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故事分享
故事梗概: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扩展资料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5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童年 (高尔基著长篇小说)
阅读感悟:《童年》以平实的笔调,真实记录了作者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1,书中名为阿列克谢的男孩,在四岁至十岁期间的成长岁月,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外祖父卡什林是染坊主,随着年迈体衰,家境衰落,处理家庭关系也日渐力不从心。儿子为争夺家产不断向他挑衅,女儿婚姻一再失败,都给他带来沉重打击。这个吝啬的老人在家产散尽后,在金钱方面对多年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无比苛刻,显得自私又贪婪。
外祖父爱财如命,性情暴躁,发怒时甚至殴打小阿列克谢,可在和孙辈相处的某些时候,他也会给小外孙讲自己的童年往事,教他读书识字,流露出几许脉脉温情。
外祖母是书中刻画较多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为人正直,心地善良,给童年的阿列克谢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外祖母以宽阔的胸怀善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暴虐成性的丈夫、不争气的儿子,她也始终用一种亲切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母亲瓦尔瓦拉的形象在小说中也非常真实生动。少女时代的母亲纯真善良,对爱情忠贞坚定。青年丧夫后,她将自己的爱倾注给唯一的儿子,但她实在无法忍受父亲的暴虐、兄弟的刻薄, 不得不再次离家。再婚后,丈夫冷漠无情,这段不成功的婚姻瓦解了她的意志、损害了她的身体,使得她逐渐消沉颓丧,以致早早离世。
除此之外,书中的其他人物也塑造得相当丰富。如自私冷酷的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欺负自己的父母和姐妹;出于对阿列克谢父亲的嫉恨,他们曾将他推进冰窟窿,险些害死了他;他们丝毫不懂尊重女性和他人,在家中殴打妻子,这两个人是俄国社会中的典型小市侩,惹人厌憎。
和他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另外一些善良的人:勤勤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格里戈利,被主人榨干价值后赶出家门;能吃苦又懂事的“小茨冈”,多次保护小阿列克谢,却在抬重物的过程中被压死;教给小阿列克谢知识的房客“好事情”,因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而被撵走。
这些好人勤劳、大度,尊重体谅弱者,在当时的社会里却生活得无比艰辛,间接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仅仅停留于对于黑暗现实的揭露,而是将笔触上升到批判和反思的高度。正如作者所说: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叹的,这不仅因为在这种生活中这层充满各种畜生般肮脏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明亮、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东西。”
从真实的丑陋中发现美,相信美,创造美;从黑暗的现实里寻觅希望,向着光亮坚强生长。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更是指引人生走向光明的真谛。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期的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年代下层人民的情况。
《童年》故事梗概
《童年》描述了阿列克谢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在年幼的阿列克谢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
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列克谢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列克谢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4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作品赏析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年