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1:庄周梦蝶;2:庄子妻亡,鼓盆而歌的故事;3:楚王求庄子出仕的故事。还有庄子和惠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的就更多了 好,转载原文,懒的打字了~呵呵^^ 《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e69da5e6ba907a64337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惠子相梁,你可以在下面的网址看到http://baike.baidu.com/view/928982.html 还有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 http:///qt/b9/45205.html
一,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周有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二,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和惠子有天一起出游,在桥上看到鱼在水里游,庄子就说鲦鱼游的十分自在,鱼应该很快乐。由此便和惠子展开了辩论,惠子觉得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辩称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三,鼓盆而歌——出自《庄子·至乐》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因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2此视生死为一种自然的现象。在他妻子病死后,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却看到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面前放着一只瓦盆。庄子就用那根木棍一边有节奏地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朋友觉得气愤,认为庄子不尊重妻子,庄子才解释说然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既然生必然要转化为死,死也要转化为生,既然生有生的意义,死也有死得价值,那么人们对生死的态度就应该是坦然地面对它,安然地顺从它。
四,.自由之龟——出自《庄子·人间世篇》
庄子看透了功名利禄,与其受累于功名,还不如以平民的自由之身遨游江海。有天在庄子垂钓时,楚威王派人想用金俸禄请他做楚国的宰相。庄子隐晦地推迟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时间过去三千多年了楚王还是很珍惜它,问来往的使者是愿意做那只神龟,还是愿意生活在泥水中。
庄子认为自己宁愿做在泥水中的自由之龟,也不愿为了功名而累。
五,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篇》
庄子和弟子出游看到有人伐木,但有个大树枝繁叶茂却没有人砍伐,便询问伐木者,伐木者对这颗大树不屑一顾,说这是一种不成材的树,不能用来做船,也做不了家具等其他东西,砍下来也没啥用处,所以就一直长在路边上,没人砍它。
庄子于是对弟子说,因为这棵树没有大用,才避免了被人为砍伐,得以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任何一种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人和事来说是有用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和事可能就是无用的。
1.惠子相梁来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自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百,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度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问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答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原文是: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5,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