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无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2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
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3、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4、鲧治水失败
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非常忧愁。洪水泛滥之时,几个大臣推荐鲧去治水,但尧对鲧很不放心,说他"不服从天命,危害族人,用不得。"但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尧只好起用了鲧。
鲧治水,理所当然要用土来堵洪水,肯定就是一个"堵"字。中国有成语"水来土掩",鲧采用不断加高堤坝的办法治水,泥沙排出不去,河床越淤越高,堰塞湖越来越多,最终事与愿违,堤破水决,淹死无数黎民。
舜执政后巡视天下,发现鲧不仅是个凶神恶煞的人,而且只会用堵截的办法来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九年不见成效,祸害了老百姓,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
5、龙吟琵琶
好多年以前,离济南黑虎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馍馍铺,主人叫王忠,他有个女儿叫荷花。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父女帮助了私访受困的东海龙王父子。为报恩,东海龙王赠给王忠玛瑙宝珠一枚;龙子赠给荷花龙吟琵琶并教她弹奏仙曲“龙吟三弄”。
后来,这事被知府得知,便抢来宝珠,宝珠落地,化为玛瑙泉,淹掉了府衙。荷花姑娘更是宁折不弯,为不受知府儿子的调戏凌辱,怀抱琵琶跳入泉中。此后,每逢夜晚,泉中便传来丁冬悦耳的琵琶声,人称此泉为“琵琶泉”。
流水,发展的源泉
水是什么?我们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水,当然,这里说的是可供食用的淡水,人生命的胚胎乃至母腹中的婴儿是在水的浸泡中成长发育的,至少是从那一个时刻起,人与水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流淌在人类生命的血液中,水流淌在任何一种植物的一根一茎一叶之中,水使这个经纬万端的世界生机有望。毋庸讳言,当我们赞颂土地说它是人类唯一的立足之所;当我们赞颂森林说它是庇荫生命万物的绿色伞盖;当我们赞颂万物说它是人类从始至终的亲密朋友时,水则是这一切的命脉所在。从小草到叶脉到一只小青虫一只花蝴蝶到壮观的大象与狮虎到万物之灵的每一个人,再到一个国度,整个世界,假如没有水,一切便归于死寂。就连时光之箭也会顿时落地。最古老的哲学、音乐、诗歌无不从流水中得到启示。古老的启示,它一定是得到了水的神韵,因而便如水之流绵绵无尽。外国的哲人说:“一切皆如流”。中国的孔子嘱目大川叹道:“逝者如斯夫”。文明的发生与发展怎么离得开水呢?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便是从青藏高原的腹地黄河长江的源头走出来的。
一个伟大文明的源头,现在已经很平静了。没有可持续的江河,哪有可持续的民族?没有可持续的流水,哪有可持续的文明?水,是久远的流动,流动便是水的生命。即便在进入人体或被植物摄取后,它仍然以人所不见的流动,使生命在循环与代谢中维系。若要问水有何求?答案是水无所求,它甚至无色,它是透明的,水是真正的无私无我。它的平淡、绵长的流动,是大自然为人类奉献所有的636f7079e79fa5e98193363一幅绝妙的素描。它滋润万物,它哺育生命,它转动水车,它驮载风帆。它是水恒的提醒:时光在消逝,生命在运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这是生命的基本需要。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组织内的75%是水,血液几乎是100%,即使骨骼也有20%是水。诞生在4.5亿年前的水中的生命,至今仍然只能在水的形态中存在,如果没有水,人只是干枯的无一例外地丑陋的皮与骨。男人和女人都是水。我们说水是无机物,那只是就孤立的水分子的性质而言的。水既是生态圈的基质、材料,又是物质、能量转换的载体、媒介,水是生态圈的一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流动自成水圈。水是无机物。水是有情物。水是流动的生命,流动的爱。当然,我们指的是清水,清洁纯净的淡水。什么时候,我们曾想到过有朝一日会没有清水可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凿井而饮的国家。
地球上最早的运河是我国春秋时伍子脊开凿的人工河,由宜兴到芜湖,最后注入长江,距今2500年。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中国的南北古运河,为隋扬帝时开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与钱塘江5大水系。中国的长江大河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共有20条。哦国还有2600多个猢泊。我国的泉水曾经多到不知其数。世界史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沿河发生,随着彼涛而发展的。埃及与尼罗河。巴比伦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与恒河。中国与黄河。总有一条河流象征着一个古国。总有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时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无一能离开黄河,炎黄二帝的教民耕种是在黄河边上,古长安的极一时之盛是在黄河边上,以河洛图书闻名天下的洛阳在黄河边上,曾经在北宋时为世界最大都市的开封,也在黄河边上。至今西北干旱的荒漠仍在盼着黄河水。至今亿万人民仍然喝的是黄河水。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如黄河一样,如此恰当地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人种。那是真正的源远流长,也是日积月累的重负。那是一往无前的开拓,也是从古到今的灾难。奔突着,矛盾着,寻觅着。总是不满于;日有的轨迹。一次又一次地改道,却无法改变奔流入海的最后去向。挟裹着泥沙,挟裹着羊皮筏子,从周定王5年即公元前602年有史可查的第一次黄河下游河徙至今,大大小小的决溢不可计数,概言之,黄河是以更加的混浊、沉重穿过历史走近近代的。黄河的“善淤、善决、善徙”在多少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国民性?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因为千百年来与洪涝灾害的周旋,从而积累了这个世界上最丰富的治水经验。我们的成就总是和我们的灾难连在一起。都江堰,直到今天还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李冰其人至今仍在缕缕香火中为人们敬重有加。大运河已经断流了,然而这一条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的古运河,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丰厚的启示,而不仅仅是以世界之最而自豪。大运河的出现形象地说明:从古至今,水都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命脉,它的沟通南北实际上是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完整。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绝对离不开对水的控制,封建史如是说。大运河还证明着:一片庞大国土上的基本国情可以延续千年不变。国土形态的变化,朝代政权的更替均与此无关。在古代,中国的华北就是缺水的,而富庶的南方则缺少能源——木材和煤。大运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物资流通从而也是能量流通的主渠道。大运河还告诉我们:一个伟大工程的连续性必须是贯穿始终的。水,江南的水,桃花水杏花水融合着,汇流一路向北,滋润着华北干旱的土地,也使北京有了一座座粮仓。清朝历经268年结束,同时也宣告中国封建社会走到尽头的时候,大运河还是畅通的,其水也清,其船也众。长城屹立在高山之巅,运河流淌于平原旷野,前者是为了不可逾越,后者是为了沟通流动,这不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象征吗?
我们缺水
我们现在到底缺什么?如果在人潮济济的大街上你随便问,不少人的答案大约是一致的:我们缺钱。实际上人们还有没说出来的话:有了钱就可以有一切。拜金主义的这一信条看来好像不只是振振有词,而且千真万确:钱确实在商品社会的流通领域能交换到价值相当的任何一种物品。然而,金钱毕竟不是万能的。在一个空气污染、噪音喧哗的都市里,金钱能买来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吗?在流水不再洁净而被严重污染了的小河两岸的农民,有钱能买来清水吗?真的,中国人民比起过去的岁月是相对地富一些了,市场上的物品也丰富得多了,至于高楼大厦、歌舞升平的歌厅舞厅,更是遍及于大中小城市,我们现在到底缺什么?我要说,我们缺水。我们是严重的缺水大国。不是相对而是绝对的缺水大国。缺水也叫贫水,贫水相当于贫血。我们有那么多的长河大江,为什么还缺水呢?一般来说降水的特点就是水资源的特点,河川径流水、地下水无不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
古人有诗赞道:天降时雨,草木一新,岂不妙哉!我国降水的特点,从空间而言分布极不合理,如同高差悬殊的地形,是另一种悬殊,多寡悬殊。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条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6%,耕地占全国的38%。淮河及淮河以北、西北内陆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4%,耕地占全国的62%,年径流量只占全国17%。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的耕地面积占了将近全国的一半,即42%,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8%,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9%。中国水、土、人三种资源的组合极不平衡,南方地少水多人多,北方地多水少人少。严重缺水的北方又恰恰是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中国粮仓的主要所在地,还是煤炭、石油、钢铁等重工业基地。从时间上看,一年中的降雨过分集中在夏秋时节。在6~9月,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60%~70%,这一季节的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能截留的雨水只是百分之几而已,眼看着宝贵的淡水资源付诸东流。至于在中国西北的荒漠干旱区,年降雨量往往是由一场倾盆大雨完成的,这场雨带来的却总是山洪下泄、桥梁断裂、水土流失的灾难。由于我国不可改变的西高东低的地形限制,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大部分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东南部多雨湿润,西北部少雨干旱的特点。旱则连年大旱,涝则连年洪荒。中国的一部分农民总是在抗旱,另一部分则总是在抗洪,我们命中注定要一刻不能松懈地整治江河,保护植被,小心翼翼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度过年复一年的旱灾与洪灾。
我国淡水的人均占有量之少,只相当于前苏联的1/7、美国的 1/5、世界平均数的1/4,为人均水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西北荒漠地带实在不亚于非洲沙漠地区因缺水、干旱而直接威胁生存的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世界目前总的淡水量较之一个世纪前大体相等,只是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然而50多亿人口却是本世纪初期的3倍还要多,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还在与日俱增,一方面是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人均需求量却大幅度上升,两种相悖的大趋势,使人类对水的忧患已经和石油危机相提并论。
中国的水危机不能不影响到城市。我们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为缺水的阴影笼罩、制约。据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先生几年前的估算,北京每年缺水10亿多立方米,其中城区缺水7亿立方米,郊区缺水3亿立方米。这10亿立方米只能靠采地下水来补足。北京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有的地段已深到30多米。北京有多少眼井?这里抽不出水了再打新井,井愈挖愈深,水愈来愈少,仅仅1983年,在水荒的驱赶下,北京就打了4万眼井。古都是千疮百孔的。没有确切的数据告诉我们,北京如今的地面还能承载多少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但目光所及,四合院在不断地拆、楼群在不断地盖是毫无疑问的。北京的现状只是华北缺水区的一个缩影。华北缺水区人均水资源量为我国平均数的1/5,世界平均数的1/21。其中山西能源基地、北京、天津、唐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又只有这个地区平均数的3/5,是最严重的缺水区。厄尔尼诺现象一天比一天使人类在困惑中成为热门话题,中国自然不能例外,我们已经习惯了暖冬,在原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幽燕之地,如今一个冬天只有一两次小雪,然后是苦夏、苦旱。北京的旱情还在发展之中。1993年密云、官厅两大水库来水量锐减,仅5.5亿立方米,比1992年少5.2亿立方米。1994年旱情依旧,官厅水库已无水可供北京,只剩下密云水库一盆清水了。1993年,北京的地下水位又下降2米,到2000年北京的地下水位将降到70米以下,这是一个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危险的数字!我们的首都将不再拥有坚实的地基。我们饮用水的硬度将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由25德国度激增至50德国度。到时候,北京现有的水井大部分将报废,郊区没有合格的地下水可以饮用,我们的后人何以为生?我们的未来何以为继?水,我们缺水。清清的水,长流的水是一种形象的提醒:生命、万物,这地球上的一切,都因为可以延续而美丽。
中国南方新兴城市深圳,这是以奇迹般的经济起飞而著名于世的一个城市。可是深圳缺水,按最低用水额计算,深圳每天的缺水量仍在10万立方米以上。深圳有的官员认为,深圳建设中最大的失误是对水的重视不够。如深圳这样对水重视不够的城市还有多少呢?有一种前景是可怕的,我们却不能略而不提:没有稳固的生态平衡的城市,是脆弱的,有崩溃的危险。水,真是太重要了,富裕的、贫穷的,谁都离不开水。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是在这一块土地上演进的,又是水滋润的,这历史因而便活着。一切早在冥冥中暗示了: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不是永远清澈明净的;水也不是可以任意支配、使唤的。水是浩大的,水是细小的;水是可亲的,水是可怕的;水可以为利,水可以为害;水能清也能浊;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以水为镜
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最早的神话或传说,都是在惊涛骇浪中浸泡过的,闪烁着智慧、博大以及敬畏,比如《创世纪》里的诺亚方舟。水走人也走。水清人也清。水浊人也浊。在各个民族的古老传说里,水是某种化身,是血肉生命。因为水,我们要常怀感激之情。地球是多么独特,人类是何等幸运。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没有一滴水。科学家们还为火星感叹过,它似乎有过与地球类似的某种经历。火星的表面有纵横交错的河道,那是10亿年前大洪水留下的痕迹,可是现在的火星上却早已滴水全无了。只有地球是个例外。地球上有如此广阔的海洋,如此众多的河流。这是地球本身为人类提供了千秋万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灵智和启示。地球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地球。流水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流水。造物主或许从未想到过: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人类已经污染了所有汪洋大海的近海领域,并且为没有足够的清水可喝而惶惶不安。
1977年,联合国发出了水危机的警告。将近20年过去了,世界性的水的污染、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缺水情况依然严重。长江,从雾都重庆开始顺流而下,万县、武汉、黄石、马鞍山、南京、上海……整个流域有4万多工矿企业、16000处城市污染源,每天涌进长江的工业废水是3.6万吨。那些通向长江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实际上已经成了排污沟。长江沿岸形成了一条500公里的污浊带,真个是:载不动,多少愁,一江污浊向东流。中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 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水。
淮河的污染已成为中国大河之最。淮河已不幸成为我们本不愿看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典型。淮河流域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的困惑,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尤其是淮河水的严重污染,推向始所未料的人们眼前。全国3000家重点污染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废水的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座规划城镇中排污单位1. 55万家,污水直接进入淮河的干流与支流。其中光是造纸厂就有1000多家,其污染物质化学耗氧量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30%。河南省众多的小造纸厂、皮革厂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没有任何治理污染设施。1993年,淮河流域182个县级以上单位的城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 1亿立方米,生活污水排放量7亿立方米。沙颖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每年要接纳豫、皖两省 35个城镇排放的4亿多立方米污水。沙颖河一般年景的径流量为46.7亿立方米,干旱年则不足15亿立方米,当源源不断的污水涌来,岂能容得鱼虾生存?淮河流域最闻名的水产养殖基地洪泽湖有“日出斗金”之誉,湖产品曾达年产量2350万公斤。近10年来,排入湖中的污水逐年增多,1993年达12亿立方米,为全流域排污总量的52%。与此相对照的是湖产品逐年下降,去年产量已不及50年代的一半。到1992年底,淮河流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发生了16Q起,其中饮用水告急、人畜中毒30起;鱼类死亡63起;粮食绝收42起;水面起火11起。淮河支流的黑河沿岸人群死亡率比一般水平高出 1/3,3个成年人中2个肝肿大,10个儿童中9个肝部不正常。为了金钱,我们几乎毁灭了本应是淮河子孙今后休身养息的河流,一方水土!污染的影响将会延续到下一代。河南上蔡,喝了“黑河”水的农妇怀孕后生下的畸形胎儿,是罪恶的明证。我们应该交给后代什么样的未来?治理淮河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国务院提出“1997年底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淮河水变清,到2000年重现淮河碧水丰姿。”但愿淮河的治理早见成效。
但愿碧水千帆可期盼!从淮河到太湖,我们想起了两句歌词: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不仅包孕吴越,而且包孕了历史、神话、传说,有科学家认为太湖是远古年代宇宙中飞来的一块巨大陨石轰然落地时形成的,如此说来,太湖也是天赐之湖。太湖,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水域面积234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5270平方公里,太湖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内有大小城市38座,总人口3347万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10,粮食商品率达26.3%,每年上缴国家财政居全国之首。太湖是如此的重要,倘若没有了清净的太湖水,可以说太湖流域的繁华富庶以及它对国家做出的贡献,都将成为昨日黄花。太湖水面面积比起本世纪60年代,已经缩小了139.9平方公里,围湖造田之后,沿湖农田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目前太湖平均水深只有1.89米,最浅处只有几十厘米,太湖的自净能力随着水面缩小水量减少而大大减弱。每年,沿湖大大小小的企业排入太湖的污水污物,计有氮类物质4万多吨,磷3000多吨。沿湖3000万人民喝的是太湖水,苏州、无锡两市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80%取自太湖。太湖水,又是活命水。太湖已经从原来一年有10天水质变坏激增至200天,氨、氮指标从“六五”期间的0. 59毫克/升增至14. 17毫克/升,超过国家标准27倍。1994年夏季,太湖蓝藻疯长,7月,供应60万居民的3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发臭。中国历史上有“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之说,看来我们还得学会“以水为镜”。以水为镜,就是说在混浊、污垢的水的镜子里,我们的现实与未来都是一样模糊的。世界性的水危机中,中国是40多个严重缺水国家的名列前茅者。与此同时污染还在大面积扩散。
水如果污染,那是文明的污染,也是一个时代的污染。水如果消失,那是文明的消失,也是一个时代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