尔哈赤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了各地“流寇”,统一了中国。
二十一史全在这里了,它记载了各朝各代治乱之迹,从中可以了解各代王朝兴衰的原因。
读史书的人,还应查考历代实录,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好像亲眼所见一样。
读书的人在读书时,要作到口里吟诵,心里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学习上面,才能真正学好。
从前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老师。古代的圣贤,尚且如此勤学好问,普通人更应发奋努力。
宋朝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还天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做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汉代的路温舒把书抄在蒲席上学习,公孙弘把书抄在竹简上学习。他们没钱买书,但还能如此勤奋努力学习。
汉代孙敬读书至深夜,为防瞌睡将头发悬于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痛醒时再继续读书。这两人都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就能勤奋刻苦学习。
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借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里虽然贫困,却能坚持学习,最后成就不凡。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他把书挂在柴担的一头,边走边看;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坚持读书,成就不凡。
宋代苏洵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当他年纪已大时,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像你们小孩子,更应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北宋有个叫梁灏的人,年纪八十二岁,在朝廷对答策问,成为考生中的魁首。他成功以后,大家都惊异。你们后生小子,应当早日立志,努力用功。
北齐人祖莹八岁时就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唐朝人李泌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作诗。他们二人聪慧绝顶,在当时很令人们感到惊奇。现在你们正是求学的时候,应该效仿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东汉蔡文姬博学通音律,东晋谢道韫聪慧能咏诗。二人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聪明,你们这些男子,更应当自我警醒,充实自己。
唐朝刘晏,年方七岁,被皇帝举为神童,作了正字官。他年龄虽小,已经当官。他年少读书,努力就可做到。你们作为年幼的学生,应当努力勤学达到这样的目标。
狗知道夜间替人守卫门户,公鸡知道每天早晨鸣叫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可以供人们做衣服,蜜蜂酿蜜可以供人们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连动物都不如了。
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有所作为后,就能使自己名声远扬,显耀父母,光宗耀祖,使后代富裕。
人们往往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满箱金银,我教育子孙的,只有一部经书而已。
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想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玩乐,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我们要时刻勉励提醒自己啊!
扩展资料:
三字经小故事
孟母三迁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孔融让梨
东汉时,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祖莹呤诗】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4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诧异,对渊博的学士们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士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祖莹,让他背诵五经里的文章句子,并且叙述之中的意思,高祖听后十分赞叹祖莹的才能,非常赞赏祖莹。祖莹出去之后,高祖和卢昶开玩笑地说:“当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才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